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7)页,60.4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89f9035141d50f191c9175d3aae1bd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将第Ⅰ卷的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
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指出:“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
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了自耕农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性B.论证了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C.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揭露了封建国家对小农的残酷剥削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
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4.汉代的盐铁丞孔仅言:“敢私铸铁器鬻(卖)盐者,
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孔仅在此强调()A.实行盐铁官营B.用灌钢法冶铁C.加快盐铁生产D.推行郡国并行5.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嘉靖四十年(
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匠籍的这些变化()A.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B.根本原因是工匠的反抗斗争C.反映了明清时期手工业走向衰落D.说明了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6.安徽
六安战国墓发掘出把精美的宝剑,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下列物品肯定不会在墓中出现的有()①青花瓷②棉布衣服③青铜器④曲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
的原因最可能是()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8.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
…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
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9.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见唐代()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10.“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
.“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11.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人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12.北宋初年有个叫
陶毂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搞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就叫做“痴钱”,即呆傻的意思。出现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是()A.经营房租并不赚钱B重农抑商的传统认识C.经营土地才是正统D.法律不允许书生经商13.明初政府规
定,凡外方来使发给凭证,因国家而异,来华贸易时间有限制,如许日本商人十年来华一次,且船舶有定数,人员有定额,在指定港口勘核凭证、检验,然后商货运京师开市。若非入贡,则不许来华互市。同时严禁民间人海“通番”。该材料反映了()①官方独占对外
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性质②有效地制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③限制了海外贸易的正常发展④影响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北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这一发展()A.导致了广大
农村经济凋敝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15.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A肯定了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B.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C.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16.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1840到18
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者投资者所占比例(%)官僚、地主30.86一般商人18.52手工作坊主7.41华侨商人7.41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D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17.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项目工矿企业数资本额棉纺织厂面粉厂1901~1911约650家1.4亿多11家39家1912~1919约1120家2.85亿54家176家A.面粉业已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B.中国近代工业仍以轻工业为主C
.民族工业在民国初期快速发展D.中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8.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③
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20.把握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若用下列词句来概括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准确的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B.“忽如一夜春风来”C.“脱胎换骨获新生”D.“荷尽
已无擎雨盖”21.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封建势力严重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障碍D.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走向萎缩22.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
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判断,张謇认为民族工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的货币资本的支持23.1934年后,中国经济危机逐渐严重
,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1935年至1937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加强了参加商业、工业、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由此可知,南京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导致了官僚资本的产生B.不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C.是罗斯福新政的翻版D.为应对日军侵略威胁24.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为民主革命转人新阶段奠定基础D.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019年12月19日,“一带一路”巴黎论坛第三届会议正式举行,中国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材料一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
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
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健。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
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材料二“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
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国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
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据王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原因,简要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13分)(
2)对比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有何新特点?(8分)并谈谈当前我国该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13年周学熙创建了华新纱厂,后因一战爆发而中止。1919年再建,1920年
竣工投产。开工初期,青岛只有“内外棉”一家日本纱厂,至1924年日本纺织厂扩充到六家,对华新形成包围阵势。日商凭借势力,竞相压价倾销,导致华新纱厂1925年亏损32万元。华新纱厂提出“六大改革措施”,改善管理,提高待遇,与日商竞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1935年,华新纱
厂一举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1938年,日军侵占青岛,日商宝来纱厂强迫购买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一年多反复交涉,终将青岛华新纱厂收回,青岛华新纺织印染厂得以恢复。1953年,华新纱厂实现了公私合营,1966年,更名为青岛国棉九
厂。——据编自吕伟俊《韩复渠统治下的山东商业》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27.(15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
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
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摘偏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基本特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原因。(6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DAADABDCCB题号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答案CDADCADDCA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5分)(1)转变:从陆上到海上,从北方到南方。(2分)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明朝前期国力强
大;郑和下西洋的推动。(任答3点6分)影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每点2分,任答3点5分)(2)新特点: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进行;政府支持力度小;受到外国资
本主义经济压制;贸易量和规模及区域更大;以近代工业商品为主;外贸通商口岸多。(8分)做法:传承古代和近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商贸精神;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面对风险挑战,需要有大国心态,积极面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任答2点4分)26.(12分)启示: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说明: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周学熙创办了近代民族企业华新纱厂。华新纱厂虽然通过管理创新抵制了外资企业的压价倾销的不合理竞争,克服诸多困难,一度发展成为华北
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但在日本侵略下,被迫出卖,失去了自主发展机会。以华新纱厂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受到国内反动势力和列强的双重压迫,夹缝中求生存,只能畸形发展,即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因此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消除工业现代化的束
缚,实现飞速发展。27.(15分)(1)特点:人头税比重下降;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赋税的征收主要受控于官府。(9分,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代表的
土地国有制衰败;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进行税制改革。(6分,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