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pdf,共(9)页,526.63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0064f9a8779882370f921cbe8e6d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洛阳一高高二2020-2021学年下学期03月月考试卷语文学科考试分值: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程颐语:“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
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君子学习一定要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君子学习做不到日新,其实就是用心不够,有私心、懒惰之心。学习不用心、不精纯,必然退步。何以不学习便退步?关键在于私欲的掺入,导致学
习的中断。清人张伯行解释道:“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退者。”这里,揭示了“不日新者必日退”的深层含义:即学习者的求学初心和用心程度,决定其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在笔者看来,“不日新者必日退”包含两层含义。其一,用心思进,无我无
私,“惟精惟一”。《大学》言天下大道学问与用心求道的关系,“明德”“亲民”“至善”是大道学问,须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初心和用心程度去做学用实践。朱熹曰:“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这
里,正心诚意是做天下大道学问的立场和出发点。做天下大道学问是做“无我”之学,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陆九渊道:“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这里把一个个体的“我”和私心去掉,立身于国家、社会、宇宙当中,以无我无私之心,谋
求天下大道。这个大道,是真正的为民为天下的学问大道,也是为民、为天下的用心、立场和态度。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以此立意做学问修养,才可能日省和日新,才可能真正在道德学问上下功夫,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其二,从心出发,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程颐道:“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
以求至。”这里反映了儒家“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学问要义:无我无私,做利民利天下的学用实践。王阳明道:“圣人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
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里阳明先生强调的是,要以“知行合一”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其知行合一的内在之源,便是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站到这个立场上,从此心出发,知与行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互为
本体,共为一体,由认识上的创新外化成实践上的创新。儒家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为民为天下的大义初心关心天下社会、关心民生,思虑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真正的学问之道,也是创新的源泉,才是实现“不日新者必日退”的真正路径。
(摘编自唐帼丽《不日新者必日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程颐认为,君子学习要“日新”,就必须要“日进”,不能“日进”的人一定会退步。2B.君子学习不能日新,那么就会产生私心、懒惰之心,学习就不用心,就必
然会退步。C.和张伯行一样,程颐认为人们做不到“日新”的原因是失去了求学的初心、用心不够。D.张伯行认为学习者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和其求学初心、用心程度关系密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提出“不日新者必日退”的观点后,接着阐释其内
涵,最后指出了“日新”的路径。B.文章引用陆九渊的观点论证了“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包含“无我无私”这层含义。C.文章第六段论述君子之学首先要“从心出发”,然后“学用一体”,最后才能“知行合一”。D.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在提
出观点和论证观点时都引用前人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观点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儒家所提倡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就有可能做好学问,保持“日新”。B.文中提到,只要以
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立意做学问修养,就能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C.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先生认为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是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的关键。D.《大学》和朱熹均强调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要正心诚意地做大道学问。(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丈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
、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丈化传承发展工程,要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摘编自《深圳特区报》)材料二:传统文化中既有
优秀的、推动社会前进的、需要继承和弘扬的精华,也有过时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阻碍前进的糟粕。哪些传统文化可学,进而“学什么",需要教育部门深思。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文化深入甄别和筛选,通过顶层设计,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互衔接的大课程观下的课程体系,将
符合时代潮流和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教育重点。书本之外,除了古文经典,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及其习俗、传统礼仪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认识和感知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
统丈化教育。(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下好“三步棋"》)3材料三:时代在前进、在变化,传统文化教育在当今应该怎么进行?佛学经典中有一句话,叫做“契理契机",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传播传统文化要“契理","理''就是传统文化根本的道理和精神,这是我们要传播的。“机"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根机,一个是时机。我们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孔子有一句话,叫做“有教无类”,“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人的根基不同,教育的方法就要不一样,这就叫做“因材施教”。所以,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有教无类,还要
因材施教,这两方面结合一起,才能够适合听课人本身。契机的“机”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指时代、环境。时代变了,我们传播传统文化也应该有新的方式,不能够因循守旧。一味守旧不能契合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摘编自《传统文化教育要“契理契机"》)材料四:近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中小学都会布置体验传统文化
的作业,如春节写春联等。可是,不少学生和家长是把这当作“作业”来完成,而不是去体验传统文化。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校对传统文化活动的考查、评价,基本都要求学生写作文或者写报告。因此,不少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做PPT,这和社会实践变成盖章实践一样,沦为了走形式。二是
有家长认为,学生花时间去体验传统文化,是浪费时间,甚至有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布置的“体验”作业。有媒体爆出,一些学生家长在网上购买手工作业,原因是孩子没有及时完成。有家长还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摘编自《中国教育
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创新思维,否则谈不上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B.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既要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课程体系,也
要选择健康、合适的教学内容。C.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契机",既要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很好地结合起来,也要求教育工作者能与时俱进。D.家长抱怨"现在的传统节日氛围已经很淡,学生没什么好体验的",完全是家长在为自己和孩子找借口。5.下列对材
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传统文化可谓精华与糟粕兼而有之,我们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弃若敝屣,应该批判地继承。B.倡导将传统戏曲、民俗风情、书法、国画、中医药等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体
现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的复兴。C.孔子讲的"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人与人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也包含社会地位和阶级成分的不同。D.中小学在传统节日给学生布置体验传统文化的作业,表明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46.当前,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雾季羡林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
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
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模糊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
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簌簌抖动、模模糊糊的东西,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
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
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
有那种闲情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
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
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
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5清见底、丝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
,而且绝对一清见底、丝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⑦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
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没于天地之间。(《中华散文珍藏本从书•季羡林卷》)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融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文字清新优美,笔法细腻流畅,内容纯净具体,结构清晰明了,
充满哲理,给人无尽的美感享受。B.作者认为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而在大自然中,更是模糊朦胧的事物美过一切清楚明晰的事物。C.文章的第⑥自然段中说“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
在心头吗?”这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在说明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地想象,从而增强审美情趣。D.文本结尾说雾“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形象而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模糊空间的思考。8.本文围绕着标题“雾”展开,请梳
理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脉络。(6分)9.文章第②、③段着重对雾进行了描写,请从描写对象、手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
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
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
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
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
,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6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
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0.下列文句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徇私/贪浊非止/
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11.下列对文中
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可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含贬义。B.卿,可以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卿相;也可以是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称荀子为“荀卿”。但本文中用法并不属这两者。C.朕,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秦始皇时专用作皇帝自称。D.灵,这里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这是古
代中国独有的文化习惯。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以明珠作比,告诫大臣们,生命是重要的,要爱惜,不可因一时贪念犯法丧身。B.太宗引用"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
生其过",意在告诫大家要向贤者学习,积累财富,不可像愚者一样贪财生过。C.权万纪上言采矿一事被太宗批评,权万纪虽然曾经触犯过法律,但太宗最终还是赦免了他。D.本文采用比喻论证、例证、引证等多种论证手法,生动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贪鄙,要像尧、舜
、桓、灵一样,见称千载。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①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②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利州南渡[唐]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
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利州: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老城。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因与越王难共安乐而辞官乘舟离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14.下列对这首诗尾
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7A.借范蠡的典故,表达诗人欲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B.暗示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C.自己纵有淡泊遗世,忘却俗念之志,可没有人能够理解。D.前三联均是实写,尾联展开联想虚写,但显得突兀生硬。15.对此诗,古人
评论说“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今人说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你认为谁更有道理?为什么?(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3)天下莫柔弱于水,,莫之能胜。(《老子》八十章)(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三、语
言文字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所谓“减笔画”是相对于细致的工笔画而言的,其用笔讲究减省概括以求遗貌取神。宋代减笔画的发展与佛教的禅宗思想_________,打破常规复归本心是减笔画中所_________的精神追求。相比于人物画,减笔画法在花鸟画中的
运用并不多见。在现存的宋画小品中减笔花鸟画_________,其中较为可靠的宋人真迹当属梁楷的《秋柳双鸦图》《疏柳寒鸦图》。这两幅风格非常一致的画作历经千年保存至今可谓难能可贵,是研究梁楷绘画_________宝贵的资料。如果将两幅画放在一
起对比欣赏则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地方。《疏柳寒鸦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几乎形成了在构图上与《秋柳双鸦图》互补之势的样子,V字型开叉生长的柳树上部俯身的寒鸦共同留出了画面中心的空白。画中四只寒鸦形态各异寥寥数笔
便跃然纸上,不得不让人叹服画家精湛的笔墨功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背景的墨色渲染,这与后世常见的背景留白画法截然不同,尽管简笔画仍保留了宋代一贯的空间气氛的精心营造。(),而是苦心经营的特意表达。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
当的一项是()(3分)A.息息相关蕴藏凤毛麟角比较B.息息相关蕴涵屈指可数极为C.休戚相关蕴涵凤毛麟角极为D.休戚相关蕴藏屈指可数比较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此画在构图上与《秋柳双鸦图》几乎形成了互补之势的样子,V字型开叉生长的柳树上部俯
身的寒鸦共同留出了画面中心的空白。B.此画几乎形成了在构图上与《秋柳双鸦图》互补之势的样子,V字型开叉生长的柳树与上部俯身的寒鸦共同留出了画面中心的空白。8C.此画在构图上与《秋柳双鸦图》几乎形成了互补之势,V字型开叉
生长的柳树与上部俯身的寒鸦共同留出了画面中心的空白。D.此画几乎形成了在构图上与《秋柳双鸦图》的互补之势,V字型开叉生长的柳树上部俯身的寒鸦共同留出了画面中心的空白。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师笔下的减笔画
法并非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逸笔草草B.大师笔下的减笔画法由此也可以看出,并非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逸笔草草C.大师笔下的减笔画法并非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逸笔草草,由此也可以看出D.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通常错误地认为大师笔下的减笔画法总是逸笔草草20.请在文中画
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中华文化有两大特点。一方面它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天下为公”已经成为至理名言。①,应以公为先;处理人和己的关系,应以人为先。②。“和”的本义是声音相应和,引申为和谐、
和畅等。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③,不仅如此,还应该在心灵上与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真谛,达到内心的和谐。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5分)光刻胶被日本、欧美公
司垄断。前五大厂商占据了全球光刻胶市场87%的份额。而日本的JSR、东京应化、日本信越与富士电子材料四家公司的市占率总和就达到72%。受行业技术壁垒高、国内起步晚等影响,目前国内企业在技术上远落后于日、美等国际大厂,光刻胶自给率
仅10%。庆幸的是,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实现光刻胶的突破,北京科华、苏州瑞红(晶瑞化学子公司)、飞凯材料、广信材料、容大感光等厂商已经在不同领域逐步推进国产替代,南大光电、上海新阳也重金投入193nm光刻胶的研发及产业化。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老
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的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清王朝灰飞烟灭。材料三: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
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一橹摇桨开天地,一叶红船映初心。“红船精神”的第一要义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或“敢为天下先”呢?谈谈你的看法。不少
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