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297.000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29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b42b430c449ded8b28dd2ef35c083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单项选择题)1.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B.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C

.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D.“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汉初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故A错误;据材料中“军功爵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平民出

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宝座”可知,这冲击了宗法制度,故D正确;礼乐制度崩溃指的是僭越等级秩序,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平民的地位,故B错误。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

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一个农夫可以养活5口甚至9口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这反过来又会强化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经济,从而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形成。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农业收益增加”不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畜力与铁制农具

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不是结果,故C项错误;这里的“大土地所有制”指的是当时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都较为迅速,小农经济不会阻碍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故

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个体小农经济3.管仲在《立政》篇中提出:“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这表明管仲A.主张以儒学作为治国理政的正

统思想B.认为官员的选用对国家兴衰有重要影响C.规劝统治者须对官员做经常性的考察D.力劝君主应注重个人德行与能力的提升【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德行、功过、能力的好坏,是国家“治乱之原”,

因此可得出他认为官员的选用对国家兴衰有重要影响,故B正确;管仲并没有以儒学为治国思想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管仲对选官的认识,并没有体现要规劝统治者要怎么做,故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4.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

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B.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C.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D.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中信息可得,贾谊、司马相如、扬

雄和班固均为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这一时期“赋”为主要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辞藻华丽、气势恢弘”,B选项符合题意。为现实主义奠定基础的是《诗经》,A选项排除。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特征,C选项排除。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D选项排除。

5.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A.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反映了个体小家庭的出现,使“敬宗法祖”的宗法观念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社会和谐的内容,排除A

项;材料中的“敬宗之道”是社会观念,未明确涉及小农经济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严刑峻法,排除C项;6.下表反映了汉代农业生产的部分情况。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汉代记述出处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汉书·食货志》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王莽“新朝”牛

耕画像石二牛驾犁,一人扶柄耕作,但无牛环牛辔和牵牛人。东汉牛耕壁画A.普遍使用耦犁耕作B.铁制生产工具推广C.犁耕技术不断提高D.铁犁牛耕普及全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汉代的犁耕法从西汉

的“二牛三人”,王莽“新朝”的“二牛二人”到东汉时的“二牛一人”犁耕法,说明犁耕技术不断提高,故选C;在新朝和东汉时期不是使用耦犁,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铁制工具推广,B错误;材料不能显现铁犁牛耕普及全国,D错误。7.有学者认为:“汉初除分封诸侯王与

秦有别外,不过是由一批新的军事封君地主的统治代替秦朝的官僚勋贵和军功地主而已。”对材料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A.汉初君臣共治比秦朝做的更好B.汉初统治者基本否定秦朝政制C.汉初统治者对宗法观念的恢复D.汉初政治与秦朝的历史传承性【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汉承秦制,汉代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最初有利于巩固统治,与秦朝推行郡县制有共通之处,因此“由一批新的军事封君地主的统治代替秦朝的官僚勋贵和军功地主而已”体现的是汉初政治与秦朝的历史传承性,D项正确;汉初没

有君臣共治,排除A项;汉承秦制,因此B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排除C项。8.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八姓和汉族四姓位列士族之首,又将地方上的强宗豪族全部编入士族。而唐高宗、武则天修《氏族志》,“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这一改变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强化了门阀士族政治C.引发了选官制度变革D.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随着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氏族已经衰落,唐朝此次改《氏族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根据材料“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可知,士族人群增多,地位下降,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

动,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排除;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是科举制,C选项排除;官僚体系在秦朝时期就已经确立,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9.魏徵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

(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一考古发现()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B.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

史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

和萨珊银币”表明,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中西之际的贸易交流,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的货币使用情况,是与中欧进行贸易,“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与之不符,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中欧

之间的交流状况,但仅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中欧之间的贸易“始于南北朝”的推论,故B错误;“《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的表述绝对化,故C错误。故选D。10.隋唐立法工作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例律首列“十恶”为常赦所不赦的十项大罪,具体包

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性质或为危及君权、或为破坏家族伦理,皆在严禁之列。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深受儒家宗法理论影响B.与孔子“仁爱”思想背道而驰C.是理学思想的法律体现D.以维护君主专制为唯一的目

的【答案】A【解析】“不孝、不睦、破坏家族伦理等”皆在严禁之列足以证明材料强调了隋唐立法是深受儒家宗法理论影响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与孔子“仁爱”思想是吻合的而非背道而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

的是儒学思想的法律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唯一”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1.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

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A.吏治渐趋清廉化B.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官员日趋专业化D.中央集权显著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管理事务到专门管理政务性工作,说明封建社会的官员官职逐渐专业

化,C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官职转变,并不能说明官吏清廉化,A错误;材料论述官员职责变化,没有说明部门之间的联系,B错误;材料中是加强君主权力,不是中央集权显著,D错误。12.下图是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这一壁画则用来研究古代哪—课题价值更

大()A.民族文化B.经济状况C.妇女地位D.儒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唐初绘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胡旋舞》(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表明,该壁画可以用来研究唐朝时期的民族文化,故A正确;“经济状况”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文化,“妇

女地位”与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儒家思想”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D错误。故选A。13.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

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提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详解】从“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

喝茶习俗”,到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说明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在北方产生重大影响,故C项正确;A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只是反映南方喝茶的习俗在北方产生重大影响,无法体现南北方饮食习惯趋同,排除B项;南宋经

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4.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这两句诗,可

看出。A.丝织业欠发达产量较少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D.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诗的意思是从事丝织业生产的织者个人衣着粗陋,而高档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B项正确,选项C排除;中国古代的丝织业发达,A项错误;材料

中没有丝织品出口的信息,D项错误。15.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A.打破特

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宗教信仰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人们将科举的人视为文曲星下凡,将考试的贡院称为选佛之场,将登记的名册称为千佛

名经,可见人们把科举考试看得很神圣,表达了人们期望神佛保佑,科举及第的愿望,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A、B、C项,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都是科举制

的作用,但材料主旨在于古代民间对科举及第的崇拜,没有涉及科举制的作用。故A、B、C项错误。16.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

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A.草市城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权豪大户侵

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可知,宋代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故选B;东京为宋代中央政府所在地,并非是草市城市,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中的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城市管理制

度上的欠缺和疏漏所造成的影响,排除C;宋代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层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政权已经无法带来威胁,故材料中的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排除D。17.朱熹在《四书章

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

,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

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

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

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

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1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

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

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

,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行省制起源于元朝,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是现代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表现为主要为中央收权,同时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

力,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承上启下和代朝廷统摄节制的作用,但是在官吏的任免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这也是行省的特点,权大而不专,从而防止了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行省具有一定的地方权力。19.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

疆治理的特点是()地区管理方式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西藏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A.注重因地制宜B.提倡民族自治C.强化军事管理D.重海疆轻边疆【答案】

A【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清朝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管理特点,故A正确;伊犁将军的设置没有体现民族自治特点,故B错误;西藏蒙古两地的统治没有体现出军事管理,故C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到海防内容,故D错误。故选A。20.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

“1400—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对这一时期白银的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棉花、棉布B.中

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的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明清时期,世界白银通过新航路开辟,大量涌入中国,这说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

,B正确;白银从美洲流向欧洲的原因是欧洲的殖民掠夺,A排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8世纪后,C排除;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D排除。故选B。21.1898年8月,光绪皇帝曾在谕旨中指出:“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

经严旨敦迫,犹意存观望。”光绪皇帝指出的这种现象()A.导致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B.强化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C.反映了低层群众对清廷不满D.是政治改良失败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叙述可以看出,戊戌变法时期各地官员并不积极配合,这也是导致戊

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正确;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排除A;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2.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

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缺乏相应的社会环境,故C项正确;AB项是C项具体表现,排除;近代实业教育发展困难与学习西方的层次不同,故D项排除。23.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

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A.宣扬平等意识B.政治自由有限C.强调依法治国D.必须人人参政

【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古代雅典城邦规定公民必须关心城邦的利益,任何公民必须参加城邦的各项政治活动,包括公民大会投票、担任官员、参加政治争论,且规定在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否则受到法律的严惩;可见上述规定并没有保护公民自由的权利,表明古代雅典政治自由有限,故选B。D.项

必须人人参政说法错误,在古代雅典,妇女、外邦移民、奴隶均不享受民主权利,故排除。A、C两项与题无关,故排除。点睛: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是对公民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各种限制也说明了雅典公民的

政治自由受到限制。。24.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B.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C.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D.反对封建制度

,倡导主权在民【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主张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B正确;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A错误;文艺复兴时期未提出三权

分立的主张,C错误;倡导主权在民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D错误。故选B。25.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

联邦权力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体现的是联邦制原则,“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体现的是共和制原则,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B项和D项说法均错误,故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

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26.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

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27.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

变化说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

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

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等国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若干协议,由此形成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A.维护战胜国利益,保持世界和平B.

维护反法西斯同盟,共同主宰世界C.以实力为依据,美苏划分势力范围D.两个阵营对立,形成争霸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

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故答案为C项。A项,维护战胜国利益,保证世界和平是雅尔塔体系的主要责任,但不是实质,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反法西斯同盟参与的国家有多个

,并非只有美、苏两国,但“二战”后期的雅尔塔体系实际是美、苏两分天下,“共同主宰世界”的说法与之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形成争霸局面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排除。29.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历史特点

的概括,正确的是①亚非拉民族主义高涨,要求独立与民主②法西斯主义兴起,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为工业化国家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各国矛盾解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被称为“建立在火山口上的和平”,④错误,BCD排除;①②③均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历史特点,A符合题意。故选A。30.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痛,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从本质上揭示了A.戈尔

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B.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C.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D.戈尔巴乔夫改革力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激化了苏联社

会的各种矛盾,触发了全面的混乱和危机,导致共产党丧失对国家的领导权,所以说“戈尔巴乔夫改革……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故C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阐述的是改革本身的问题,而非影响,故A错误;材料

讲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力图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错误。【点睛】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当时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日趋僵化,问题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因此改革体制弊端是必要的。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推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走上了否认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道路,完全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实质上是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直接导致了苏联共产党

的倒台和苏联的解体。第II卷(主观题)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

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

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

,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才培训机构——储才馆。——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

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答案】(1)主要变化: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变革南被动转向主动;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2)影响: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利于外交人才

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解析】【详解】(1)变化:从“仅仅限于局部调整”“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可知变革是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从“变革

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可知是变革由被动转向主动;从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成就可知变革是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2)影响:完成外交礼仪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储才馆的设置有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全国

变革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主动变革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宋朝时期形

成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农业的进步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民营手工业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制茶业和制瓷业最出色,成为了当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繁荣带动了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在泉州出土的宋船重量

约为250吨,属于中等船。宋朝在当时国际军事舞台上远逊于汉唐,其政治弱势地位使它缺乏胸怀世界、吞并八荒的政治抱负……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阿拉伯商人把海外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新商路。北宋中叶,西夏控

制了河西走廊,宋政府规定只许“自广州路入贡,更不得于西番出入。”从大食来访的使节“贡赋不绝”,宋代海外贸易直接和间接地扩及欧洲、中东、东非、印度、东南亚,以及日本朝鲜等地。——摘自王树伟《宋代海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

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丝绸之路与汉代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两件事对世界

贸易的影响,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贸易与宋代海外贸易的不同。【答案】(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陆上丝绸之路交通不畅;有利的国际环境。不同:宋代是海路为主,汉代是陆路;宋代贸易范围更广;宋代对外交流主要商品

是瓷器、茶叶,汉代主要是丝绸。(2)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促进世界经济交流和发展。不同之处:西、葡海外贸易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产物;西、葡海外贸易具有全球性;西、葡的海外贸易具有扩张性。【解析】本题考查

汉代与宋朝对外贸易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可从经济、政治、科技、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宋代丝绸之路与汉代的不同点主要从路线、范围、运输的商品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可以依据材料“这两件事

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贸易与宋代海外贸易的不同,应当结合所学知识从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贸易特点上进行分析。(1)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自东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江南的开发速度日益加快”

“这些行业的繁荣带动了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当时的海船载重大大增加”“十字军东征、塞尔柱突厥人的兴起迫使阿拉伯商人把海外贸易视线转移到东方,向东方开辟新商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宋代丝绸之路与汉代的不同,可以联系所学知识从路线、涉及的范围

、运输的商品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宋代是海路为主,汉代是陆路;宋代贸易范围更广;宋代对外交流主要商品是瓷器、茶叶,汉代主要是丝绸。(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

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此时葡萄牙、西班牙海外贸易与宋代海外贸易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原因、范围和侵略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