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配套练习: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81.235 KB
  • 2024-11-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配套练习: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配套练习: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配套练习: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配套练习: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含解析.docx,共(8)页,81.23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35f8cb5da35b8153a20ff2440ffa0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单元第15课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5]一、素养达标1.有人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种“新型”主要是指(A)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C.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指导D.以列宁为首

的坚强领导解析: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含义,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故选A项。在这里暴力革命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手段,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组织保障,排除B、D两项;C项明显与题干不符,排除。2.列宁在1899年指出:“我们决不把马

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这一观点(C)A.源于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实际B.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C.预示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可能性D.指明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方

向解析:材料中列宁指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3.“二月革命使临时政府得以上台执政,但它仅对国家的政治门面做了修饰。它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

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这段话是为了表明(C)A.推翻沙皇统治的必要性B.退出一战的必要性C.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故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只

体现了二月革命未能解决的部分问题,故排除;只有选项C才能完整体现“未能阻止俄国继续参战,没有消除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没有解决农民问题”,故选C项。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A.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C.保护了人民的利益D.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解析:根据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军事的胜利,但战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出现了严重的政治

、经济危机,B项正确;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是通过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以保证战争的胜利,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适应了苏俄的国情

,D项错误。5.1921年推行某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这种“退却”(D)A.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措施B.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C.不利于苏

俄经济的快速恢复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解析:根据“1921年推行”“列宁”“退却”,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强调商品和市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通过发展生产力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D项;新

经济政策是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的恢复经济的措施,A错项误,排除;新经济政策实施是苏俄时期不是苏联时期,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故C项错误。6.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98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23300万普特;1922年,谷物播种面积为662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36100万普特。这一变化(C)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D.扩大了粮食税的征

收范围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粮食税实行之初,农民持怀疑态度,但很快得到了农民的信任,所以出现了材料中“谷物播种面积”虽然减少了,但是所缴纳的粮食却增多的现象,这符合当时苏俄稳定政权的需要,也巩固了工农联盟,故答案为C项。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由实行余粮收集制转变为征收粮食税。粮食税是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俄农村土地所有

制未发生根本变革,排除;D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的结论,排除。7.1931年斯大林说:“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

一点,要么被人打倒。”据此可知,斯大林认为(B)A.应该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B.苏联工业化应该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C.市场经济体制比计划经济体制更有优越性D.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析:材料“我们应当在十年内

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要么被人打倒”反映了斯大林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重点,实现工业化,以保卫社会主义政权的思想,故B项正确;解除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属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工

业化,故D项错误。故选B项。8.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

大林模式下(D)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生产发展B.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解析: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在“斯大林模

式”下,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的前期推动了苏联经济发展,使苏联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故A项错误;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体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表述

不全面,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前期,在工业化方面成绩显著,故C项错误。故选D项。9.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55118.2173301940年1831.7

16592.327.159564增幅(%)330.08367.25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

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

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

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积极作用: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

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因素: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片面发展重工业。认识:要尊重客观规律,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解析:第(1)问,政策,据材料一

“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第(2)问,方针:据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材料三“不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化的角度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体系、国家工业化、工业总产值等方面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第(3)问,因素:据材料四“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

过于重视重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劳动力、能源、官僚主义、经济结构等方面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客观规律、国民经济比例等方面回答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二、能力提升10.二月革命时期成

立的苏维埃是“工兵代表苏维埃”,不包括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十月革命后,俄国各地成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1934年改称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D)A.十月革命的胜利B.社会性质的变化C.国家版图的扩大D.民主主体的发展解析:由材料“不包括占人口

大多数的农民”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到“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可见,苏维埃名称的演变体现了民主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充,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十月革命的胜利,故A项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至1934年,苏俄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反映国家版图的扩大,故C项不

符合题意。故选D项。11.(2020·江苏高考)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

,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C)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解析:从“1921至1922年”这一时间,以及“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推行的是新经济

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但是“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等反映出了在新经济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农民的负担沉重,商品的自由贸易还没有得到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固定的粮食税,而不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各省并不是经济独立,排除B项

;新经济政策之下,农民可以支配交完税后的粮食,排除D项。12.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C)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

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解析:苏饿在十年内从余粮收集制到固定的粮食税,再到建立集体农庄,农业政策进行了三次调整,以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A项;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需要,排除B项

;苏俄农业政策的调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非随意,排除D项。13.“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参与集体农庄的农户已占6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3%,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

。由此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B)A.工农业获得了均衡发展B.无产阶级政权得到巩固C.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D.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工业已占全国工业的99%,成了工业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领导力量”可知,“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对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苏联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工农业没有均衡发展,故A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材料无从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计划体制制约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主旨内容,并且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史实,故D

项错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正是彼得格勒的工人又一次使危机突然爆发。俄国同所有的交战国一样食品奇缺。由于沙皇政府的无能和贪污腐化,以致不能实行诸如限制最高价格和定量供应等控制措施。最深受食品匮乏之苦的是最贫穷的人。1917年3月8日,食品骚动爆发了。无疑是由于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

骚动迅速发展为政治起义,聚集的人群高呼:“打倒沙皇!”城市里的部队拒绝向起义者开枪。几天内,一个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在彼得格勒建立起来了。——摘编自[美]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材料二1921年初,苏俄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战争使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也压抑了广大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社会不满情绪影响了政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削弱社会化和鼓励有限的自由经营。其目的在于把占苏联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争

取过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拥护。它使苏俄遭受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工农联盟日益巩固,苏维埃政权不断加强。——摘编自《世界简史》材料三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他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随着工业化的推行,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工业形成了以加强国家集中计划管理为

目的的部门管理体制。——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工人武装起义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和发展。(3)根据材料

三,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答案:(1)原因:俄国参加一战,造成国内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贫困,阶级矛盾激化;沙皇专制统治的腐败。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2)不同

: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资本家租借和租让部分国有企业;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实物配给制。发展:借助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3)优先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的办法保证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实行计划管理体制。解析:第(1)问

,原因:据材料“俄国同所有的交战国一样食品奇缺。由于沙皇政府的无能和贪污腐化,以致不能实行诸如限制最高价格和定量供应等控制措施”可知,俄国参加一战,造成国内经济困难;沙皇专制统治的腐败;据材料“最深受食品匮乏之苦的是最贫穷的人。1917年3月8日,食品骚动爆发了”可知,人民生活贫困,阶级矛盾激

化。结果:据所学可知,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第(2)问,不同:据所学可从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资本家租借和租让部分国有企业;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实物配给制等方面回答。发展: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借助

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第(3)问,据材料“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可知,材料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材料“他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据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可知,用剥夺农民的办法保证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据材料“随着工业化的推行,在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工业形成了以加强国家集中计划管理为目的的部门管理体制”可知,实行计划管理体

制。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