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20)页,57.7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7be5b0305d09b846f1bfceb7c5341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弥勒一中高二语文月考3I.(3小题共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
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
。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
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
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
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
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
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
。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
,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谐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1)(1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不是只有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
,人民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D.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
现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2)(1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B.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
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C.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3)(1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
,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有盛唐的气象。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
时代的美学造诣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II.(3小题共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国的网络直播兴起于2005年,到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截至2018年,我国直播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4.5亿人,即超过一半的
中国网民都玩过直播。庞大的市场规模,导致主播群体良莠不齐。为了吸引眼球,一些主播无所不用其极,出格的直播行为一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这说明网络直播活动和网络主播的行为亟须规范。为此,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
化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加强网络直播行业的基础管理。无论是从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气朗的角度,还是从维护网络主播长远利益的角度,对网络主播进行教育培训都十分必要。黄轩婷呼吁更多直播平台加入对主播的培训中,通过人才教育
培养的方式为行业孵化赋能,早日把网络主播变成能出状元的“第361行”。(摘编自韩业庭《网络主播能否成为“第361行”》)材料二:网络直播要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拿来直播。为何网络直播乱象屡禁不止?新时代如何利用传播力
、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来弘扬网络直播正能量,是当前亟须正视和解决的新问题。网络直播为广大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普通大众的创造力。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这些优势,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近年来,“直播+教育”“直播+公益”“
直播+扶贫”“直播+非遗”等模式也日臻成熟,网络直播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善用“四力”,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已在学界业界达成共识。做好了前三力的建设,公信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使网络直播不仅有流量,
还有受众的信任。同时公信力也会与其他三力产生合力,发挥良性的综合效应,使网络直播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摘编自刘晓燕《网络直播为何“猎奇”不止》)材料三: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体现参与式文化的社会媒介,在传播资源盈余的时代,具有
全民参与性、场景丰富性、场景互动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这些特征让网络直播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的社会心理需要,因而吸引了大批用户。许多针对用户的调查报告显示,休闲娱乐是网民选择观看网络直播的主要原因。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使得适时和适当的休闲娱乐成为调节身心
健康的必需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技术上为网络直播赋能。直播的便捷性和参与式互动,结合丰富多元的内容,为有休闲娱乐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直播的低门槛,为几乎所有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传播信息的机会,体现了社会的公平
性。网络直播在创造了新的文化、提供了新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副产品”,比如消极的网络亚文化。低俗的网络亚文化在直播平台发展初期或许可以带来一定的流量,但短期的饮鸩止渴无法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规范化的核心
对象是直播平台和网络主播。一方面,直播平台应主动作为,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把关,加强对网络主播的引导、管理甚至线下培训,通过建立一定的协同和联动机制,如灰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严格规范主播的直播行为与内容;另一方面,直播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用技术手段减少不良直播
内容的生存空间。(摘编自何祎金《网络直播:要“颜值”更要价值》)(1)(1分)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直播可为网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够激发普通大众的创造力。B.图表显示,2015~2019年中国直播用
户人数逐年增加,增速逐年下降。C.网络直播具有全民参与性、场景丰富性、即时性、场景互动性等特点。D.网络直播规模庞大,2016~2018年,中国半数以上网民都在玩网络直播。(2)(1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的网络直播到2016年出现井喷式发展,但是一些主播为了吸引眼球,一再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网络直播市场亟待规范。B.不少网络直播利用自身优势,传递正能量,社会价值日益凸显,如“直播+教育”“直播+公益”“直播+扶贫”
“直播+非遗”。C.网络直播也会带来不好的“副产品”,比如低俗的网络亚文化虽然能够不断地带来一定的流量,但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D.直播具有便捷性和参与式互动的特点,内容丰富多元,许多网民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选择观看网络直播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3)(1分)请结合材料,说说如何解决网络直
播中出现的问题。III.(3小题共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帕男《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
”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
去。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
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
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
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我不忍更不敢触碰
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
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
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
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建国后,任广州
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
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
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
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
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文章有删改)(1)(1分)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
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者认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突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D.“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须”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2)(1分)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
意?请简述。(3)(1分)“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意蕴?IV.(5小题共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温疫论》原序(节选)吴有性昔仲景立《》,盖为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
见悉见温疫求其所谓伤寒者,百无一二。予即诸书,咸以为春、夏、秋所发,皆属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则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而真伤寒,每在严寒。虽有头疼、身痛、恶寒、无汗、发热之症,每用发散之剂,一汗即解。间有不药亦自愈者,并未常因失汗,以致发黄、谵语、狂乱等症。此皆感冒肤浅之病,非真伤寒
也。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以病之少者,尚谆谆以告世,况温疫多于伤寒百倍,安忍置之勿论?或谓温疫一
证,仲景原别有方论,历年既久,兵火湮没,即《伤寒论》称散亡之余,王叔和补方造论,辑成全书。则温疫之论,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合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
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轻者,有获侥幸;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枉死不可胜计。嗟乎!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千载以来,何生民之不幸如此?余虽孤陋,静
心穷理,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并平日所用历应验方法,详述于下,以俟高明者正之。(1)(1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
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B.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C.嗣后论者/纷纷皆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D.嗣后论者纷纷/皆
以伤寒为辞/其于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见温疫(2)(1分)一名考生在居家隔离期间,翻阅古籍,了解中医文化,对文中加点词语做了如下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医学经典,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
B.按,小篆字形,形声兼会意字,本意为用手向下压。成语“按图索骥”和《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中的“按”字与文中意思相同。C.崇祯辛巳,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其中,“辛巳”是干支纪年。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
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作为序号。D.格,文中为“推究”之意,古文中可表达相似意思的字词还有“稽、原”等。(3)(1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景所著《伤寒论》主要是针对伤寒之病,后世从医者却往往将伤寒与其他病症相互混淆,
容易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B.吴又可从临床症状、病情的急缓、病例的多寡等方面比较了感冒、伤寒、温疫三种疾病的异同,凸显了研究温病的紧迫性。C.崇祯辛巳年间,瘟疫流行,感染者众多。到了五六月份,疫病越来越严重,有
的紧闭门户的人家,依旧被传染上了瘟疫。D.吴又可为人谦逊务实。他潜心梳理了数年来的行医经验,研究了疫气从哪里产生,又是如何传染到人的身上,立言救世。(4)(1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5)(1分)守古法则不合今
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V.(2小题共2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梦中作四截句(其二)①龚自珍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②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已亥杂诗(其一百七)③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注]截句,就是绝句
。此诗作于道光七年,龚自珍36岁,中举十年还未考上进士。②《周易》中卦的阴爻称“六”,阳爻称“九”,六九指阴阳、天地。③这组诗作于道光十九年,作者厌恶仕途,辞官离京。(1)(1分)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意为诗
人长久漂泊在外,虽然黄金般的年华逝去,头发变白,但真纯的童心犹在。B.第二首后两句意为诗人壮年后与世周旋,具有痴心与种种狡黠,童心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回己身。C.第一首诗虚实结合,以虚笔描绘了诗人在梦中看到月光映照下,四周花影如潮的汹涌起伏的景象
。D.第二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少年”与“既壮”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少年时代的怀念。(2)(1分)请比较两首诗中的“童心”有何不同。16.(3小题共3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韩愈《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
句是,。(2)(1分)李白《蜀道难》中,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3)(1分)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虚心、刚正的句子是,。VI.(3小题共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史
诗性革命历史电影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_____,不再拘泥于以往那种依赖宏大战争场面的模式,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
的命运来映射时代_____.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观众的内心,更能抓住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从而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_____,是从生活真实到
艺术真实的升华。其中,想象力是_____的工具。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这时,()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大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1)(1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另辟蹊径变故建构缺一不可B.推陈出新变迁建造缺一不可C.推
陈出新变故建造不可或缺D.另辟蹊径变迁建构不可或缺(2)(1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B.虽然历史是
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C.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吸引观众的一个个内心。D.历史虽然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有故事的一个个普通人,更能吸引观众的内心。(3)(1分)下列填入
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B.历史电影中的情感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想象力更加充沛C.历史电影中的人物就会让想象力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D.人物有血肉就只会让历史电影中的情感
以及想象力更加充沛20.(3小题共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我们很多人都会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老想着先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完再吃饭,等真正吃的时候就会很饿了,往往就会吃得比较快,如此会加重肠
胃的负担进而会诱发急慢性胃炎、胆囊炎、胃溃疡等,所以要尽量避免过度饥饿后进食。吃饭如此讲究,①______。什么时候喝水,喝水量是多少,是有讲究的。最好的喝水时机,②______。因为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事实上机体的细胞已经处于疲劳失水的状态了,这时再狂喝一气,也很伤身体。水液
的代谢与肺、脾胃密切相关,如果③______,肠胃来不及消化吸收,这些水液就会积聚起来,最后成为留饮和痰邪,最终损害人体的健康,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1)(1分)(2)(1分)(3)(1分)21.(1小题共1分)请
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广东高速6日迎来国庆长假返程高峰,乐(昌)广(州)、广(州)深(圳)、南沙大桥等多条高速公路出现交通管制或者拥堵情况,通往广州、深圳、珠海等主要城市的车流量增加。广东交警发布实时路况,全省高速通行缓
慢长度超过5公里、拥堵时间超过30分钟的路段共5个。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每天下午缓行路段双向均有较大车流,表明到珠三角乃至广东的车流量明显增加。22.(1小题共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拼图游戏中
,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当然,一幅究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
,各尽其能。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应该有怎样的行动?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能力值】无【知识点】
(1)筛选和整合文本信息(2)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3)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详解】(1)A.“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会出现揭露黑暗的文字”表述不严密,原文第一段“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仅指《离骚》。B.“人民……不喜
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于文无据。D.因果关系颠倒,最后一段为: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谐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2)“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表述不严谨,以小见大只是盛唐气象的特点之一,参
见原文第四段“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3)“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错,据原文第二段,盛唐时代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不同,《楚辞》的风格与盛
唐风格不同,因此A项的判断错误。【答案】(1)C(2)D(3)A2.【能力值】无【知识点】(1)筛选和整合文本信息(2)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详解】(1)“中国半数以上网民都在玩网络直播”错,材料一是“截至2018年,我国直播行业的规模已经超过4.5
亿人,即超过一半的中国网民都玩过直播”。(2)不断地带来一定的流量”错,材料三是“在直播平台发展初期或许可以带来一定的流量”。(3)略【答案】(1)D(2)C(3)①网络主播进行教育培训;②善用“四力”,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③直播平台应主动作为,加强对直播内容的审核把关;④
直播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用技术手段减少不良直播内容的生存空间。3.【能力值】无【知识点】(1)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2)理解和体会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和作用(3)理解标题含义和作用【详解】(1)“前后矛盾”“表现作者
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错,前文的“命”是说自己没有打算到井冈山,结果因为学习却来了井冈山,命中注定与井冈山有缘;而文末说“不是宿命,而是必须”,是因为这次井冈山之行有很多感悟,井冈山对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多启迪。所以二者并不矛盾,也没有纠结心理。(2)略(
3)略【答案】(1)D(2)①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②曾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命主题。(3)①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纯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
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②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③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4.【能力
值】无【知识点】(1)文言断句(2)古代汉语常识(3)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理解(4)文言文翻译(5)文言文翻译【详解】(1)略(2)“项王按剑而跽”中的“按”字是“抚摸、抓住”的意思;“按图索骥”的“按”字是“依照、依据”之意;而文中的“按”是“查验”的意思,与前两者意思不同。(3)“有的紧
闭门户的人家”错,“合门传染”是“全家都被传染上瘟疫”的意思。(4)“竟”,终究;“霄壤之隔”(5)“别”,另外;“笃”,重。文言文译文参考:《温疫论》原序(节选)吴有性过去张仲景创作《伤寒论》,大概是为了伤寒病而设立的。以后谈
论的人很多,都用伤寒作为说辞,这本书对于温疫的病症论述得很简略。因此医生,记录的东西,背诵的内容,又多又长,都是伤寒。等面对患者,看到的病症,都表现为温疫,探求其中所说的伤寒患者,一百个里面也没有一两个。我就查验各本古籍,都认为春季、夏季、秋季发病的,都属于温病,而伤寒一定发生在冬天。然而依次列出
年份比对病例,温疫患者四季都有,而真正的伤寒患者,总是病发在深冬严寒之际。虽然有头疼、浑身酸痛、畏寒、无汗、发烧等症状,每次使用驱除邪气的药剂,流一下汗也就痊愈了。偶尔有不服药也能自己康复的患者,并没有因为经常失
汗,导致出现黄疸、胡言乱语、神志不清等症状。这都是感冒这样的小病,不是真正的伤寒病。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现在鹿和马分得很清楚了,更能看出伤寒是世人很少得的一种病。张仲景认为伤寒是一种急症,乱世当中失去医治的机会,大多导致
损伤生命,于是写下论著来挽救天下苍生,用意可以称得上仁德。然而伤寒与温疫都是急症,因为少见的疾病,尚且恳切地告诫世人,何况温疫患者比伤害患者多出百倍,怎会忍心搁置病症不去论述?有的人说瘟疫这一疾病,张仲景原本另外有论著,经历
的年代已经很久了,论著埋没在战火之中,也就是《伤寒论》这本书中声称的那样,散佚丢失后的遗稿,经过王叔和补充药方完成论述,编辑成完整版本。那么温疫的论述未必不会从散佚的那部分书稿中得以明晰。崇祯辛巳年间,瘟疫盛行,感染的人很多,到了五六月份更加严重,有的全家被传染。疫
情在刚刚发生的时候,每次看到当时的医生错误地用伤寒之法来医治患者,没有不危及生命的。有的病人家属错误地听信了医生“七天之内将会自己痊愈。不这样,十四日内一定痊愈”的话,因而失去医治的机会。有的人遇到医生见识浅薄,用缓药来救急症,即使不立刻受到药物的损害,终究延误病情而导致死亡,这样的例子到处都
是。感染邪气较轻的人有的侥幸得救;感染邪气比较重的人,又加上得不到有效医治,白白死去的人数也数不完。啊呀!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病症越急切,投奔医生越混乱。不是死于病痛,是死于医生之手;不是死于医生之手
,是死于对古籍的散佚遗忘。一千年以来,为什么百姓这样不幸?我虽然鄙陋,沉静心性,穷尽病理,推究患者感染的邪气、邪气进入的途径、邪气在体内到达的地方和它传染的规律,归纳平时多次使用的有效方法,详细地叙述在下面,来等待有学识的人指正它。【答
案】(1)B(2)B(3)C(4)伤寒、感冒都是风寒病,终究得感冒的人很多,得伤寒的人少有,病症有很大差别。(5)遵守古法就会不契合现在的病情,丢下现在的病情而另外搜寻古籍,这样用药不奏效,病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
5.【能力值】无【知识点】(1)诗词的内容与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鉴赏诗词表达技巧(2)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详解】(1)“黄金般的年华逝去”错误。意为钱花完了。(2)略【答案】(1)A(2)第一首:童心未消,在梦境中具化
为比海潮还汹涌的花影,表现诗人虽求仕未果,光景窘迫,但壮志犹存的昂扬追求;第二首:童心消逝,只在梦中返回,表现诗人历尽人事,穷于周旋后,对失却少年单纯真实的惋惜怅恨。6.【能力值】无【知识点】(1)理解运用
型默写(2)理解运用型默写(3)理解运用型默写【详解】(1)略(2)略(3)略【答案】(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能力值】无【知
识点】(1)词语的运用(2)语序不当、搭配不当(3)语言连贯【详解】(1)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
产)。根据语境“不再拘泥于以往那种依赖宏大战争场面的模式”应用“另辟蹊径”,排除BC。变迁:(情况或阶段)变化转移。变故:意外地发生事情,灾难。根据语境“时代”应填“变迁”,排除A。建构:原指建筑起一种构造。在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和文学批评上使用,是指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筑起一个分析、阅读系统,
使人们可以运用一个解析的脉络,去拆解那些文本背后的因由和意识形态。建造:制造,依照规划面建,造成规划的实施。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可以。(2)划线句子共有两类错误,一是语序错误,“虽然”
要放在“历史”的前面;“一个个”要放在“有故事”的面。二是搭配错误,“吸引”与“观众的内心”不搭配。只有B项修改到位。(3)根据前面“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的信息,可知后面的句子的主语应是“想象力”。再根据“这时”“这样”可知。括号里要填的是前面一句导致的结
果,故A项正确。【答案】(1)D(2)B(3)A8.【能力值】无【知识点】(1)语言连贯(2)语言连贯(3)语言连贯【详解】(1)略(2)略(3)略【答案】(1)喝水也不能马虎;(2)是在你不渴的时候喝;(3)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液体。9.【能力值】无【知识点】(1)压缩语段【详解】(1
)略【答案】(1)关键信息:①广东高速6日迎来国庆返程高峰,②多条高速公路出现交通管制或拥堵情况,③到珠三角乃至广东的车流量明显增加。10.【能力值】无【知识点】(1)材料作文【详解】(1)略【答案】(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