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创新部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生物+PDF版含解析.pdf,共(23)页,1.12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d911c20ac3129c93e2a325d75eec0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4(上)江西省宜丰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15题,共30分)1.被誉为“富贵之花”的君子兰,喜欢半阴、通风的环境,具有发达的肉质根,需要选用疏松肥沃的酸性有机质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君子兰
有发达的肉质根,因而不需要太多水分B.施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要做到“薄肥多施”,避免烧苗C.君子兰在5℃以下就开始休眠,停止生长,因为温度过低细胞代谢停止D.夏天施肥首选腐熟好的有机肥,腐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肥料腐熟过程发热伤根【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
,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详解】A、君子兰的根系是肉质根,本身就含有较
多的水分,在土壤中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如土壤中的水分稍多一点,就会导致根部腐烂,A正确;B、君子兰喜肥,但也要做到“薄肥多施”,避免施肥过多导致烧苗,因为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细胞失水,B正确;C、君子兰在5
℃以下就开始休眠停止生长,因为温度过低抑制酶活性,但细胞代谢不会停止,C错误;D、有机肥腐熟的目的主要是杀灭有害病虫,防止肥料腐熟过程发热伤根,使用有机肥可以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D正确。故选C。2.蛀牙是由变形链球菌和乳
酸杆菌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变形链球菌分泌葡聚糖蔗糖酶会催化蔗糖合成为葡聚糖(一种多糖),葡聚糖像胶水一样将唾液中的细菌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乳酸杆菌进行乳酸发酵;降低牙齿表面的pH,使牙釉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形链球菌分泌葡聚糖蔗糖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
、运输B.蔗糖为非还原糖,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乳酸杆菌可吸收利用葡聚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漱口可使细菌吸水涨破,有效防止蛀牙的发生【答案】B第2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分析】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还原糖
的检测用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详解】A、变形链球菌是细菌,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B、斐林试剂能够鉴定还原糖,蔗糖不是还原糖,所以无法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正确;C、乳酸杆菌不能吸收利用葡聚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细菌含有细胞壁,细胞壁
能维持细胞的形状,因此细菌不能吸水涨破,D错误。故选B。3.向试管中加入10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将该试管置于37℃水浴箱中,t1时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肝脏研磨液后氧气生成速率加快,说明酶具有高
效性B.若t1时加入的是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a点对应的值不变C.若t2时再滴加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a点对应的值将上移D.过氧化氢酶通过为过氧化氢提供能量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答案】B【解析】【分析】1、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加入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后氧气生成速率加快,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酶具有高效性需要与无机催化剂相比,A错误;B、a点表示氧气最终的生成量,与过氧化氢的浓度和数量有关,与催化剂的种类无关,所以若
t1时加入的是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a点对应的值不变,B正确;C、a点表示氧气最终的生成量,与过氧化氢的浓度和数量有关,所以若t2时再滴加2滴新鲜肝脏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a点对应的值将不变,C错误;
D、过氧化氢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D错误。故选B。第3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同位素标记法是探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时所用的重要方法
之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H218O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在释放的O₂中检测到放射性B.利用14CO2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放射性可先后出现在C3和(CH2O)中C.利用C63H12O6,探究有氧呼吸的过程,放射性最终出现在NADH中D.利用H218O探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
程,生成的(CH2O)中检测不到18O【答案】B【解析】【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
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
,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利用H218O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在释放的O2中检测到18O,但18O没有放射性,A错误;B、利用14CO2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14CO2经固定后生成14C3,再经过C3的还原生成(14CH2O
),B正确;C、利用C63H12O6探究有氧呼吸的过程,C63H12O6在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生成NADH,NADH在第三阶段被利用,生成3H2O,因此放射性最终出现在H2O中,C错误;D、利用H218O探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
过程,H218O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18O2,C18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最终可在生成的(CH2O)中检测到18O,D错误。故选B。5.研究人员以生长状态相同的绿色植物为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四组实验。其中D
组连续光照,A、B、C组依次加大光照—黑暗的交替频率。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第4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
司A.本实验中光照强度无关变量,故各组光合作用产物生成量和光照强度无关B.光照处理期间,光反应通过水的分解为暗反应提供O2和[H]C.本实验中,暗反应一定和光反应同时进行D.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大于D组【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
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
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本实验中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只是人为控制相同而已,A错误;B、暗反应不需要光反应产生的氧气,B错误;C、A组和B组光照时间相同
,但B组光合产物高于A组,说明在无光时也进行了暗反应,C错误;D、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所以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D正确。
故选D。6.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研究发现,不同光质可通过控制气孔开度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如蓝光可激活保卫细胞中的质子泵(H+一ATPase),将H+分泌到细胞外,K+、Cl-等依赖于建立的H+电化学梯度大量进入保卫细胞的液泡中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外侧壁产生较大的外向拉力,从而使气孔张开,相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是第5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H+、K+、NO3-、Cl-进入保卫细胞直接消耗ATP释放的能量B.H+一ATPase在蓝光激发下发生磷酸化,会导致自身的结构发
生变化C.在气孔张开的过程中,保卫细胞的细胞液的渗透压会逐渐提高D.保卫细胞的外侧壁比内侧壁厚,膨胀幅度更大,是气孔张开的原因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色素的种类包括叶绿素和类
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据图分析:氢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保卫细胞,同时钾离子和其他阴离子进入保卫细胞使保卫细胞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细胞膨胀,气孔张开。【详解】A、由图可知,H+通过质子泵分泌到细胞外属于主动运输,则
H+进入保卫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而K+、NO3-、Cl-进入保卫细胞依靠的是H+电化学梯度,A错误;B、蓝光可激活保卫细胞中的质子泵(H+一ATPase),使质子泵发生磷酸化,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C、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外侧壁产生较
大的外向拉力,从而使气孔张开,这样使保卫细胞的细胞液的渗透压降低,C错误;D、保卫细胞半月形,其厚薄不均,外侧壁薄而内侧壁厚,容易伸展,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D错误。故选B。7.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经减数分裂I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B.图乙中的ab段和图丙中的gh段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jk段形成都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D.图乙
中的bc段可对应于图甲或图丙中的fg段第6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
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丙图: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步,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
色体组数的变化,fg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hj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后期,gh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jk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膜凹陷形成子细胞。【详解】A、图甲中一条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的结果,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
果,A错误;B、图乙中的ab段处于细胞分裂前的间期,丙中的gh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错误;C、图乙中的cd段形成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图丙中的jk段形成与一个细胞变成两个子细胞有关,C错误;D、图乙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
有2个DNA,处于G2期、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以及减数分裂Ⅱ的前、中期,图甲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图丙中的fg段处于有丝分裂的前、中期,D正确。故选D。8.玉米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
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A.B.C.D.【答案】A【解析】的第7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生物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一、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二、根据性状分离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三、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详解】A、非甜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为显性
,甜味为隐性;若自交后代均为非甜,则非甜为纯合子(AA或aa),进一步看杂交结果;若杂交后代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出来的为隐性;若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甜味为显性,非甜为隐性,A一定能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A符合题意;B、正交、反交结果都表现为一种性状,则
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无法确定显隐关系,B不一定能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B不符合题意;C、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关系;其中一种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则其为显性,另一性状为
隐性,C不一定能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C不符合题意;D、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的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关系,D不一定能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A。9.鸡羽毛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
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且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为白色羽。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芦花羽、全色羽和白色羽鸡,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ZBZb×TtZbWB.TTZBZb×TtZbWC.TtZ
BZB×TtZbWD.TtZBZb×TTZbW【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详解】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鸡的性染色体是ZZ,雌鸡的性染色体是ZW,依题意可知杂交的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T_ZBZ-,全色雌鸡的基因型
为T_ZbW,子代中出现了白色羽鸡,则白色羽鸡的基因型为tt__。因此可确定杂交的两只鸡的常染色体基因型都是Tt、Tt,又因为子代中出现了全色鸡,那么全色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bZb或ZbW,其中ZbW中的Zb来自亲本中的雄鸡,因此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为:雄鸡TtZBZb,第8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雌鸡TtZbW,所以A正确。【点睛】解遗传题的思路是首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来推算子代某一基因型或表现型出现的概率。如果不能直接写出亲本的基因型,那么要先写
出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性,再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写出亲本的基因型,然后再进行相关的问题的计算。10.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
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答案】A【
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果蝇M与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均为Aa(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子代灰身:黑檀体=1
:1,同时灰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bb(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子代红眼:白眼=1:1,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W/w),故亲本关于眼色
的基因型为XWXw×XwY或XwXw×XWY。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故N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则M的基因型对应为Aabb
XwY或AabbXwXw。【详解】AB、根据分析可知,M的基因型为AabbXwY或AabbXwXw,表现为长翅黑檀体白眼雄蝇或长翅黑檀体白眼雌蝇,A错误,B正确;第9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N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
,灰体红眼表现为长翅灰体红眼雌蝇,三对基因均为杂合,C正确;D、亲本果蝇长翅的基因型均为Aa,为杂合子,D正确。故选A。11.下图1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8100,科研人员提取了四名女性的DNA,用PCR扩增了与
此基因相关的片段,并对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有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Ⅱ-1与Ⅱ-2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
的概率是1/8C.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中D.如果用PCR扩增Ⅱ-2与此基因相关的片段,酶切后电泳将产生2种条带【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Ⅰ-1和Ⅰ-2表现正常,但生下了Ⅱ-2的患病女性,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所以,Ⅰ-1和Ⅰ-2基因型是Aa。从图2中可以看出,Ⅱ-3、Ⅱ-4和Ⅰ-2电泳图相同,所以基因型都是Aa,Ⅱ-5与他们不同,基因型是AA。【详解】A、Ⅰ-1和Ⅰ-2表现正常,但生下了Ⅱ-2的患病女性,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错误;B、该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8100,则致病基因频率为1/90,正常基因频率为89/90,根据基因平衡定律,Ⅱ-1的基因型为89/91AA、2/91Aa,其与Ⅱ-2Aa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91×1/4=1/182,B错误;C、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
10bp和118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93bp和118bp的三种DNA片段,这说明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长度为310bp第10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17+93)的DNA片段中,C正确;D、基因突变酶
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93bp和118bp的三种DNA片段,Ⅱ-2基因型是aa,只含有突变基因,所以酶切后电泳将产生三种条带,D错误。故选C。12.下列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n-1×m个②在
一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的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中有标记
的DNA单链占1/2n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
)、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增加2n-1个D
NA,每个需要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2n-1×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①正确;②由于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数量关系是G1=C2、C1=G2,双链DNA分子中G+C=G1+G2+C2+C1=2(G1+C1)=2(G2+C2),故
双链DNA分子中,G+C的比值与每一条链上的该比值相等,因此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M%,②正确;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每条染色体都
含有32P,但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一条链含有32P,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有丝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条染色单体含有32P标记,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标记情况无法确定,因为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③
错误;④DNA分子的双链被标记,复制n次,形成2n+1个DNA单链,其中有2个DNA单链被标记,子代中有标记的DNA单链占1/2n,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BCD错误,A正确。第11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
司故选A。13.DNA复制时双链DNA从复制起点处解开螺旋成单链,复制起点呈现叉子形的复制叉。复制起始点的共同特点是含有丰富的AT序列,DNA复制从固定的起始点以双向等速方式进行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复制起始点含有丰富的AT序列的原因是该序列氢键少,更容易解旋B.滞后链冈崎片段的合成需要引物,前导链的合成不需要引物C.当滞后链RNA引物被切除后可以利用后一个冈崎片段作为引物由5′→3′合成DNA填补缺口D.DN
A子链5′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无法修复,使DNA随复制次数的增加而缩短是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1、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NA分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3′。2、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
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详解】A、双链DNA的碱基A、T之间含有2个氢键,G、C之间含有3个氢键,故复制起始点
含有丰富的A、T序列的氢键少,更容易解旋,A正确;B、DNA复制时滞后链和前导链的合成都需要引物,B错误;C、滞后链RNA引物被切除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将新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原来的冈崎片段上继续延伸,C正确;D、若DN
A子链5’端的RNA引物被切除后无法修复,会导致子代DNA(端粒DNA)长度变短,是引起第12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细胞衰老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B。14.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
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同一位置开始翻译,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翻译。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3'端向5'端移动B.该过程中,mRNA
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同时结束翻译D.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为翻译的过程,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通常,一个mRN
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详解】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5'端向3'端移动,A错误;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通过识
别mRNA上的密码子携带相应氨基酸进入核糖体,B正确;C、图中5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从识别到起始密码子开始进行翻译,识别到终止密码子结束翻译,并非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C错误;D、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可能会减少
,D错误。故选B。15.豌豆的种皮由母本的珠被发育来,种皮的灰色和白色分别由基因D和d控制;子叶由受精卵发育来,子叶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现用Ddyy做父本与DdYy杂交得到F1植株,使其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并收获种
子。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杂交过程中Ddyy植株不需要进行套袋处理B.取母本植株上的幼嫩种皮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所得植株与母本基因型相同C.若收获的种子中灰种皮绿子叶占15/32,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若收获的
种子中灰种皮黄子叶占3/8,则母本中D、y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第13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D【解析】【分析】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传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解】A
、在人工杂交过程中,在花蕾期需要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然后进行套袋处理,Ddyy植株是父本,不需要进行套袋处理,A正确;B、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只发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取母本
植株上的幼嫩种皮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所得植株与母本基因型相同,B正确;C、假定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dyy做父本与DdYy杂交得到F1植株基因型为1/8DDYy、1/8DDyy、2/8DdYy、2/8Ddyy、1/8ddYy、1/8ddyy
,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并收获种子,豌豆的种皮由母本的珠被发育来,子叶由受精卵发育来,收获的种子中灰种皮绿子叶占1/8×1/4+1/8×1+2/8×1/4+2/8×1=15/32,C正确;D、若母本中D、y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母本DdYy能产生的配子为1/2Dy、1/2dY,父
本Ddyy能产生的配子为1/2Dy、1/2dy,因此F1的基因型为1/4DDyy、1/4Ddyy、1/4DdYy、1/4ddYy,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并收获种子,收获的种子中灰种皮黄子叶占1/4×0+1/4×0+1/4×3/4=3/16,D错误。故选
D。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5题,共15分)16.我国古籍中曾经记载过一种名叫“冰鉴”的东西,也就是古人的“冰箱'“冰鉴”就像一个盒子,在里面放上冰块,然后再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中间,以此起到保鲜食物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放在冰块中间,可以有效抑
制细菌的呼吸,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B.在低温的冰块中,降低了微生物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不再被分解C.蔬菜瓜果类的保鲜环境,温度和氧气越低越好D.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全部来自葡萄糖【答案】BCD【解析】【分析】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1、温度: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
25℃~35℃)时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作用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作用受抑制。2、氧气浓度:在氧气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一定想浓度范围内,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超过一定的氧浓度,只进行有氧呼吸。3、二氧化碳浓度:C
O2是呼吸作用产生,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的第14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含水量:呼吸作用的各种化学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谢加强。【详解】A、低温可以抑制细菌细胞中
酶的活性,使细胞呼吸强度减弱,导致供能不足,从而抑制细菌繁殖,A正确;B、微生物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减缓,而不会停止,B错误;C、蔬菜瓜果类保鲜环境为零上低温、低氧和适宜湿度,不
是温度和氧气越低越好,C错误;D、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水,D错误。故选BCD。17.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如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TdR(一种DNA合成抑制剂,能可逆地抑制DNA合成,而不影响处于其他时期细胞的
运转)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时间应控制在大于S即可B.阻断Ⅰ和阻断Ⅱ的处理时间均应大于或等于G2+M+G1C.d图中所有的细胞都会停留在G2与S交界处D.解除
的目的是保证被阻断Ⅰ阻断在S期的细胞完全越过S期【答案】B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阻断I完成后,细胞分布在G1与S交界处、S期以及S与G2交界处;阻断II完成后,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与S交界处。【详解】A、为了防止之前加的阻断物质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因此解除阻断时应更换正常的新鲜培养液,培养
的时间还应小于G2+M+G1,A错误;B、阻断I和阻断Ⅱ的处理时间相同,均应大于或等于G2+M+G1,B正确;C、经过两次阻断处理,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与S交界处,C错误;D、为最终实现所有细胞都停留在G1与S交界处,所以必须通过解除抑制
使所有细胞离开S期,D正确。故选BD。18.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史经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的第15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利用假说—演绎法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B.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
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成功的关键是分别研究蛋白质与DNA的作用D.沃森和克里克利用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I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进而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答案】ABD【解析】【分析】1、孟德
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并利用假说-演绎法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A正确;B、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
色体上,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成功的关键是分别研究蛋白质与DNA的作用,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利用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进而提出了DN
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D正确。故选ABD。19.某同学从野外找到了一只黑身雌果蝇和一只灰身雄果蝇,查找相关资料得知: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的相对性状,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者X染色体上,没有致死现象。该同学欲通过遗传实验以探究这对果蝇相关表现型的基因组成,让这两只果蝇为亲本杂交得
到子一代,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以下有关该实验预测的结果和结论中正确的有()A.这对亲本可能有7种不同基因组成B.子一代果蝇中总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结果C.子一代果蝇中有两种结果可以直接确定这两只亲本果蝇的基因组成D.若子一代中雌雄的性状相同且
为同一种,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且在常染色体上【答案】ABC第16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果蝇的黑身与灰身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的相对性状,基因在常
染色体或者X染色体上,没有致死现象”可推测基因的位置以及显隐性:亲本1F序号基因位置及显隐性♀黑身♂灰身♀♂1AAaa全为黑身全为黑身2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黑身为显性Aaaa黑身∶灰身=1∶1黑身∶灰身=1∶13aaAA全为灰身全为灰身4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黑身为隐性aaAa
黑身∶灰身=1∶1黑身∶灰身=1∶15XAXAXaY全为黑身全为黑身6基因在X染色体上,黑身为显性XAXaXaY黑身∶灰身=1∶1黑身∶灰身=1∶17基因在X染色体上,黑身为隐性XaXaXAY全为灰身全
为黑身【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者X染色体上,且显隐性未知,这对亲本可能有7种不同基因组成,分别是AA(黑雌)×aa(灰雄)、Aa(黑雌)×aa(灰雄)、aa(黑雌)×AA(灰雄)、aa(黑雌)×Aa(灰雄)、XAXA(黑雌)×XaY(灰雄
)、XAXa(黑雌)×XaY(灰雄)、XaXa(黑雌)×XAY(灰雄),A正确;B、子一代果蝇中总共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结果:雌雄全为黑身(AA(黑雌)×aa(灰雄)、XAXA(黑雌)×XaY(灰雄)),雌雄均为黑身∶灰身=1∶1(Aa×aa、aa×Aa、XAXa×XaY),雌雄均全为灰身(a
a(黑雌)×AA(灰雄)),雌性全为灰身和雄性全为黑身(XaXa(黑雌)×XAY(灰雄)),B正确;C、若出现子一代果蝇中雌雄均全为灰身(aa(黑雌)×AA(灰雄))或雌性全为灰身,雄性全为黑身(XaXa(黑雌)×XAY(灰雄))两种结果可以直接确定这两只亲本
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为雌性aa,雄性AA以及雌性XaXa,雄性XAY,C正确;D、若子一代中雌雄的性状相同且为同一种,可能为雌性XAXA,雄性XaY,D错误。故选ABC。20.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5N-DNA
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加热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中出现的两种条带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7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该实验可用来探究DNA的复制方式B.子代DNA分子共有8个,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4NC.解开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若直接将子代DNA分子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相应的条带含量比为1:3【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将DNA被14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5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5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5N。【详解】A、由于该实验解开了双螺旋,变成了单链,无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复制相同次数
以后两种条带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因此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A错误;B、由题图可知14N:15N=1:7,亲代DNA两条14N链,则子代新合成的15N有14条链,根据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可知,子代DNA分子共8个,其中有
2个DNA分子含有14N,B正确;C、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就是破坏脱氧核苷酸之间的氢键,C错误;D、根据B项分析,子代DNA分子有8个,其中两个DNA分子含有14N,即2个14N-15N,6个15N-15N;若直接将子代DNA分子进行密度梯
度离心,则相应条带含量比为1:3,D正确。故选BD三、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21题每空2分共8分,22题每空2分共12分,23题每空分1共8分,24题每空2分共12分,25题每空3分15分,共55分)21.下图1表示酵母菌细胞内细
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图2表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第18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___(填场所)被消耗。(2)酵母菌在O2充足时几乎不产生
酒精,有人认为是因为O2的存在会抑制图1中酶1的活性而导致无酒精产生,为验证该假说,实验小组将酵母菌破碎后高速离心,取___(填“含线粒体的沉淀物”或“上清液”)均分为甲、乙两组,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立即再向甲试管中通入O2,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
_进行检测,如果观察到___,说明假说不成立。【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2)①.上清液②.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③.甲乙试管都显灰绿色【解析】【分析】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
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2、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溶液颜色会由橙色变灰绿色。【小问1详解】丙酮酸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若是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消耗,若进行无氧呼吸,丙酮酸消耗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小问2详
解】由题图可知,酶1是催化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说明酶1位于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破碎后高速离心,取上清液(主要成分是细胞质基质,含有酶1)分为甲、乙两组,一段时间后在两支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
向甲试管通入O2,所以甲是实验组,乙是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若甲试管由橙红变灰绿色即是产生了酒精,说明O2对酶1没有抑制作用,如果甲试管不变色,说明O2对酶1有抑制作用。按照上述实
验过程,观察到甲乙试管都显灰绿色,说明两支试管都产生了酒精,说明假说—“O2的存在会抑制图1中酶1的活性而导致无酒精产生”不成立。22.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植株最后长出的、位于最上部的叶片称为旗叶(如图所示),旗叶对籽粒产量有重要贡献。请回答问题
:第19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依存,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2)为指导田间管理和育种,科研人员对多个品种的小麦旗叶在不同时期的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所示。表中数值
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不同时期旗叶光合特性指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灌浆末期气孔导度0.300.370.700.630.350.11胞间CO2浓度0.330.330.600.570.
300.22叶绿素含量0.220.270.330.340.480.45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在_____期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若在此时期因干旱导致气孔导度下降,籽粒产量会明显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有效的增产措施是_____。去掉
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旗叶中有机物含量增加,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速率会_____(填“上升”或“下降”),推测其原因是_____。【答案】(1)ADP、Pi、NADP+(2)①.灌浆前②.气孔导度下降
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③.合理灌溉(及时浇水)④.下降⑤.旗叶中有机物积累限制了光合作用【解析】【分析】旗叶是禾谷类作物一生中抽出的最后一片叶,小麦旗叶因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数量多,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小麦的产量是用
每株小麦的结的果实的数量和第20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大小来衡量的,而小麦果实的发育成长主要由小麦的光合作用的强弱来决定。光合作用强,有机物产生的和积累的就多,产量也就大了。【小问1详解】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与暗反
应相互依存,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小问2详解】由题意“表中数值代表相关性,数值越大,表明该指标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越大”,分析表格可知,在灌浆前期旗叶气孔导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最大;若在此时期因干旱导致气孔导
度下降,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素养籽粒产量会明显降低,则有效的增产措施是及时浇水,使气孔导度增加,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去掉一部分正在发育的籽粒,由于旗叶中有机物运输到籽粒的减少,所以旗叶中有机物含量增加,由于旗叶中有机物积累会限制光合作用,故一段时间后旗叶
的光合速率会下降。23.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A细胞处于_____期,此时含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2)B细胞中染色体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阶段,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
C图的_____阶段。(3)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MI和MII分别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_____【答案】(1)①.有丝分裂后②.4(
2)①.e~f②.f~g(3)①.1/2②.1③.【解析】第21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C表示
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其中a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dg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变化曲线。【小问1详解】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数为8条,所以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小问2详解】B细胞中的①与②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C中的e~f段。基因B与突变基因b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则B和b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对应图C的f~g段。【
小问3详解】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或者两个DNA,所以y1和y2分别是1/2、1。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如图所示:24.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示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的过
程。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_____中。(2)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_____。(3)已知某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
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码子是GGU、GGC、GGA、GGG)。①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_____(填“a”或“b”
)链转录的。第22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②若该基因片段指导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变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则该基因片段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的变化是_____(用碱基缩
写和箭头表示)。(4)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原因是_____。【答案】(1)①.DNA复制、转录、翻译②.线粒体、叶绿体(2)RNA聚合酶(3)①.b②.T→C(4)3H-TdR
是DNA特有的合成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特有的合成情况【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以DNA为模板合成DNA,表示DNA复制;乙以DNA为模板合成RNA,表示转录,丙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
示翻译。【小问1详解】甲以DNA为模板合成DNA,表示DNA复制;乙以DNA为模板合成RNA,表示转录,丙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小问2详解】RNA聚合酶具有识别启动子,
打开DNA双螺旋的作用,转录时,与DNA中起点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二者结合后,启动转录。【小问3详解】①多肽顺序是—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通过密码子表可知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_,模板链的碱基为GG_,所以判断模板是b链。②对比两条
链可知,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甘氨酸,查密码子表可知是由GAG→GGG,模板链的碱基是由CTC→CCC,所以对应DNA分子中是由T→C。【小问4详解】甲表示DNA复制,3H-TdR是DNA特有的合成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特有的合成情况。25.某二倍体植物的耐盐与不耐盐性状由两
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选择纯合耐盐植株甲、乙杂交,所得F1均为不耐盐植株。F1自交得F2,F2中不耐盐植株︰耐盐植株=5︰7。已知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据题意分析,该植物不耐盐对耐盐为______
_____性。(2)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分析,F1产生的不育花粉的基因型是_________,从F1、F2中选择材料(利用纯合耐盐植株和F1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
个组别)的第23页/共24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让F2中不耐盐植株作父本,通过一次测交实验能否确定F2中不耐盐植株的基因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显②.AB③.①甲组:用F1植株作父本,耐盐隐性纯合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乙组:用F1植株作母本,耐盐隐性纯合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④.②甲组:子代全
为耐盐植株。乙组:子代中耐盐植株:不耐盐植株=3:1⑤.不能,测交子代都是耐盐植株【解析】【分析】根据题意,选择纯合耐盐植株甲、乙杂交,所得F1均为不耐盐植株,F1自交得F2,F2中不耐盐植株︰耐盐植株=5︰7,故可知不耐盐对耐盐为显性。耐盐与不耐盐性状由
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则组成的纯合个体有AABB、AAbb、aaBB、aabb,据此推测亲代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F1的基因型是AaBb,F1中不育花粉的基因型是AB,据此分析。【详解】(1)据题意分析,该
植物的不耐盐对耐盐为显性。(2)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分析,F1产生的不育花粉的基因型是AB;若要从F1、F2中选择纯合耐盐植株和F1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并且要求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别,可利用测交
实验验证,据此:①实验思路:甲组:用F1植株作父本,耐盐隐性纯合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乙组:用F1植株作母本,耐盐隐性纯合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②实验结果:甲组:F1为AaBb,若
AB花粉不育,则可育花粉为Ab、aB、ab,与aabb杂交,子代为Aabb、aaBb、aabb,全表现为耐盐植株。乙组:F1为aabb,与AaBb杂交,子代为AABB、Aabb、aaBb、aabb,子代中耐盐植
株:不耐盐植株=3:1。(3)F1为AaBb,则F2中不耐盐植株有AABb、AaBb、AaBB,由于AB花粉不育,若让F2中不耐盐植株作父本,则AABb产生的花粉是Ab,AaBb产生的花粉是Ab、aB、ab,AaBB产生的花粉是aB,与aabb测交产生的后代都是耐盐植株,故通过一次测
交实验不能确定F2中不耐盐植株的基因型。【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利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