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武汉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9)页,202.96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d7c0eb2eb186330b86ce4b3a44eea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武汉四中高一10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
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是仰韶文化时期彩陶的重要代表。彩陶在当时大范围的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该彩陶
可反映当时()A.农业与手工业分离B.生产力有一定的进步C.彩绘技术领先世界D.艺术真实地反映生活2.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的多条主干道路,揭示出其多网格式都邑布局,形成作坊、宫殿、祭祀等独立的功能分区,居葬合一的布局形态,井然有序、严谨明显的社会
结构。这些发现最能说明()A.二里头已经建立了王朝国家B.二里头阶级分化明显C.二里头手工业发展初具规模D.二里头城市规划合理3.据记载,考古学家早年在安阳殷墟清理出的商代马车均是直衡车(古车前端架于马项之上的横木是直的)。后来发现甲骨文中的“车”字有多种写法,既有直衡车,还有曲衡车。受此启发,考
古学家按图索骥,果然清理出曲衡车。由此可见,商代甲骨文()A.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B.再现了商代马车演变C.实现了艺术与现实的结合D.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4.商朝中央政权对商族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各附属国的
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国王并不能绝对支配各附属国,各附属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很大的自主权。这是因为商朝()A.以宗法血缘建国B.实行王位世袭制C.实行内外服制度D.有了成熟的文字5.下图是北京市房山区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其铭文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做匽(燕)的诸侯,管理
当地各族。克进驻匽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此材料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禅让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分封制7.西周初,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是因为()A.分封
制度的发展B.生产效率的提高C.井田制度的推广D.户籍制度的建立8.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国11次,朝晋国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周
王室地位衰微C.周天子依附听命于诸侯D.鲁国与齐晋结好9.在古代中国,从商周时期的“夷夏异制”到春秋战国以来的“华夷一体”,体现了对中原地区最高境界“华夏”的认同。这一认同()A.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
.说明了游牧民族大量内迁C.彰显了国家统一的潮流D.证实了诸侯争霸日益剧烈10.下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A.诸子百家彼此借鉴学习B.对百家思想研究尚有不足C.儒学走向正统的必然性D.法家集各家思想之大成11.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
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12.中国古代某一学派认为周文
王因施行仁义而王天下,数百年后的徐偃王奉行仁义却丧其国,并提出了“时移而法不移者乱”的观点。下列符合该学派思想主张的是A.克己复礼B.君主集权C.兼爱非攻D.隆礼重法13.秦朝时期,官营匠局被要求每年检查、校准他们的重量、尺寸单位及平衡器,所有既定的工具被要求有一样的长度和宽度。
匠局或者店铺,以及负责的官员都把标志镌刻或者附加在器具底部,作为他们遵守统一规范的保证。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一举措旨在()A.整顿社会风俗B.统一制作规范C.巩固国家统一D.提高行政效率14.下表为
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举措说明了秦汉时期()时间内容出处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史记·秦始皇本纪》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汉书·高祖记》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约500
0户)《汉书·武帝记》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吏民豪杰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汉书·成帝记》A.迁徙大族主要意在聚集财富B.对豪门大族推行怀柔的政策C.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关中地区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加强15.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
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制度D.夺去王侯爵位1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强调秦汉两朝的统治者们建立了复杂的官僚体系,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设施,在帝国内还鼓励文化上的统一,在大约450年
的时间里,秦朝和汉朝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向。这“一种方向”指的是()A.道路建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官僚政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C.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D.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化的发展17.西汉时期有很多外来作物传入中国。据表可知,这主要得益于()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作物统计表作物名称原产地作物名
称原产地胡豆(蚕豆)地中海沿岸葡萄欧洲、西亚和北非胡荽(芫荽)地中海沿岸和中亚石榴伊朗、阿富汗地区A.汉朝经济的繁荣B.中外朝制的建立C.丝绸之路的开辟D.西域都护府设立18.汉武帝时期,结构恢宏、气势磅礴、以歌颂
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中期以后流行小赋,这是因为()A.汉赋呈现出平民化趋势B.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C.皇帝好恶决定汉赋兴盛D.文学作品的风格受时代的影响19.下表是历史文献中关于秦汉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的历史研究记述。这可用于说明秦汉时
期()文献记述出处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史记·匈奴列传》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史记·东越列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后汉书·西羌传》A.民族文化差异逐步消失B.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加强C.民
族关系得到极大缓和D.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20.研究发现,关于秦“严刑苛罚”的说法多来自于汉儒。陆贾在《新语》中说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暴虐为天下始”晁错说秦“法令繁惨,刑罚酷暴”董仲舒说秦“贪狼为俗”等。这些说法(
)A.证明秦亡于严刑峻法B.准确揭示了秦朝灭亡原因C.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D.缺乏事实支撑没有可靠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的“食田”,受过“六艺”
教育,能文能武,战时可充当下级军官,平时可作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可食,又失去原来的职守,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的赞礼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
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锻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社会地位转变的原因。指出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士
”追求的目标。(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促使儒家信徒的国家理念发生变化的措施及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8分)22.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文化和民族认同,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
料一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在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中,四夷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四夷只要学到了“中国”文化,就可以变
成“华夏”人。材料二汉朝盛时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
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的一种什么观念?这一观念对中华民族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2)与先秦时期相比,汉朝时期人们的观念有怎样的发展?汉武帝时期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这一观念的
形成?(8分)23.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有学者指出: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蜕变时期:从中原的中国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中国本部的中国
;完成了“封邦建国”向“天下国家”体制的转变;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阐述中国的蜕变。(要求:角度多样,史论结合,表述清楚。)参考答案12345678910BADCCBBBAA11121314151617181920BBCDAC
CDDC21.(1)原因: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独立性增强,分封制渐趋瓦解,士人阶层兴起并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文化上,私学出现,学术下移。(4分,一点2分,任意2
点满分)目标:希望规范社会秩序,建立等级分明的社会。(2分)(2)措施:设置太学;重用儒生,表彰六经;推行以德行和才能为选官标准的察举制;强调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影响:促进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巩固了统一;促进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
;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4分)22.(1)观念:夷夏有区别,但区别标准是文化,而不是血统。影响: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6分)(2)发展:统一观念深入人心。措施: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
设立太学;盐铁官营;儒学独尊。(8分)22.示例:疆域拓展方面: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开边移民,充实边地。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通过对匈奴的战争,解除匈奴威胁,设置河西四郡。秦汉时期从中原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中国本部的中国。政治体制方面:秦结束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
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确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这些制度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到汉武帝时,确立内外朝制、刺史制度,实行推恩令,消除了地方王国带来的分裂隐患,完成了“封邦建国”向“天下国家”体制的转变。思想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秦始皇崇法抑儒;汉初实行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