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48.9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939d1328ac91969b06c4f2ba7e6c3f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5届高二年级4月考试语文月考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命题人:王尧)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网红面包、网红书店、网红小镇、网红咖啡……如今,“网红”元素在日常生活中
随处可见。随着网络直播受到关注、电商业态推陈出新,网红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数量众多的粉丝、自带流量的话题、可观的商业价值、日益延伸的产业……网红经济已成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
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网红经济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直播带货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红经济,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催生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已
超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前段时间,税务部门依法对一些网络主播的偷逃税款等行为进行处罚,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规范
网红经济发展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红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也是一种信任经济,网红经济从业者的影响力、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行为。但在直播带货中,一些网络主播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
知假售假,所售产品质量堪忧、售后服务无从保障,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业务数据造假、刷单注水、虚假流量等乱象,让消费者难以在购物中安心、放心,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重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也应看到,网红经济从业者的言行对粉丝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也就
决定了网红经济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在“流量至上”等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一些从业者为博取眼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挑战法律红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为违法失德艺人提供公开出镜发声机会
,彰显了鲜明导向。这提醒每一位相关从业者,在获得公众关注的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以身作则、向上向善,传递正能量。事实上,推动网红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努力从未停歇。从整治“刷单”“刷好评”黑灰产业链,到明确直播营销活动从业者的年龄限
制和行为红线;从通过教育培训规范网红行为,到将直播活动的各主体纳入管理范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网红经济迈入法治轨道。以雷霆手段治理乱象,以建章立制护航发展,确保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之网正日益细密。网红经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前景广阔。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
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网红经济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摘编自筝翔《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材料二:近日,小红书因“滤镜景点”事件持续发酵被推上风口浪尖。有
些“网红景点”,一开始籍籍无名,但加上各种滤镜后,似乎便有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气质。大多数“网红景点”,是景区商家有意为之。他们或自己操刀上阵虚假包装,或找博主发“照骗”推广,通过滤镜过度美化景点,或通过社交平台夸大宣传以迅速提升景点知
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去年湖南一网红“天空之镜”景点就曝出造假拍摄事件,因虚假宣传被罚款12万元。坑人的“网红”景点一再被曝光、处罚却仍有模仿者前赴后继,甚至还越来越多,是“唯流量”思维在
作怪。流量就是利益,不仅商家趋之若鹜,一些普通游客无意中也在推波助澜。一些“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当游客们的眼球被网络上美轮美奂的“网红景点”画面所吸引时,大部分人对线下真实景点的期待也
主要围绕视觉上的“好看”展开,前往“网红景点”打卡,复刻、模仿出类似照片,再分享至社交平台,即为大功告成。甚至有时候人们已经发觉上当,却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不惜千方百计用软件修饰出一张美图,去自欺欺人。当“网红景点
”推动的打卡式旅游开始流行,能否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成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红景点”就会大行其道。此刻,我们应该反思,难道我们旅游的初衷就是一张加了滤镜的照片?(摘编自王静《网络“滤镜产业”该整顿了》)材料
三:爆款意味着畅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意味着日进斗金,但不是所有的爆款都值得推崇。据报道,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人为制造“网红爆款”。这些“网红爆款”充斥人们的衣食住行,往往潜伏陷阱,严重侵害消费者合
法权益。比如,一些以“手作点心、当日现烤”为宣传噱头的“国潮点心”,并非手作;那些贴着“神仙设计”“独特格调”“ins风”“圣托里尼风”等标签的网红民宿,实则戴着滤镜。这两类“网红爆款”都有着同样的毛病,虚假宣传,弄虚作
假,消费者被骗了往往有苦说不出。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到所谓的“网红爆款”,一定要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一看到不对劲,就赶紧抽身而退,迅速止损,并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所谓的“网红爆款”再红,被举报的次数多了,坏名声出去了,网红也会变成
“网黑”,再想骗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平台来说,则需做到守土尽责。有个细节是,山东青岛一市民在某平台预订了每晚单价20000多元的民宿,但入住后发现洗手间无热水、房门锁损坏、设施陈旧等诸多问题,给差评后平台不予公开显示。为何不显示?平台不显示,客观上说
成了“黑店”的帮凶,是跟无良商家合谋骗人。按常理,平台对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主动约束,并依规处理。该处理不处理,连差评都不予显示,这说明相关平台“坐歪了屁股”,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也站在了法律的对立面,这样的平台应付出应
有的代价。“网红爆款”大行其道,对监管部门也是提醒。红了不一定代表质量好。大发不义之财不能逍遥法外,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要依法打击,要抓住典型以儆效尤。问题“网红爆款”,早该“爆雷”了!(摘
编自秦川《问题“网红爆款”坑你没商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红经济是一种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它的发展能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
潜力。B.景区商家有意打造“网红景点”,来迅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网红景点”的出现也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C.网红经济已经是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D.“网红爆款”意味着畅
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意味着日进斗金,因此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比如一些“国潮点心”。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这表明线下经济已被边缘化。B.网红
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新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开辟了一种融合创新的新路径。C.打卡网红景点不以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会掩盖了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D.消费者看到“网红爆款”,就应该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
消费冲动,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进而迅速止损。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网络‘滤镜产业’”的一项是()A.“XX马尔代夫”“XX小九寨”“XX小冰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B.XX景点“集文艺与文化于一体,是网红打卡地,也是历史纪念地”,是必去之地
。C.景点独辟蹊径,用“不得不去的冷门美景”等激起大众探寻“新大陆”的冲动。D.浪漫到窒息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花海”、刷爆朋友圈的“梦幻灯光节”等,层出不穷。4.简要分析材料在结构上是如何对“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展开论证的。5.近日,“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漈火爆网
络,不少游客前去取景与打卡,请你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说说如何避免让百丈源沦为虚假“网红景点”?【答案】1.B2.B3.B4.①首先,从“网红”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出议题“网红经济”,明确网红经济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为
下文展开论述作铺垫。②然后,从正面论证网红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红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1000万人”从事互联网营销,数字论证,鲜明有力。再从反面论述网红经济对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一方面……另一方面……”,多角度论述,可以
使论述全面理性。③接着,从深层论述网红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关系:网红经济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联系实际,深入分析,体现了时评思辨的深刻性。再次,从治理层面谈网红经济的发展,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网红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④最后,与时代联系,鼓励从业者只有校准价值航标、提升
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网红经济才会迎来广阔的前景。收束有力。5.①游客要遵循公序良俗,不能为博眼球而过度修图,不能只关注景点的“好看”,也要关注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②百丈漈旅游景点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根据自
身条件和特点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事求是地进行策划和营销。对于游客旅游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③宣传平台要守土尽责,对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主动约束,并依规处理,做好权威信息发布,为游客提供消费引导和把好关口,不要让某些虚假的信息给游客添堵。④
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百丈漈”加强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解析】【导语】这两则材料分别从网红经济和网红景点的角度,揭示了当前社会中“流量至上”思维带来的问题。材料一详细分析了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发展潜力及其面临的规范
化挑战,强调了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材料二则聚焦于“滤镜景点”现象,批判了虚假宣传和过度美化对旅游体验和文化价值的损害。两则材料共同呼吁对网红现象进行理性审视和规范管理,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网红景点’出现……”错误,根据原文“大多数‘网红景点’,是景区商家有意为之”“一些的‘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可知,“网红景点的出现”大部分是商家的推动,有一些是游客们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选项以偏概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
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这表明线下经济已被边缘化”错误,结合原文“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可知,网红经济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但并不代表线下经济被边缘
化,选项无中生有。C.“就不会掩盖了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错误,根据原文“‘当网红景点’推动的打卡式旅游开始流行,能否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成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红景点’就会大行其道”可知,材料
二并未说明如果打卡网红景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再是拍照,旅游的其他价值就一定不会被掩盖。即使不是以拍照为目的,仍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导致景区的自然、历史、文化价值被忽视。选项表述过于绝对。D.“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进而迅速止损”错误,根据原文“一定要留个心眼,擦
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一看到不对劲,就赶紧抽身而退,迅速止损,并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可知,拿起法律武器的前提是看到不对劲,选项逻辑不当。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可知,“网络‘滤镜产业’”都有着同样的毛病,虚假宣传,弄虚作假。A.体现了利用滤镜和包装效果将普通景点宣传成类似知名景点的现象,是夸大宣传,这与材料二提到的“滤镜景点”虚假宣传的论点是契合的。B.这个选项是某个景点的宣传,并没有提及滤镜或虚假宣传的行为。它描述的
是景点的文艺和文化属性,而非通过滤镜制造的虚假美感。C这一选项体现了通过宣传和营销手段,激发游客好奇心的做法。这种通过制造“冷门美景”来吸引游客的方式也有可能包含使用滤镜的手法来达到宣传效果,是虚假包装。D.这一选项展示了使用滤镜或特效包装景点的情
况,比如“梦幻灯光节”等,这些“网红景点”依赖滤镜和包装。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结合原文开头“网红面包、网红书店、网红小镇、网红咖啡厅……网红经济已成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可知,作者首先从“网红”
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出议题“网红经济”,明确网红经济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为下文展开论述作铺垫。②结合原文“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已超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
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可知,作者从正面论证网红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红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1000万人”从事互联网营销,数字论证,鲜明有力。再结合“但在直播带货中,一些网络主播对产品进
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知假售假,所售产品质量堪忧、售后服务无从保障,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业务数据造假、刷单注水、虚假流量等乱象,……”可知,作者从正面论证之后再从反面论述网红经济对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一方面……另一方面……”,多角
度论述,可以使论述全面理性。③结合原文“也应看到,网红经济从业者的言行对粉丝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也就决定了网红经济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可知,作者接着又从深层论述网红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关系:网红经济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联系
实际,深入分析,体现了时评思辨的深刻性。结合“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网红经济迈入法治轨道。以雷霆手段治理乱象,以建章立制护航发展,确保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之网正日益细密”可知,作者再次从治理层面谈网红经济的发展,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网红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④结合原文“网红经济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前景广阔。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网红经济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可知,作者最后与时代联系,鼓励从业者只有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
网红经济才会迎来广阔的前景。收束有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结合原文“一些普通游客无意中也在推波助澜。一些‘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
、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红景点’就会大行其道。此刻,我们应该反思,难道我们旅游的初衷就是一张加了滤镜的照片”可知,游客要遵循公序良俗,不能为博眼球而过度修图,不能只关注景点的“好看”,也要
关注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②结合原文“大多数‘网红景点’,是景区商家有意为之。他们或自己操刀上阵虚假包装,或找博主发‘照骗’推广,通过滤镜过度美化景点”可知,百丈漈旅游景点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根据自身条
件和特点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事求是地进行策划和营销。对于游客旅游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③结合原文“对于平台来说,则需做到守土尽责”“按常理,平台对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主动约束,并依规处理”可知,宣传平台要守土尽责,对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主动
约束,并依规处理,做好权威信息发布,为游客提供消费引导和把好关口,不要让某些虚假的信息给游客添堵。④结合原文“网红爆款’大行其道,对监管部门也是提醒。红了不一定代表质量好。大发不义之财不能逍遥法外,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要依法打击,要抓住典型以做效尤”可知,相关市场监
管部门要对“百丈漈”加强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命题人:李海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俄罗斯性格(苏联)阿·托尔斯泰当德国鬼子已经被
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
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他说:“这还不算
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阒无人迹。冰冷的风不停地吹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
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
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呀?”他回答说:“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
手术之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了。”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他身体好吗?您这位大哥请进
屋去吧!”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凳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
但是讲得很简单。“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那双黑黝黝的、此刻对他视而不见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
跺了跺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眼睛,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
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
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是我?……”就在这一瞬间
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
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想才是。有一个人从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
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
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哩!”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的那
个人确实是我——你们的儿子……”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有人找您。”这个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
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
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
容既交代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B.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也为了他们的尊严,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以他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双亲。C.回到家的德略莫夫只呆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要离开温暖幸福的家回部队,因为他为父母认不出自己而感到心酸。D.
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回家——归队——相认”组织情节,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写德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B.吃饭时母亲留神盯着德略莫夫握勺子的那只手,表明母亲对这个动作的熟悉,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埋下伏笔。C.“父亲打鼾”与“母亲翻来覆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两人对于儿子归来的不同态
度,母亲心情复杂,父亲则反应平淡。D.作者运用细节、心理、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德略莫夫这个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饱满而鲜明,富有艺术性。8.文中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9.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
.B7.C8.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德略莫夫回家的故事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好处:①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可以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全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②两者结合,使情节的展开更加顺畅合理,有利于主题的表达。9.①德略莫夫受伤之后几乎毁容,但他却乐观
地想自己还活着,这是一种直面挫折,顽强不息的精神;②德略莫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国家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反映了他们面对入侵,保家卫国的精神;③德略莫夫
思念亲人,却隐藏自己的身份与亲人相见,母亲虽对儿子毁容忧心忡忡,但却将担忧隐藏在心底,体现了他们为了亲人甘愿承受苦难的高贵品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B.“也为了他们的尊严”错误,原
文为“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可知是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点的能力。C.“突出了两人对于儿子归来的不同态度”说法有
误,应是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父亲并没有料想到回来的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他没有太大反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叙述视角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分清叙述视角的种类以及各自的作用,进而结合
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小说开篇写道“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小说结尾说“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
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胸前”,小说开头和结尾使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使故事人物更“透明”,更易于理解,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他
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他的心剧烈地跳起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听出他的声音来”
“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德略莫夫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回家的故事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也就是站在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方式由于没有视角限制而使作者自由、客观、全面地展现故事全貌,增强故事的完整性。总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和第
三人称视角结合,更有利于将故事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利于主题情感的表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
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分析,小说主人公德略莫夫受伤后容貌大变,以至于自己不忍直视,但他却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战场
”,由此可以看出德略莫夫直面挫折,顽强乐观的高贵品质。由“他回到了原来所在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分析,俄国人面对德国的入侵,德略莫夫是在反抗入侵者的战役中受伤,并且伤好之后回到部队继续战斗,父亲认为儿子如果为了国家
受伤,也是值得自豪的,这都表现了俄国人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结合“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叶戈尔·德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由于绝望而抽搐”“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
亲捎口信问好来了”“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肉痛苦地抽动着”“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
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分析,德略莫夫想念父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痛苦而隐藏自己的身份,母亲猜测出那个人可能
是儿子,但却将担忧藏在心里,体现了他们不愿让亲人承受痛苦而甘愿自己承担一切的优秀品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命题人:吴璐阳)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虑天下者,常
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
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
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
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材料二: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
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圈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
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A秦之盛也B繁法C严刑D而
天下震E及F其G衰也H百姓I怨J而K海内L叛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岂其虑之未周与”中的“周”,与《离骚》“竞周容以为度”中的“周”意思相同。B.“而灭诸侯,一天下”的“一”与《兰亭集序》“一死生为虚诞”中的“一”意思不同。C.“而不知子孙
卒困于敌国”中“卒”,与《鸿门宴》中的“旦日飨士卒”中的“卒”意思不同。D.“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的“师”,与《师说》中的“圣人无常师”的“师”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的A.
材料一开篇指出筹划国家大事之人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也有所提及。B.材料一列举了秦、汉、唐等历代君主的事例,指出他们没有吸取前代君王失败的教训。C.材料二中秦王、二世刚愎自用,暴虐天下,忌
讳繁多,士人言未尽而身死,不敢竭忠尽智指出过失。D.材料二中比较了秦国强盛时期和衰弱时期的不同表现,阐明了秦国不察纳谏言导致亡国的道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2)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
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14.两则材料都在论述使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具体有哪些方法,请概述。【答案】10.BEH11.A12.B13.(1)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考虑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2)即使非常愚笨不贤良足够使国家灭亡的,
但是上天最终不忍心立即使其国家灭亡。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14.①深虑平时容易疏忽的事件,防范灾祸的发生。②以民为本,用诚心、大德教化百姓。③虚心纳谏,闻过则改。④以前人为鉴,并与时事相结合。【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
的能力。句意: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峻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繁法严刑”,并列短语作主语,之间和之后都不可以断开;两个主谓短语“百姓怨”“海内叛”为并列关系,由“而”连接,之间不必断开;“故”为因果关系的连词,引出结果,置于句首,“也”,句末
语气词,其后断开,即B处;“其衰”主谓关系,不断开,作“及”的宾语,之间不断开,“及其衰也”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及”前断开,“也”,表停顿的虚词,EH处断开。故选B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意思相同”错误。周到;合,迎合。
句意: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争相着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B.正确。统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句意: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C.正确。最终;士兵。句意:哪料想子孙后代最终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明天犒劳士兵。D.正确。借鉴
;老师。句意: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指出他们没有吸取前代君王失败的教训”错误。“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灭亡是无法预测
天道的安排。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虑”,筹划、考虑;“图”,考虑、谋划;“备”,防范;“遗”,遗漏。(2)“肖”,才能;“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遽”,立即;“此虑之远者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可知,要深虑平时容易疏忽的事件,防范灾祸的发生。由原文“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可知,要以民为本,用诚心、大德教化百姓。由
原文“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可知,要虚心纳谏,闻过则改。由原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可知,要以前人为鉴,并与时事相结合。
参考译文:材料一: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而超出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
道的安排呀!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满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以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
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然而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
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
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
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尽管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而上天却不忍心立即灭其家国,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材料二:秦王满足
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年幼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
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峻法严刑,天下震惊;等
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上古的历史,来验证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审度谋略和形势是否适宜,做到取舍有序,根据时事而变化,所以历时长久而使国家安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命题人:何姝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送王适徐州赴举苏辙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
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点明了送别的时令、地点、天气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B.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认为友人虽然性格冷漠但文章却韵味深远。C.颈联虚实结合,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钱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
情景。D.由诗题及尾联的“杨柳春风”可以推知,尾联中的“榜”是春闱的杏榜。16.有人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5.B16.(1)悲吟:春雨连绵,送别友人,诗人心中充满不舍与对友人北
上无知音的担忧。(2)希望:诗人赞赏友人的人品和文才,相信他明年定能高中,心中充满美好期望。(3)作为送别诗,诗中有暂时的不舍和难过,最后却流露出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基调并不低沉,因此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认为友人虽然性格冷漠”错,“性如白玉烧犹冷”意在表明友人的性格温润如玉,无论经过多少次火烧也不会改变。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
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诗是诗人苏辙写的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不舍、难过,有伤感,但不低沉,流露出对友人此处赴考满怀希望,“于悲吟看出希望”。首联“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在春雨绵绵的日子,诗人在江南送别友人前去
赴考。学子苦读为的是一朝得中,然而又有多少人从青丝熬到白首都未能得偿心愿,此次分别前往徐州考场,在没有知音相伴的漫长的日子里,友人将如何自处。在春雨连绵中,诗人不觉产生伤感。颔联“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友人的性
格虽然冷漠但温润如玉。此联写出了友人性格好、文章佳,定能得偿心愿,表达了诗人的希望。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是诗人的悲吟。尾联“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写出了作者期待友人明年定能高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期待。(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命题人:伍子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开头便通过“__________”来说明要终身学习,然后则通过“____________”来说明我们应该通过广泛学习并且每天要复习才能知识通达。(2)《〈论语〉(十二章)
》中孔子通过“文”“质”来对君子下定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密在《陈情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精炼形象地将自己孤独无助的窘况表现出来。【答案】①.学不可以已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
.文质彬彬④.然后君子⑤.茕茕孑立⑥.形影相吊【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已”“博”“参”“彬”“茕”“孑”“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有的作家留下传世的作品,但自己的一生却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像简·奥斯汀、弗兰茨·卡夫卡;另外一些作家,不仅留下了精彩的作品,而且自己的一生,也像自己的作品一样,富有传奇色彩,像塞万提斯、夏洛蒂·勃朗特、欧内斯特·海明
威等。查尔斯·狄更斯大概算作后一类吧。关于狄更斯,最为明显的一点是他享有经久不衰的盛名。这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其中的原因也不难找到: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在英国文学史上,除了莎士比亚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作家比狄更斯显示了更大的创
作才能,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第二个原因就是他的幽默,世界上伟大的幽默作家屈指可数,而狄更斯便属于这一卓越的行列;第三个原因是他的创作极其丰富多彩、因此狄更斯的创作是充沛的创作力、清新的幽默和丰富多彩这三者的奇妙结合。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作家,还可以说他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这个民族
。尽管他有局限和不足,但他仍是人类无与伦比的朋友,因为他表达了西方文明中所有美好的东西,而这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
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B.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C.让我们记住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江学庆、李文亮、彭银华……他们以生命践行使命用大爱护佑苍
生。D.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冒号表示提示下文。A.表示总结上文;B.用于书信、讲话稿等中的称谓语之后;C.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D.表示
提示下文。故选D。19.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并联系与之相关的作品,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将语段补充完整。要求:突出作品内容、所选人物特点,语言凝练流畅。孔子大卫·科波菲尔鲁迅马克思偶像的选择不是追逐时尚,而是“取法乎
上”。把那些真正能在思想、智慧和人格上不断激励、完善我们的人物,作为精神上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榜样,会让我们终身受益。阅读《毛泽东自传》,我们可以读到毛泽东的传奇经历、睿智哲思,学习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理想的使命感,终于明白他可以成为20世纪最有威望的革命领袖的重要原因了;阅读__
___________,我们可以读到_____________,终于明白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了。【答案】①.《大卫·科波菲尔》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②.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
忍”的人生信念③.他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仿写的能力。句式上,依据题目所给“阅读……,我们可以读到……,终于明白……的重要原因了”的结构来写,注意语言要
凝练流畅。。内容上,首先要从所给人物“孔子”“大卫•科波菲尔”“鲁迅”“马克思”中选择其中一个,然后联系相关的作品阐述。如选择“大卫•科波菲尔”,相关作品为《大卫•科波菲尔》。《大卫•科波菲尔》描写了大卫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
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读到“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大卫的童年虽然是悲惨的,但是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所以我们可以学习“他永不卑贱,
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文中主人公大卫最终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我们也终于明白“他可以成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重要原因。(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几秒钟后,你就能得到一张与上传照片几乎A的艺术图画。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当前大火的AI绘画软件带来的视觉新体验。AI绘画的迭代堪称B。2022年年初,AI绘画还只能生成些概念化的草图,取代人类画师更是天方夜谭;仅仅过了半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一项美术竞赛
中,一幅名为《空间歌剧院》的AI作品就斩获一等奖。该奖项的授予,(①)。有人悲观地认为“艺术的死亡就在我们眼前展开”;(②):AI模仿的其实是画风,它无法真正复现画作中的人类思考,无法理解人的情感与价值观。回应这些争议,(③)。其实,AI绘画的本质是拼图,底层逻辑不是
创作而是拼接。目前来看,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其技术有待进步。它现在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画师创作草图,并不能像人类画家一样,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长远角度来看,AI的高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前景C。例如,原来由原画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由AI
与插画师合作完成,而一名插画师的待遇远远低于一名有经验的原画师,这对原画师岗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AI也对许多从事机械性劳动与重复性工作的就业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答案】20.A一模一样B日新月异C忧心忡忡21.①引起了巨大争议②有人则持乐
观态度③需要先弄清AI绘画的本质22.AI虽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人类,但会因其高成长性影响人类的就业前景。【解析】【20题详解】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语境形容AI绘画软件处理照片的技术,
可用“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B处,语境指AI绘画的技术变化快,可用“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C处,语境指人们对就业前景担忧,可用“忧心忡忡”。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担心。【21题详解】本题考
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下面是说AI作品就斩获一等奖引起的争议,据此应填:引起了巨大争议。②分号前后的不同观点,前者说“有人悲观地认为”,后者则应谈及乐观态度,应填:有人则持乐观态度。③语境在说回应这些争议的问题,下文提到“AI绘画的
本质”,可见,应填:需要先弄清AI绘画的本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第三段主要就上文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提出AI绘画的本质是拼图,然后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目前来看”,指出“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其技术有待进
步”;二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指出“AI的高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前景忧心忡忡”。根据以上分析,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表述上面的内容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四、写作(60分)(命题人:饶晨曦、李奕楠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以上两则材料
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一枝独放不是春,和谐共赢春满园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哥伦布远航,帆影幢幢;古丝绸之路,
驼铃声声;鉴真东渡,烟波浩渺……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魏紫姚黄姹紫嫣红,各有千秋,世界文明异彩纷呈,春色满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生存的题中之义。没有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
两乡”,全球抗疫为护佑人民安康共同努力;“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全人类对保护地球母亲已达成共识;深化航天合作造福各国人民,成为探索宇宙奥秘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
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抵制妨碍人类心灵互动的观念纰缪,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携手并进,互惠互利,共担责任,共享荣耀是当今时代生存之道。亮自己的灯,别吹灭别人的灯;走自己的
路,别阻挡别人的路,这是发展的必奠之基。有人“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走唯我独尊,自私狭隘之路。殊不知当吹灭他人之灯时,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就更黑暗,当阻挡他人之路时,也让自己无路可走。修筑美墨
边境围墙,拉开贸易战序幕,非法打击华为……在文化排异、种族歧视的滤镜下,文化专制与强权政治只会让唯我独尊的民族走向傲慢与偏见、无知与疯狂。中国始终坚持走“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吹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角,汇聚团结合作的
力量,让中国与世界在合作中走向共赢,在共赢中走向共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未来的时之所需。真正的“美”是将天下之美汇聚一处,恰如世界文明共生共荣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首先要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有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认同,对民
族价值和内涵的坚守。“美人之美”要有“和而不同”的广阔胸襟,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当下,我们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和谐美好的
大同世界。风云激荡的世界舞台,因文明的交流而多彩;气象万千的时代洪流,因文明的互鉴而滚滚朝前。多元文化共生并进,让姹紫嫣红的文明之花,绽放在时代的沃土,成和谐共赢的春色满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了两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第一句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吹灭别人的灯,世界将更加黑暗,自己也会置身于更加黑暗的环境中;阻
挡别人的路,一方面会消耗自己的能量,另一方面也不能借助他人的力量实现共同进步。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没有人能闭门造车、独善其身,社会发展更需要各个国家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
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独学则无友,孤陋而寡闻”等都讲的是这个道理。第二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基础上的。花卉姹
紫嫣红,组成美丽的花园;社会多姿多彩,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图谱。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理解个性、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借鉴、和而不同才是发展之道。材料一与
材料二并举,共同指向团结协作,包容共存,互惠互利的普遍道理。第一句是从反面说明不应怎样,材料二则从正面提供了行动的思路。写作时,应当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思考与联想。行文构思上,可以从国家发展、国际局势的广阔视角展开思考,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
的看法,比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我国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胸怀和思路,阐述如何携手共进,既能让自己走得更远,也能让别人得到光明。还可以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
例谈起,表达对合作共赢,包容互惠的认识等。立意:1.和谐共生,纷彩共赢。2.在利他中利己,在合作中共赢。3.合作共赢谋发展,勠力同心创未来。4.一枝独秀不是春,和而不同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