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6)页,115.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f3c1f4aed1db1431bcdb33430636a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抚顺六校协作体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
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
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
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其次,个人脱离家庭
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
发生关系。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
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
,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
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节
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这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B.在制定道德、法律规范时以及官吏任免中贯彻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C.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两个时期的道德基准也有所不同。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人与人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B.文章从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出发,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C.文章运用比较论证阐述了现代社会的特点,指出我国社会道德基准变化的必然性。D.文章先概述“新”“旧”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
般到特殊,逻辑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那么他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B.现代社会个人地位被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道德基准来约束个人的无限膨胀。C.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
,中国也就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D.我们只要将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就能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
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D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
准”错误,偷换概念,应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论述了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错误,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论证“可行性”,论证的是必要性、重要性。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
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B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道德基准来约束个人的无限膨胀”错误,无中生有。C项,“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也就从传统的
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错误,强加因果,文中只是说“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并没有论及“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和“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之间的必然关系。D项,“只要……就……”错误,过于绝对,必要条件变充分条件
。故选A。【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
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
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日前,2018年“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评选结果已揭晓,30位来自各行各业基层一线
的青年榜样获此殊荣。其中,既有从事“天宫一号”信息系统设计工作,首创性提出模块化设计思想的柏林厚;还有带领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为20876名视障人士做助盲志愿服务的曾鑫;更有把京剧带上《中国有嘻哈》《创意中国》《我要上春晚》等舞台的京
剧青年团演员谭正岩以及漫画《滚蛋吧!肿瘤君》创作者孙玉芊。此次开展的“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主题教育活动,面向全市各行各业基层一线,寻找、推选在改革开放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青年榜样。主题活动自今年7月启动,在团员青年中引发热议。运用线上线下媒体平台进行广
泛宣传动员,覆盖人数过百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介绍,下一步组委会将举办榜样人物发布活动,描绘出当代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楷模群像。将全市团员青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推向高潮,带动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大潮。材料二:日前,作为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展演剧目之一,复旦剧社原创话剧《种子天堂》在北京语言大学梧桐会堂上演。该剧根据“时代楷模”、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生前真实事迹编排,主人公坚守信仰、无私援藏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无数观众感动
落泪。作为复旦剧社近年来自导自演、讴歌新时代楷模的一台优秀剧目,《种子天堂》用生动丰富、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钟扬同志的风采和精神,取得了教育人、激励人的良好效果。人们不会忘记,他不顾高血压、心肌肥大,坚持16年援藏,带领学生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共采
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4000够多万颗;他帮助连硕士点都没有的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不仅带领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还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他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
。《种子天堂》诠释了钟扬同志53年的生命厚度和人生高度,饱含着复旦人对钟扬同志的深情追思。复旦剧社社长、2015级硕士研究生朱逸骏是钟扬扮演者。在创作过程中,他反复揣摩、不断思考。作为主演,导演要求他不能单纯从外在形式上模仿钟老师,而是用最单纯、质朴的赤子之心来出演。校园戏剧从原创性、实验
性、探索性的角度出发,才更具有纯粹的情感共鸣。面对与角色年龄相差悬殊的学生们,他们深入角色肌理,尽可能质朴地呈现出来,关键是“感受钟扬老师,汲取一种力量,收获成长”。《国话研究》主编颜榴认为,《种子天堂》选材独到,“这部戏的核心主题是关于种子,这个种子既是生物种子、精神种
子,也是教育种子。高校剧社排演这样一部戏,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摘编自《一场话剧,与感动相遇》,《人民日报》2018年12月5日)材料三:CCTV中国创业榜样评选自2016年首次成功举办,到今年已是第三届,评选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电视台的高度扛起双创舆论宣
传大旗,助推“双创”生态建设。树立创业榜样,传递创新精神,中国创业榜样评选以人物视角把握经济走向,成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今年的评选,汇集了智能AI芯片等具有高度竞争力的项目,这些项目有的走在世界科研前列,有的打破国际垄断,获奖者
不仅是行业翘楚,而且正以极大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行业的发展,照亮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今年的评选还汇集了大学生返乡创业、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的富硒茶旅项目,致力于农村“煤改电”、减少空气污染的石墨烯取
暖项目等。通过对这些创业榜样和项目的展示,充分响应了“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治国理念。(摘编自《河北青年报》2018年12月3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8年“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评选活动历时数月,借助于线上线下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参与人数众多,行业覆盖面广,选出的榜样人物都是基层青年。B.复旦剧社的话剧《种子天堂》在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让人落泪,这与主人公钟扬祟高的精神、先进事迹和话剧角色的质朴呈现有关。C.反映时代楷模的高校话剧《种子
天堂》演出后获得成功,一定程度上为校园剧社排演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对高校剧社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D.起始于2016年的CCⅣ中国创业榜样评选活动,顺应时代潮流,导向明确、发展基础好,虽只历时三年,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的代表,柏林厚、曾鑫、谭正岩、孙玉芊等人的身上都凝聚着新时代青年应具有的优秀品质。B.复旦大学钟扬教授放弃大都市优越生活,为了心中梦想,不顾自身疾病,援藏16年,彰显了科技教育工作者生命中应有的厚度和高度。C.钟扬教授不仅为植物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
献,还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众多“第一”,从而赢得了世界声誉,并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了植物学人才。D.2018年CCTV中国创业榜样评选中,不仅包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翘楚,也有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及提倡环保、可持续发展方式的
相关项目。6.请结合材料谈谈开展时代楷模评选、学习活动具有的意义。【答案】4.D5.C6.①评选、学习时代楷模能有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并带领他们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潮。②评选、学习时代楷模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他们能以极大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行业发展,促进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
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D项,“起始于2016年的CCⅣ中国创业榜样评选活动…
…却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曲解文意,材料中说的是“中国创业榜样评选……成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从而贏得了世界声誉”说法有误,材料只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硏究推向世界”;“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了植物学人才”变未然为已然,材料说的是“立志要”,并没表明已成为事实。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对于解
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开展时代楷模评选、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1)开展的“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主题教育活动,面向全市各行各业基层一线,寻找、推选在改革开放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青年榜样。带动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潮。(2)评选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创业榜样,传递创新精神,中国创业榜样评选以人物视角把握经济走向,成为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评选、学习时
代楷模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他们能以极大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行业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点睛】探究题答题方法做探究题,答案该怎样写?有些什么规范?总的来说,一般要求做到“有观点+有分析”。所谓观点,就是看法、意见、态度
、立场、认识。答案要求观点要明确,态度要鲜明。一般采用这样的句式:多用判断语气的句子,比如“我认为……”“我觉得……”。所谓分析,就是探究,是运用依据阐述观点的过程。分析可以有以下3种方式:(1)观点+结合文本分析问题标志:“联系文本,谈谈
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这种分析过程一方面是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另一方面举文本中的事例进行分析的,要注意叙述简洁,材料与观点相互融合。例如:一个人
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2)一方面的观点(或有利)+原因分析+另一方面的观点(或有弊)+原因分析。问题标志:“对于某个观点,你如何评价”“谈谈你对某个观点的看法”。这种分析过程注意要一分为二,既要肯定其好的一
面,又要提出自己中肯的看法,有利有弊,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例如:黄霑对周杰伦、TWINS等歌坛新人的预言似乎都与事实相悖,他认为“中国歌坛正处于一个黑暗时期”,对此,你如何评价?(3)观点+结合文
本分析+结合现实分析问题标志:“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或“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某个观点的认识”或“你是xx,你是怎样做的”例如:金蛋《谈文化问题──记者采访许嘉璐》第3题:许嘉璐教授说,国学的恢复恐怕要50年。对这种说法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4)观点
+现实事例/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事例一般有两种要求形式:生活实际事例和一般事例。注意: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材料与观点相互融合。例: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医者周国华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疼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疼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我家离县城远,又没车。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
,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癌症?!我好似挨了一记闷棍,眼前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不能就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
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要是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拉着我妈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儿。救不了妈。我想让她在不多的日子里,尽量过得好点。我去村里
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隔壁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老中医家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
开起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
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须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的那个蛇皮袋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种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大致就可以
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
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老中医晃着头,捻着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不举相信天下竞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竞痊愈了!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
业后,我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所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了《鉴宝》节目,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元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恨,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
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定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里屋的橱柜上,摆放
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就
诊时,那家主人给的。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一块匾额悬在壁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
----医者。转载于《微型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以“我”的角度来叙述使故事更有真实感,便于让读者接受;同时,作为主角,“我”也表现出强烈的孝心和
感恩图报等性格特点。B.老中医给“我”妈看病后,看中了一个“我”妈当年作为嫁妆的花瓶。那只花瓶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因此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C.小说多处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比如前面写老中医说赎金翻倍,后面写“我”拿出字条及老中医的儿子收钱两千等,相互照应,颇具匠心。D
.老中医儿子说“我”家花瓶“也值几千块钱”,又介绍另一个花瓶的来历,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也说明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的不解与不满。8.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10.文中“我”对老
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答案】7.C8.①医术高明的医者:治愈县医院医生都不敢收治的“我”妈的病;②扶危济困心肠的医者: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③医德高尚的医者: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
儿子不多收“我”的钱。9.①结构上: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②人物形象上: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他以“医者”身份自居,秉持职业操守的人格魅力;③思想内容上:进一步深化主题,表达了“我”对老中医高尚品德的称颂和感激。10.①轻视。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
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②感激。“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③怀疑。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不信任;④惭愧和崇敬。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
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酌情给分。)【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内容和技巧。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
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排查。A项,主角应该是老中医;“感恩图报”的特点表现不明显;B项,“那只花瓶
对‘我’妈来说是无价之宝,她连忙摇手表示不同意卖”说法不准确。文中,她“连忙摇手”是表示这个青花瓷瓶不值钱、没什么用,不能卖给老中医。D项,从小说来看,老中医儿子只是指出事实,并没有贬低“我”家花瓶之意;同时,他对老中医收购行为并没有“不满”之意。故本题选D项。【8题详解】试题解析:
题干问的是“小老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文中语句,用一句话总结,再分别分析概括,要注意结合原文。依据“治愈能医治好正
规医院都放弃的病人。”“以收购花瓶的方式,既给“我”妈治了病,又给“我”留钱做学费”“上门问诊、不计得失,嘱咐儿子不多收“我”的钱”“用收购不值钱的花瓶的方式帮助人并说用双倍价钱赎回,刺激我努力学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9题详解】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
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到题考的是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考生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从人物、情节、主旨角度组织答案。在各地高考真题中,“结尾作用”是小说阅读的重要命题点之
一。结尾类型:1.出乎意料型结尾作用2.戛然而止型结尾作用3.悲剧型结尾作用4.喜剧型结尾。作用:1.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2.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3.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4.耐人寻味;
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答题是要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本题结尾主要是深化主题,引起读者思考。【10题详解】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我’对老中医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细节往往
反应人物心理,考生要结合原文认真分析,分点作答。抓住关键情节初见老中医为病患看病,觉得“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对他的医术产生怀疑;“我”妈的重病痊愈后,给老中医送去锦旗,是感激他的救命之恩;看完《鉴宝》节目后,“又吃惊又愤恨”,对老中医的人品产生
不信任;悟出老中医当年收购“我”家花瓶的良苦用心后,为自己对他的误解深感惭愧,并对其医者仁心深怀敬意分析。【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
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议
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本题从主要性格“医术高明”、“扶危济困热心肠”、“医德高尚”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
的事例进行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
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
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山东未定,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
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
,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
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
乃心无不在王室B.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C.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
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D.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孝廉
,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即“至孝至廉”之人,“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B.兖州,我国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雍等九州。C.九锡,即“九赐”,
指天子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九种器用之物,代表最高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该词成了篡逆的代称。D.祖日,其中“祖”是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本文的“祖日”,即此意。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彧少有才名,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投奔曹操后,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B.荀彧勇决果毅,善于把握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军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提出合理
建议,使曹操出奇兵打败袁绍。C.荀彧工于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建议曹操先稳固自己的根本;又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挟天子令诸侯”打下了基础。D.荀彧清高正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以大义阻谏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收到
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答案】11.D12.D13.C14.(1)(我们应该)乘着这个机会收割成熟的麦子
,节食蓄粮,来资助军事行动,那么吕布不难击败。(2)趁这时奉迎主上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
。因为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
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子的句意为,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
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汉高祖”应是下一句的主语,主语前应该断开,据此排除BC。“未遑远赴”意思为,没有顾得上接驾,句意完整,不能分开,排除A。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平时学
习中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
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祖日,其中“祖”是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本文的“祖日”,即此意。表述错误,文中的“祖日”为死者设祭奠之日。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又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错误。张冠李戴
,原文是“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是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而不是荀彧的献计。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
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1)乘,趁机;约,节约;蓄,积蓄;以,用来;破,击败。(2)因,趁着;服,使……信服;致,使……到来,招致。【点睛】译文: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南阳人何颙见到荀
彧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中平六年,被推举为孝廉。董卓作乱时,弃官回到家乡。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估计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
“你是我的张良啊。”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赶上张邈、陈宫据兖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吕布。张邈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荀彧知道张邈有变,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陶谦死后,
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荀彧劝谏说:“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以控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着这个机会收割成
熟的麦子,节食蓄粮,来资助军事行动,那么吕布不难击败。”曹操于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建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众人大多认为山东尚未平定,不可仓促行事。荀彧于是鼓动
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趁此时奉迎主上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
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
敌人的气势也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错失良机啊!”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
贞之节。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曹操心里难以平静。等到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奠之日因此
而不奏乐。谥为敬侯。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钓屿①(明)郭汝霖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注]①嘉靖四十年(1561年)闰五月,册封正使郭汝霖一行乘坐“封舟”
向琉球王国进发,航行到钓鱼岛海域即兴而作此诗。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既描绘了封舟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生动场景,一也写出了磅礴的气势。B.颔联写初见钓鱼岛。诗歌借着对封舟的动态描写,将钓鱼岛这一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然
地推到读者眼前。C.颈联用想象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钓鱼岛的风景,给人一种迷蒙飘逸的美感与和谐安详的听觉感受。D.尾联写诗人倚靠着船上的桅杆不时地浩歌长啸,奇美的祖国山川,让他感到足以告慰平生,直抒胸臆。16.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
人形象。【答案】15.C16.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①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②他面对祖国壮美山河,兴奋喜悦,倚靠桅杆浩歌长啸,体现出爱国者豪迈的诗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
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想象”错,涛声为实写,应为“虚实结合”。故选C。【16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抓诗中
所写景物。人物形象鉴赏题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①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有时可省去);③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天畔一舟横,长风万里行”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写出了郭汝霖这位天朝使节自己的豪迈胸襟。
他乘坐封舟破万里浪,努力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政治使命。“黄擎浮浪远,钓屿芜波明”写初见钓鱼岛。册封使有护封军人随行,擂鼓以壮声威。“唇气山将结,涛声笛共清”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的详细描绘和赞美。诗人惊奇与兴奋喜悦的心
情也就包括其中了。“倚墙时浩啸,奇览慰生平”作者直抒胸臆,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豪情跃然纸上,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胸襟表露无遗。分析可知,诗人是一位具有强烈使命感、充满豪情、热爱祖国山河的官员。【点
睛】如何鉴赏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
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
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诗歌赏析:首联是写诗人乘舟在大海上航行的情景。在遥远的天际,自己所乘的航船,驾长风破万里浪,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一往无前地行
进。诗歌既描绘了封舟在大海上扬帆远航的生动场景,也写出了气势,写出了郭汝霖这位天朝使节自己的豪迈胸襟。颔联写初见钓鱼岛。黄鼙即黄色的鼙鼓,鼙鼓为军中所用,册封使有护封军人随行,擂鼓以壮声威。诗人说,封舟伴随着鼙鼓声渐行渐远,而掩没于碧波中的钓鱼
岛却愈行愈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它的身影。诗歌借着对封舟的动态描写,将钓鱼岛这一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然地推到读者眼前。颈联是对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的详细描绘和赞美。蜃是传说中的蛟属,也有人说是大蛤,据说蜃能吐气成海市蜃楼,实际则是由于光线经过不同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全射,产生了像城市、楼台亭阁等奇
异幻景。这里用以形容钓鱼岛上的云彩变幻多奇。钓鱼岛上的云彩呀,就像海市蜃楼一般美丽迷人;周围的涛声则与清脆的竹笛一样悦耳动听。这一联是全篇的警策,诗人巧妙地用“将”“共”二字,分别使“蜃气”与“山”、“涛声”与“笛”形成暗喻关系,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地处大洋深
处的钓鱼岛那美妙奇幻的景致,而且生动地描绘出钓鱼岛的周围环境。钓鱼岛山峰之间云彩状如海市蜃楼,可见天气晴好,海阔天高;周围涛声如笛,自然海水平静,波澜不惊。诗人这里用幻中有真、虚实相生的写法,给人一种迷蒙飘逸的美感与和谐安详的听觉感受,诗人惊奇与兴奋喜悦的心情也就
包括其中了。尾联是作者直抒胸臆:我倚靠着船上的桅杆不时地浩歌长啸,一览祖国如此奇妙的山川景色,也足以告慰我的一生了吧。“浩啸”二字,使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动与豪情跃然纸上;一个“慰”字,则将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胸襟表露无遗。(三)名篇名
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2)《荀子·劝
学》中“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答案】(1).周公吐哺(2).
天下归心(3).故木受绳则直(4).金就砺则利(5).舞幽壑之潜蛟(6).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
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
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哺、绳、砺、舞、壑、蛟、嫠妇。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
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
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
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的审美效应。18.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淹没揣测五光十色荡气回肠B.淹没揣摩五光十色勾魂摄魄C.湮没揣测五颜六色荡气回肠D.湮没揣摩五颜六色勾魂摄魄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
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B.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C.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
活D.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B.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
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C.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D.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答
案】18.B19.C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
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空,“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表示声音等的“盖过”。“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
没。从常见用例看,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根据语境“喧嚣”,这里应该用“淹没”。第二空,“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都有猜想的意思。“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推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根据语境,应选用“揣摩”。第三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
鲜艳,式样繁多。联系下文“人间生活”,这里用“五光十色”来指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第四空,“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此处强调戏曲的吸引力,用“
勾魂摄魄”更恰当。故选B。【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
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后文“矫情镇物,装腔作势”可知,其前文应具体说明特点,而这八字对应的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从衔接的紧密度上排除A、B。D项,“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结构混乱,为病句。故选C。【20题详解】本题主要
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本句的病因有两处,一处是“之所以
……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排除A项、D项;一处是“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语序不当,排除B项、D项。故选C。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维生素过去叫做“维他命”,①__,
维生素就是维持生命的元素。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已知的已有20余种,包括维生素A、B、C、D、E等。每个人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小,②______,人体一旦缺乏了维生素,不仅生长发育要受到影响,③_______。例如缺乏维生素B
,就会患神经炎、糙皮病等。【答案】(1).顾名思义(2).但它对人体却发挥着重要作用(3).甚至有时还会引起一些疾病【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认真研究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揣摩其语境。须知,此类题目的答案往往就隐藏在上下文之中。比如第①道横线,上文讲了“维生素”过去的名称
,下文的解释就是根据其名称来的,因而此处适宜填“顾名思义”这一词。第②道横线,上文的“量很小”同下文讲的缺乏维生素的影响很大构成转折关系,因而此处应填入能表达“它对人体却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意思的句子。第③道横线,上文用了“不仅”这一关联词讲缺乏维生素的危害,下文是
举的相关例子,因而此处应填入递进关系的句子,比如“甚至有时还会引起一些疾病”之类。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位于美国的环保机构“全球足迹网络”日前发布报告称,7月29日是今年的“地球超载日”,即人类已于当日耗尽了2019年一整年的自然资源“预算”,比20年前提早了2个多月并创下新纪录该机构追踪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消耗(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载力(即“供给”)。超
载日指从这一天起,人类当年对自然资源的已有“支出”超过地球在本年度生物承载力总“供给”。数据显示,今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是地球再生速度的1.75倍,即今年预计人类将消耗1.75个地球的再生自然资源,其中美国的资源消耗速度最快。【答案】
示例:2019年7月29日是“地球超载日”,创20年来新纪录。今年预计人类将消耗1.75个地球的再生自然资源,其中美国资源消耗速度最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
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本则新闻共3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年7月29日是“地球超载日”,创2
0年来新纪录。第二句介绍“超载日”。第三句,数据显示,今年预计人类将消耗1.75个地球的再生自然资源,其中美国资源消耗速度最快。抓住这些关键信息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所谓“摘取
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2、分层法“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
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会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写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在六大素养中,
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哪一种素养........?请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固执地扛起担当不曾想过,何所谓担当,只是当置身于都市繁华的车水马龙之间,高楼林立的“层山峻岭”之间,灯红酒绿
的现代流行生活之间,我们生活的地方,好似一片触不可及的净土,一片心灵的“世外桃源”。或许,当辽阔的教学楼筑起隔绝与外界嘈杂的屏障,当幽寂的小路上,漫步了三三两两手捧书本的身影,我们在身旁的幽径上,有所担当,担当起那份所谓的“未来的希望”。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玻
璃的阻挡散射成五彩的光芒,我们的身影淹没入柔美的阳光深处,而萦绕于耳畔的还是那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我们把身心埋入课本,集中起全身所有的细胞“全副武装”,我们在不断地汲取着知识,向着知识的高山上攀登。回首望去,朝着山底呐喊,向世界诠释着我们我们的信念。担当伴着成长的读书声,安然落入泥土中,
积储力量开始萌发。当太阳逃离低层大气的束缚,冲破了浓厚云层的阻挡,肆无忌惮的悬挂在深无杂念的天空中,转而走进我们的课堂,老师们诲人不倦的传授,学生们聚精会神的聆听,偶遇难题不理解的一个蹙眉,询问老师后舒心地呼
气,请教同学后相视会心的一笑,老师提出问题后一次次的踊跃积极发言。诸如此类,每日每时每刻都在始料未及的上演着,我们在“学海”中探寻着知识的源头并为此挖掘深究,在课堂的学习中我们渐进着“未来的理想”,无畏的发育着担当。当秋风萧瑟的吹来,带走树杈上奄奄一息的萎靡不振的枯叶,于我们心里何
不禁发出“宛如秋悲,胜似秋殇”的感慨,思绪回归,却又不得以面对惨酷的现实,一科科强差人意的分数,加之名次的“突飞猛下”使我的心不由得坠入谷底。譬如一叶孤舟在黑暗中朝着灯塔的方向行驶,却忽的起了一层大雾,遮蔽万物,随之遮蔽
了灯塔微弱的光亮。望着同学们笑靥如花的面孔,不由得又一阵感伤,但窗外那一缕秋日之光,点燃了我生命地希望,即便再苦再大再痛的打击,我也要有所担当,担当起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在逆境中成型、、、、、、当太阳将最后一道余辉洒向大地,取而代之的是那熹微的星光,我们在一天的繁忙中理出头绪。自习课上,静谧的空
气中被那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所笼罩,窗外飞来的小虫,丝毫打断不了我们高度运作的大脑;室外下课铃的声响,丝毫不能减弱我们学习的热情。大而言之,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该有所担当;小而言之,我们是父
母的期望,家庭的脊梁,亦该有所担当,担当在忙碌与希冀中发育成熟。担当的果实已成熟,我们也在担当中逐渐地学习和成长,我感谢那一道屏障,带给了我今生难忘的岁月,在高中的生活中,我学会了担当并固执地扛起了担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本题为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因此,本次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十八大、十九大关于教育“立德树人”的要求。在命题形式上,
题目由写作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写作材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首先明
确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内涵有三个关注点,一是对象为学生,这是核心素养相关的特定对象;二是发展必须符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就是这些核心素养既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要有利于社会发展;三是这些素养
是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材料提出核心素养由六大素养构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文章必须要在学生、发展、核心这三个限定前提上理解并展开,而不能离开学生、发展、核心这三个限定前
提,简单理解为六个话题关键词。写作任务指向清晰、任务明确,同时在写作材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限定性的写作任务。一是把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对象严格限定为当代中学生,需要考生结合当下社会、国家的现状,从自身(中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核心素养。二是“最”暗示考生在作出判断时要有所比较、有所权衡
,而不能仅仅选择一种素养加以论述而对其他的素养毫不关注、提及。当然,考生在论述分析时要有主体意识、详略意识,而不应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需要”包含了两层意思:现实缺乏和发展需求。这其实也是考生最初权衡选择的两个关键切入点。三是“一种”,要求考生必须在
六大素养中选择当下中学生最需要的一种,而不能是两种或以上,选择了一种之后,其他的素养可作权衡、对比。以上三者为显性的写作任务,三者同时满足即为完成写作任务,符合题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暗示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化虚为实,要准确理解六大素养的内涵与范畴
,把相对抽象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为具体的行为与方式,避免空洞的泛泛而谈。另外,对这六大素养的界定不要求学生的认识完全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要学生所写最需要的素养不是两种或以上,其对素养的认识符合素养的基本内涵即可。综合而言,本题充
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任务明确,时代感强。所涉论题贴近学生实际,六大素养与学生关联性强,学生有所体验有所认识。同时,六大素养区分清晰,分别指向不同的层面,囊括了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多种可能,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考生
的写作水平。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
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
,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
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