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3.530 M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7)页,3.53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c5acbb017a7996502e4fa954be77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高二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颗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

术黑巴子逊金子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

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战国时期中山国为白狄族鲜虞氏所建。位于今河北省平山县的中山王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工艺精湛的金银铜器和玉饰,其中三件

铜器上共镌刻铭文多达1099字。这些铭文中反复引用《诗经》里的内容,并且有和《左传》《大戴礼记》相同的文句。这表明A.青铜礼器成为王权的象征B.中山国形成华夏认同观念C.鲜虞氏治国秉持儒学理念D.冶炼铸造业分工较为细密2.下图为唐长安城“市”外商业点

分布示意图,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A.原有市场地位不复存在B.市民日常娱乐活动丰富C.商业管理制度受到冲击D,城市规划突破封建礼制3.下列两幅示意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中央政权对某区域的统治,图1到图2的变化A.着眼于防范藩镇割据B.促进了郡

县制的完善C.强化了基层社会自治D.有利于东西方的交流4.下表为《宋元两代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书院对比表》,该表可以用来佐证流域宋代元代书院数百分比书院数百分比黄河133.25%4318.95%长江29774.43%15266.96%珠

江8922.32%3214.09%合计399100%227100%A.民族文化的传承B.政治中心的转移C.农牧文明的交融D.社会经济的发展5.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楼文化遗迹主要聚集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高密度核心区主要以江浙为中心,次级高密度区主要

是以北京、天津、山东为主的北方区域和以广东、福建为主的南方区域。山西、河南、两湖、四川等也有少量分布。东北、西北、西藏等无一分布。这种分布状况A.反映了文化政策的变迁B.折射出区域经济的差异C.推动了官方藏书的丰富D.取决于自然环境的差异6.右图所示的航海活动A

.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建立了中欧间的直接联系C.形成了全球性的贸易网络湖D.刺激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7.同治11年,李鸿章主办招商局,由商人借领二十万串为设局资本,购得三艘轮船分运江浙漕粮到天津,每石米由政府给脚价银二两七钱,由上海道填给免税执照,并许携带二成货

物,成为常例。由此可见当时A.南北间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B.交通变革带动国家治理调整C.民族工业缺乏政府资金支持D.太平天国运动阻断南北漕运8.1907—1908年清政府学部曾两次发布禁令禁止中小学生吸食纸烟;学部还曾颁布禁酒令对于酗酒者也“严惩不贷”,坚决

抵制学生吸烟、酗酒等行为。由此可见,近代中国A.卫生健康意识有所发展B.救亡图存观念逐渐增强C.法律制度建设日趋完善D.中小学校教育不断完善9.20世纪的二十、三十年代,在国内文化人的倡导下,“中医”改称“国医”

,京剧改称“国剧”,“武艺”改称为“国术”等。这些现象A.推动了氏族上业进一步发展B,反映了国人民族意识的提升C.缘于国氏克强化统治的需要D.得益于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10.1936年,费孝通在江南乡村作实地调查时发现,航船每天在震泽镇与周围各村之间往返,但是请船老板托捎物品的和

搭乘航船的人都不用付钱。追问船老板才知道,震泽镇上的丝行、米行、酱园和杂货铺在年终或者逢年过节会给船老板一定的报酬。由此可推断A.农村多种经营日益兴盛B.江南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C.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加速D.震泽镇是农村商品流通中心11.新中国成立之创

,农村缺医少约。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涌现出大批经过基本培训、无固定薪金、半农半医的乡村赤脚医生,形成了深入每个村镇的医疗网。赤脚医生的出现A.构成了完备的医疗卫生体系B,彻底解决了农村的医疗难题C.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D.提升了农村医生

的整体素质12.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十分热心,每逢戏剧节,纷纷着盛装出席;作家们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在创作的时候要敏锐把握公民观众们所关心的题材,如城邦政务、百姓生活等。材料反映了A.希腊戏剧艺术的繁荣B.雅典民主政治的成熟C.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D.戏剧发挥教化的功能13.原

始佛教强调家庭、个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爱护、和谐礼让。阿育王时代根据佛教观念创立的达摩法令也要求人们少作恶、多行善、真诚和纯洁。材料反映了古代佛教A.文化影响不断扩大B.主导社会秩序构建C.积极参与社会治理D.日益成为思想主流湖14.

769年,教皇司提反三世在罗马举行会议,虽然邀请了13位法兰克主教参加,但并没有提到任何与法兰克国王权力相关的事宜,并且规定任何俗人、阶层都不得参与教宗选举。材料反映了A.基督教对世俗的渗透B.二元政治格局的形成C.教权王权的利用共存D.封建等级秩序的强化系15.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

卷欧洲,劳动力减少了25%,很多封建主转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拉丁语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教学。人们面对死亡,更加追求现世享乐上术现象反映出“黑死病”A.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势力C.

动摇欧洲专制统治的基础D.客观上推动欧洲社会转型16.18世纪,不仅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园林建筑风格和戏剧艺术也都风靡欧洲,以至于“每家壁炉上都陈设着中国物品”、“中国趣味”造就了欧洲的洛可可艺术,连中国皇帝春耕开始时的祭祀大典,也被法国

皇帝复制效仿。上述现象得益于A.农耕文明的先进B.日益扩大的贸易规模C.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空D.启蒙运动的思想引领17.在19世纪的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等因素,1893年的经济危机中全美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积大肆兼并,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上述现象放映出当时的美国的铁路建设。A.遭到合融咨木恶性竞争B.逐渐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C.需要两府讲行宏观调控D.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8.当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字后飞回英国时,受到了隆重而热情的欢迎。之后的时间,祝贺协

定签订避免了一场战争的信件纷纷从英国以及世界各地飞到首相张伯伦办公室,足足装满了几个大盒子。材料可用于研究A.内阁的发展完善B.书信的传承作用C.一战的文化影响D.二战的爆发根源19.下图为1938-1995年英国铁路乘客的人数变化,图中信息可以折射出A.

现代交通运输更加多元B.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C.英国铁路技术日渐落后D.冷战形势阻碍国际交通20.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扶持本国的对外文化宣传。例如为筹“自由亚洲电台”,专门拨款1亿美

元;2000年和2001年,美国国会均为富布赖特对学术交流项目拨款1.12亿美元。美国政府此举意在A.扩大“冷战”优势B.重塑国家意识形态C.积极建立文化霸权D.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政府禁海后,福建等地“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一亩之课而不足”,福建民众不得不大量出洋谋生。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还以出洋致诱骗华工出国,尤其是英国将大量福建华工运往其东南亚各个殖民地,这也使得拥有优势位的厦门成为

华工出洋的主要港口之一,“几以贩卖人口为商业一大宗”,晚清福建华工流万南亚地区达到一个高潮。福建华工“虽居外……仍守华风”,到光绪三十二年,爪哇已有学40余所,学生6000多人,课以汉文,导以爱国。他们不仅弥补了马来西亚等流入国不足,同时也因勤劳获

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其中很多人将在国外获得的财富入国劳动大建省漳厦铁路修建的资金有三分之二来源于福建同乡:华侨实业家黄实住投入,富投资国内,雅化女校等学校教育。晚清福建华工出洋,对流入国和中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赵薇《晚清福建华工出国(境)探析》(1)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晚清福建华工出国的原因。(5分)(2)据材料,归纳晚清福建华工出国的影响。(7分)2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有关康有为的若干事件的整理。时间事件中法战争时期向皇帝上书,呼吁变法。1895年

发起“公车上书”,痛陈《马关条约》的严重后果,认为变法才是“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他除了构想救国救民的蓝图,还把某些改革措施纳入了实践的轨道,同年创办了《万国公报》。1898年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建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教、保种”

三项宗旨。北洋军阀时期创办《不忍》杂志,揭露了当时军阀混战的黑暗。五四运动时期发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怒斥了卖国贼的行径,赞扬学生之举代表了四万万人民的心意,呼吁全国人民应赶快觉醒。(1)据材料,概括康有

为的思想内核。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思想主张的重要意义。(5分)2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19世纪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1670年出现在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市名单中18世纪20年代有

人口1.2万1760年开凿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运河1825年连接曼彻斯特和斯托克顿的铁路通车1830年建成通往港口城市利物浦的铁路1841年人口增至40万以上,成为英国第四大城市1842年有报告指出:曼彻斯特的男性劳工的预期寿命为17岁,同时期的农业郡拉特兰男劳工的预期寿命为37岁1844

年颁布地方卫生法规,规定了建筑居民院落的最低宽度、两排房屋的最小距离1847年曼彻斯特自治政府决定在该城以东15英里至20英里远的奔宁山谷朗登戴尔建立水坝,引水到曼彻斯特19世纪中期人口达到106.3万,24%的劳动力

在纺织业就业,并创办了大学——摘编自俞金尧等《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提取表中三个信息,以曼彻斯特为例,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近代英国的城市化。(要求:明确列出三个信息,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获得更多资

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