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生物教师版.docx,共(16)页,482.10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b03131d0466854fa5522f1bfcbdf1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5月模块诊断生物试题考查时间:80min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
性C.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不不干扰的,A项正确;在杂合
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项错误,D项正确。2.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
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详解】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
染色体一半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Y比X大的,如果蝇,A错误;B、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但是也可能生出有病的儿子,B正确;C、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配子只含X染色体,雄
配子可能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错误;D、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之分的,D错误。3.图示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中Ⅰ—3不含该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B.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Ⅲ—9为正常男性的几率是1/4【答案】BA.由分析可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A正确;B.该病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不一定高于男性,B错误;C.Ⅲ—
8XAYa与正常女性XaXa结婚,儿子XaYa都不患病,C正确;D.Ⅱ-5的基因型为XaYa,Ⅱ-6的基因型为XAXa,Ⅲ—9为正常男性(XaYa)的几率是1/4,D正确。故选B。4.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
性,由2号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现有一群灰身果蝇(各基因型雌雄比例均等),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16%,则该群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A.1/2B.2/3C.48%D.80%【解析】控制灰身、黑身的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上,假设控制身色的基因为A、a,则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
16%,说明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的基因频率为0.6。亲本只有灰身,基因型是AA和Aa,设Aa所占比例是X,则AA占(1-X),依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可知,0.6=(1-X)+1/2X,X为80%。5.果
蝇的体色有黄身(H)、灰身(h)之分,翅形有长翅(V)、残翅(v)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F1,F1中得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F2,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和hhVVC.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是HVD.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2/5【答案】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情况之一,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1的基因型是H
hVv,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与hhvv或HHvv与hhVV,由于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而F2比例为5:3:3:1,说明该精子的基因组成为HV,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只能是HHvv与hhVV,B、C正
确;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HHVv、HhVv,比例为1:1:3,所以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D错误。6.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
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解析】F1测交后代只有四种表现型,可判断出三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D错误;F1测交后代中A、C始终在一起,说明A、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正确。7.果蝇眼色由常染色体上的(A/a)和X染色体上的(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具体关系如图所示。以下选项错误的是()A.白眼果蝇
有6种基因型B.红眼雄果蝇的后代中雌性个体不可能出现白眼C.一只纯合粉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有红眼、粉眼,则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D.将C项中F1代果蝇随机交配,则F2代果蝇中,含XB的配子的概率为1/38.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目
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目为4aB.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
A数目为2a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①和②中D.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突变,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详解】①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
为4a,A错误;②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③中无同源染色体,DNA数目为2a,根据题干信息“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可知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2n,B正确;由于①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C错误;1个精原细胞,经
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所以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错误。9.某生物(2n=4,性别决定为XY型)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其细胞中DNA数变化如图甲,图乙为该精原细胞某时期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IJ段的细胞
中含有Y染色体的数目可能为0、1或2条B.图甲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相同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D.图乙细胞处于图甲中CD段,该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详解】A、图甲IJ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中期或后期,因此含有Y染色体的数目可能为0、1或2条,A正确;B、图甲CD段可能含有1条或2条Y染色体,而GH段只含有1条Y染色体,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X和Y,C正确;D、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中CD段,该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
10.图示为人类6个家庭的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系谱图。在不存在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不符合红绿色盲遗传的系谱图有乙、丙、戊和己B.甲、乙、丁中,父亲均携带子
代所患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若6个家庭患同一种遗传病,则致病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若己中母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这对夫妇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遗传病,乙是常染色隐性遗传病,丙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伴X显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丁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伴X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遗传病,戊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伴X隐性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己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伴X显性、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遗传病。不符合红绿色盲遗传的有乙、丙,A错误;若甲是
伴X隐性遗传病,则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丁同理,B错误;若6个家庭患病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若己中母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或伴X显性遗传病,这对夫妇再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不确定
的,D错误。11.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雄蝗虫(22+X),雌蝗虫(22+XX),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杂合复眼正常雌蝗虫和复眼异常雄蝗虫杂交,后代复眼正常和复眼异常的比例为1:1B.蝗虫的群体中,与体色、眼型相关的基因型最多有15种C.褐色复眼正常雌蝗虫和黑色复眼异常雄蝗虫杂交,后代可能有4种表现型D.黑色复眼异常雄蝗虫减数分裂时,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是aa和aa
XbXb【答案】B【详解】A、A正确;B、不考虑精子致死情况,最多有3×5=15种(体色相关基因型:AA、AA、aa;眼型相关基因型:XB、Xb、XBXB、XBXb、XbXb),但是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所以不存在XbXb基因型,所以最多
有3×4=12种,B错误;C、杂交组合为:A_XBX-×aaXb,所以后代基因型为AaXB、aXB、AaX-、aX-,当两个不确定的基因均为隐性基因时,后代就有4种表现型,C正确;D、黑色复眼异常雄体(aaX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
体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是aa和aaXbXb,D正确。故选B。12.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A.图甲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B.图乙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图丙
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D.图丁表示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答案】D13.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家族无乙病致病基因,乙病家族无甲病致病基因,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23/144。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Ⅱ1与人群中正常男性婚配,后代一定不患病C.若Ⅲ1为女孩,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3D.Ⅲ2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1/46【答案】D【详解】
A、据分析可知,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B、Ⅱ1患有甲病,与正常男性婚配,其后代有患病概率,因此需要进行遗传咨询,B错误;C、Ⅱ3的基因型是aaXbY,Ⅱ4的基因型是1/3AAXBXB或2/3AaXBXB,则所生后代是女儿其患病的概率是1-2/3×1/2
=2/3,C错误;D、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23/144,则正常的概率aa=121/144,a=11/12,则人群中Aa的概率为22/23,为Ⅱ6的基因型是aaXBY,其后代的女儿一定不患甲病,则只需求患乙病的概
率,Ⅱ7的基因型是22/23aa,因此患病的概率是22/23×1/2=11/23,是女儿的概率再乘以1/2,因此Ⅲ2为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1/46,D正确。故选D。14.人类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红细胞形态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有
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下表:HHHhhh红细胞形态全部正常部分镰刀形,部分正常全部镰刀形临床表现不患贫血症不患贫血症患贫血症现有一对色觉正常且有部分镰刀形红细胞的夫妇,生了一个男孩--李某.这对夫妇的父母色觉均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症患者.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
B.李某不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概率是1/4C.妻子的基因型是HhXBXB或HhXBXbD.色觉和红细胞形态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5.图为某家系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已知11号个体为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
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谱图显示的个体中,最多有3个个体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B.该系谱图显示的个体中,至少有8个个体携带甲病致病基因C.若10号个体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后代不可能同时患甲、乙两种病D.
11号个体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中的不同个体【详解】A、该系谱图显示的个体中,只有5号和9号再加1号或者2号中的1个个体共3个个体可能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正确;B、若甲病为常隐,至少有8个个体携带甲病致病基因,若甲病为伴X隐性,
则至少有5个个体携带甲病致病基因,B错误;C、设甲(A-a)乙(B-b),10号可为aabb,表现型正常女性可为AaBb,可生下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后代,C错误;D、如果甲病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11号个体甲、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可来自I中的相同
个体,D错误。故选A。1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
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17.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
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蝇。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A一长翅,a一残翅)和X染色体(B一红眼,b一白眼)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白眼雄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一定为9条B
.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父本雄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异常的精子XY与正常卵细胞结合C.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一次分裂出错,此时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
体基因型可能为AXb,AXb,aD.产生该白眼雄蝇可能是母本雌蝇仅减数第二次分裂出错,此时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起产生的三个极体基因型可能为AXb,AXb,a答案D18.噬菌体X中的DNA为环状单链,有n个碱基,其中腺嘌呤约占20%。该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时,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X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悬浮液中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的30%,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约100%。后测得生成996个噬菌体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X中(T+G)/(A+C
)的比值为1B.生成996个噬菌体X需要消耗腺嘌呤约199n个C.悬浮液中32P含量约为30%,并不是因为保温时间过长D.噬菌体X的增殖过程中氢键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参与【答案】CA.由于单链中不存在A=T,G=C的
关系,所以无法计算出(T+G)/(A+C)的比值,A错误。B.由于每个噬菌体X的单链DNA中含腺嘌呤20%n个,生成996个噬菌体X需要消耗腺嘌呤约996×20%n=199.2n个,B错误。C.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在大肠杆菌内的子代噬菌体全部裂解释放出来,带有32
P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约为1/100,因为1个亲代噬菌体为单链DNA,每增殖形成100个子代噬菌体,只有1个带有亲代噬菌体带有母链的放射性,所以悬浮液中32P含量约为30%,并不是因为保温时间过长,C正确。D.由于噬菌体X进入宿主后,合成
互补链,形成环状双链的繁殖型DNA,然后以此DNA分子为模板合成环状单链DNA、mRNA和蛋白质,因此子代噬菌体X的形成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多种酶的参与,但次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形成氢键不需要酶的催化,D错
误。19.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
变型:R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型菌和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甲组中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后均可康复B.乙组中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仍有两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组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
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菌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答案】D【解析】甲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所以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不能恢复健康,A错误;乙实验中R型菌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因此可观察到两种菌落,但是由于
R型菌不抗青霉素,加青霉素后只有一种菌落(S型菌)继续生长,B错误;由于R型菌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所以不能转化出PenrS型细菌,C错误;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没有PenrS型细
菌的生长,且丁组中加入了青霉素,R型菌也不能生长,故丁组中无菌落生长,D正确。2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主要过程如下:①标记噬菌体→②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③搅拌、离心→④检测放射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利用分别含有35S和32P及既不含3
5S也不含32P的细菌B.②中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C.③的作用是加速细菌的解体,促进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D.32P标记的噬菌体进行该实验,④的结果是只能在沉淀物中检测到
放射性【答案】A21.经检测得知,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的数目为x,其占碱基总量的比例是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与鸟嘌呤互补的碱基所占的比例是(1﹣y)B.该DNA分子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是x/yC.该DNA分子的碱基
之间的氢键数是x(1+2/y)D.与鸟嘌呤不互补的碱基数目是x(1-2y)/y【答案】D【详解】A、与鸟嘌呤互补的碱基的比例与鸟嘌呤的碱基比例相等为y,A错误;B、D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互补配对,二者比值
为1,B错误;C、该DNA分子中鸟嘌呤数目为x,因此G、C碱基对为x,腺嘌呤=胸腺嘧啶=(x/y﹣2x)÷2,由于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三个,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因此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是
3x+[(x/y﹣2x)÷2]×2=x(1+1/y),C错误;D、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鸟嘌呤不互补的碱基是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为(x/y﹣2x)=x(1-2y)/y,D正确。故选D。22.构建DNA模型的实验中,若有碱基塑料片A12个
,G20个,脱氧核糖与磷酸的连接物70个,脱氧核糖塑料片5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磷酸塑料片、其它碱基塑料片均充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多能搭建出32个脱氧核苷酸B.最多能搭建出425种DNA片段C.最多能搭建出一个18个碱
基对的DNA片段D.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64个碱基塑料片【答案】C【详解】A、题文中脱氧核糖50个,故最多能搭建出50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B、能建出一个18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由于A=T有12对,G=C有20对,因此能搭建的DNA分
子模型种类少于418种,B错误;C、据分析可知,题文中提供的材料最多能搭建出一个1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C正确;D、据分析可知,最多能搭建出1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18×2=36个碱基塑料片,D错误;
故选C。23.如图中甲—丙表示物质部分片段或链,其中完整的乙中含有500个碱基,①、②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过程的模板链是甲的a链,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合成乙B.若甲的a链中(G+T)/(A+C)=2/3,则其b链中(G+
T)/(A+C)=2/3C.若乙中C占26%、G占32%,则甲中胸腺嘧啶的比例是21%D.此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消耗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是700个【答案】C【详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过程的模板是甲的a链,①是转录过程,该过程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乙,A错误;B、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甲的a链中(G+T)/(A+C)=2/3,则其b链中(G+T)/(A+C)=3/2,B错误;C、图中乙表示mRNA,若乙中含500个碱基,其中C占26%、G占32%,则DNA分子中的模板链中的G占26%、C占32%,则DNA分子中G+C=5
8%,A+T=42%,因此其中的胸腺嘧啶的比例是21%,C正确;D、该DNA分子中G+C=58%,G=C=29%,乙mRNA中含500个碱基,则DNA中500个碱基对,胞嘧啶数目为29%×1000=290个,此DNA片段
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消耗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是(22-1)×290=870个,D错误。故选C。24.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分别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在的培养基上连续
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
)/8D.预计继续培养细菌,DNA分子离心后不会同时得到轻、中、重三条带【答案】B【详解】A、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均为重带DNA,即15N15N,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复制一次后,形成的2个DNA分子均为中带DNA,即14N15N;再复制一次,4个D
NA分子中有2个中带,即14N15N,2个轻带,即14N14N,A正确;B、Ⅱ代细菌中DNA分子为2个中带,即14N15N,2个轻带,即14N14N,故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2/4=1/2,B错误;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为2个中带,6个轻带,
可以把两条含15N的链看作一个DNA分子,则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C正确;D、预计继续培养细菌,DNA分子离心后不会同时得到轻、中、重三条带,因为不可能形成重带DNA分子,D正确;故选B。25.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
区细胞(含12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第一次…至第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4条和12条,则这至少是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答案】B【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
知,蚕豆体细胞含12条染色体,而要求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为24条,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根据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4条;第一次有丝分
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每一条染色体都是一条链有放射性3H标记,一条链没有,则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蚕豆细胞的24条染色体中有一半被标记,即12条具有3H标记。故选B。26.取某动物(XY型,2n=8)的一个精原细胞
,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B.一
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C.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D.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答案】B【详解】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A正确;B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但由于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DNA只有一条链含3H,所以即便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也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3H,B错误;C、由
于Y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有一条被标记,有一条未被标记,因此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C正确;D、1个精原细胞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0—4个,2个精原细胞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
能有0—8个,因此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D正确。故选B。2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真核细胞中,基因只存在于染色体上②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③基因
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之间也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④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只含一个DNA分子⑤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基因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⑥脱氧核苷酸是基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DNA的基本单位⑦
DNA指纹技术的原理是DNA的特异性A.①③⑤⑦B.⑤⑦C.①⑤⑦D.①⑤⑥⑦【答案】B【解析】解:①真核细胞中,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①错误;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②错误;③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
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一种性状可能会由多个基因控制,或一个基因可能会控制多个性状,③错误;④每条染色体上含一个或两个DNA分子,④错误;⑤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性;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DNA
(基因)的多样性,⑤正确;⑥脱氧核苷酸是DNA和基因的基本单位,⑥错误;⑦DNA指纹技术的原理是DNA的特异性,每个人DNA碱基对排列顺序是特定的,⑦正确。28.如图是人类某染色体DNA片段,其中a、b、c为基因,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a和基因b转录的模板
链所在的DNA链一定不同B.Ⅰ可以转录形成RNAC.基因的遗传信息蕴藏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不可能发生在基因a和基因b之间故选D。29.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
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个DNA片段为:—AGTCG—①—TCAGC—②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则下列哪个片断可能是其经过两轮复制后产生A.—CGTTG—B.—GGTCG—C
.—GGTTG—D.—CGTAG——GCAAC——CCAGG——CCAAC——GCATC—30.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B.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C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构成生物体多样化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31.某双链DNA分子有5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为3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
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A.三次(第四代)B.四次(第五代)C.五次(第六代)D.六次(第七代)32.基因(两条链均含14N)共有3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
,得到如图l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B.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2D.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l50个33.如图为
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RNA聚合酶,其移动的方向为从左向右B.②与③在组成上相同的化学基团只有磷酸基团,不同的化学基团只有五碳糖C.④中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D.上图所示过程中
,可进行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G-C、C-G【答案】D【详解】A、①是RNA聚合酶,其移动方向从右向左,A错误;B、②是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③是鸟嘌呤核糖核苷酸,两者所含的磷酸相同,不同的化学基团包括五
碳糖和含氮碱基,B错误;C、④中三个相邻的碱基为终止密码子时不决定氨基酸,C错误;D、图示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存在A-U、T-A、G-C、C-G的碱基配对方式,D正确。故选D。34.关于核DNA复制与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神经细胞中,不进行DNA复制,能进行转录B.进入
细胞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基因转录水平下降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实验发现了DNA的半保留复制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每个DNA分子只复制一次,每个基因会转录多次35.某段DNA片断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10%,尿嘧啶(U
)占碱基总数的30%,则转录出该mRNA的DNA片断中,腺嘌呤(A)所占的比例为()A.10%B.20%C.30%D.40%36.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
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而使DNA呈伸展状态,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有关推理合理的是()A.SSB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B.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复制C.SSB与DNA
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D.SSB与单链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6分)37.(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0分)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在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相关产物的合成都有着严格的方向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
题:(1)从图1中可以看出,DNA在复制过程中,一条子链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是不连续的。图1中的酶A是_________________,酶B是____________。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该过
程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得到的子代DNA和亲代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若α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
由A变为T,该DNA分子经3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异常DNA分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2)图2中,基因M和基因N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转录时使用的模板_______
(填“是”或“不是”)图中DNA分子的同一条链;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该过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A.【答案】解旋酶DNA聚合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
精确的模板,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2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核糖核苷酸边解旋边转录38.(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4分)Ⅰ、在某种小鼠中,毛色的黑色为显性(E),白色为隐性(e)。下图示两项交配
,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动物C与动物D的表现型不同,说明表现型是共同作用的结果。(2)现将动物C与动物R交配:①若子代在–15℃中成长,其表现型及比例最可能是。②若子代在30℃中成长,其表现型最可能是。(3)
现有一只白色雄性小鼠,请设计实验确定它的基因型,简要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Ⅱ、某生物学习小组对当地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第一项交配:第二项交配:ABCDPQRS在-15℃中成长在30℃中成长在-15℃中成长在30℃中成长男(人数)27925064465女(人数)2811624701(1)控制甲病的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
能位于染色体上,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下图是该小组在调查中绘制的某一家系系谱图,且得知Ⅱ4婚前曾做过基因检测确认无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据此进一步
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乙病的遗传方式为。Ⅲ1的基因型为(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如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分)。答案Ⅰ、⑴基因型和环境⑵①黑色︰白色=1︰1②全为白色⑶让该白色雄性鼠与(多只)-15℃中成长的白色雌性鼠杂交,
子代在-15℃中成长,观察子代的毛色。Ⅱ、⑴常X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aaXBXb7/3239.(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共14分)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昆虫具有多对易
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正常翅(E)对斑翅(e)是一对相对性状,长毛(F)对短毛(f)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一正常翅短毛雌虫与一斑翅长毛雄虫交配,F1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且未表现出与性别相关。(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_____(能/不能)证明翅型的遗传
不属于伴性遗传(只考虑Z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理由是如果E/e位于Z染色体独有区段,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____(能/不能)证明E/e和F/f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
)若选择F1个体进行杂交,设计实验探究毛的长短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只考虑Z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可选择性状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个体交配,观察子代性状。若位于性染色体上,子代
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也可选择性状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个体交配,观察子代性状。若位于性染色体上,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
】(1)能正常翅雌虫与一只斑翅雄虫交配后代翅型表现出与性别相关,雄性后代都为正常翅,雌性后代都为斑翅(2)不能因为如果E/e与F/f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Eeff与eeFf个体杂交后代也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3)长毛雌性短毛雄性长毛雄性:短毛雌性=1:1长毛雌性长毛
雄性长毛雄性:长毛雌性:短毛雌性=2:1:140.(每空1分,共8分)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1)图①中b柱表示的是_____,图②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_____
_。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图①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过程。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
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2)下图甲是该种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为__。【答案】染色单体甲乙DNA复制;丙→乙III和IVI③【解析】【分析】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
、c是DNA。Ⅰ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
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图2: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1
)由以上分析可知,图①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图②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①中的Ⅲ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含有染色单体,对应图②中的乙图。图①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后,细胞中出现染色单体,且DNA
含量加倍,由此可推出该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复制;由Ⅱ变化为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当于图②中的丙→乙过程。图①中,Ⅰ可能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此Ⅰ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而Ⅲ和Ⅳ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2)分析甲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应基本相同,①③可能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
的两个精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