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含答案.doc,共(7)页,98.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de9b574f484207bd53693e1d2962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理科化学学科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S:32Na:23Mg:24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A.烧制陶瓷B.冰融化成水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的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
粉末反应D.氧化钙与水反应3.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则反应HCl(g)=1/2H2(g)+1/2Cl2(g)的△H为()A.+184.6kJ/molB.—92.3kJ/mol
C.—369.2kJ/molD.+92.3kJ/mol4.对平衡CO2(g)CO2(aq);△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碳在常温常压下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B.1molH2完全燃烧生成1mol气态水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氢气的燃烧热C.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它们蕴藏无限,可以再生D.太阳能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6.某温度下,将2molA和3molB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A(g)+2B(g)3C(g)+D(g)。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3mol/L。压缩容器体积,使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建立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为2m
ol/L。则方程式中a的数值为()A.1B.2C.3D.47.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需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
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反应物X和Y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M和N的总能量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B.N2和H2全部转化为NH3C.N2、H2和NH3的浓度不再变化D.N2、H
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9.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2O(g)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使容器体积增大10.已知:CO(g)+2H2(g)⇌CH3OH(g)ΔH,反应过程中生成1molCH3OH(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曲线Ⅰ、Ⅱ分别表示无或有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ΔH变小B.生成1molCH3OH(l)时,ΔH
值增大C.ΔH=+91kJ⋅mol−1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11.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A(g)+B(g)nC(g),符合右图所示的结论是()A.P1>P2,n>3B.P1>P2,n<3C.P1<P2,n>3D.P1
<P2,n<3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Zn(s)+O2(g)=2ZnO(s)△H1=−702.2kJ/molHg(l)+1/2O2(g)=HgO(s)△H2=−90.7kJ/mol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的△H3,其中△H3的值是()A.−260
.4kJ/molB.−254.6kJ/molC.−438.9kJ/molD.−441.8kJ/mol1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H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少到8mol,则
2min内NH3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1.2mol⋅(L⋅min)−1B.6mol⋅(L⋅min)−1C.0.4mol⋅(L⋅min)−1D.0.6mol⋅(L⋅min)−114.500℃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NO2(g)发生如下反
应:2NO2(g)⇌N2O4(g),反应达到平衡后,向容器内再充人1mol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颜色最终比原平衡时还要浅B.平衡常数K增大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NO2的转化率减小15.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稀溶
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将含0.6molH2SO4的稀硫酸与含1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B.已知正丁烷(g)→异丁烷(g)△H<0,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C.2H2(g
)+O2(g)=2H2O(l)△H=−571.6kJ⋅mol−1,则H2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D.已知2C(s)+20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16.在300mL的密闭容器中,
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温度/℃2580230平衡常数5×10421.9×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在2
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C.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mol·L-1,则此时v正>v逆D.在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mo
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mol·L-1二、填空题(共26分)17.(6分,每空2分)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①12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放出247KJ的热量______
__.②1克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了aKJ的热量,写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③已知:氮氮三键的键能是946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请根据此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________18.(8分,每空2分)已知:A(g)+2B(g)2C(g)ΔH<0。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温度降低,K值会______(增大、减小、不变),A的转化率______
_,化学反应速率_____19.(6分,每空2分)现有可逆反应2NO2(g)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4时刻采取的措施。(只改变一种外部条件)t2:;t3:;t4:。20.(6分,每空2分)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
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依图所示: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②反应起始至t分钟,时v(X)正________v(X)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t=3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
_______.三、实验题(共16分)21.(6分,每空2分)某同学进行图1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填“放”或“吸”),Ba(OH)
2⋅8H2O与NH4Cl的反应ΔH_____0,反应过程________(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22.(10分,每空2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药品:铜、铁、镁、0.5mol⋅L−1H2SO4溶液、2mol⋅L−1H2S
O4溶液。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实验步骤现象结论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l⋅L−1的硫酸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反应速率∶镁>>铁,铜不反应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________。(2)甲
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3)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_______。(4)乙同学在实验中
应该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四、计算题(10分)23.某温度下,在一个体积为2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2SO2(g)+O2(g)2SO3(g)反应。5min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平衡时测得
容器中混合气体为2.4mol。求:(1)以SO3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2)该反应中SO2的平衡转化率。(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理科化学评分标准一
、选择题(共48分,每题3分)1、B2、A3、D4、D5、D6、B7、C8、C9、A10、D11、C12、A13、C14、C15、A16、C二、填空题(共26分,每空2分)17、①Mg(s)+1/2O2(g)
=MgO(s)△H=−494KJ/mol②CH4(g)+2O2(g)=CO2(g)+2H2O(l)△H=−16aKJ/mol③N2(g)+3H2(g)⇌2NH3(g)△H=−92kJ/mol18、K=C2(C)/C
(A)·C2(B)增大升高减慢19、t2:增大四氧化二氮浓度t3:减小压强t4:使用了催化剂20、2X⇌3Y+Z,=,0.2mol/(L⋅min)三、实验题(共16分,每空2分)21、放,>,①22、(1)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铜、铁、镁(2)研究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温度(或其他外界条件)相同(3)镁(或铁)、0.5mol⋅L−1H2SO4溶液、2mol⋅L−1H2SO4溶液(4)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四、计算题(10分)23、(1)(3分)0.
12mol/(L⋅min)(2)(3分)60%(3)(4分)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