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47.537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 第三节 城镇化.docx,共(6)页,547.53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bfe1ac7960bb4083756294f0477c2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三节城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镇人口数量增大B.城镇用地规模扩大C.城镇人口在总人

口中的比例变大D.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镇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②郊区交通拥堵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镇的用地规模明显扩大。第2题,

从Ⅱ阶段到Ⅲ阶段,生产企业大部分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镇交通拥堵等。答案1.B2.B下图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镇和乡村人口比例对比图。读图,完成3~4题。3.图示国家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A.日本B.英国C

.美国D.法国4.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国与印度城镇人口数量相同B.巴西与美国城镇化速度相同-2-C.发展中国家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大D.所有国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解析第3题,据所学知识可知,衡量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比例越大,城镇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据图可知,英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与印度城镇人口比例相同,但是因中国人口基数大于印度,所以中国城镇人口多于印度,A错误;由图可知,巴西和美国的城镇化水平相同,B错误;发展中国家中阿根廷、巴西的城镇化水平远高于中

国、印度,城镇化水平差异大,C正确;巴西城镇化水平较高,与经济发展不协调,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答案3.B4.C半城镇(市)化是指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具体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

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它能反映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

化率(M)的省际差异。据此完成5~7题。5.我国半城镇化率高,其有利的一面是()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B.改善农村人口年龄结构C.促进城镇经济发展D.改善城镇生态环境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M值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优越B.自然资源丰富C.位置优越,交通便

利D.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7.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率问题比较突出,解决途径主要是()A.加大农村投入B.降低城镇化速度C.改革户籍制度D.发展服务业解析第5题,进城农民多为青壮年,他们为城镇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城镇经济发展。第6题,我国东

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第7题,半城镇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镇户口而生活在城镇的农民,是我国户籍制度导致的。因此,户籍制度改革是主要解决途径。答案5.C6.D7.C-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纳瑟姆曲线”是1979年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

.M.Northam发现并提出的,该规律显示,当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代表经济发展势头较为缓慢的准备阶段,这个国家尚处于农业社会;当城镇化水平超过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经济发展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这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至70%后,出现第二个

拐点,代表经济发展势头再次趋于平缓的成熟阶段,这时,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1)从1990年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解析第(1)题,从上图中可以看

出该时间段处于高速阶段。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镇和农村的影响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答案(1)高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快速扩大,出现城镇

密集地区和城镇群。(2)有利于缓解城镇压力,壮大城镇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素养提升下图是东南亚部分国家人口城镇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1.过度

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下列国家中过度城镇化最显著的是()A.文莱B.菲律宾C.柬埔寨D.泰国-4-2.菲律宾的城镇化特点可能造成()A.城镇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大于城镇劳动力增长速度B.乡村城镇化速

度大于大城市扩张速度C.农村推力作用小于城市拉力作用D.农业资源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菲律宾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为60%),但经济、社会城镇化水平低(约为32%),其过度城镇化最显著。第2题,读图可知,菲律宾人口城镇化水平高于经

济、社会城镇化水平,可能会造成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于城镇化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使得城镇就业困难;农村经济落后,社会服务资源短缺,农村推力作用大于城镇拉力作用,乡村人口流向大中城市,导致乡村城镇化的速度小于大城市的扩张速度;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资源潜力

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答案1.B2.D城市景观的变化,如道路繁荣、高楼林立被称为景观城镇化;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精神文明建设、人口素质提高被称为人文城镇化。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分布图(指数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完成3~

4题。3.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4.当景观城镇化发展速度高于人文城镇化发展速度时形成过度城镇化,反之则形成滞后城镇化。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

的是()A.甲区域,人文城镇化建设亟须加强B.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丙区域,人口素质高,城市规划合理D.丁区域,景观发育程度较高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根据发展指数与城镇化的关系,甲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和在四区域中最高,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第

4题,甲、丙、丁区域景观城镇化高于人文城镇化,乙区域相反;乙区域,景观城镇化远低于人文城镇化,故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答案3.A4.B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

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5-5.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6.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

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7.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居住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

.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5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也就是职住比在1.00左右。读图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四环与五环之间。第6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

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以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7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如交

通拥挤等问题。所以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将部分产业迁移到郊区。答案5.C6.B7.A为贯彻中央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云南提出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的新型发展模式,这是

对传统城镇形象的一次重塑和再造。据此完成8~9题。8.云南提出“城镇上山”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是为了()A.发展山地旅游业B.实现逆城镇化C.拓展生存空间D.保护优质耕地9.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将进一步()①提高人口素质②加快城镇化进程③缓解人地矛盾④破坏

坡地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第8题,根据“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知,云南提出“城镇上山”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是为了保护优质耕地,D对。山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发展山地旅游业不是城镇上山的目的,A错。城

市上山,农民进城,不属于逆城镇化,B错。该模式没有拓展生存空间,C错。第9题,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将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②对;减少城镇占用耕地,缓解人地矛盾,③对;城市

基础设施较完善,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①对;有利于坡地生态环境的改善,④错。A对,B、C、D错。答案8.D9.A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纵观各国的城镇化进程,随着城镇化率超过50%,城镇在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城镇文明普及快,城镇辐射能力强。与此同时,城镇化率50%是城镇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累积进而达到激化失衡状态的关键点。2011年底,中国内地(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这标志着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社会的关键节点。下

图示意部分国家城镇化阶段发展特征,下表示意世界三次城镇化浪潮的比较(含预测)。-6-项目第一次城镇化浪潮第二次城镇化浪潮第三次城镇化浪潮人口规模2.0亿人2.5亿人10.0亿人持续时间180~200年100年40~50年移民数量0.2亿~0.5亿0.5亿0.6亿~1.2亿动力背景工业化工业

化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1)概括第三次城镇化浪潮的变化特点。(2)与英、德、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据图说出中国城镇化的特点。(3)简述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面临的主要城市问题。解析第(1)题,第三次城镇

化浪潮的变化特点主要从表中人口规模、持续时间、移民数量、动力背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与英、德、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率由30%提升至50%节点所需时间大大短于英、德、美

等发达国家;同样,含可预测的2010—205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速度虽然变慢,但仍高于英、德、美等发达国家;整体来看,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城镇化水平较低。第(3)题,中国人口众

多,城镇化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面临的问题比欧美国家更加严重,城市土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压力增大,城市早期的无序扩张还可能导致土地利用不科学。答案(1)人口规模增大、持续时间缩短、移民数量增加

、城镇化动力多元化。(2)城镇化起步晚。在城镇化率30%~50%期间,城镇化速度明显较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快;在城镇化率50%~70%期间,城镇化速度放缓,但仍较英、德、美等发达国家快。城镇化水平较低。(3)土地供应紧张,房价高,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

质量下降;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受压力较大;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不科学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