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5)页,1.10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2c6467ac2c836907354842be7edc3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一年级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能作为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是()A.核苷酸B.核糖C.核苷D.核酸【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即DNA或RNA。
【详解】A、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单体,不能作为遗传物质,A错误;B、核糖是单糖,不能作为遗传物质,B错误;C、核苷也不能作为遗传物质,C错误;D、核酸可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RNA病毒
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解时能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B.炎炎夏日在室外作业的人应多喝淡盐水C.无机盐在细胞中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高
,因此其构成元素都是微量元素【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
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3)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和核酸,【详解】A、水分解需要能量,A错误;B、炎炎夏日在室外作业的人,大量出汗会缺失水和无机盐,应多喝淡盐水补充无机盐和水,B正确;C、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
形式存在,比如CaCO3,C错误;D、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含量不高,但并都是微量元素,如:镁,D错误;故选B。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某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成分:蛋白酶0.2%,清洁剂15%。适用范围:适用于棉、
麻、化纤及混纺等质料之衣物,切勿用于丝、羊毛织物。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最佳;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3.用上述蛋白酶去处理核糖体,处理完全后用剩余的物质仍可催化某种反应,
由此推测该物质可能是()A.氨基酸B.核苷酸C.DNAD.RNA4.酶的作用有许多特点和条件要求,上述材料无法说明的是()A.专一性B.酶具有催化功能C.需要适宜的pHD.需要适宜的温度5.下列有关上述中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发挥作用所需的
能量由ATP直接提供B.用后需洗净双手,以免伤害皮肤表皮细胞C.可用于棉、麻等衣物,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与底物结合时,其形状一定会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答案】3.D4.C5.A【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
降低。【3题详解】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量是RNA,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蛋白酶去处理核糖体,蛋白质会被水解,剩余的物质为RNA,某些RNA具有催化作用,故该物质可能是RNA,ABC错误,D正确。故选D。【4题详解】由“适用于棉、麻、化纤及混纺等质
料之衣物,切勿用于丝、羊毛织物”,可知,酶有专一性;由“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一段时间,使用温水效果最佳;用后须彻底清洗双手”可知,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蛋白酶能除去污渍,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ABD正确,C错误。故选C。【5题详解】A、酶具有催化作用,酶发挥作用不需
要能量,A错误;B、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故用后需洗净双手,以免伤害皮肤表皮细胞,B正确;C、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可用于棉、麻等衣物,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正确;D、酶与底物结合时,其形状一定会发生变化从而发挥催化作用
,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D正确。故选A。6.某同学早餐吃得很特别,有鸡蛋、年糕蘸白糖,还喝了鲜榨梨汁解渴,其中还原糖含量最高的是()A.鸡蛋B.年糕C.白糖D.梨汁【答案】D【解析】【分析】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单糖、果糖、麦芽糖、乳糖等都具有还原性。【详解】A、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还原糖含量低,A
不符合题意;B、年糕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即多糖,不具有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C、白糖的成分主要是蔗糖,不具有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D、梨汁中含有大量还原糖,D符合题意。故选D。7.某实验小组利用黑藻为实验材料开展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以及观察黑藻叶肉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活动。如
图为显微镜视野下观察到的一个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黑藻观察叶绿体是因其幼叶的叶片薄且叶绿体大而清晰B.出现上图细胞所示的现象是由于①结构的伸缩性比较小C.该细胞在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②与③处的溶液浓度相等D.该细胞是在滴加蔗糖溶
液的步骤中观察到的且正在发生渗透失水【答案】D【解析】【分析】质壁分离实验有三次显微镜观察,第一次观察细胞在清水中的正常状态,第二次观察为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状态,第三次观察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质壁分离复原状态。【详解】A、黑藻幼叶的叶片薄且叶绿体大而清晰,是观察叶绿体的理
想材料,A正确;B、出现上图质壁分离现象是由于①细胞壁结构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小,B正确;C、该细胞在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时,渗透压达到平衡,则②与③处的溶液浓度相等,C正确;D、该细胞此时可能正在复原,也可能达到渗透平衡,所
以不一定是在滴加蔗糖溶液的步骤中观察到的现象,D错误。故选D。8.龙葵是一年生草本中药材,如图表示龙葵根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A处于后期,由于纺锤丝的作用使分离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B.细胞B为前期较早时候的细胞图,核膜和核仁已开始解体C.细胞C中共有
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8个染色单体D.细胞D中的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产生含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形成【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据图可知,细
胞A中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由于纺锤丝的作用使分离的染色体被拉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B、细胞B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尚未出现纺锤丝,是有丝分裂前期较早时候的细胞图,核膜、核仁都是
逐渐消失的,因此应消失发生在前期中较晚的时候,B错误;C、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着丝粒(着丝点)数目,细胞C中有4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有2个姐妹染色单体,故此时有8个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C正确;D、细胞D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细胞中出现细胞板,细胞板是由
高尔基体产生含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形成,D正确。故选B。9.蝌蚪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和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这些现象与下列哪项有关()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衰老D.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
胞数量的过程,叫作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作细胞分化。3、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
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作细胞凋亡。【详解】植物通气组织的形成、蝌蚪尾的消失均为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因而均属于细胞凋亡。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下图是细胞膜亚显微
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B.②和③都具有亲水性与疏水性部分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①②有关D.物质X跨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
分析可知,①为糖蛋白,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双分子层,A侧为细胞外侧,B侧为细胞内侧,物质X细胞内多,细胞外少。【详解】A、①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A正确;B、②为蛋白质,③为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亲水性与疏水性部分,B正确;C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都有关系,C错误;D、A侧为细胞外侧,B侧为细胞内侧,物质X细胞内多,细胞外少,因此物质X跨膜进入细胞的方式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转运,D正确。故选C。11.某兴趣小组尝试酿酒,测得密闭容器中酵母菌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如图,假设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酵母菌的线粒体可利用葡萄糖产生大量的能量B.第8h后,酵母菌的线粒体不再有CO2产生C.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D.厌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H]从而形成少量ATP【答案】B【解析】【分析】1、需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
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2、厌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
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葡萄糖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需要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酵母菌的线粒
体,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第8h后,需氧呼吸为0,故酵母菌的线粒体不再有CO2产生,B正确;C、检测酒精的产生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C错误;D、厌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形成ATP,D错误。故选B。12.科学家
们利用离体的叶绿体(结构如图甲)进行实验,逐渐发现了水的光解和NADPH的产生机制,其部分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的结构④中存在RNA聚合酶和核糖体B.持续低温会改变图甲结构③中色素含量和比例C.图乙所示的过程在图甲的结构②上发生D.图乙的过
程①需要光能驱动【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①是叶绿体外膜,②是叶绿体内膜,③是基粒,④是叶绿体基质;图乙,①是水的光解,②是H+和e-、NADP+生成NADPH的过程。【详解】A、图甲的结构④是叶绿体基质,其中含有少量DNA和RNA,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故其中存在RNA聚合酶和核糖体,A正确;B、持续低温会使图甲结构③中叶绿素含量减少,B正确;C、图乙所示的过程为水的光解,在图甲的③类囊体薄膜上发生,C错误;D、图乙的过程①为水的光解,需要光能驱动,D正确。故选C。13.下列实验操作中,有可能会导致得到的结果(物质含
量)偏大的是()A.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中研磨时忘记加入二氧化硅B.在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实验中,只调查人群中的女性个体C.以CO2释放速率为观测指标探究酵母菌的厌氧呼吸速率时,橡胶塞未塞紧D.用淀
粉探究淀粉酶的酶促反应速率时,未将淀粉溶于0.3%的氯化钠溶液当中【答案】C【解析】【分析】提取色素时,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探究酵母菌的厌氧呼吸速率时,橡胶
塞未塞紧,会导致部分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增多;淀粉的溶解度在低温或静置条件下会降低,需要将淀粉溶于质量分数为0.3%氯化钠溶液中。【详解】A、提取色素时,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因而若研磨时忘记加入二氧化硅,
导致提取的色素含量偏低,A不符合题意;B、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故在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实验中,只调查人群中的女性个体,会导致结果偏小,B不符合题意;C、以CO2释放速率为观测指标探究酵母菌的厌氧呼吸速率时,橡胶塞未塞紧,会导致部分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产生的CO2增多,C符合题意;D、淀粉的溶解度在低温或静置条件下会降低,需要将淀粉溶于质量分数为0.3%氯化钠溶液中,否则会导致底物浓度低而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分别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
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量各装置内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温度T1T2T3T4光照下O2的增加量(mg/h)1.54.011.510.0黑暗下O2的消耗量(mg/h)2.04.08.012.0A.在实验设定
的温度范围内,温度T4对该植物的生长最有利B.在实验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该植物在T3温度下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在实验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该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相对适宜温度是T4D.若均给予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则该植物在四种温度条件下均有有机物积累【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黑暗条件下O2的消耗值代表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O2的增加值表示净光合速率。2、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A、在实验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
T3在光照下O2的增加量(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故温度为T3对该植物的生长最有利,A错误;B、根据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在T4温度下,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最大,即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
最多,B错误;C、由图表可知,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黑暗下O2的消耗值逐渐增加,也就是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该植物呼吸作用强度的相对适宜温度是T4,C正确;D、一昼夜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等于光照时间×净光合速率-黑暗时间×呼吸速
率,据此可知,T1温度下,该数值为12×1.5-12×2<0,T2温度下,该数值为12×4-12×4=0,T3温度下,该数值为12×11.5-12×8>0,T4温度下,该数值为12×10-12×12<0,因此植物
在四种温度条件下有机物积累量不都大于0,也即不都有有机物积累,D错误。故选C。15.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体内某个细胞的分裂模式图,图中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哺乳动物是雄性B.乙细胞是次
级卵母细胞C.该细胞可以产生4种卵细胞D.图乙含有4个核DNA,1对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该动物为雌性;
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哺乳动物是雌性,A错误;B、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因此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
;C、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该细胞可以产生1种卵细胞,C错误;D、由图可知,图乙含有4个核DNA,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16.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引起肺炎的S型菌的
菌体比无毒的R型菌光滑B.亲代噬菌体为子代DNA的复制提供了模板和酶C.将噬菌体置于含35S的培养液中培养,不能使其带上标记D.两个实验均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在做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用32P
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噬菌体在细菌内繁殖的过程为: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详解】A、R型和S型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而非菌体)表现光滑,A错误;B、子代噬菌体的模板是亲代噬菌体提供的,而酶来自大
肠杆菌,B错误;C、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能直接在培养液中培养,故将噬菌体置于含35S的培养液中培养,不能使其带上标记,C正确;D、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实验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
质,D错误。故选C。17.在孟德尔探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引起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A.F1能产生两种雌配子,其数量之比为1∶1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型之比为1∶1D.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
杂交,F2表型之比为3∶1【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F1能产生两种雌配子,其数量之比为1∶1,属于假说的内容,A不符合题意;B、形成配子
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是分离定律的实质,不是发现问题的现象,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型之比为1∶1,为验证假说的实验结果,C不符合题意;D、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发现具一对相对性状
亲本杂交,F1都是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的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D符合题意。故选D。18.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及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基因是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DNA片段B.所有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都具有一致性C.可在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观察到染色体组
型D.染色体组型中染色体可分为7组,将同源染色体X和Y列入G组【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一般来说,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细胞质中的基因与
染色体的行为无关,B错误;C、有丝分裂的中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故观察不到染色体组型,C错误;D、根据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将人类的染色体被分为A~G共7组,其中X列入C组,Y列入G组,D错误。故选A。19.某同学利用不同形状的材料(分别代表
五碳糖、磷酸基团和不同的碱基)制备的双链DNA分子结构,相关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出现的碱基有4种,核糖核苷酸也有4种B.图中1和2的排列顺序代表该DNA所含的遗传信息C.该DNA复制时,a链和b链可以同时作为模板链D.该DNA复制时,需要DNA聚合酶与启动部位结合【答
案】C【解析】【分析】图中1是磷酸基团,2是脱氧核糖,3和4是碱基互补配对的两个碱基。【详解】A、图中3和4之间含有3个氢键,说明是C—G配对,5和6之间含有2个氢键,说明是A—T配对,故图中出现的碱基有4种,由于制备的双链DNA分子结构,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故脱氧核糖核苷酸也有4种,A错误;B、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1是磷酸基团,2是脱氧核糖,B错误;C、DNA复制时,两条母链可以同时作为模板链,C正确;D、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因而需要解旋酶打开氢键后,以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
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并延伸,D错误。故选C。20.现有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易感锈病(ddtt)的小麦,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实验过程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F1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情况B.从F2才开始出现性状分离,且比例为9:3:3:1
C.F2中出现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的概率为9/16D.在F2的矮杆抗锈病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答案】C【解析】【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
组;优点:操作简单,目标性强;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品种。【详解】A、测交可以判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所以通过统计F1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反映F1产生的配子情况,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DdTt,产生的配子
为DT:Dt:dT:dt=1:1:1:1,则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B正确;C、F1的基因型为DdTt,F2中出现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DdTt的概率为1/2×1/2=1/4,C错误;D、在F2的矮杆抗锈病的基因型为1/16ddTT、2/16ddTt,则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
D正确。故选C。21.如图表示某核DNA片段中的胞嘧啶已被甲基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胞嘧啶和甲基化的胞嘧啶在DNA分子中均可与鸟嘌呤配对B.DNA甲基化可能会干扰RNA聚合酶结合DNA上的相关区域C.DNA甲基化是一种可遗传的DNA碱
基序列未改变的变异D.DNA甲基化更易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使之被识别【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DNA甲基化
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详解】A、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胞嘧啶和甲基化的胞嘧啶在DNA分子中均可与鸟嘌呤配对,A
正确;B、DNA甲基化可能会干扰RNA聚合酶结合DNA上的相关区域,影响转录,进而抑制基因的表达,B正确;C、DNA甲基化是一种可遗传的DNA碱基序列未改变的变异,称为表观遗传,C正确;D、DNA甲基化抑制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的暴露和被识别,D错误。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神经
纤维瘤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的神经束膜表面的施旺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咖啡斑伴皮下软组织肿块,常以手术切除肿瘤和对症治疗为主。家系调查发现,某正常男性与一个患病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患病儿子和一
个正常女儿。2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与神经纤维瘤病遗传方式相同的遗传病是()A.血友病B.抗维生素D佝偻病C.多指D.外耳道多毛症2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A.1/2
B.1/4C.3/4D.124.与正常体细胞相比,下列有关神经纤维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纤维瘤细胞的呼吸速率较快B.神经纤维瘤变为恶性肿瘤后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C.神经纤维瘤细胞的周期失控,从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D.神经纤维瘤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但其遗传物质不变【答案】22.C23.A24.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用A/a表示基因,某正常男性与一个患病女性结婚,生了一个患病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则父亲的基因型为aa,母亲的基因型为Aa,儿子的基因型为Aa,女
儿的基因型为aa。【22题详解】A、血友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C、多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D、外耳道多毛症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无关。
父亲为aa,母亲为Aa,后代患病概率为1/2,BCD错误,A正确。故选A。【24题详解】A、神经纤维瘤细胞异常增殖,消耗的能量多,呼吸速率较快,A正确;B、神经纤维瘤变为恶性肿瘤即癌细胞,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容易转移和扩散,B正确;C、神经纤维瘤细胞的
周期失控,癌细胞的特点之一就是在适宜条件下具有无限增殖能力,C正确;D、神经纤维瘤细胞是由于基因突变产生的,其遗传物质改变,D错误。故选D。25.甲病(用A或a表示)是一种未知的遗传病,乙病(用B或b表示)是红绿色盲,下图
为某家系的系谱图,没有突变发生。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III1的乙病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I1C.II3与I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D.若II3与II4再生一个女孩,同时患两病的概率为1/9【答案】B【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由图可知,
Ⅰ1和Ⅰ2没有甲病,而Ⅱ2患有甲病,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假设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而Ⅱ2患有甲病且是女性,其父Ⅰ1应是患者,而Ⅰ1正常,所以甲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B、由题图可知,乙病(用B或b表示)
是红绿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Ⅰ1正常,所以III1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Ⅱ1,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故III1的乙病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I1,B正确;C、结合题图可知,由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Ⅱ3表现正常,Ⅱ4也表现正常,而Ⅲ1患
有乙病,Ⅱ3的基因型为A-XBXb,II3与I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错误;D、Ⅱ3的基因型为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XBY,若II3与II4再生一个女孩,同时患两病的概率为0,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6.图甲是动
植物细胞二合一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图甲中结构④的放大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中填编号):(1)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其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2)若某细胞同时含有图甲中所有细胞器
,则该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甲左半边的细胞为牛的乳腺细胞,它在分泌乳汁蛋白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膜的__________(结构特点)。(3)图甲细胞中可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和[]__
________。(4)图乙中结构②与细胞核功能的实现密切相关,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某些大分子通过图乙的结构④出入细胞核___________(填“无需”或“需要”)消耗能量。【答案】(1)①.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②.细胞核(2)①.低等植物细胞②.(一定
)流动性(3)①.⑨液泡②.⑩叶绿体(4)①.DNA和蛋白质②.需要【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图片,甲图为细胞结构图,其中①中心体,②内质网,③核糖体,④细胞核,⑤细胞膜,⑥线粒体,⑦高尔基体,⑧细胞壁,⑨液泡,⑩叶绿体;乙图为细胞核结构
图,其中①核膜,②染色质,③核仁,④核孔。【小问1详解】细胞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小问2详解】甲图有叶绿体、液泡,且有中心体,这样的细胞只能是低等植物细胞;分泌乳汁蛋白的过程需要借助囊泡运输、需要用胞吐的
方式分泌,依赖膜的流动性,这是膜的结构特点。【小问3详解】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⑨液泡(含有植物的花青素等)和⑩叶绿体(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小问4详解】②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大分子借助④核孔出入细胞核,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蛋白质进行运输,需要消耗能量。2
7.某校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某种金属元素(X)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某植物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的适宜温度、不同光强度下X元素对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在适宜温度、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该植物的各项生理指标,结
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结果可推测出X最可能是_________元素,小组同学需采用_________(试剂)提取到该植物的光合色素后,再用纸层析法分离,可观察到对照组滤纸从上到下的第_________条
色素带明显宽于缺X组。(2)图1中AB段表明_________是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C点以后起主要限制作用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3)图中缺X组中叶绿素的含量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反应速率,该反应的产物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若降低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则图1中的C点会向_________方移动。(4)胞间CO2还原为糖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主要转变成_________,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分析图2结果,小组同学可得出缺X组的光合速率下降是__
_______(填“气孔”或“非气孔”)因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镁(Mg)②.无水乙醇③.3和4(2)①.光照强度②.CO2浓度(3)①.O2、ATP、NADPH②.左下(4)①.蔗糖②.非气
孔③.该组气孔相对开度较低,但胞间CO2浓度却较高(只要答出胞间CO2浓度高于对照组即可给分)【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的浓度、水、矿质元素。内因有:叶绿素的数量、酶的数量和活性。光合色素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小问1详解】从实验结
果可知,缺X组A点之后光合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光合色素的含量低导致的,故可推测X最可能是组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镁(Mg)。缺X,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会减少,由于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再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滤纸条从上至下依次为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故可观察到对照组滤纸从上到下的第3和4条素带明显宽于缺X组。【小问2详解】AB段对照组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在增加,故AB段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由于图1是在适宜温度、大气CO
2浓度条件下测得该植物的各项生理指标,C点之后光照强度不再限制光合作用,而主要是CO2浓度限制光合作用。【小问3详解】图中缺X组中叶绿素的含量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反应速率,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有O2、ATP、NADPH,若降低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光合作用的速率减慢,且光的饱和点减小,故C点会向左下方
移动。【小问4详解】胞间CO2还原为糖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其产物可运至叶绿体外主要转变成蔗糖,蔗糖可进入筛管,并运到植物体其他部位供细胞利用,由于缺X组气孔相对开度较低,但胞间CO2浓度却较高,故缺X组的光合速率下降是非气孔因素。28.研究发现,正常供氧时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
类低氧诱导因子(HIF)会被水解。在氧气供应不足时HIF会积累,并与低氧应答原件结合,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的是图2中的__________过程(填图中编号),图1中核糖体的
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此过程需要消耗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2)通常状况下,图1中的核糖体甲和乙合成的物质种类____________,不同种类的②所携带的物质种类___________
。(本题选填“相同”、“可能相同”、“不同”)(3)据图分析,HIF可通过__________结构进入细胞核,在__________(填“转录”或“翻译”)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EPO可通过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裂、__________
过程,产生更多红细胞,以适应低氧环境。(4)上述过程反映了生物体基因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命活动。【答案】(1)①.②②.从左向右③.氨基酸(2)①.相同②.可能相同(3)①.核孔②.转录③.分化(4)①.基因#
#基因表达产物##HIF②.环境##氧气浓度【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转录:转录是指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小问1详解】分析图1,以mRNA为模板,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翻译过程,对应图2②;根据图1中肽链和
游离的氨基酸的位置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小问2详解】翻译的模板是mRNA,以相同的模板翻译得到的多肽氨基酸顺序相同,故通常状况下,核糖体甲和乙合成的物质种类相同;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所以②tRNA不同
时,其携带的氨基酸种类可能相同。【小问3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当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HIF)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说明HIF通过核孔结构
进入细胞核,在转录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EPO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更多红细胞。【小问4详解】的分析图示可知,生物体的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29.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红花与白花
由等位基因A、a控制,有毛与无毛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两株植株作为亲本杂交,其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PF1雌雄雌雄红花无毛红花有毛红花有毛:白花有毛=3:1红花无毛:白花无毛=3:1(1)无毛是__________
性状,A、a控制的花色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__。(2)亲本杂交时,_________(填“无需”或“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基因A、a与基因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亲代中红花无毛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子代中红花有毛雌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让F1中红花有毛雌株与红花无毛雄株随机交配,F2中红花有毛雄株占_____________。(4)为验证F1中白花有毛雌株的基因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_________。【答案
】(1)①.隐性②.完全显性(2)①.无需②.自由组合③.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有毛、无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基因A、a与基因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3)①.AaXbXb②.AAX
BXb、AaXBXb③.2/9(4)【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小问1详解】关于有毛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亲本无毛雌性和有毛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株全为有毛,雄株全为无毛,说明控制有毛无毛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则无毛是隐性性状,A、a控制的花色只
有红花和白花,没有中间类型的花色,则这种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称为完全显性。【小问2详解】由于此植物是雌雄异株植物,则无需对母本去雄。关于花色,亲本全为红花,子代雌雄都表现为红花:白花=3:1,说明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红花为显性性状。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控制有毛、无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基因A、a与基因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基因A、a与基因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由于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红花:白花=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亲本控制
花色的基因型为Aa,则结合(1)分析红花无毛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性植株基因型为AaXBY,则子代中红花有毛雌株的基因型1/3AAXBXb、2/3AaXBXb,子代红花无毛雄株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则让F1中红花有毛雌株与红花无毛雄株随机交配,F2中红花有毛雄株A_
XBY的比例为(1-1/3×1/3)×1/2×1/2=2/9。【小问4详解】为验证F1中白花有毛雌株的基因型,则用F1与白花无毛雄株进行测交的方法进行判断,则遗传图解如下:30.已知药物A对细胞M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若在药物A发挥作用后再加入药物B,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的作用。请用以下材料及用具
验证上述事实,完善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材料及用具:细胞M悬液,药物A溶液,药物B溶液,细胞培养液,血细胞计数板(用于细胞计数)(说明:细胞计数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积的影响)(1)完善实验思路:甲
组:加入培养液+细胞M+不加药物进行培养;乙组:加入培养液+细胞M+加药物A进行培养;丙组:加入培养液+细胞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三组都应置于②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各组的细胞数量,并
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在以下坐标图中画出各组细胞的变化曲线,并标出分别加入药物A、B的时间)(3)分析与讨论:①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药物B为蛋白质,现欲将其应用于人体身上,_______
____(填“能”或“不能”)口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③除上述检测方法外,本实验还可以在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脱氧核苷,该物质用于合成____________,从而用放射性强
度为检测指标,表明细胞增殖的速率。【答案】(1)①.先加药物A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加药物B(加药顺序写对即可给分)②.适宜且相同(2)(3)①.药物种类和给药时间(写出药物种类即给分)②.不能③.口服后会被消化分解从而失效④.DN
A【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要验证的事实有:1、药物A对细胞M的增殖有促进作用;2、在药物A发挥作用后再加入药物B,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的作用。【小问1详解】①要验证“药物A对细胞M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需设置一
组不加药物和一组加药物A进行对照;要验证“在药物A发挥作用后再加入药物B,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的作用”需要设置一组先加药物A进行培养,再后加药物B,所以丙组的实验思路应是加入培养液+细胞M+先加药物A进
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加药物B;②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所以以上三组都应置于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各组的细胞数量,并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小问2详解】预期实验结果:乙组细胞数多于甲组,丙组细胞数多于甲组,少于乙组,曲线
如下:。【小问3详解】细胞增殖的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所以在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可用于合成DNA,从而用放射性强度为检测指标,表明细胞增殖的速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