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枣阳一中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0)页,100.17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c97ca7ea96d3a208dd01d66cb14cb1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宜城一中枣阳一中曾都一中襄州一中南漳一中河口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23.04.1310∶30-11∶45时限∶75分钟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袁景晖所著的《建始县志》记载:“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地居民的主要粮
食是稻麦B.当地的农业种植体现精耕细作C.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品种单一D.农业的发展要遵行可持续原则2.宋代茶、盐、矾等物的生产运销由政府管制后,政府发给特许商人支领和运销这类产品的证券,名茶引、盐引、矾引,统称“钞引”。“钞引”的出现表明宋朝A.商业理念发生质变B.
重农抑商政策并未落实C.商人经营方式改变D.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放松3.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
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A.华夷观念不断固化B.对外政策日趋保守C.贸易体系逐步转换D.小农经济不断解体4.中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老百姓所说的疾病多是指外在的症状表现,如头痛、牙痛、鼻塞等,是疾病的“标”,也就是疾病表现出来的部位,真正的病
变部位才是“本”。如生气后有“头晕、眼花”的表现,其病位并非在头和眼睛,从整体而言,病变在于肝。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中医的特点是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整体思维辨证施治C.同病异治打破常规D.注重实践创新发展六校联考高
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5.四合院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其体现出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是A.保守性B.开放性C.尊序性D.兼容性6.
李明同学搜集了如下一组历史图片,他要研究的历史主题是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C.近代自然经济瓦解进程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7.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管理中,不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
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这一变化A.开启了国人实业救国的先河B.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C.打破了西方在华的航运垄断D.适应了民间股票交易的需要8.1912年3月,北京某报
发表时评“电报与共和”,称“自去年八月十九日以至于今……谋独立以电报,举都督以电报,以至停战以电报,议和又以电报。主张君主以电报,主张共和又以电报”,“说者谓中国之革命为电报之革命,其信然欤”。这一时评A.折射出武昌起义后政治形势的复杂B.有利于促进近代中国确立共和政
体C.揭示出立宪派和革命派的激烈斗争D.强调了近代通讯对革命的决定意义9.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指出,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等国的贸易,同时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
易。这体现了新中国A.建立起较完善的对外贸易体制B.国家工业建设的紧迫性和自主性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封锁10.南京长江大桥于1960年启动设计、审批,1969年初正式交付使用,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有“争气桥”之称。南京长
江大桥建成通车表明A.苏联的经济援助助力中国经济建设B.桥梁建设未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C.桥梁工人发挥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D.城市化进程加快助推基础设施完善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11.普罗泰格拉认为一切道德和法律都只是相对有效,这种有效只与产生这些道德和法律
的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它们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所以没有绝对的法律和正义。这一言论A.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B.有利于公众道德意识的培养C.否定道德与法律的作用D.强调应该统一民众道德标准12.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
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A.提升了工人的生活水平B.取决于政府力量的推动C.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D.促成了民众的健身共识13.对下表所示世界人口变
化状况分析正确的是(单位:百万)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1650年10011221003305451750年1401112954797281850年266263329574911711900年401816361209371608A.非洲和美洲人口占比呈现持续增长趋势B.全球性
联系加强有利于世界人口的增长C.工业化进程推动世界城市人口占比上升D.亚洲是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14.1933年6月,在国际联盟的主导下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
战。由于英美利益冲突和分歧,会议没有形成实质性协议,各集团之间的对立更加尖锐。这表明A.自由放任仍是当时世界主流B.美英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效不大D.国际协调机制还有待完善15.有学者认为:以数字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以及特殊打印材料等为代
表的新型产业,适应了个性化、高端化的需要,因其技术含量提高、成本降低、生产周期缩短,并且能简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流程,有可能使目前盛行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被分散化和社会化生产代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第
三次科技革命可能A.助推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B.使新兴经济体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C.使工厂制生产退出历史舞台D.带来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革命性巨变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16.下表为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节选)时间事件内容概况1947年
马歇尔计划美国向西欧、日本等国运送谷物粮食,援助的130亿美元中有45亿是以农产品的形式提供1954年实行《共同安全法》美国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促进自身安全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1974年国会通过《杰克逊—
瓦尼克修正案》对苏联、东欧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国家削减粮食供应,并禁止给予以粮食贸易方面的优惠表中反映出美国对外粮食政策A.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救援性质B.确保了受援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战略需求D.稳固了美国同苏联
争霸的优势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城市化进程】(14分)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0世纪,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逐
渐安定下来。阿拉伯人向欧洲的扩张得到遏制,东西方的势力达到暂时的平衡。不断骚扰欧洲大陆的斯堪的那维亚人退了回去,东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入侵也被击退了,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经济也随之开始复苏。到公元1
1世纪,商业与贸易再次兴盛起来。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商业最先发达起来。市场的需要、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反过来又刺激了手工业的生产。很快,手工业生产和手工业者也加入到城市生活的行列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一旦在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兴起,便迅速扩散到整个欧洲。到13世纪中叶,
在欧洲业已形成了前工业时代的城市网络。———摘编自黄洋、付昱《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材料二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开始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
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
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摘编自《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8分
)18.【疫病与卫生治理】(14分)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我国防疫事业得到较大发展。防疫法规、法律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专职卫生防疫部门从中央延伸至县乡,防疫宣传和教育有计划地推广,疫情报告制度基本确立,入伍、入学体检成为惯例,疫苗注射被强制执行,公共卫生设施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
防疫重点已从疫后“阻变”调整到疫前“预防”。随着海港检疫权的收回,铁路、公路检疫隔离设施的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防疫体系在1930年基本确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外有强敌入侵,对内又忙于内战,故防疫建设存有种种弊端,这表现在经费投
入不足,防疫力量分布不均,东部较强,中西部较弱,许多地区直到解放前还是延续传统社会防疫手段,大城市特别是都会城市防疫力强,中小城市差,乡村社会普遍缺乏近代医疗设施。———摘编自谷永清《中国近代防疫述论》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
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
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
道及经济命脉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防疫事业发展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意义。(6分)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19.【交通运输】(12分)材料一从1851年开始,长达14年的战乱中,清政府在江浙一带的漕运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咸丰三年(1853年),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四省漕粮改折(指用银两或其他物品代替)。晚清时期漕运之利上不归国家,下不属百姓,其间中饱私囊者大有人在,许多帮粮船舵设教立派,敛财滋事,结果造成漕粮成本不断提高,以致官民交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
运往北京。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从此京杭大运河以及沿线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摘编自《清代经济简史》材料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得从欧洲到印度洋的航船不得不绕道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成为历史。运河通航之后,欧洲的船只可
经地中海,驶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直接进入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时间和燃料都大大地节省了,苏伊士运河已成为联结亚欧非国家海洋运输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都通过苏伊士运河进行海洋运输,平均每天过往的大型船只达60多艘,载重量超过100万吨。每年经运河运输的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量的14%,在世界海洋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摘自中国科普博览网请回答:(1)根据
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大运河衰败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伊士运河开通的意义。(6分)20.【文化交融】(12分)材料文化的交融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本国内部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共处与发展,其包括有沿历时轴线而生的新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共时平面的不同地域文化
的交流融合两个方面;二是本国文化对外国文化进行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古代史相关知识,提取一个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
谨)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5:DDCBC6--10:BBACC11--15:ACBDA16:C17.(1)背景:政治格局逐渐安定,进入一个相对和平时期;工商业
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人口的集聚;生产力的发展,庄园制度逐渐解体。(任答三点6分)(2)特点:兴起时间晚;在外来入侵下产生;首先在通商口岸出现;经济功能增强并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半殖民
地化色彩浓厚。(任答两点4分)原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通商口岸的开放;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任答两点4分)18.(1)特点:逐渐法制化、制度化、体系化;防疫重点从疫后“阻变”调整到疫前“预防”
;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制约;存在地域城乡间的不平衡性。(4点8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意义: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增强了城市居民的卫生意识和防疫能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新生政权的巩固;积累了城市建设管理的经验。(6
分,每条2分任答3条即可)19.(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社会动荡;清末赋税制度的改变;漕运腐败,成本高;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事业的兴起。(6分,任答三条即可)(2)意义: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成为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成为沿岸各国经济生命线(或答“推动了运河
沿岸各国的经济发展”、“提升了沿岸各国的经济效益”都行)(6分,任答三点即可)20.【答案】(12分)观点: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2分)论述: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在传播基督教的同
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方面的新知识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积极引进西学,《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著作,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西学东渐为中国人打开了
观察西方的新视角,冲击了某些传统观念,对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明清之际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的早期民主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儒学介绍到欧洲。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他们借助儒学的理性、道德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宣传启蒙思想。如法国的百
科全书派利用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学西传对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和制度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8分)综上所述,西学东渐和中学
西传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步和思想解放。(2分)(也可以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化交融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欧洲近代社会转型等角度来论述;其它观点符合材料、论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10—12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
述不够准确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