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96.500 KB
  • 2024-10-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9)页,96.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b2cd729969a4f2c009422ee0738a8d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应县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2题,每道1.5分,共48分1.据《中国史纲》记载,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

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核心意思衔接不好,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排除。进

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详解】2.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

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指分封制的地方分权,“郡县”指中央集权,这说明顾炎武主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

主旨不是强调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顾炎武主张重新恢复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学生再结合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注意对顾炎武的思

想主张的正确认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3.《新唐书》载:“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这种状况的主要影响在于()A.威胁了中央集权B.分割了相权C.使选官制度完善D.抵御了西方入侵【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

料“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体现的是府兵制被破坏,唐朝开始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藩镇割据局面使地方势力大增,威胁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B项是专制主义的问题,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变化,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

。4.《宋名臣奏议》中说:“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由此可见枢密使A.仅备皇帝顾问B.并非国家正

式机构的官员C.是监察官员D.是皇权与相权之争的产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就剥夺了宰相的军权,北宋设立枢密使及参知政事等,都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宋朝的枢密使是副丞相,

掌管军权,不仅仅是皇帝的顾问,排除A;枢密使是中央正式的军事机构官员,地位仅次于宰相,B错误;枢密使掌管军事,不是监察机构官员,C错误。故选D。5.元代废除尚书、门下省,以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机关,其长官中书令一职,由皇太

子亲任。“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中书令之下,才设丞相。元朝中央机构的这种设置()A.进一步削弱了地方权力B.有利于统治辽阔的帝国C.与行省制度相互配合D.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惟皇太子立,必兼中书令”“中

书令之下,才设丞相”的措施体现了皇帝对中书令这一职位的重视,这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B项侧重于行省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6.《明史》载:“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这说明此时()A.中书省仍是最高行政机构B.

已经废丞相权归六部C.宰相的地位开始上升D.汲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祖”指的是朱元璋,“前制”指的是元朝体制,意思是说明初承袭元朝官制,中书省仍是最高行政机构,因此

A项正确;B项是“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采取的措施,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均应排除。7.昭梿在《啸亭杂录》中指出:“(清初)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这种状况()A.加强了中央

集权B.不利于君主专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D.皇权发展到顶峰【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过大,对皇权形成威胁,B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排除。故选B。8.在中国

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B.明朝内阁制度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D.隋唐三省体制【答案】D【解析】汉初的内外朝制度下,中朝在宫廷之内事先对重大事

件作出决策,不符合“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故A项错误;明朝内阁无决策权,B项无法体现“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二府三司制度主要体现的是分割宰相权力,不符合“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故C项错误;隋唐三省体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再由皇帝裁决,最后交尚书省执行,体现决策程

序制度化,故D项正确。9.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下列哪些属于皇帝为了避免“帝国的

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①汉武帝设中朝②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③元朝设中书省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为削减丞相权力,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形成一个宫内决策机构,也称为“内朝”

。利用内朝与外朝对峙,并分夺外朝权力。依靠内朝,削弱相权。②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相权进一步削弱。③元朝设中书省,相权膨胀,威胁皇权,排除。④明朝废丞相,彻底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设内阁,加

强了君主专制。因此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外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10.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

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C.反对实行分封制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

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主张的相关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解读题干材料,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从

限制膨胀的君权以及防止地方割据之害角度,黄宗羲主张恢复“方镇”,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是对题干材料的准确解读,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

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1.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这一制度A.体现

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杜绝陪审法官徇私枉法的危险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性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来看,陪审员由抽签产生,事先不

知情、不商议,只在开庭时听取口供投票表决。这体现了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故答案为A项。B项杜绝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案件判决的公正性,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12.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日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A.使公民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B.呈现出高涨的群体意识C.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D.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答案】C【解析】公民不可能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实际权利会随地位、财富、工作的变化而变化,实际权利不可能完全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群体意识,故B项错误;“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一般有闲暇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人是有钱有势

的贵族,而平民必须终日为生计奔波,故C项正确;古希腊的民主标榜全体公民的民主,但却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故D项错误。点睛:威廉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是具有一定客观性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直接指出。他对好公民的定义是那些闲暇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可见雅典民主政治是贵族的

民主,贵族政治很明显。13.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确定为14人刻写。可见“陶片放逐法”A.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B.体现了全体公民的意志C.是打击民主政敌的手段D.臣民已上升为社

会公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希腊发现刻有雅典政治家铁米斯托克里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确定为14人刻写”可以看出雅典的民主实际上是被

少数人控制的,故本题选A项。B项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中没体现、D项与材料无关。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14.“(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

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

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可知,商业上的自由平等影响了古希腊的政治理念,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材料不仅强调平等,还强调了自由,A项窄化了对材料的理解,并非最佳答案,排除;B项与材料描述相悖,排除;材料并未提及

海外殖民对平等观念形成的作用,排除C。15.《希腊城邦制度》载:“……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此种状况最早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废除债务奴隶制B.召开公民大会C.设立民众法庭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答案】

A【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债务奴役”,说明要想参政议政,必须首先解除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故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16.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

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A.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D.“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材料与法律的目的

无关,更与保护弱者无关,故B项错误;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的兴衰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故C项错误;“恶法非法”是指:有悖道德的实在法,不符合自然法的要求,并不是古罗马法的立法原则,故D项错误;根据“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可

见此题重点在讲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详解】17.《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

,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

展与完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A项,由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由于罗马的对外扩张、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罗马法也随之不断完善和发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法律条文不断充实与完善。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主要表

现的是:由于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罗马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越来越多,法律家常常被难住了的情况。并未提及其原因是维系帝国统治,实际上B项是解决问题的措施。故B项错误。C项,依据历史知识可知,罗马制定较多法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版图的扩大,社会矛盾的增多,需要用法律来进行治理,“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仅仅是阶

级矛盾一项。故C项错误。D项,依据历史知识可知,罗马帝国时期实行军事独裁的君主制,并未实行依法治国。故D项错误。18.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D.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罗马法·罗马法影响19.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中“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可知,

物品交易需遵循严格的程序,缺乏灵活,可见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的特征,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了物品交易的严格形式,不体现注重保护双方的财产,A项错误;题干中无法确定交易双方是否为贵族,不体现维护贵族利益,B项错误;题干中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不便于物品交易的完成,无法减

少贸易的纠纷,D项错误。20.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罗马法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法中蕴含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C.罗马制定世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近代成文法典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依据所学可知,A、C错误,希腊文明是西方人文精神的

源头,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帝国虽盛极一时,但最终灰飞烟灭,湮没在浩瀚的历史之中。但罗马法所藴含的基本原则对后世尤其是资产阶级制定自己的法律、进行反封建斗争、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深远。所以

应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影响21.1688年“光荣革命”后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A.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B.对英国历史进程

的影响不大C.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的地位D.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题干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议会有最高立法权,但因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议会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其作用,故A项正确;B项“影响不大”说法错误;C项“巩固”说法错误;D项

“没有改变”说法错误。【点睛】对材料“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2.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

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A.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B.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C.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解释权在最高法院,故A错。美国首席

大法官是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的而且是终身任职的,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对国会两院法案有否决权,故C符合题意。总统与国会是相互制约的,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23.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

,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

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反映了联邦议会对皇帝的制约,说明德国政体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B正确。A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权力中心是皇帝,皇帝不对议会负责,排除CD

。所以答案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名师点睛】关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从命题角度上看,德意志统一战争的目的和德意志代议制进步性和局限性仍是高考命题重

点;从题型上看用选择题考查可能性大,多种形式的材料解析逐渐增多;从内容上看,应该掌握德意志统一、1871年宪法内容和影响,注意把启蒙思想、德日代议制、英美代议政治、工业革命、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探索等内容结合思考;在复习时可与热点联系起来:世界政治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世界政治文明的选择是各国的国情决定的,应尊重世界其他各国的文明。24.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舞台。这种制度变革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

议会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以财产资格取代了封建贵族等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

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到来,选项D正确;财产多少作为社会等级标准不利于社会下层民众,选项A排除;选项B与材料中所描述的变化无关,排除;选项C表述绝对,排除。25.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

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B.法律地位至

高无上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D.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英国《权利法案》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英、法、德三国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所以C选项正确。A选项不满足德意志的情

况,德意志是皇帝中心;B选项错误,不满足德意志的君主专制体制;D选项说法错误,德意志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6.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答案】B【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及归纳分析的能力,依据已学史实可知材料中英、美的实例突出制度的建设,而法国实例突出中央集权制国家稳定统治秩序,因此B符合题意,而A、C在题干中未有反映,排除,D的表述不符合美国,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美法三国政体的确立及过程【详解】27.刘成等在《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里说:“从18世纪70

-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以下说法不符合“保守主义的政治”的是A.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B.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与政权C.贵族控制议会D.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8世纪……发展的经济同行”,可知此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尽管经济快速发展,但工业资产阶级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是保守主义政治,故B项正确;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的议会开始成为

国家权力中心,故排除AD项;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28.“玛丽安”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

玛丽安是A.法国革命者的象征B.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C.法兰西民族的象征D.法国贵族的代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入地下;18

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可知,玛丽安是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故答案为B项;A项以偏概全,排除;材料涉及的时间是部分法国历史时期,无法得出C项说法,排除;D项说法与“战斗的玛丽安”形象不符,排除。29.托马斯·潘恩在《人的权利》中写道:“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

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据此可知潘恩认为A.美国从英国分离是无足轻重的时期B.政治民主改革的意义远大于独立本身C.独立后邦联政府建立具有世界意义D.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对世界产生重大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果不是伴随

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可知,潘安强调美国独立应注重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即政治民主改革的意义远大于独立本身。故答案为B项;美国独立意义重大,A项曲解题意,排除;美国独立后,邦联制弊端严重,不具有世界意义,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

及世界意义,排除D项。【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30.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早产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

空想性B.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C.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偶然性D.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此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提出超越了欧洲的生产力水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忽略了欧

洲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无产阶级已经壮大,已经具备了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条件的必然性,故D项正确,C错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故B错误。31.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

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B.巴黎公社是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尽历史责任”指的是反抗卖国的资产阶级梯也尔政府,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限制资产阶级

措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和“历史责任”无关,故排除ABD。点睛:通过材料关键词“镇压”,明白材料对当时执政的政府持否定态度,则对巴黎公社的行为持肯定态度,故肯定了巴黎公社的爱国主义色彩。阅读材料时,注意材料的语气和情感色彩。32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推翻

了沙俄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者都推进了俄国民主革命进程,B正确;A是二月革命任务;C和D是十月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33小题20分,第34小

题12分,第35题20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米健《略论罗

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材料二1787年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和1787年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

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年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

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材料三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1871年的

《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相同贡献。(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

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答案】(1)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公民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弊端;罗马领土的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2)内容都涉及私法和公法两大类;都要求保护私有财产;都有

助于限制专制;都对后世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3)形式上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内容上带有深厚的封建专制色彩。【解析】解析试题:(1)关于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学生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来回答。从材料中,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较快;公民法存

在很多弊端。然后还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出现,民族矛盾尖锐;政治纠纷、经济纠纷增多。(2)关于他们的贡献,从材料中“公法”“私法”可得出答案。此外,还可从具体两方面入手来分析。如私法方面,都提到了私有财产方面的内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公法方面,都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都有利

于别国的法制建设。(3)本题要求学生回答出宪法形式的特点及内容的特点。在形式上,注意该宪法是哪一机构颁布即可。多数国家的宪法应由议会颁布,而德国由君主颁布。在内容上,注意皇帝拥有皇权,这说明了它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古希腊)这种自然

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

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试从上述材料提炼一个探究主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答案】示例:主题:中西方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古代希腊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度

;东方的中国走向了君主专制的道路。主要原因在于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解析】从材料一中自然环境、经济

结构、血缘关系等方面归纳,古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而中国发祥地是中原地区,“耕细作型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是东西方不同社会、地理环境造就了东西方不同的

政治文明。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材料二历史上

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

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言不详

,有的竟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

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葛剑雄《统一与分裂》(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

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1)背景: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2)特点:注重礼仪,忽视实务;流于形式;难成体系。成因:封建专制制度下重视等级、权威观念;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

3)影响:罗马: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中国:强化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固化等级观念。【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并使得原先

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等信息可概括出,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和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2)从材料二中“记载什么身分的

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和“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的信息可概括出,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是注重

礼仪、忽视实务;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和“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的信息可概括出流于形式、难成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导致这些原因的出现是因为在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制度重视等级、在思想文化方面儒家思想的影响等。(3

)从材料一和罗马法的作用来看,成文规章对罗马的影响是稳定社会秩序、强化法治精神。从材料二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注重礼仪、等级和权威,可以得出产生的影响是巩固君主专制、固化等级观念、阻碍经济发展等。考点:古代希腊

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的产生和发展·罗马法的产生背景和特点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