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46.571 KB
  • 2024-11-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46.5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97bbd6bbaeb136f0a50c67b6a4e55c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在中小学阶段着力加强科学教育,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

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分析新一轮科学革命与产业变革发展大势,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全面部署科学教育的专门文件,《意见》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深化“双减”改革、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战略

举措,对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开创性、全局性意义。科学教育也是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各国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将其视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基石。近年来,美国先后颁布《美国竞争力法》《无尽前沿法案》等战略法案,不

断强化科学教育的战略引领作用。2022年,德国宣布实施MINT(数学、信息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教育行动计划2.0,强调从多元合作、确保质量、家庭参与、加强研究、早期培养等方面深化落实。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重视中小学

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大势。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课程教材体系,专兼职相结合的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一大批科普场馆和实践基地主动向学生开放,馆校合作行动不断深化,科技类校外培训得到全面规范

,初步形成了科学教育的协同育人格局。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和制约了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将科学教育窄化为“科学课”。有学校认为,做好科学教育,就是抓好科学课程,不自觉地将科学教育窄化为小学科学课或中学“理、化、生”等科目的简单叠加。二是将科学探究

弱化为知识传递或固定程式。如许多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成功制作了精巧的桥梁模型,但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科学探究成了“模仿秀”。三是将社会协同育人简化为学校内部事务。中小学校仍面临科学教育优质资源不足、校内外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单靠学校力量是很难办好科学教育的。(摘编自曹培杰《做

好科学教育是事关全局、关乎未来的时代课题》)材料二: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是特别强调探究实践。《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科学课标》)“课程理念”部分特别提出“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

、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那么,当前中小学校在推进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如何理解和把握“探究实践”这一关键点?探究实践是指科学探究和技术工程实践。探究和实践可以独立,但是《2022版科学课标》鼓励两者融合,由以前提倡“科学探究”,转而现在提倡“

探究实践”。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推动着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水平。早期科学、技术和工程相对独立,但是目前三者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高度融合的趋势:技术发明和工程制造需要科学的指导,科学发现又离不开技术仪

器和工程设备。例如:科学家利用粒子加速器探究微观世界,发现新的科学现象,而粒子加速器的设计需要科学原理指导,粒子加速器需要工程制造获得。科学技术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技术竞争。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国家和地

区纷纷提出了高科技发展战略。而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遇到的“卡脖子”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及产品方面。因此,在科学教育中设置技术与工程内容,让学生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是非常及时且十分重要的。技术与工程实践可以让学生从小就

意识到,除了利用学校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实验,还可以自己设计简单模型或作品,开展科学探究。探究实践要解决真实的问题,自然容易涉及多学科、跨学科知识,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真实问题与传统作业存在明显的不同。传统作业是一个很“干净”的问题,已知条件和参数都很明确,

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明确。学生处理作业时,只需要把所学知识适当应用,就能获得答案。但是真实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已知和未知可能都不很明确,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判断考虑哪些因素、忽略哪些因素,这不仅与知识有关,还与经验有关。综上所述,科学教育鼓励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科学

教育不仅要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而且要通过设计与制作等手段,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创造,发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通过系列化的工程实践任务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建构。(摘编自高云

峰《探究实践:中小学推进科学教育的关键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时代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事关全局、关乎未来的时代课题,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环。B.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完善了科学课程教材体系,重

在引导学生在课堂发现、研究、解决科学问题。C.当前中小学推进科学教育,要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D.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

善学生的科学知识建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形成科学教育的协同育人格局,就要打破学校围墙,不断深化馆校合作,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B.国力竞争的关键是技术竞争。可见,在科学研究中,科学仪器的自行设计与制造是非常必要的。C.各国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

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目的是更好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D.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不仅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还需要积累生活经验,学会分析真实问题。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技术发明和工程制造需要科学的指导”的一项是()(3分)A.华为企业独立研

制芯片B.利用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引力波C.用盾构机挖掘隧道D.C919喷气式客机研发4.《2022版科学课标》由提倡“科学探究”,转而提倡“探究实践”。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主要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一天的等待海明威他走进我们的房间关窗时,我们还没有起床,不过我发现他好像生病了,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似乎动一下就会疼痛至死。“哪儿不舒服了,宝贝儿?”“头痛。”“赶快回床上躺着去。”“不,我没事儿。”“你先回床上去,我穿好衣服就去看你。

”不一会儿,他穿好了衣服,坐在火炉旁。这个九岁男孩看上去又虚弱又可怜,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很厉害。“上床躺着,”我说,“你发烧了。”“我没事儿。”他说。医生很快来了,给孩子量了体温。“多少度?”我问医生。“一百零二度。”下楼后,医生留下三种药,

是三种不同颜色的胶囊,并交代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药,一种是止泻药,还有一种是抗酸药。他解释说,流感病菌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在行,还说只要发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轻度流感,只要当心别引

起肺炎,就没有什么危险。我回到房里,记下孩子的体温和服药的时间。“要不要我读书给你听?”“好的,您想读就读吧。”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我大声读起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可我发觉他根本没有听。“感觉怎么样,宝

贝儿?”我问道。“目前为止,还是那样儿。”他说。我坐在床脚,自顾自地念着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吃另一种胶囊。按理说他应该睡着了,可是我抬头一看,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怎么不睡会儿?吃药的时候我会叫醒你

。”“我还是醒着好。”过了一会儿,他冲我说道:“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没有什么可心烦的。”“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按医嘱给他吃完药,我便出去了。户外有些寒冷,天空中下着雨夹雪,飘洒在地面,形成一层薄冰

,那光秃秃的树木、灌木丛、修剪过的树枝、草坪和空地,似乎都被笼罩在寒冰里。我牵着小爱尔兰塞特犬出门,沿着大路和结了冰的小溪往前走,可是,要在光溜溜的冰面上站立和行走,真是有点困难。红毛犬连跌带滑,一路趔趄,我也重重地摔了两跤,猎枪都被甩了出去,在冰面上滑出去老远。一群鹌鹑躲在悬着树枝的高高的堤

岸下,被我们惊飞了,我立刻举枪击落两只。有几只仍然栖息在树上,其他大部分都钻进了灌木丛。要想把它们赶出来,你得在生长着灌木丛的土地上跳几下。结果,你在这些又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还没站稳时,它们又飞了出来,你很难瞄准。我击落了两只,放跑了五只。不过,我在动身

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回到家,家里人告诉我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我走到他身边,发现他还保持着我离开时的姿势。他面色苍白,但两颊烧得通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我

测了他的体温。“多少?”“一百来度吧。”我说。其实是一百零二度四分。“刚才是一百零二度。”他说。“谁说的?”“医生。”“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我挺放松的。”他说着,眼睛

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喝点水,把药吃了。”“您觉得这有用吗?”“当然有用了。”我坐下来,打开《海盗故事》,读给他听,但看得出来,他根本没兴趣。于是我停了下来。“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我还能活多久?”“你不会死。你这是怎么了?”“哦,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人发烧到一百零二度是不会死的,你真是在说傻话。”“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你这可怜的宝贝儿,”我说,“哦,可怜

的傻宝贝儿,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问题。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用那种温度计测,三十七度是正常体温。而用这种温度计测,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您肯定?”“十分肯定。”我说,“这就像英里和公里的换算一样。你知道,就好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换算成多少公里一样。”

“哦。”他说。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描写小

男孩早上醒来为父母关窗,是因为他已经发现自己感冒,所以关窗来防止父母生病。B.孩子的反常动作,如躺在床上古怪地盯着床脚、不肯吃药、不肯让人接近等,都暗示了他在等待死亡。C.孩子生病了,“我”却出去打猎,“我”讲故事时,孩子并不喜欢听,从

这些都可以看出“我”和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D.小说结尾孩子第二天“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说明他得知自己病情无碍后恢复了孩童天性。6.下列对文本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把小

男孩等待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巧妙地表现出来,标题贯穿全文,起到了行文线索的作用。B.作者没有对“我”的外貌和心理进行描写,但是,读者却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痛苦和焦虑,体现了海明威一贯的创作艺术。C.“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蹒跚”等细节描写表明孩子病情不轻,但仍跟父亲说可以

不用陪他,这说明他体贴懂事。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细节、神态等手法正面塑造了小男孩的形象,同时,也通过“我”的表现来侧面烘托小男孩的性格特点。7.小男孩的心理在医生测完体温后发生了几次改变,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8.“于简洁中见深意”是海明威小说的重要艺术特点。请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特点等

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

:“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今文公问“以少

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

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又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舅犯曰“繁礼君

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节选自

《韩非子·难一》)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城濮之事A舅犯谋B也C夫D用E其言F而后G其身H可乎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厌忠信”中的“厌”与《烛之武退

秦师》“夫晋,何厌之有”中的“厌”含义相同。B.田,通“畋”,在古汉语中有打猎和耕种两个含义,这里是打猎的意思。C.“后必无复”中的“复”与《〈论语〉十二章》“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复”词义不同。D.“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

母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所以”意思相同。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文公将与楚国人打仗,为楚国人多而自己国家人少而犯难,于是先后召来舅犯和雍季商议,雍季与舅犯两人的想

法不同。B.晋文公问计于雍季而没有采用其计,战胜回来却先赏雍季后赏舅犯,这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深谋远虑、具有主见的君王。C.晋文公向雍季问战,雍季用设例比较的方法,表达了战争不能用诈伪手段的观点,由此引出作者对晋文

公的诘责。D.韩非子对儒家的一些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对晋文公的责备实际上是在否定渗透着儒家观念的雍季的思想。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临难用诈,足以

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4分)(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4分)13.韩非子对孔子观点的批驳,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春日即事(宋)吕本中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注]白自无知。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注]兔葵燕麦,两种植物名。语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借以形容景象荒凉。14.下列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春日,照应节候,也是久居室内的病人乍一出行的最直接反应,写得自然。B.颔联上句描述初春冰雪消融的景象,下句则写诗人对春光的眷恋来衬托庭院的景致之美。C.颈联把“有意”与“无知”对举,蜂

蝶有意,燕麦无知,借此含蓄地寄托诗人闲适的情趣。D.这首诗笔调凝练,意新语工,既景中含情,又情中有景,构成一幅情景相融的生动画面。15.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简要分析尾联是如

何通过“垂柳”来实现“感物吟志”的。(6分)(三)古诗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送别友人,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抒写离别之情;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以浮云写离别之情,且化用《

楚辞》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句子:“______,______。”(2)李白《将进酒》中,表明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用消极的方式牢骚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古代思想家墨子提出“尚贤”,尤其是大敌当前,更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正如刘克庄在《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说的“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挽狂澜于既倒。(4)在孔子看来,衣食居处都不应是君子极力追求的,“好学”的标准在于“______,______”,意在强调正人先正己。(5)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2

024年,我国对养老金政策和退休年龄也做了重大变动,其目的就是要实现《礼运》(节选)中说的“______,______”,营造一个全社会的老人都有所养、青壮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和谐社会。三、课内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课内知识(本题共4小题,8分)1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

字的一项是()(2分)A.以说吴王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C.故盗贼有亡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焉能攻.之攻:进攻B.若火之始然.然:这样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积累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19.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一日..克己复礼B.譬如平地..C.胜人者有力..D.跨者不行..2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D.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此也(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搭子”指在年轻人当中盛行的社交方式,浅于朋友,重于同事。该词入选了《咬文嚼字》编辑部“2023年十大流行语”。虽然“搭子”社交最近很火,A,最早或许出自吴语。2007年出版的《上海话大

词典》对“搭子”的解释是:“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今天人们在“搭子”身上最看重的特质是“趣味相投”“好相处”和“大方”。但这又似乎不足以解释“搭子”在今时今地的流行:有人认为“搭子”和朋友并不相同,“搭子

”主打一个垂直细分陪伴,这种人际关系远比朋友关系维护起来要简单得多,有较强的社交边界感;B,朋友和恋人也可以算是一种“复合型搭子”,觉得“搭子”只是社交生活的锦上添花……①有人发起了一项“搭子调研”,②

收集并分析了1431份问卷。③研究数据显示,④现在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拥有至少一个搭子。⑤在某种意义上,⑥“搭子型社交”的泛化,⑦似乎理所当然地成就了它的流行。⑧“搭子”的流行并不是人们不爱社交了,⑨只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式,⑩来替代传统社会关系的日渐式微。而“搭子”在这样的社

交过程中,或许只是很多人找到真“朋友”的一个中间阶段。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4分)A.______B.______22.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4分)(1)序号:______修改:______(2)序号:______修改: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

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2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凸显了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这一表达效果是怎

么取得的?(4分)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论语》中提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潜能”。但《庄子》却认为“知其不

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是人生最高的德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

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我国已经完善了科学课程教材体系”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课程教材体系”中可以看出,只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课程教材体系”,并非“已经完善”。“重在引导学生在课堂发现、研究、

解决科学问题”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三段只提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课程教材体系”,并未提及“科学教育”的重点。2.C【解析】“目的是更好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错误,以偏概全。由材料一第二段“各国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将其视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强

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基石”可知,更好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只是加强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3.B【解析】“利用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引力波”强调的是科学发现离不开技术仪器和工程设备,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技术发明和工程制造需要科学的指导”。4.①科学探究弱化为知识传递或固定程式,影

响和制约了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只提倡“科学探究”显然不能满足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2分)②科学、技术和工程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科学探究”偏重知识传递,忽略了三者的融合。而“探究实践”突出解决问题,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2分)③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遇到的“

卡脖子”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在科学教育中,只提“科学探究”,忽略了学生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重要性。(2分)④由“科学探究”转为提倡“探究实践”,学生更能将知识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分)(每点2分,

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由材料一第四段“当前……科学探究成了‘模仿秀’”可知,科学探究弱化为知识传递或固定程式,影响和制约了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只提倡“科学探究”显然不能满足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由材料二第二段中“科学、

技术与工程的相互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但是目前三者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高度融合的趋势”可知,科学、技术和工程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科学探究”偏重知识传递,忽略了三者的融合。而“探究实践”突出解决问题,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运用,由材料二第三段“科学技

术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是非常及时且十分重要的”可知,当前我国产业发展遇到的“卡脖子”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及产品方面。因此,在科学教育中设置技术与工程内容,让学生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是非常及时且十分重要的。由材料二第四段“探究实践要解决真实的问

题……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材料二第五段“科学教育鼓励科学探究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科学知识建构”可知,科学教育不仅要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而且要通过设计与制作等手段,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创造。5.C【解析】“关系并

不亲密”错误。“我”出去打猎是因为知道孩子病情不严重,“我”讲故事孩子并不喜欢听是孩子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心理压力大,无心听故事。6.B【解析】“没有对‘我’的外貌和心理进行描写”错误,文中“我以为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是心

理描写。“读者却能感受到‘我’内心的痛苦和焦虑”错误,由文中“不过,我在动身返程时,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不禁窃窃自喜,还剩下许多,改日再来寻觅猎捕”可见“我”并非“痛苦”。7.①医生测温后一开始:误以为自己即将死亡,恐惧不安,孤独绝望。②等待“死亡”的过程中:怕把病传给别人,尽管

害怕,但勇敢选择独自面对死亡。③误会解除后:压力得到释放,从逐渐放松到完全恢复孩童的天真任性。(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解析】医生测温后一开始:“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

“他正神情古怪地盯着床脚”,孩子误以为自己即将死亡,恐惧不安,孤独绝望。等待“死亡”的过程中:孩子“不让任何人进他的房间”,怕把病传给别人;“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尽管害怕,但勇敢选择独自面对死亡,误会

解除后:“他紧盯着床脚的目光渐渐轻松了一些,一直绷着的那股劲儿也终于缓了下来。第二天,他轻松极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就大哭大叫起来”,压力得到释放,从逐渐放松到完全恢复孩童的天真任性。8.①人物:通过极简的神态、语

言、细节等描写来表现小男孩丰富的内心活动,塑造其小硬汉的形象特点。(2分)②情节:通过简单的对话交流来表现父子间交流沟通的不畅。(2分)③语言:用词简洁,多短句,风格简练,电报式的语言却富含深意。(2分)【解析】这题是海明威“冰山原则”创作特

色的考察。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

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挖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塑造出的鲜明形象”属于露出冰山之上的部分,而“含而不露”的情感思想是冰山之下的部分。再结合文章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语言特点等角度分析鉴赏小说的“冰山原则”。人物:“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他正神情

古怪地盯着床脚”“爸爸,要是您觉得心烦的话,就不用在这儿陪我”“不,我是说,如果这事会给您带来烦恼的话,您就不用待在这里了”“‘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小男孩丰富的内心活动,小男孩尽管害怕,但勇敢选择独自面对死亡,塑造其小硬汉的形象特点

。情节:“‘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不担心,’他说,‘可是我忍不住。’”“‘不要想。’我说,‘放松点儿。’”“‘我挺放松的。’他说着,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显然,他在极力克制自己”“喝点水,把药吃了”“您觉得这有用

吗”“当然有用了”通过简单的对话交流来表现父子间交流沟通的不畅,很明显父亲说的和小男孩说的内涵不一致,话语背后各有各的指向。语言:“谁说的”“医生”,“我”理解医生说的是病情不严重,小男孩理解医生已经给自己判了死刑。“‘你们不能进来,’他说,‘千万不要被我传染。’”……类似的语

言很多,小说用词简洁,多短句,风格简练,电报式的语言却富含深意。9.ACH【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计谋却把他摆在后面,可以吗?“城濮之事,舅犯谋也”,这是一个判断句,主语后面A处断开,“也”

表判断,句尾助词,C处断开;“夫”发语词,不翻译,置于句首,“用其言而后其身”,“而”连接对称结构,即两个动宾短语——“用其言”“后其身”,中间不断开,“可乎?”是针对前文的陈述提出疑问,独立成句,H处断开。故选ACH.10.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理解的能力。A.错误。含义不同。厌恶/满足。B.正确。句意:打猎时点火焚烧山林(将猎物驱赶出来)。C.正确。再/恢复。D.正确。用来。句意:然而用来战胜楚国打败楚军的,却是舅犯的计谋/这不是用来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11.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由此引出作者对晋文公的诘责”于文无据。原文晋文公辩解说“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且有孔子对他做法的肯定“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故选C。12

.(1)面对危难时采用诈术,足以击退敌军;返回后却尊崇贤人,足以回报贤人的德行。(2)所以圣人想要常人不想要的,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学习常人不学习的,以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诈”,诈术:“却

”,击退;“反而”,返回。(每点1分,句意1分)(2)“是以”,所以;“贵”,看重;“复”,补救。(每点1分,句意1分)13.①重视权术、计谋;②主张赏罚有据。(每点1分,两点都答对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①由“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可知他重视权

术、计谋。②由“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可知,韩非子认为晋文公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是错误的,应该先奖赏舅犯。主张赏罚有据。参考译文:材料一:晋文公将要与楚军交战,把舅犯召来询问说:“我将要与楚军交战,敌众我寡,对此怎么办呢?”舅犯回答说:“我听说‘礼多的君子,不

会厌恶忠诚守信;在双方列阵作战时,也不厌弃用欺瞒和佯装的手段。’您还是对楚人用欺诈的手段罢了。”晋文公辞退了舅犯,就召雍季来询问:“我将要与楚军交战,敌众我寡,对此怎么办呢?”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野兽,以后必定再没有野兽了;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

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文公说:“好。”晋文公辞退雍季,用舅犯的谋略与楚军交战大败楚军。(文公)回来后授予爵位,雍季的爵位在前,舅犯的爵位在后。群臣说:“城濮的战事,用的是舅犯的谋略。使用他的谋略,却把他排

在后面,可以吗?”晋文公说:“这不是你们所能明白的。舅犯的主张是一时的变通之计,雍季的主张才能得到长远利益。”孔子听后说:“面对危难时采用诈术,足以击退敌军;返回后却尊崇贤人,足以回报贤人的德行。晋文公能够称霸天下,是理所当然的

!他既懂得一时的权宜之计,又懂得长远利益。”材料二:有人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现在文公问的是“以少敌众”,雍季回答却是“以后一定不再上当”,这不是针对问题做出的回答。再说,文公不懂得权宜之计,又

不懂得长远利益。打仗如果取胜,就会国家安全,君位稳定;兵力强盛,威势确立,即使以后能出现同样情况,也不会比这次胜利获益更大了,还担心什么长远利益不来呢?打仗如果不胜,就会国家危亡,兵力削弱;君主身死名灭,想免除眼前的灾难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等待长远利益呢?期待长

远利益,在于今日战胜敌军;今日的胜利,在于对敌人使用欺诈手段;欺诈敌人,不过是为了长远利益罢了。所以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再说文公又没有理解舅犯的话。舅犯所说“不嫌弃欺诈”的话,不是指欺诈民众,

而是指欺诈敌人。敌人,是要讨伐的国家,以后即使不再上当,又有什么损害呢?文公之所以先赏雍季,是因为他有功吗?然而用来战胜楚国打败楚军的,却是舅犯的计谋。舅犯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厌弃忠信”,忠诚,是用来爱护下属的;信义,是用来

不欺骗民众的。已经注意到既爱护下属又不欺骗民众,言论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呢?但他一定要说“(战胜楚军的办法)来自欺骗诡诈”,是因为这属于战争计谋。舅犯前有正确的言论,后有战胜的功劳,结果,舅犯兼有二功却排在雍季后面,雍季没有一

点功劳却排在前面受赏。(孔子还说什么)“文公称霸,不也是很应该的吗?”这表明孔子是不懂得正确行赏的。14.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

鉴赏。C项,“借此含蓄地寄托诗人闲适的情趣”错误。诗人不单单是描写小昆虫的热闹,赞赏春天的蓬勃生气,而是由它们所交织成的气氛中,感叹自己的孤寂。也是借此含蓄地寄托自己凄然的神思。故选C。15.①以景衬情,以垂柳柳条丰盈柔美来衬托诗人病起赏春的孤单寂寞

。(2分)②细节描写,以折柳的动作细节来表达诗人无人共赏的寂寞与欲折柳寄人的渴望。(2分)③反问,以反问来强化有柳可折而无人可寄的失落感伤。(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尾联的意思

是:池塘边的垂柳在风中摇动着它婀娜的腰肢,我想把它折下送人,可心中的人啊,你此时又在何地?“垂柳腰支活”是以景衬情,以垂柳柳条丰盈柔美来衬托诗人病起赏春的衰弱与落寞。“折尽长条为寄谁”,诗人由眼前的杨柳想到送别,而所送

之人早已走了,所以诗人是以折柳的动作细节来表达诗人无人共赏的寂寞以及欲折柳寄人的渴望。而反问句式的使用则强化了这种有柳可折而无人可寄的失落感伤之情。【点睛】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吕本中的代表作,无论是抒情还

是写景,都写得流转自然,为历来选家所重。首句的“病起多情”是全诗的主脑,“病起”是身体状况,“多情”是因为病,因为春怀,还有门外的春景。一个人缠绵病榻多日,今天身体好些,能够出外走走,而外面是足以感人

、使人留恋的初春美景,诗人自然多情。在这样的心情指导下,见到的景色也变得多情起来。于是,院中的白日似乎迟迟不坠,将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让诗人尽情领略眼前的春光。首句写春日,照应节候,也是在室内很久的病人乍一出

门的最直接的反应,写得很自然。次句“强来庭下探花期”是承首句说,“强来”是“病起”的进一步说明;“探花期”又是“多情”的表现。次联依“庭下探花期”展开。诗人漫步庭院,欣赏着早春景色,只见病前所见的积雪都已消融,和暖的春风吹满大地,使人懒洋洋的。他便倚着栏杆,久久不想离去,一直到黄昏,太阳即将

下山。前面已有“白日迟”句,此联又重说赏景到日暮还不走,他站的时间之久,对景色的多情就得到了深刻的描绘。诗在写景时不仅仅是注目风景,而是把自己嵌入景中,与景物融合成一片。因此宋代张九成在《横浦日新录》中称赞说:“此自可入画。人之情意,物之容

态,二句尽之。”这也成为众口称赞的名联。下一联又接上“人倚阑干”写。诗人倚栏杆这么久,看得这么细,他见到是眼前蜂蝶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遍地长着兔葵、燕麦。诗人在这里特地把“有意”与“无知”对举,蜂蝶是有意,为春色而繁忙

,兔葵、燕麦是无知,默默地生长。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入物中,使自然界的动植物都带有感情,衬托出自己的主观思想。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指出,这二句都有出处。出句是化用了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句,也参考了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中的“蜜蜂蝴蝶生

情性”句。吕本中在这里借用,显然不单单是描写小昆虫的热闹,赞赏春天的蓬勃生气,而是由它们所交织成的气氛中,感叹自己的孤寂。对句是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中的话:“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

摇于春风耳。”也是藉此含蓄地寄托自己凄然的神思。上联通过景色,加以主观情感,使诗进入一种幽独伤感的氛围,诗人伤春的情调已经流露出来,尾联就以情语作结,将前三联作一大收煞。诗说小池边的垂柳在春风中飘荡多姿,

可我即使要去折它,折了又送给谁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如唐王之涣《送别》云:“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乐府有《折杨柳》专咏送别。这首诗由眼前的杨柳想到送别,而所送之人早已走了,如今不知流落在何方,于是又产生怀念,应接得很自然。更见功力的是,这样一结,成为全诗

的点睛,原来诗人病起看花,倚栏留恋,感蜂蝶有情,叹葜麦无知,种种“多情”举动,都是因了怀人。心中所怀,不惟不见,连所怀之人在何处都不知道,让他不得不迷惘感伤、凄然泪下。16.(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3)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4)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每空1分)17.B【解析】A.说,通“悦”,取悦。B.无通假字。C.“有”通“又”,“亡”通“无”。D.“内”通“纳

”。18.D【解析】A.攻,治疗。B.然,同“燃”。C.累,同“慕”,土筐。19.C【解析】A.一日:古义,一旦;今义,一天。B.平地:古义,指填平洼地;今义,指平坦的土地。C.有力:古今同义,有力量。D.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表示否定的应答词。20.C【解析】A.判

断句,“……者也”表判断。B.判断句,“此亦……也”表判断。C.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人”。D.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1.A.但“搭子”这个词由来已久(2分)B.也有人觉得“搭子”的边界并不明显

(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虽然‘搭子’社交最近很火”可知,后文填入的是和前一句“最近很火”构成转折关系的句子,再结合“最早或许出自吴语”可知,“搭子”这个词早就出现了,据此可填入“但‘

搭子’这个词由来已久”。B处,根据“有人认为‘搭子’和朋友并不相同”“有较强的社交边界感”和分号可知,后文谈论的是与之相反的另一个观点,再结合后文“朋友和恋人”可知,谈论的是“搭子”的社交边界感并不明显,据此可填入“也有人觉得‘搭子’的边界并不

明显”。22.语句:④(1分)修改:删除“超过”或“以上”(1分)语句:⑩(1分)修改:日渐式微的传统社会关系(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1)语句④“超过一半以上”中“超过”和“以上”成分赘余,可删除“超过”或“以上”;(2)语句

⑩“来替代传统社会关系的日渐式微”搭配不当,“替代”的是“传统社会关系”,而不是“日渐式微”,把“传统社会关系的日渐式微”修改为“日渐式微的传统社会关系”。23.①运用两个“一……便……”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凸显出两件事接连发生,表现出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②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表现

出史铁生踏进地坛的欣喜与激动,地坛给予了他生命的慰藉。③用“悠远”“浑厚”等词语凸显史铁生对地坛的独特感受,地坛的温厚让他绝望的心灵变得沉静圆融。④运用“界线”一词,把地坛与外界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

界,体现了地坛对史铁生的重要意义。(答对一点给2分,任意答对两点给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中“一进园门,心便安稳”“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运用两个“一……便……”表示条件关系的

句子,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凸显出两件事接连发生,联系紧密,而前者“进园门”“迈过它”指向的都是地坛,表现出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从句式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多用短句,句式简短明快,节奏感强,表现出史铁生踏进地坛的欣喜与激动,

地坛给予了他生命的慰藉;句中的“悠远”“浑厚”等词语,形容的是地坛的清纯之气,突显史铁生对地坛的独特感受,地坛的温厚让他绝望的心灵变得沉静圆融;由“有一条界线似的”可知,句子运用“界线”一词,把地坛与外界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跨过界线,清纯之气扑来,体现了地坛对史铁生的重要意义。24.【写作指津】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句出自《论语·宪问》,“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指的是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凸显的是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担当精神。亚

里士多德的言论与之相似,强调人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积极开发自己的潜能。潜能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尚未外化为现实的能力。冰山理论认为:人们拥有的能力就像冰山一角,只占能力的30%,而还有70%能力隐藏在冰山之下,未被发掘。但是激发潜能需要坚定自信、奋斗目标、现实危机、榜样

感召以及崇高的责任感等。可见,这两句话强调的都是一种奋发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行动力。而《庄子》的观点,表现的是道家崇尚自然、清静无为、顺应天道的思想。诚然,“安之若命”会具有躲在舒适圈里的含义,但有时候不去“硬碰硬”,也意味着一种变通和审时度势。那么,考生对于材料的联

想与思考,就应当围绕材料所体现出来的“为”与“不为”的思辨关系展开。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指出: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勇武、奋进精神让人佩服,但庄子清静无为的态度也未必没有道理。其实,就个人来说,“为之”还是“安之”,最终还是要看面对什么事。因此,不管是选择哪一个题目为文,都需理

解“之”这个代词指代的是什么。想一想,哪些事完成它有困难,有挫折,却又应该做。比如自己的理想抱负、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为了民族与国家的未来等。哪些事知道它不可以而又不去做呢?比如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各种诱惑、名利以及无谓的牺牲等等。【参考立意】1.知其不可而为之,拥有

向逆境说“不”的气概。2.奋斗不息,抗争到底。3.以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过好此生。4.无问东西,从心而为。5.循自然之道,于无为中进取。6.任重道行远,无为亦不轻。7.持无为之心,行有为之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