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39.812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含解析.docx,共(20)页,139.8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e6eb7c77cc73f94169b25d9124ad4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75分钟。2.答卷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

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

律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2013年起,三星堆两次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又彰显出古蜀文明的异彩纷呈。这反

映了()A.古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形成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2.公元前756年,秦国国君秦文公僭越周礼私自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鲁惠公也派人去向周平王请求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

……还没等周平王同意,鲁惠公就仗着鲁国强大的国力私自举行祭天仪式,并邀请了晋、郑、卫等国国君来鲁国参观。这表明()A.天子权力丧失殆尽B.诸侯争霸格局形成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3.睡虎地秦简中保存了一篇《为吏之道》

,对官吏的行为进行指导,正面的赞许有“五善”,反面的告诫则有“五失”。岳麓书院藏秦简保存了一篇《为吏治官及黔首》,除了原来的“五失”外,还进一步细化为“五过”“五失”与“五则(贼)”。由此可见,秦朝()A.强化思想控制B.重视吏治建设C.提倡以吏

为师D.主张严刑峻法4.“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一则监察郡国、太守,同时监督监御史;二则不常驻州郡,而是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到所辖的州郡去巡视。这一举措()A.清除了王国威胁B.标志着刺史制度正式确立C.分割了郡守权力D.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5.目前

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都是东汉时期的,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分布地区统计如下表。据此推断,东汉时期()的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

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A南方农业水平领先北方B.政府高度重视农业C.北方的牛耕较南方普遍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6.汉代,置铁官44人,多在北方,淮南只有广陵、庐江,江南一无所设。三

国以后,原来落后的山越和广州夷人也都掌握了冶铁技术……石城、茅山、冶城、广州等地都有冶铁业的记载,特别是会稽郡,是南方冶铁技术较高的地方。这一变化说明()A.冶铁业中心在南方B.江南开发程度提高C.尚未实

现盐铁官营D.冶铁技术水平均衡7.从拓跋珪建国到政权消亡的近150年间,北魏王朝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理念,积极倡导胡汉通婚。据北朝四史与墓志统计,整个北魏时期,胡汉高层通婚多达412例,其中以鲜卑与汉通婚为最多。这表明,当时()A.门

第观念依然盛行B.民族隔阂已经消除C.鲜卑族汉化最彻底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8.下图显示的是隋朝主要粮仓的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A.与民休息政策成效显著B.交通情况影响粮仓布局C.粮食储备制度开始形成D.北方农业发展水平较

高9.开元二十五年,唐廷下诏由“长征健儿”充当边疆镇兵,代替以往的兵募。开元二十六年,中央不再派遣统一征发的兵募到各个军镇,而是让各个军镇在当地招募“长征健儿”充任,装备也由先前的地方政府供应和士兵自备,变为全部由唐廷承担。这一做法()A.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B.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减

轻了中央的财政负担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10.自汉朝以后,以收定支的原则一直占据着国家税收制度的主导地位。杨炎提出两税法后,一改“量入为出”之原则,是先由国家计算好财政支出,定出所需的总税额,地方再根据中央分配的数目进行

征收。这一变化意在()A.减轻地主负担B.强化人身控制C.保证财政收入D.消除土地兼并11.金世宗时建立了专为女真子弟入仕所设的女真进士科,并单有一套比汉人容易的考卷及录取规则。女真进士科包括策论、诗、赋三场。重在策论,须用女真文字

成文。这一措施旨在()A.转变人才选拔的标准B.扩大政治制度的开放性C.推动女真族全面汉化D.巩固女真族的特权地位12.据《宋史》记载,宋朝“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以禁商法令来说,宋朝虽然禁止士大夫个人的经商行为,

但即使发现有士大夫的经商行为,对违禁士大夫的惩处也并不严厉。这一现象说明()A.禁商法律体系亟待完善B.商业发展影响法令执行C.商业开始受到国家重视D.政府鼓励官员经商增收13.据统计,元朝时全国的驿站总数超过了1500个,分布于汉地、蒙古高原黑龙江流域、青藏高

原、西域等地。陆地有陆站,河边有水站、海边有海站,在黑龙江一带冰冻地区还有狗拉车为工具的“狗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据此可知,驿站的设立()A.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B.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D.有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14.

明末清初时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17到18世纪,“中国热”在欧洲长达百年之久

。这表明()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文明互鉴推动华夏认同C.中西之间文化双向交流D.西方科技知识广泛传播15.《尼布楚条约》订立之初,议政王大臣等奏称:“鄂罗斯国人,始感戴覆载洪恩,倾心归化,悉遵往议大臣指示,定其边

界。此皆我皇上睿虑周详,德威遐播之所致也。”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形成了近代国界意识B.仍固守传统夷夏观念C.终结了朝贡外交体制D.增强了主权国家理念16.雍正帝通过设立的“军机处”跨过朝廷设立的法定机构,将军机大臣握在手中,成为自己的办事秘书,然后摆脱了朝廷

官僚机构的牵制,自己的谕旨不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讨论,可以直接下达到任何地方、任何一个部门。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国家治理能力加强B.决策效率不断提高C君主专制日益强化D.中枢机构相互制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

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不太计较比赛的成

绩,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成功与失败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材料二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处处可见

。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蹴鞠、緣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

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摘编自王俊齐《唐代体育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周初到汉代体育比赛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体育文化发展高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早在宋初,“游惰之民”的问题就已经比较严重,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平心而论,宋朝并不是个残暴的王朝,然“本朝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宋朝劳役尤其是职役之重,危害往往超过赋税.....仁宗时,朝廷曾制定了限田法,但并未能制止,此后“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宋人普遍以农为苦

,轻视农民.....市井文艺作品,也多以蔑视取笑农民为题材。相应的是手工业等“末业”受到重视,南宋时,事功学派的叶适甚至率先否定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为工商业的发展鸣锣开道.....在人多地狭地区,由于环境

容量所限,往往无地可耕,只有让人口向外流动,从而促进资源合理的配置。——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的流动人口问题》材料二北宋出现了农民“轻乡危家,远出千里”的现象,大量客户迫于生计,频繁更换居住地点和地主。神宗时厉行募役法,招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发达的手工业吸纳了大量

的流动农民,而且多有人力密集的规模经营,其中以矿冶业最为突出。宋代农民有农闲季节从事商业的传统,农民失业之后“转客于市,佣力以食”“无田之人,多入城市开张店业”。首都开封因为机会多,“游手浮浪最多”。宋代社会流动而不郁积祸患,所以虽小乱不断,而未能酿成大乱,整体社会局势相对安定。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人口流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宋代人口“流动而不郁积祸患”的有利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朝历代对孔子称谓的变化时期对孔子的称谓春秋战国“孔子”、“孔夫子”(也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当时通用的

敬称)“孔丘”(“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汉代“至圣”“褒成宣尼公”(使其位列头等爵位)北魏“文圣尼父”隋朝“先师尼父”唐朝“先圣”“文宣王”(地位与天子比肩)。宋朝“衍圣公”、“至圣文宣王”(“天不生

仲尼,万古如长夜”)元朝“大成至圣文宣王”——摘编自王荣芳《圣人孔子与专家孔子》围绕材料中任意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此后,他又多次宣布“海禁”。但是,明朝的海洋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明中期,闽南地区的人地矛盾使得农业无法支持人口增长,发展海外贸易也就自然成为当地人民谋生的重要出路。由于走私贸易带来的利益

巨大,屡禁不止,且由于明成祖之后中央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日趋衰落,而民间势力出海贸易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明穆宗及其朝廷意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1567年,朝廷遂决

意在福建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海”.....海上贸易的繁荣,对于财政的支持变得越来越明显……海外大米大量流入福建,缓解了福建长期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因开海而崛起的中国海商将中国的国内市场同世界资本市场联系了起来。巨大的

海外市场需求直接刺激了包括闽、浙、粤等长江以南地区手工业和纺织业的发展。海上贸易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为明代的货币白银化提供了必要条件。“隆庆开海”是明朝历史上关于海洋政策的一次大的突破。——摘编自薛振威《16世纪中国海外贸易思想变革——以隆庆开海为例》(1)

根据材料,指出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海外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作用。。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75分钟。2.答卷前,

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

色墨水的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2013年起,三星堆两次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

,青铜尊、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又彰显出古蜀文明的异彩纷呈。这反映了()A.古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形成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又彰显出古蜀文明的异彩纷呈。”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既有其他地区的文明特色,也保留了自身区域文化的特点。由此可知,中国的原始文明具有多元性,且这些多元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故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对古

蜀文明和中原文明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古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排除A项;华夏认同是指对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感,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性,并

非突出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前756年,秦国国君秦文公僭越周礼私自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鲁惠公也派人去向周平王请求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还没等周平王同意,鲁惠公就仗着鲁国强大的国力私自举行祭天仪式,并邀请了晋、郑、卫等

国国君来鲁国参观。这表明()A.天子权力丧失殆尽B.诸侯争霸格局形成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度已被废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56年(中国)。根据材

料“秦国国君秦文公僭越周礼私自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鲁惠公也派人去向周平王请求使用天子礼祭祀上天”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僭越周礼,周天子的权威下降,反映了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项正确;丧失殆尽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诸侯争霸格局,排除B项;D项与史实不符,分封制未被废除,排除D项

。故选C项。3.睡虎地秦简中保存了一篇《为吏之道》,对官吏的行为进行指导,正面的赞许有“五善”,反面的告诫则有“五失”。岳麓书院藏秦简保存了一篇《为吏治官及黔首》,除了原来的“五失”外,还进一步细化为“五过”“五失”与“五则(贼)”。由此可见,秦朝()A.强化思想控制B.重视吏治

建设C.提倡以吏为师D.主张严刑峻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不管是睡虎地秦简中《为吏之道》还是岳麓书院藏

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均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这说明秦朝注重吏治建设,B项正确;材料涉及秦简中关于秦朝吏治的规定,不涉及思想控制问题,排除A项;以吏为师主要强调官员要学习法律,不符题意,排除C项;秦朝虽然实行严刑峻法,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4.“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

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一则监察郡国、太守,同时监督监御史;二则不常驻州郡,而是每年在固定时间到所辖的州郡去巡视。这一举措()A清除了王国威胁B.标志着刺史制度正式确立C.分割了郡守权力D.有利于巩固

中央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丞相史去地方负责监督郡守、监御史和诸候王,说明中央加强了对

地方的控制力,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此时王国威胁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刺史制度正式确立,排除B项;丞相史去地方是监察官员,不是分割郡守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5.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都是东汉时期的,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分布地区

统计如下的.表。据此推断,东汉时期()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江苏泗洪重岗、睢宁双沟镇A.南方农业水平领先北方B.政府高度重视农业C.北方的牛耕

较南方普遍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西、山东、山西、内蒙古都属于北方,只有江苏是南方,因此牛耕图画像石多分布在北方

,牛耕画像石体现了当时农业生产中牛耕的情况,可以推断东汉时期北方牛耕使用较南方普遍,C项正确;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代表先进生产力,材料反映北方农业领先于南方,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牛耕情况,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排除B项;西晋灭亡以来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东汉南方还未得到开发,排除D项。故选C项。6

.汉代,置铁官44人,多在北方,淮南只有广陵、庐江,江南一无所设。三国以后,原来落后的山越和广州夷人也都掌握了冶铁技术……石城、茅山、冶城、广州等地都有冶铁业的记载,特别是会稽郡,是南方冶铁技术较高的地方。这一变化说明()A.冶铁业中心在南方B.江南开发程度提高C.尚未实现盐铁官营D

.冶铁技术水平均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汉代,置铁官44人,多在北方,淮南只有广陵、庐江,江南一无所设。三国以后,原来落后的山越和广州夷人也都掌握了冶铁技术……石城、茅山

、冶城、广州等地都有冶铁业的记载,特别是会稽郡,是南方冶铁技术较高的地方”可知,冶铁业的分布突破了中原地区,分布地区扩大到江南,江南的冶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出现了大发展,说明江南开发程度提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冶铁业中心的问题,

排除A项;据材料“汉代,置铁官44人”可知,汉代已经出现铁官营,而且材料未涉及盐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三国以后北方冶铁技术水平,没有比较无法说明冶铁技术水平均衡,排除D项。故选B项。7.从拓跋珪建国到政权消亡的近150年间,北魏王朝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

理念,积极倡导胡汉通婚。据北朝四史与墓志统计,整个北魏时期,胡汉高层通婚多达412例,其中以鲜卑与汉通婚为最多。这表明,当时()A.门第观念依然盛行B.民族隔阂已经消除C.鲜卑族汉化最彻底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答案

】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材料中“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理念,积极倡导胡汉通婚”,说明当时门第观念依然盛行,A项正确;民族隔阂已经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各族汉化程度的比较,无法得出鲜

卑族汉化是否最彻底,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魏时期民族通婚情况,没有体现婚姻观念平等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显示的是隋朝主要粮仓的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A.与民休息政策成效显著B.交通情况影响粮仓布局C.粮食储备制度开始形

成D.北方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隋朝主要粮仓的分布情况”,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隋王朝建立了许多粮仓,依地图看隋朝主要粮仓分布在大运河沿线,集中在中心地都城周围,大运河便利了粮食的运输,因此大运河影响了粮仓布局,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隋王朝设立粮仓与大运河的关系,并没有涉及与民休息的政策,排除A项;汉朝就要粮食储备制度,而不是隋朝创立的

,排除C项;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便利南方粮食运输到北方,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高,排除D项。故选B项。9.开元二十五年,唐廷下诏由“长征健儿”充当边疆镇兵,代替以往的兵募。开元二十六年,中央不再派遣统一征发的兵募到各个军镇,而是让各个军镇在当地招募“长征健儿”充任,装备也由先前的地方政府供应和士兵

自备,变为全部由唐廷承担。这一做法()A.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B.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减轻了中央的财政负担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唐玄宗时期,改革军事制度,用召募雇佣的“长征健儿”代替义务服兵役的府兵,并将募兵领兵权赋予军镇节度使,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A项正确;据所学,唐玄

宗设置并增强军镇力量,终结而非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排除B项;朝廷承担边镇的军费开支加重而非减轻了中央的财政负担,排除C项;放任军镇自募士兵不利于中央对地方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10.自汉朝以后,以收定支的原则一直占据着国家税收制度的主导

地位。杨炎提出两税法后,一改“量入为出”之原则,是先由国家计算好财政支出,定出所需的总税额,地方再根据中央分配的数目进行征收。这一变化意在()A.减轻地主负担B.强化人身控制C.保证财政收入D.消除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是先由国家计算好财政支出,定出所需的总税额,地方再根据中央分配的数目进行征收”可得出这一变化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量入为出”与减轻地主负担、强化人身控制

无关,且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B项;两税法以田亩为标准征收地税,不利于消除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C项。11.金世宗时建立了专为女真子弟入仕所设的女真进士科,并单有一套比汉人容易的考

卷及录取规则。女真进士科包括策论、诗、赋三场。重在策论,须用女真文字成文。这一措施旨在()A.转变人才选拔的标准B.扩大政治制度的开放性C.推动女真族全面汉化D.巩固女真族的特权地位【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金世宗时专为女真子弟入仕所设的女真进士科,包括策论、诗、赋三场。重在策论,须用女真文字成文,说明要保留

本民族的特色,通过科考,提高女真人的执政能力,从而巩固女真族的特权地位,D项正确;目的不是转变人才选拔的标准,排除A项;用女真文字成文,不利于扩大政治制度的开放性,排除B项;须用女真文字成文,不利于推动女真

族全面汉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据《宋史》记载,宋朝“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以禁商法令来说,宋朝虽然禁止士大夫个人的经商行为,但即使发现有士大夫的经商行为,对违禁士大夫的惩处也并不严厉。这一现象说明()A.禁商法律体系亟待完善B.商业发展影响法令执行C.商业开始受到

国家重视D.政府鼓励官员经商增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以禁商法令来说,宋朝虽然禁止士大夫个人的经商行为,但即使发现有士大夫的经商行为,对违禁士大夫的惩处也并不严厉。”并结合所学

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经济意识有所增强,商业地位也有所提高,可见商业发展影响法令执行,B项正确;宋代有关商业方面的法令执行是适应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的,并非法律体系本身不完善,排除A项;“开始”表述不符合史实,且宋朝只是对商业的管理有所放松,并非重视,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政府对

商业的限制有所放松,无法得出政府鼓励官员经商增收,排除D项。故选B项。13.据统计,元朝时全国的驿站总数超过了1500个,分布于汉地、蒙古高原黑龙江流域、青藏高原、西域等地。陆地有陆站,河边有水站、海边有海站

,在黑龙江一带冰冻地区还有狗拉车为工具的“狗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据此可知,驿站的设立()A.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B.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D.有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答案】D的【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

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元朝时期,在全国建立起四通八达的道路和众多驿站,方便了使驿往来,有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D项正确;“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并非缓和民族间矛盾的措施和表现,排

除A项;驿站和“使驿”主要服务于政令畅通,并非为了发展长途贩运贸易,排除B项;国内交通和驿站发达并不能直接促进元朝与西方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14.明末清初时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

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17到18世纪,“中国热”在欧洲长达百年之久。这表明()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文明互鉴推动华

夏认同C.中西之间文化双向交流D.西方科技知识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明末清初时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

西方”“多位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的积极的影响,可见中西之间文化进行

了双向交流,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并非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文明互鉴影响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也体现中国文化在西方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5.《尼

布楚条约》订立之初,议政王大臣等奏称:“鄂罗斯国人,始感戴覆载洪恩,倾心归化,悉遵往议大臣指示,定其边界。此皆我皇上睿虑周详,德威遐播之所致也。”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形成了近代国界意识B.仍固守传统夷夏观念C.终结

了朝贡外交体制D.增强了主权国家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康熙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当时清朝统治者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

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据所学,夷,原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后泛指外国,传统夷夏观念有尊中国贬外国之意,与材料一致,所以,材料反映出当时清朝统治者传统夷夏观念的固守,B项正确;清朝的边界意识并非因俄国入侵或《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而产生,而是早已有之,不是近代国界观念,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

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朝贡外交体制彻底终结,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的是清朝统治者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体现的是传统夷夏观念,不是主权国家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16.雍正帝通过设立的“军机处

”跨过朝廷设立的法定机构,将军机大臣握在手中,成为自己的办事秘书,然后摆脱了朝廷官僚机构的牵制,自己的谕旨不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讨论,可以直接下达到任何地方、任何一个部门。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国家治理能力加强B.决策效率不断提高C君主专制日益强化D.中枢机构相互制约【答案】

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将军机大臣握在手中,成为自己的办事秘书,然后摆脱了朝廷官僚机构的牵制,自己的谕旨不经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讨论,可以直接下达到任何地方、任何一个部门。”并结合所学可知

,军机处的职能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具有简、密、速的特点,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强调皇权的强化,且军机处使得皇权空前强化,不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无法得出国家治理能力加强,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突出决策效率的高低,排除B项;军机处的

设置使皇权达到顶峰,未体现中枢机构的相互制约,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

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不太计较比赛的成绩,重要的是

在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成功与失败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材料二唐代是封建社会

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体育活动都处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蹴鞠、緣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

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摘编自王俊齐《唐代体育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周初到汉代体育比赛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体育文化发

展高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答案】17.特点:历史悠久;项目多且不断丰富;注重礼仪规范;缺乏高度的竞争意识(不太计较比赛成绩);教化民众的工具。18.表现:体育活动范围广;体育项目多样;体育项目既有传承又有

创新;民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等。原因:唐代经济繁荣;国家统一稳定;文化开放;民族融合加强;中外交流频繁;统治者的推动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周初到汉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

竞技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可得出历史悠久,项目多且不断丰富;根据材料一“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可得出注重礼仪规范;根据材料一“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

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不太计较比赛的成绩,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可得出缺乏高度的竞争意识(不太计较比赛成绩);根据材料一“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可得出

教化民众的工具。【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表现:根据材料二“体育活动都处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蹴鞠、緣竿、马术、摔跤(相扑)、棋类......而且还出现了马

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可得出体育活动范围广;体育项目多样;体育项目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根据材料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可得出民俗体育蓬勃发展;根据材料二“有些项目远播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出现了以唐朝为文化中心的传播流。”可得出体育文化

对外传播等。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统治者的主观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国家统一稳定;经济上,唐代经济繁荣;思想上,文化开放;对外方面,民族融合加强;中外交流频繁;以及统治者的推动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宋初,“游惰之民”的

问题就已经比较严重,引起了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平心而论,宋朝并不是个残暴的王朝,然“本朝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宋朝劳役尤其是职役之重,危害往往超过赋税.....仁宗时,朝廷曾制定了限田法,但并未能制止,此

后“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宋人普遍以农为苦,轻视农民.....市井文艺作品,也多以蔑视取笑农民为题材。相应的是手工业等“末业”受到重视,南宋时,事功学派的叶适甚至率先否定了重农抑商的传统观

念,为工商业的发展鸣锣开道.....在人多地狭地区,由于环境容量所限,往往无地可耕,只有让人口向外流动,从而促进资源合理的配置。——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的流动人口问题》材料二北宋出现了农民“轻乡危家,远出千里”的现象,大量客户迫于生计,频繁更换居住地点和

地主。神宗时厉行募役法,招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发达的手工业吸纳了大量的流动农民,而且多有人力密集的规模经营,其中以矿冶业最为突出。宋代农民有农闲季节从事商业的传统,农民失业之后“转客于市,佣力以食”“

无田之人,多入城市开张店业”。首都开封因为机会多,“游手浮浪最多”。宋代社会流动而不郁积祸患,所以虽小乱不断,而未能酿成大乱,整体社会局势相对安定。——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人

口流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宋代人口“流动而不郁积祸患”的有利条件。【答案】18.原因:宋代赋税沉重;劳役繁重;土地兼并加剧;农民社会地位低(“贱农”的倾向);末业受重视;人口剧增与自然资源不足的矛

盾。19.有利条件: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募役法的实施;统治者对流民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手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抑商政策的松弛(从事商业的传统);大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原因:据材料“二税

之数,视唐增至七倍”得出宋代赋税沉重;据材料“劳役尤其是职役之重,危害往往超过赋税”得出劳役繁重;据材料“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得出土地兼并加剧;据材料“普遍以农为苦,轻视农民”得出农民社会地位低(“贱农”的倾向

);据材料“手工业等‘末业’受到重视”得出末业受重视;据材料“在人多地狭地区,由于环境容量所限,往往无地可耕,只有让人口向外流动”得出人口剧增与自然资源不足的矛盾。【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

(中国)。据材料“出现了农民‘轻乡危家,远出千里’的现象,大量客户迫于生计,频繁更换居住地点和地主”可知,安土重迁观念的淡化;据材料“神宗时厉行募役法,招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可知,募役法的实施;据材料“发达的手工业吸纳了大量的流动农民,而且多有人力密集的规模经营”可知,手

工业的繁荣(手工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据材料“农民有农闲季节从事商业的传统”可知,抑商政策的松弛;据材料“首都开封因为机会多,‘游手浮浪最多’”可知,大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可以从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等方面

作答。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朝历代对孔子称谓的变化时期对孔子的称谓春秋战国“孔子”、“孔夫子”(也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当时通用的敬称)“孔丘”(“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汉代“至圣”“褒成宣尼公”(使其位列头等爵位)北魏“文圣尼父”隋朝“先师尼父”唐朝“先圣”“文宣王”(地

位与天子比肩)宋朝“衍圣公”、“至圣文宣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元朝“大成至圣文宣王”——摘编自王荣芳《圣人孔子与专家孔子》围绕材料中任意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答案】论题:对孔子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儒学地位的历史变迁阐释: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儒学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并不被统治者所重视,因此对孔子的称谓也是褒贬不一。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

想,提出了以“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得到了汉武帝支持。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立太学与“五经博士”教授儒家思想,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对孔子的称谓也变成了“至圣”“褒成宣尼公”,并使其位列头等爵位。唐代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了

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考查儒家经典。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唐朝时期,对孔子的称谓也变成了“先圣”“文宣王”,地位与天子比肩。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被确立为官方哲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宋元时期,对孔子的称谓也是愈加尊崇。综上所述,对孔子

的称谓具有时代性,与儒学地位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孔子”“孔夫子(也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当时通用的敬称)“孔丘”“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可知春秋战

国时期孔子虽然受到尊敬,但也受到其他学派的批评,与百家争鸣,各学派相互攻讦辩论的时代背景有关。根据材料“至圣”“褒成宣尼公”“(使其位列头等爵位)”可知,汉代以后,孔子被尊为“先师”“圣人”,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关。

可见对孔子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儒学地位的历史变迁。可以此为题,选取材料中不同朝代对孔子称谓相关信息,结合儒学发展历程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阐明孔子称谓变化与儒学地位变迁之间的关联性。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儒学与社会发展需求不

相适应,并不被统治者所重视,因此对孔子的称谓也是褒贬不一。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提出了以“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核心的新儒学思想,得到了汉武帝支持。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立太学与“五经博士”教授儒家思想,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对孔子

的称谓也变成了“至圣”“褒成宣尼公”,并使其位列头等爵位。唐代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考查儒家经典。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唐朝时期,对孔子的称谓也变成了“先圣”“文宣王”,

地位与天子比肩。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被确立为官方哲学,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宋元时期,对孔子的称谓也是愈加尊崇。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题,即对孔子的称谓具有时代性,与儒学地位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此后,他又

多次宣布“海禁”。但是,明朝的海洋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明中期,闽南地区的人地矛盾使得农业无法支持人口增长,发展海外贸易也就自然成为当地人民谋生的重要出路。由于走私贸易带来的利益巨大,屡禁不止,

且由于明成祖之后中央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日趋衰落,而民间势力出海贸易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明穆宗及其朝廷意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1567年,朝廷遂决意在福建开放

海禁,史称“隆庆开海”.....海上贸易的繁荣,对于财政的支持变得越来越明显……海外大米大量流入福建,缓解了福建长期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因开海而崛起的中国海商将中国的国内市场同世界资本市场联系了起来。巨大的海外市场需求直接刺激了包括闽、浙、粤等长江以南地区手工业和

纺织业的发展。海上贸易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为明代的货币白银化提供了必要条件。“隆庆开海”是明朝历史上关于海洋政策的一次大的突破。——摘编自薛振威《16世纪中国海外贸易思想变革——以隆庆开海为例》(

1)根据材料,指出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海外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作用。【答案】20.变化:从海禁到开海。背景:人地矛盾;走私贸易兴盛;朝贡贸易衰落;戚

继光抗倭胜利;有识之士推动。21.作用:海上贸易变得更加繁荣;充实政府财政;缓解福建粮食短缺;拓展世界资本市场;刺激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促进货币白银化;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

变化:根据材料“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1567年,朝廷遂决意在福建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海’”可知从海禁到开海。背景:根据材料“明中期,闽南地区的人地矛盾使得农业无法支持人口增长,发展海外贸易也就自然成为当地人民谋生的重要出路。”可知人地矛盾;根据材料“由于走私贸易带来的利益巨大,屡

禁不止,且由于明成祖之后中央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日趋衰落,而民间势力出海贸易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可知走私贸易兴盛;朝贡贸易衰落;并结合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倭胜利;根据材料“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可知有识之士的推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

国)。作用:根据材料“海上贸易繁荣,对于财政的支持变得越来越明显”可知海上贸易变得更加繁荣;充实政府财政;根据材料“海外大米大量流入福建,缓解了福建长期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可知缓解福建粮食短缺;根据材料“因开海而崛起的中国海商将中国的国内市场同世界资本市场联系了起来。”可知拓展世界

资本市场;根据材料“巨大的海外市场需求直接刺激了包括闽、浙、粤等长江以南地区手工业和纺织业的发展。”可知刺激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根据材料“海上贸易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为明代的货币白银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可知促进货币白银化;并结合

所学可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