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45.530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45.53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b4346df8c82cf7dfbe7ec4edaa0e5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5学年鹤壁市高中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

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周时期,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会颁布第二年的历书给诸侯,叫作“班朔”。诸侯接受历书后收藏于祖庙,每逢初一杀羊祭庙,叫作“告朔”;春秋时,许多诸侯不再亲临祖庙

“告朔”,只是杀只羊应景。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A.周礼无法规范社会秩序B.宗法分封制失去了推行的基础C.礼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D.礼的破坏促成了地方割据局面2.据唐代《关市令》记载,市司官员每旬要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

估,按照质量好坏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并制定市估文簿呈报州郡备案,五谷时价还要报送户部审核。唐政府此举意在()A.维护民众利益B.加强中央集权C.规范市场秩序D.厉行抑商政策3.从1730年到1911年,

陆续有150人担任军机大臣之职,其中满族70人,占总数的46.7%;汉族69人,占总数的46%;蒙古族10人,占总数的6.7%;族籍不明者1人,占总数的0.6%。据此可知,清代()A.笼络各族精英参与统治B.贯彻民族平等政策C.注重提高军机处的效率D.加强皇权专制统治4.晚清时期

,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

成员贫困化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C.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5.1913年,《时报》时评:“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盖兵事一起,商人之损失无限。此不独中国之商人然也,即外国商业亦甚望贸易之国处于平静之地位,安居乐业,勿复

惊扰。且商业凋零,则人民均受其影响,故彼等之反对亦有不得已之苦衷。”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B.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深远C.革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民主革命进程的艰巨性6.中国共产党一份告全党

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7.下表为“伪满洲”木材输出年表,单位为元。据此推知,当时()输出地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日本日本本土34144623325

65627994993394283066朝鲜半岛10963556578861525910186180419569142052381总计11304997202181582472194175320503082335447中国(含东北)41808052125726227106618972

12927497771534A.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B.日本加紧对东北的经济掠夺C.日本为局部侵华做经济准备D.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的8.从1984年开始,以布票为代表的各种票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到1992年,随着中

国最后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票证最终结束了它长达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资匮乏时代。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提高B.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逐步取消C.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9.公元前494年,罗马共和国面临外族

入侵,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并前往圣山,史称“撤离运动”。《十二铜表法》的诞生就是这种运动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的权益B.贵族逐步丧失了制定法律的权力

C.罗马共和国时期由奴隶主贵族掌权D.贵族与平民的政治矛盾趋于淡化10.法国有一个城市叫琅城,被视为英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2世纪这里发生的琅城事件。面对收了赎金及背信弃义的主教高德理,激愤的市民高呼口号,冲入其家,主教死于乱棍之下,暴尸街头。琅城事件被

认为是中世纪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并一直被史家当作市民革命的典型案例。琅城事件()A.源于城市发展受阻于教会统治B.赢得了城市的完全自治C.参与者主要是商人与骑士D.保护了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11.某学者认为,早在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就认为财富并不来源于拥有大量领土,而是对海上

贸易航路的垄断。他们实行了诸如扩大海洋权益、垄断海上商路等政策。他们航海计划的目的性很强,探索船队也是侦察船队,发现与情报收集同时进行。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葡萄牙()A.国家战略颇具超前性B.航海技术世界领先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早D.经济结构日益复杂12.长期

以来欧洲普遍信奉盖伦的血液运动潮汐说。1628年英国宫廷医生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他邀请国王观看证实该理论的解剖实验,并在著作首页给国王的献词中,把国王比作心脏——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威廉·哈维的医学成果()①巩固了英国的专制

王权②嵌入政治比喻以减少出版阻力③开创了解剖实验的先例④体现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3.1688年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国家政权颁布并执行了成百上千的法令以促进圈地运动的发展。据统计,1700年至1760年间,议会通过的法令有200多项,圈地30多万英亩;176

0至1800年,议会通过了约2000个法令,圈地300多万英亩。在圈地法令与日俱增的同时,圈地的手续也越来越简便。这说明当时英国()的A.农业的经营日益商品化B.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拉大C.构建了完整的法制体系D.政治变革助力经济发展14.“撒哈拉沙漠是

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时,

大约还有四分之一的大陆未被开发。”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段论述的主旨是()A.殖民者开发了美洲和非洲B.非洲比美洲更加荒蛮落后C.地理环境制约着殖民进程D.西欧殖民活动有时空差异15.巴黎和会后,新的民族国家的涌现满足了民族主义对国家自主的渴望,人们希望国际联盟的成立能裁决争端,也可阻止未来

战争。但实际情况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联插手许多争端,基本上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但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无能为力。对此,下列合理的解释是()A.巴黎和会并未带来和平B.国际联盟基本成傀儡C.民族国家内部矛盾重重D.当时国际关系体系相对脆弱16.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

会通过的《巴黎协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的主张,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是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这种主张()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

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饮茶习俗的变迁表1630年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

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为英国宫廷带来饮茶风尚。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50年喝下午茶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习惯。有诗为证:当时钟响四下时

,世界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止。18世纪中期《女性杂志》:女性因茶而沉迷享乐,嗜茶破坏家庭幸福。还有人批判:为饮茶破坏了清教徒简朴勤勉的品质,让英国人崇洋媚外。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一天喝两次茶。

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茶成为英国的“国饮”;在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农工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英]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上表反映了17

至18世纪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

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

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

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雅尔塔体系并非苏联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战争胜利的条件下,苏联一度内隐的“世界革命”的目标也获得了新的动力。苏联在战争中的崛起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方面,这是一个与美英等西方大国有同样的霸权目标、继承了俄罗斯帝国的传统、在国际事务中按照大国政治逻辑行

事的“新兴大国”。另一方面,苏联作为一个“革命国家”,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也是西方国家对苏联产生疑虑和敌意、并使双方关系趋向冲突的内在动因。正是后者,使雅尔塔体系难以持久稳定地维持合作形态,即使双方主观上不想这么做,客观形势的发展也会驱动双方从合作走

向对抗。.的1949年11月,由美国发起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总部设在巴黎)成立。成员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打击。此外,

杜鲁门还在1949年抛出了一个“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计划,实质上是亚非拉版本的马歇尔计划。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与亚太地区和拉美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协定,组成了“美洲国家组织”“

东南亚集体防务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等地区性军事政治集团,把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纳入全球军事联盟体系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战后初期形成的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世界格局逐渐发生向多极化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来自两大阵营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和分化。——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雅尔塔体系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归纳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主要行动。(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的具体内容。2025学年鹤

壁市高中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

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

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西周时期,每年秋冬之交,周天子会颁布第二年的历书给诸侯,叫作“班朔”。诸侯接受历书后收藏于祖庙,每逢初一杀羊祭庙,叫作“告朔”;春秋时,许多诸侯不再亲临祖庙“告朔”,只是杀只羊应景。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

时A.周礼无法规范社会秩序B.宗法分封制失去了推行的基础C.礼的标准发生重大变化D.礼的破坏促成了地方割据局面【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告朔”是西周礼制,其规定诸侯每逢初一定期杀羊祭庙,春秋时许多诸侯“只是杀只羊应景”,违背“告朔

”这一礼制规定,说明周礼遭到破坏,已无法规范当时的社会秩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分封制的推行情况,且宗法分封制到春秋时期只是开始瓦解,排除B项;材料的意思是春秋时期诸侯违背了周礼,而不是“礼”的标准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地方割据,

排除D项。2.据唐代《关市令》记载,市司官员每旬要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按照质量好坏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并制定市估文簿呈报州郡备案,五谷时价还要报送户部审核。唐政府此举意在()A.维护民众利益B.加强中央集权C.规范市场秩序D.

厉行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市司官员”“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呈报州郡备案”,

可知这是唐代政府评估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秩序的行为,C项正确;唐政府此举出发点是规范市场秩序,并非维护民众利益和抑制商业发展,排除AD项;加强中央集权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3.从1730年到1911年,陆续有150

人担任军机大臣之职,其中满族70人,占总数46.7%;汉族69人,占总数的46%;蒙古族10人,占总数的6.7%;族籍不明者1人,占总数的0.6%。据此可知,清代()A.笼络各族精英参与统治B.贯彻民族平等政策C.注重提高军机处的效率D.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从1730年到1911年,陆续有150人担任军机大臣之职,其中满族70人,占总数的46.7%;汉族69人,占总数的46%;蒙古族10人,占总数的6.7%;族籍不明者1人,占总数的0.6%。”可

知清代任用不同民族的精英参与统治,进而更好的巩固统治,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提及了清朝任用不同民族的官员,与贯彻民族平等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军机处无关,排除C项;任用不同民族的精英是为了完善官僚体系,进而巩固统治,未涉及皇权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4.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

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B.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C.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D.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答

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可知,是成员贫困导致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故A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不能得出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的结论,故B表

述错误,排除B。材料没有提到“西方列强入侵”的信息,故排除C。从材料“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和材料“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可见传统的宗法关系和宗族庇护日益被抛弃,而宗族是传统的基层社会机制,

故D表述的符合题意,选D。5.1913年,《时报》时评:“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盖兵事一起,商人之损失无限。此不独中国之商人然也,即外国商业亦甚望贸易之国处于平静之地位,安居乐业,勿复惊扰。且商业凋零,则人民均受其影响,故彼等之反对亦有不得已之苦衷。”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缺

乏群众基础B.实业救国思想影响深远C.革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民主革命进程的艰巨性【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内容主要述及“商界何以反对南方兵事”,即社会商界为什么反对辛亥革命,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辛亥革命会使商人受到经济损失,第二,外国

商人也希望中国安定,第三,革命会使得人民受到一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果不推翻清王朝,不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何以改变受压迫、被剥削的境地,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内容主要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艰巨性,D正确;题干内容

主要述及社会商界反对辛亥革命,没有涉及人民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社会商界认为辛亥革命会使他们的经济利益受损,没有涉及他们的“救国”思想,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社会商界反对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表明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排除C项。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

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使中共从合法转向“秘密”斗争,说明此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时,面对国民政府从“革命的政权机关”转变成“

反动执行机关”、“军阀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项正确;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中,此时尚未阐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A项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非“左倾”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现象与工农红军“

战略转移”的背景不符,D项错误。7.下表为“伪满洲”木材输出年表,单位为元。据此推知,当时()输出地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日本日本本土341446233256562799499339

4283066朝鲜半岛10963556578861525910186180419569142052381总计11304997202181582472194175320503082335447中国(含东

北)4180805212572622710661897212927497771534A.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B.日本加紧对东北的经济掠夺C.日本为局部侵华做经济准备D.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32年至1937年间,从中国东北输入日本及占领区的木材逐年增加,说明日本加紧对东北的经济掠夺,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A项;1

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已经开始,排除C项;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一词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8.从1984年开始,以布票为代表的各种票证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到1992年,随着中国最后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票证最终结束了它长达40年

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资匮乏时代。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A.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提高B.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逐步取消C.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到1992年,随着中国最后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

,票证最终结束了它长达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从此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资匮乏时代。”并结合所学可知,票证时代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来购买东西的时代,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供应有了根本性好转,凭票供应的时代基本结束,故产生材料所述变化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水

平大幅提升,C项正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会带来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票证时代结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并非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被取消,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公元前49

4年,罗马共和国面临外族入侵,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并前往圣山,史称“撤离运动”。《十二铜表法》的诞生就是这种运动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的权益B.贵族逐步丧失了制定法律的权力C.罗马共和国时期由奴隶主贵族掌权D.贵族与平民的政治矛盾趋于淡

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94年(罗马)。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罗马平民的撤离运动是采取和平的方式拒绝作战来保障自己的利益,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的诞生,仍以保护贵族的

利益为主,贵族依旧保持着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法律的制定是平民不断反抗贵族斗争的结果,罗马共和国时期由奴隶主贵族掌权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有所缓和,从本质上来讲是两个对立的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10.法国有一个城市叫琅城,

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2世纪这里发生的琅城事件。面对收了赎金及背信弃义的主教高德理,激愤的市民高呼口号,冲入其家,主教死于乱棍之下,暴尸街头。琅城事件被认为是中世纪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并一直被史家当作市民革命的典型案例。琅城事件(

)A.源于城市发展受阻于教会统治B.赢得了城市的完全自治C.参与者主要是商人与骑士D.保护了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2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面对收了赎金及背信弃义的主

教高德理,激愤的市民高呼口号,冲入其家,主教死于乱棍之下,暴尸街头。”及所学可知,琅城事件是12世纪法国琅城居民发动的争取自治权的武装起义。城市通过自治运动赢得了一定的自治权,这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运动

根源于城市工商业繁荣,主要原因是封建主对城市居民的压迫,排除A项;城市通过自治运动赢得了一定的自治权,排除B项;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骑士是欧洲封建时代为国王或其他长官服务的武士,排除C项。故选D项。11.某学者认为,早在15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就认为财富并不来源于拥有大量领土,而是对海上贸易航路的垄断。他们实行了诸如扩大海洋权益、垄断海上商路等政策。他们航海计划的目的性很强,探索船队也是侦察船队,发现与情报收集同时进行。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葡萄牙()A.国家战略颇具超前性B.航海技术世界领先C.资

本主义萌芽产生早D.经济结构日益复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葡萄牙。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早在15世纪中叶”“

实行了诸如扩大海洋权益、垄断海上商路等政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学者意在强调当时葡萄牙国家战略颇具超前性,助推了对外扩张,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葡萄牙航海技术,排除B项;当时葡萄牙是封建国家,材料也没有提及葡萄牙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排除

C项;材料没有葡萄牙经济结构日益复杂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2.长期以来欧洲普遍信奉盖伦的血液运动潮汐说。1628年英国宫廷医生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他邀请国王观看证实该理论的解剖实验,并在著作首页给国王的献词中,把国王比作心脏

——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威廉·哈维的医学成果()①巩固了英国的专制王权②嵌入政治比喻以减少出版阻力③开创了解剖实验先例④体现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

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可知,近代科学革命,冲击了专制权威,①错误;根据材料“把国王比作心脏——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和所学可知,《心血运动论》引入政治比喻,试图利用国王的权威来减少

出版的阻力,②符合题意;解剖学之父是维萨里,非哈维,③错误;根据材料“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和所学可知,《心血运动论》利用科学理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体现的是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的确,排除AC

D项。故选B项。13.1688年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国家政权颁布并执行了成百上千的法令以促进圈地运动的发展。据统计,1700年至1760年间,议会通过的法令有200多项,圈地30多万英亩;1760至1800年,议会通过了约2000个法令,圈地300多

万英亩。在圈地法令与日俱增的同时,圈地的手续也越来越简便。这说明当时英国()A.农业的经营日益商品化B.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拉大C.构建了完整的法制体系D.政治变革助力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1688年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国家政权颁布并执行了成百上千的法令以促进圈地运动的发展”和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通过颁布法令的方式助推了圈地运动的发展,为工业革命

创造条件,说明的是政治变革助力经济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经营的商品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城乡差距,排除B项;手偶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的法制体系并不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14.“撒

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

……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的大陆未被开发。”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段论述的主旨是()A.殖民者开发了美洲和非洲B.非洲比美洲更加荒蛮落后C.地理环境制约着殖民进程D.西欧殖民活动有时空差异【答案】C【解析】【详

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据题干““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可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段论述侧重分析非洲的地理因素对欧洲殖民活动的阻挡作用,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美洲的殖民活动,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指出非洲的开发与美洲相比相对缓慢,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西欧殖民活动在非洲、美洲的差异,但不是

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5.巴黎和会后,新的民族国家的涌现满足了民族主义对国家自主的渴望,人们希望国际联盟的成立能裁决争端,也可阻止未来战争。但实际情况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联插手许多争端,基本上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但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

、无能为力。对此,下列合理的解释是()A.巴黎和会并未带来和平B.国际联盟基本成为傀儡C.民族国家内部矛盾重重D.当时国际关系体系相对脆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

年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国联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无能为力,说明国联的实际作用有限,国际关系体系相对比较脆弱,D项正确;巴黎和会后,欧洲暂时相对和平,排除A项;材料内容

没有体现国联成为傀儡,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是关于国际联盟的实际作用有限,而不是民族国家内部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6.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巴黎协定》重申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环境问题“共同责任论”的主张

,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是当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这种主张()A.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B.合理利用资源和建立世界新秩序C.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

任D.承认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年(世界)。题目中提到,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共同责任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频繁和对自然资

源的盲目开采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环境责任。然而,这种主张忽视了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实际上是在推卸发达国家应承担的历史责任,C项正确;材料中的这种主张并没有考虑到发达国家在过

去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是公平公正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的方法,排除A项;材料体现发达国家对于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的推卸以及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不负责,这不利于建立世界新秩序,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问题中的地位确实重

要,但题目中主张的主要内容是发达国家对世界环境问题中应承担的历史责任的推卸,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饮茶习俗的变迁表。1630年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

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为英国宫廷带来饮茶风尚。17世纪末欧洲上流社会刮起“饮茶风”。当时,每磅茶叶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50年喝下午茶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习惯。有诗为证:当时钟响

四下时,世界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止。18世纪中期《女性杂志》:女性因茶而沉迷享乐,嗜茶破坏家庭幸福。还有人批判:饮茶破坏了清教徒简朴勤勉的品质,让英国人崇洋媚外。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一天喝两次茶。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茶成为

英国的“国饮”;在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农工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英]艾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上表反映了17至18世纪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评分说明:(1)论题:论题基于材料,明确、准确。(2)论述:持论有据,史实引用合理,正确;紧扣论题进行解释,表述清晰。(3)总述:升华论题,形成认识。示例1:论题: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贸易联系更加密切

,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16世纪到17世纪末,饮茶主要是在宫廷以及上层社会中流行,由于茶叶价格昂贵,使得饮茶是一种奢侈消费行为。18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增加了英国社会的茶叶供求,又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饮茶日益平民化和大众化,饮茶已经成为

英国民众重要的日常饮食习惯,流行于社会各阶层。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示例2:论题: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折射不同地区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为密切,中国的茶叶传到了西方,饮茶习惯在英国社会的逐渐普及引发了部分人

饮茶习惯的非议。有人认为女性喜欢饮茶是嗜茶,容易使人散漫,而且茶叶价格昂贵,与清教的简朴勤勉不相符,是崇洋媚外的表现,这也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18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那些指责茶饮有害的观点渐渐消失

,饮茶在英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普及,体现出不同地区文化的交融。综上所述,英国社会饮茶风俗的变迁,由不太认同饮茶到饮茶的大众化,折射出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示例3:论题:英国饮茶风俗的变迁受不同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略)示例4:论题:1

8世纪中后期英国饮茶风俗适应工业化的需要。(略)【解析】【详解】按照题目要求,从17到18世纪英国饮茶习俗的变迁表里提取“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英国宫廷带来饮茶风尚”,“喝下午茶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习惯”,“唯有茶能让农工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

缺的饮料”等信息,整合二百多年中,英国饮茶风俗变迁所展示的趋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或影响,归纳出一个论题,比如英国饮茶风俗日益平民化、大众化,英国饮茶风俗变迁折射出不同地区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或者英国饮茶方式变迁受不同时代社会环境影响等;得出论题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利用两三个

史实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对该论题逐步展开论证;最后对论题和论证过程总结升华;整个论述过程中要争取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楚,规范科学。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

,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

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

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

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

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

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解析】【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后“启

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斗争对象、革命目标、阶级立场以及思想观念等角度概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国民革命的时代背景,分析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点睛:注意题中的关键信息:“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

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本题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以及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问题,这体现了当前高考常淡化教材意识,注重能力考查的趋势。这要求学生在备考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注重自己相应能力的提高,不要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熟练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能力。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雅尔塔体系并非苏联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战争胜利的条件下,苏

联一度内隐的“世界革命”的目标也获得了新的动力。苏联在战争中的崛起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方面,这是一个与美英等西方大国有同样的霸权目标、继承了俄罗斯帝国的传统、在国际事务中按照大国政治逻辑行事的“新兴大国”。另一方面,苏联

作为一个“革命国家”,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也是西方国家对苏联产生疑虑和敌意、并使双方关系趋向冲突的内在动因。正是后者,使雅尔塔体系难以持久稳定地维持合作形态,即使双方主观上不想这么做,客观形势的发展也会驱动双方从合作走向对抗。1949年11月

,由美国发起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总部设在巴黎)成立。成员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打击。此外,杜鲁门还在1949年抛出了一个“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计划,实质上是亚

非拉版本的马歇尔计划。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与亚太地区和拉美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协定,组成了“美洲国家组织”“东南亚集体防务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等地区性军事政治集团,把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纳入全球军事联盟体系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战后初期形成的以资本主义

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世界格局逐渐发生向多极化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来自两大阵营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和分化。——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雅尔塔体系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归纳美国20世纪四五

十年代针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主要行动。(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的具体内容。【答案】(1)原因:美苏在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的不同,以及由此衍生的难以调和的矛盾;美苏的大国政治思维及国家利益的需求;苏联继承了俄罗斯帝国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敌意;二战

结束,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2)行动:实行经济封锁和战略物资禁运;加强对亚非拉国家经济技术援助,增强对抗苏联的力量;与亚太和拉美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成立地区性军事政治集团。(3)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

逐步朝着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则逐步走向分裂和解体。【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苏联在战争中的崛起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方面,这是一个与美英等西方大国有

同样的霸权目标、继承了俄罗斯帝国的传统、在国际事务中按照大国政治逻辑行事的‘新兴大国’。另一方面,苏联作为一个‘革命国家’,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也是西方国家对苏联产生疑虑和敌意、并使双方关系趋向冲突的内在动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

联继承了俄罗斯帝国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美苏在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的不同,以及由此衍生的难以调和的矛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敌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的大国政治思维及国家利益的需求;二战结束,反法

西斯同盟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小问2详解】行动: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根据材料“1949年11月,由美国发起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总部设在巴黎)成立。

成员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打击”可知,实行经济封锁和战略物资禁运;根据材料“此外,杜鲁门还在1949年抛出了一个‘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计划

,实质上是亚非拉版本的马歇尔计划”可知,加强对亚非拉国家经济技术援助,增强对抗苏联的力的量;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与亚太地区和拉美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协定,组成了‘美洲国家组

织’‘东南亚集体防务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等地区性军事政治集团,把这些地区的许多国家纳入全球军事联盟体系中”可知,与亚太和拉美国家签订双边或多边协定,成立地区性军事政治集团。【小问3详解】内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战后初期形成的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世界格局逐渐发生向多极化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来自两大阵营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和分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动因”的具体内容包括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逐步朝着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态势发展;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则逐步走向分裂和解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