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28.976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语文试卷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语文试卷.docx,共(8)页,28.9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fa41623df14df335897c25fb32473a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当我

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的时候,我就想到我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的问题。有一天何叔衡同志和我闲谈,那时我们同在一个机关工作。他问:“假使红军主力移动,你愿意留在这里,或是愿意从军去呢?”我的答复是:“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军去。”“红军跑起路来飞快,

你跑得么?”“一天跑六十里毫无问题,八十里也勉强,跑一百里怕有点困难:这是我进根据地时所经验过了的。”“我跑路要比你强一点,我准备了两只很结实的草鞋。你有点什么准备没有呢?”“你跑路当然比我强,我只准备了

一只新草鞋,脚上着的一只还有半新。”我们这样谈话过后,没有好久,我就被调在总卫生部工作,随着红军主力出发去了;叔衡同志呢,仍然留在中央根据地。我们到了贵州,有人说:看见报纸上载有他已遇害的消息。这一年近六十的共产党员,他不怕任何困

难,任何牺牲,准备为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奋斗到底,随时准备在党的号召之下无条件地去工作,这从上面我们的谈话及以后的经过,就可以看得出来。在中央根据地,因叔衡、特立、觉哉、伯渠和我五个人年龄稍大,诸同志都呼我们为“五老”,出发

时我与特立、觉哉、伯渠等,都随着红军移动,经历了千山万水,苦雨凄风,飞机轰炸过无数次,敌人抄袭过无数次,苗山蛮荒的绝粮,草地雪山的露营,没有障碍住我们,我们都完全地随着大队红军到达了目的地,只有叔衡同

志留在根据地,落到反革命的手中,而成为他们的牺牲品。这是怎样的令人悲愤的事呵!叔衡同志的肉体被敌人毁灭了,他的精神不死,现在有几十万几百万的人踏着他的血迹前进而纪念着他。他个人死了,他在千万人的心坎上活着。那些杀害他

的人,已被永远钉在羞辱的柱子上。我在出发前,虽发生过随军去或留后方的问题,可是红军主力向什么地方移转呢?经过些什么地方呢?路有多远呢?这类的问题,没有发生过,也没有听见别人谈过。当时为什么不发生这些问题?这因为红军是要北上抗日的,当时在北面和东面,敌人重重叠叠的筑满了乌龟壳,大部队通过较

困难。西边的乌龟壳要稀落些,主力转移自然是由西向北前进,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转移到什么地方,经过什么路线,走多少时候等问题,系军事上的秘密,不应猜测,而且有些问题要临时才能决定,如行军走哪条路,什么时候

到达什么地方,有时定下了,还没有照着做,或做了一部分,忽因情况变了又有更改,这是在行军中经常遇到的,只要大的方向知道了,其余的也就可以不问。我们向陕、甘前进,还是到川西后才决定的。假使在出发前,就知道要走二万五千里的程途,要经过十三个月的时间,要通过无人迹无粮食的地区

,如此等类,当时不知将作何感想,是不是同样的坚决想随军出发呢?这都不能悬揣。但在长途中遇到一切天然的人为的困难,不曾令我丝毫沮丧过,同着大家一齐克服过了。到瓦窑堡后,东征时还是跃跃欲试。这样看起来,即在出发前知道路很远,时间很久,险阻艰难很多的话,也不会变更我随军的

意念!(摘自董必武《出发前》)材料二:《红军长征记》是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组织编写的长征回忆录汇编。那时,红一方面军长征刚结束不久,作者都是亲历者,又大多是年轻人,对刚过去的事记忆犹新。而且他们在写作时,思想上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都是内心真实的反映,因

此真实性是《红军长征记》最宝贵的特征。新版增加了5篇誊清本文章,对其他文章也做了相关修订,进而更全面也更接近历史原貌,是目前为止最全面完整的长征原始记录。书中许多细节值得回味和思考。比如,董必武的《出发前》一文结尾处写道:

“我们向陕、甘前进,还是到川西后才决定的。”可见当时红军撤离苏区被迫西行时,是没有明确方向的,这一点,或更符合逻辑。又如,刘亚楼《渡乌江》文中的机智勇敢,其细腻真实状,非亲历者自不可写就,其真实性毋庸置疑。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只有

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或者说最打动人),书中的记叙也因细腻真实而颇具可读性,这也是这本记录汇编型纪实文学的一大特点。《红军长征记》有着多方面的珍贵史料价值。历时两年、跨越十余个省的长征,其间所经山川河流、草木人

文种种,自不胜数,《红军长征记》中丰富的细节描写,自然少不了记载沿途所历地理地貌、气候气象、历史风土、生活交通种种,这些自然就成为全方位研究长征历史绝佳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其他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多视野的参考和发掘的可能,书中所涉及彝族和藏族区域的记载亦较为丰富,可以为我国少

数民族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照。《红军长征记》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其中每一篇回忆都体现出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豪迈精神。舒同的《芦花运粮》描述红一军团2师直属队克服种种困难,运送

粮食救济冻饿交加、危在旦夕的6团指战员。周士梯的《吃冰琪林》讲述红军干部们在海拔5000米的打鼓雪山顶上,用冰雪加糖精自制“冰琪林”,谈笑作乐,表现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莫休的《松潘的西北》记述红军过

草地时,大家相继绝粮,罗荣桓、贾拓夫就把自己最后的麦粉贡献出来,煮面汤让大家分享;而莫休宁肯自己在泥泞的草地中步行,也要在马背上驮一捆柴,以便宿营时依靠点燃的小火堆,与大家一起度过那潮湿寒冷的黑夜。这些回忆录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一切都显得那么

自然,那么平常,在苦难中显示出灵魂的纯洁和升华。长征的亲历者们,当时都是一群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就是这群年轻人的伟大壮举,才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才有了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才有

了超越时代和地域限制而趋于永恒的长征精神,留给我们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红军长征记》则从真实性角度给了长征一个更加具象和朴素的注解,而读罢掩卷却更觉长征之伟大、精神之永恒。(摘编自陈义望《〈红军长征记〉:在现实与信仰之间》)1.下列

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必武跟随着红军大部队辗转到达了目的地,何叔衡却在根据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B.董必武表示,即使出发前知道路途远、时间久、艰险多,也不会改变随军移动的决心。C.《红军长征记》的作者都是年轻的

长征亲历者们,所写内容都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反映。D.《红军长征记》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充分体现了红军与艰苦环境作斗争的豪迈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叔衡虽然草鞋更结实,体力也比“五老”其他人好,但在红军主力转移时却主动留在根据地。B.董必武回忆,当时

红军撤离苏区被迫西行时,还没有具体的路线,反映了当时战争形势的复杂多变。C.红军在雪山顶上用冰雪加糖精自制“冰琪林”,谈笑风生,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D.《红军长征记》通过朴素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能让人们更加具体地了解“长征”,领悟超越时空的长征精神。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的一项是(3分)A.某国产战争剧将主角塑造成无所不能的“战神”,他能够以一己之力轻松横扫敌军。B.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重要起义的总指挥抱着机枪冲到一线,像营连级的“突击队

长”C.在某些抗日影视作品中,士兵往往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力量,他们能够徒手撕裂敌人。D.《跨过鸭绿江》中有战后成堆成片阵亡将士的尸体、长津湖被冻僵的“冰雕连”等镜头。4.材料一画线处说“他个人死了,他在千万人的心坎上活着”,请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答:5.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除了艰苦奋斗、乐观精神,我们还能从《红军长征记》汲取哪些精神?请简要分析。(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探亲苏三皮霜降过后,芝麻墨绿的枝叶在一夜之间暗淡下来,

被迫裸露的豆荚迫不及待地咧开嘴,无数黑乎乎的小脑袋探出半个身子,好奇地打量着被白霜淹没的萧瑟的田野。爹无疑是激动着的。那块巴掌大的地,居然打了整整一担子芝麻。黑油油的芝麻,把爹的心压得实实的。这块地,曾荒芜了好些年头。每次路过,爹都可惜得牙齿直打战。这地肥沃着哩,把土块捏在手里,稍微用力就

能捏出黑油来。爹早就看上了这块地。爹的目光曾长久地落在这块地上,嘴里不停地念叨,这块地要是交给俺来耕种,那该多中啊!果真事遂人愿。爹没有想到的是,一块大大的馅饼砸在了自个儿头上。分田到户时,这块地居然分到了爹手里

。那天夜里,爹的头靠在田畦,抽了整夜的旱烟,流了整夜的热泪。收割过后,爹把芝麻秆收拢了起来,扎成捆,堆在柴房。爹舍不得用芝麻秆来烧火。爹懂得,芝麻秆大有用处,得留着。爹留着芝麻秆在寒冬腊月时喂牛。爹省吃俭用买了一头牛

犊。爹知道,人的力气再大,也没有牛的力气大。日子要过得红火,得养一头牛。黑油油的芝麻差点儿就亮瞎了爹的眼睛。爹仿佛想起了什么一般,用力一拍大腿,斩钉截铁地对娘说,差点儿坏了事,吃水不忘挖井人,咱得给大恩人送点儿芝麻。听说爹要送芝麻到北京,俺二爹凑上来,问爹能不能缓几天

再出发。二爹养了一头大肥猪,本想留到腊月再杀了做熏肉,但听说爹要到北京去见大恩人,二爹想也没想就把猪给杀了。二爹想让大恩人尝尝他做的熏肉。二爹做的熏肉是当地一绝。二爹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二爹说,要不是大恩人,俺再厉害,也养不了一头大肥猪。爹想,二爹说的着实在理。爹一贯行事低

调,想悄悄地去,悄悄地回,不想太多人知道这事儿。但二爹嘴大,到处嚷嚷,说爹要到北京答谢大恩人。不大会儿工夫,俺家就聚满了人,东家送来在山上摘的野菌,西家拿来河里刚捞上来的鲜鱼,张家李家说什么也要表示表示。爹装了满满当当一担子。后来者的东西担子装

不下,又是懊恼,又是抱怨,说爹不买他的面子。爹狠狠地给了二爹屁股一脚,俺就说吧,这事儿办得……办得不大妥当!不妥当归不妥当,爹出门时,俺看见他的神情,着实欢喜得很。爹这人,万般好,就是太较真。说真的,俺也不敢保证爹是否真把大伙儿的心意送到了大恩人那里。

但是,爹言之凿凿地说,真送到了。那是腊八节前夕,爹回到了庄里。那个夜晚,万籁俱寂,二爹家的狗一声不吭。娘点开煤油灯,见爹那个模样,一下子就晕倒了过去。后来娘在多种场合说起这个夜晚,她总说是以为见着鬼了。的确,娘对爹已不再抱任何期望。娘

多次对俺们说,你爹不是孬种,他是“死”在去见大恩人的路上。娘说,你爹回家那天晚上,他蓬头垢面,尖嘴猴腮,瘦得没了人形,像竹竿一般,咋像个人哩?俺那时还小,不记事,何况爹回到家时,俺早已入睡,完全不晓得事情原来的模样。但

是俺能感觉,爹回到庄里,仿佛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比如,二爹时常装作不经意一样问起,俺那熏肉,该不会让你路上吃掉或是换了酒钱吧?又比如东家问,俺那袋子野菌儿,煲汤味道可好?爹被气得青筋暴突,他咆哮着说,天地

良心,大伙儿的心意,俺可是全都送到了,信不信由你!可是,谁信呢?要是爹他真的光明正大地把大伙儿的心意送给了大恩人,他至于在两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偷偷摸摸地回到庄里?更何况,族长拷问过爹,你究竟有没有见着大恩人哩?爹答,没见着,但是有人转交了的。族长又问,何人转交的?爹答,门口卫兵,他说一

定转交,让俺放一万个心!族长“哼”了一声,冷冷地说,可有凭证?爹说,凭证还真没有,但卫兵留了俺的地址。族长“哼”了一声,愤愤地说,饭桶,大饭桶!爹的头低到了裤裆里。二爹甚至到处和人说,他那十斤熏肉,定然已进了爹的肚子。二爹跟着“哼”了一声,接着说,俺用脚指头都能想得到

,就是他吃了。但是,俺相信爹不是那种人。爹和俺说,见到卫兵那一刻,爹仿佛见到了大恩人,爹说所有吃过的苦,都值了。大伙儿不知道的是,爹在回来的路上,荷包被扒了。他一路讨饭,一路走,走了快两个月,才回到了庄里。爹说,过了腊八就是

年,俺得回家过年。这个信念,支撑着爹一路走回了家。但是,回到家里,爹就被流言蜚语击垮了。直到新年快过完的那天早晨,春意已盎然,邮递员自行车欢快的铃声响彻整个村庄。那辆碧绿的自行车径直泊在了俺家门口,邮递员用一种近乎

夸张的声音喊道:“苏愣头,汇款单,北京来的汇款单!”接下汇款单那一刻,爹泪流满面。爹真没有想到,大恩人把乡亲们送给他的心意折价成钱给乡亲们汇了过来。爹说,大恩人呀大恩人,让俺怎么说呢?让俺说啥哩?俺还能说啥哩?(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

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爹的确是一把耕种的好手,在他的侍弄下,那块巴掌大的肥土地,收获了整整一担黑油油的芝麻。B.爹勤劳节俭,把收割后的芝麻秆堆在柴房留到冬天喂牛,但这种做法忽略了家庭生活的实际需求。C.二爹先是要爹

把他做的熏肉带给大恩人,后又怀疑爹吃掉了熏肉,反映了二爹对亲情的淡薄。D.文章最后写大恩人将乡亲们的心意折价成钱汇回了村里,实际上是“大恩人”对乡亲们行为的委婉批评。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开头使用了比喻手法,生动描写了芝麻成熟时的景象,为下文写爹感谢“大恩

人”作了铺垫。B.“族长拷问过爹”的情节,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卫兵留了俺的地址”为结尾部分写北京寄来汇款单埋下伏笔。C.“春意已盎然”“欢快的铃声”既写出了新年后清晨的美好景象,也预示着爹的“冤案”即将“平反昭雪”。

D.文本结尾一段,作者使用反复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把爹对大恩人的感激、惊讶等情绪生动地表达了出来。8.文本中说“俺相信爹不是那种人”,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9.文本中频频出现“霜降过后”

“分田到户时”“收割过后”“那是腊八节前夕”“直到新年快过完的那天早晨”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

料一: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节选自《墨子·兼爱上》)材料二:姑尝本原之先王之书,《大雅》之所道曰:“无言而不雠①,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不

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意以为难而不可为邪?尝有难此而可为者。昔荆灵王好小腰,当灵王之身②,荆国之士饭不逾乎一,固据而后兴③,扶垣而后行。故约食为其难为也,然众为,而灵王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昔者越王勾践好勇,教其士臣三年,

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焚舟失火,鼓而进之其士偃前列伏水火而死者不可胜数也。当此之时,不鼓而退也,越国之士可谓殚矣。故焚身为其难为也,然众为之,越王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上也。昔者晋文公好苴服,当文公之时,晋国之士,大布之衣,牂羊之裘,练帛之冠

,且苴之屦,入见文公,出以践之朝。故苴服为其难为也,然众为,而文公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即求以乡其上也。是故约食、焚舟、苴服,此天下之至难为也,然众为而上说之,未逾于世而民可移也,何故也?即求以乡其上也。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其有利且易为

也,不可胜计也,我以为则无有上说之者而已矣。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节选自《墨子·兼爱下》)【注】①雠:答应。②当灵王之身:

当灵王在世时。③兴:站起。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鼓而进之A其士B偃C前列D伏水火E而死者F不可G胜数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察,考察、审查,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终必不蒙见察”的“察”意思不相同。B.说,同“悦”,高兴、喜欢,与《鸿门宴》中“范增说项羽曰”的“说”意思相同。C.劝,勉励、鼓励,与《墨子·兼爱》中“恶得不禁

恶而劝爱”的“劝”意思相同。D.“水之就下也”与《〈论语〉十二章》“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之”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认为,医生必须先查明病根才能治好病,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无

法医好它。B.墨子说“爱人者必见爱也”,这与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观点具有相通之处。C.在墨子看来,楚人节食、越人赴汤蹈火、晋人穿粗衣服,都是人们取悦君主的行为。D.墨子认为,只要君王喜欢,并用刑罚来威慑,“兼相爱、交相利”

主张的推行便不可阻挡。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译文:(2)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译文:1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论说效果。(5分

)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①刘禹锡君思郢上吟归去,故自渝南掷郡章②。野戍③岸边留画舸,绿萝阴下到山庄。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绶带长。只恐鸣驺④催上道,不容

待得晚菘⑤尝。【注】①周使君:周载,时为渝州(今重庆)太守。郢州,今湖北鄂州,周载曾在此驻守。②郡章:州郡太守的印玺。③野戍:野外驻防之处。④鸣驺: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⑤晚菘:秋末冬初的大白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并没有直

接写友人被“罢”,而是说友人出于对故地郢州的思念才弃掷官印。B.中间两联真实描绘了友人归乡途中的优美风景,以及到达郢州别墅后的惬意生活。C.颈联颇有文人雅趣,写出了满池荷花荷叶,庭中草木深深,雨后景象令人耳目一新。D.尾联以友人来不及

品尝“晚菘”这一细节,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16.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读来却感觉“哀而不伤”。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出自选择性必修上

册《〈论语〉十二章》,现已成为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2)《大学之道》在提纲挈领地论说“三纲”“八目”的体系之后,总结道:“,。”(3)《〈老子〉四章》中的“,”,与荀子在《劝学》中以走路为喻强调积累的作用的两句类似。三、语言文

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18分)如何让大众对文化遗产产生更生动具象的认知,提升互动性、趣味性体验?这给艺术创作者带来了新课题。“舞态良渚”是良渚申遗社区艺术教育项目,工作人员历时6年,共创作7部沉浸式作品,包括《良渚符号》《良渚之赋》《

丰收乐舞》《瑶山雅集》等。①以作品《良渚符号》为例,②从创作者文物符号解读入手,③选取良渚博物院具有代表性的陶罐及其刻画符号,④提炼其中的文化元素,⑤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的方式进行呈现。除了舞蹈动作的编创,与文化遗址环境交融的场景设计也是(甲)。作品《丰收乐舞》选取良渚遗址中埋藏炭化稻谷的池中寺粮

仓遗址及其周边的稻田区域,融合舞蹈、音乐、装置艺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度设计场景路线和互动方式,营造沉浸式、趣味性的体验。他们还将提炼的文化元素转化为创意课程,在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乙)、一

位良渚文化村社区的妈妈感慨地说:“这些活动搞得真好,以前‘良渚’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名字,但现在‘良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A了。”从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文化、文字符号及宫殿式建筑中获取灵感而尝试着用舞蹈的形式加以表现的4D电影《天水之门》的创作题材是大地湾遗址的出土文物及考古场景。根据考古报

告中的数据,工作人员复原搭建了中国最早的原始宫殿建筑场景。舞者们手持绳纹陶鼓,围着篝火B,穿梭于“宫殿”之间,将折叠的文明时空打开,铺陈在观众眼前。这样,影片用舞蹈语言打开“天水之门”,成为表现文化遗产的创新尝试。18.文中第四段末尾用“折叠”“打开”“铺陈”来描述影片《天水之门》用舞蹈形式表现

古代文明的情形,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以“台风”为对象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拟;比拟贴切,表达流畅。(4分)答: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答:20.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4分)答: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1岁的中国选手郑钦文夺得了巴黎奥运会女子网球单打决赛冠军。赛后,郑钦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从小我就非常想为我的祖国赢得一枚奖牌。也许不是金牌,只要是一枚奖牌就行。这次我做到了,这是一枚金牌。在亚洲网球界,没有人做到过这

一点。”是啊,人人都有儿时的梦想,人人都有火热的青春,人人都有出彩的时刻——郑钦文的成功和她的感言引发了我们青年人强烈的共鸣和共情。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