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素质拓展八(月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docx,共(17)页,2.83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55a104343fe27087165aa2f24b0272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合肥一中2023级高二物理素质拓展八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4分;8-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
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光的衍射现象中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入射光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红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窄C.光导纤维丝内芯材料
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D.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可知,在光的衍射现象中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入射光的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故A错误;B.根据Lxd=可知,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
红光,则入射光的波长变大,干涉条纹间距变宽。故B错误;C.光导纤维是利用全反射原理制成的,根据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可知,光导纤维丝内芯材料的折射率比外套材料的折射率大,才能发生全反射。故C正确;D.只有横波能发生偏振,纵波不能发生偏振,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故D错误。
故选C。2.“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是孟浩然在《彭蠡湖中望庐山》的描述彩虹的诗句,彩虹的形成原理可简化为如图,阳光由空气射入球形水滴后,可分成颜色不同的单色光,其中a、b是射出的两束单色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彩虹的形成
是光的干涉现象B.a光对水滴的折射率大于b光C.在真空中,a光波长大于b光D.在水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答案】B的【解析】【详解】A.彩虹的形成是光的折射现象,A错误;BC.由图可知当从空气射入水滴中
时,入射角相同,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故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a光的频率大于b光,a光的波长小于b光,B正确、C错误;D.由波速公式cvn=a光的波速小于b光,选项D错误。故选B。3.为了装点城市夜景,市政工作人员常在喷水池水下安装灯光照亮水面
。如图甲所示,水下有一点光源S,同时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俯视如图乙所示,环状区域只有b光,中间小圆为复合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中a光波速大于b光B.a光的频率小于b光C.用同一套装置做双缝干涉实
验,a光条纹间距更小D.若某单缝能使b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则a光也一定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答案】C【解析】【详解】AB.做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在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边缘光线恰好发生了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由于a光照射的面积
较小,则知a光的临界角较小,根据1sinnC=,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由cnv=可得知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小,a光的频率高于b光,A错误,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a光波长短,又由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lxd=,可知用同一套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条纹间距更小,C正
确;D.单缝的尺寸小于光波的波长,或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由于a的波长小于b的波长,所以若某单缝能使b光发生明显衍射现象,则a光不一定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D错误。故选C。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在t=6s时的波形如图(a)所示。在x轴正向距离原点
小于一个波长的A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质点在t=3s与t=7s时刻速度方向相反B.A点的平衡位置离原点的距离为x=0.25mC.t=9s时,平衡位置在x=1.7m处的质点
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D.t=13.5s时,平衡位置在x=1.4m处的质点位移为正值【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a可知,波长为2m=由图b可知周期为T=4.0s则波速0.5m/svT==故3s和7s时刻相差一个周期时间,运动情况相同,速度方向相同,故
A错误;B.由b图可知,t=6.0s时质点的位置与t=10.0s时相同,位移为22yA=−再结合a图中可知A点的平衡位置离原点的距离为x=1.25m故B错误;C.根据t=9s与t=6s时间差为39s6s3s4tT=−==则平衡位置在x=1.7m处的质点在波形图上再振动34T的时间,x=1
.5m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x=2.0m的质点处于波峰,则x=1.7m处的质点正在正的位移处向平衡位置振动,故加速度为沿着y轴负方向,故C正确;D.根据t=13.5s与t=6s的时间差为13113.5s6s7.5s48tTTT=−==++则平衡位置在x=1.4m处的质点在波形图上再振动超
过34T的时间,x=1.0m的质点处于波谷,x=1.5m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则x=1.4m的质点位移为负,故D错误。故选C。5.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某一高度以速度1v竖直向上抛出,落回抛出点的速度大小为2v,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阻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成正比fk
v=()。小球从抛出点到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阻力的冲量为0B.重力的冲量大小为()21mvv−C.小球上升过程的时间大于下降过程的时间D.小球在这个过程中运动的总时间大于12vvg+【答案】A【解析】【详解】A.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根据冲量得表达式可知阻力的冲量为ft
kvtkx==所以从抛出点到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位移为零,阻力的冲量为零,故A正确;BD.根据动量定理可知的2121()GIImgtmvmvmvmv===−−=+合所以小球在这个过程中运动的总时间为12vvtg+=故BD错误;C
.在位移相同处,上升小球的速度大于下降小球的速度,上升的位移合下降的位移相等,所以上升过程的时间小于下降过程的位移,故C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A、B之间有加速电场,C、D之间有偏转电场,M为荧光屏。今有质子和α粒子均由A板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于电场方
向进入偏转电场,最后打在荧光屏上。已知质子和α粒子的质量之比为1:4,电荷量之比为1: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两种粒子进入偏转电场时的动能相等B.两种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C.粒子射出电场时速度的偏角之比为1:2D.偏转电场的电
场力对两种粒子做功之比为1:2【答案】D【解析】【详解】A.在加速电场中有k0EqU=两个粒子的带电量不同,所以两种粒子进入偏转电场时的动能不相等,故A错误;B.由2012qUmv=可得02qUvm=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时间02LmtLvqU==两个粒子比荷不同,所以在偏转电场中运动
时间不相等,故B错误;CD.在偏转电场中有qUamd=yvat=212yat=联立可得2yULqvdmU=24ULydU=则粒子射出电场时速度偏角的正切0tan2yvULvdU==所以粒子射出电场时速度的偏角之比
为1:1,偏转电场的电场力对两种粒子做功2224UqULWqyddU==可得偏转电场的电场力对两种粒子做功之比为1:2,故C错误,D正确。故选D。7.在x轴上一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原点O为中心,沿x轴做往返运动,x轴上各点电势如图所
示。若该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其运动过程中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为01.6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A.粒子在往返运动过程中能通过02xx=处B.粒子在01.6xx=−时其动能为08q且大于电势能C.粒子沿x轴往返运动,一个周期
内的路程为09.6xD.原点O与02xx=−之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002x【答案】C【解析】【详解】AC.因为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为01.6q,当动能为零时,电势能为01.6q,则此时其所处电势01.6,由图像可知,向右最多可达到01.6x处,向左最多可达到
03.2x处,故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0002(1.63.2)9.6sxxx=+=故A错误,C正确;B.根据图像可知,粒子在01.6xx=−时其电势能为P001.620.84Eqq==此时动能为k0P01.60.8EqEq=−=
故B错误;D.x−图像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由图知,原点O与02xx=−之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强度大小为00ΔΔ2Exx==故D错误。故选C。8.一质量为1kg、带电量为1C+的小球,以初速度10m/s冲上一质量为4kg,半径为1m的四分
之一绝缘光滑圆槽。整个空间置于竖直向下,电场强度为10N/C的匀强电场中。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则从小球开始冲上圆槽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210m/s=g)A.小球和槽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B.小球和槽之间的弹力对槽做正功C.整个过程小
球的电势能增加了21JD.小球离开槽后继续上升的高度为1m【答案】BD【解析】【详解】A.小球和槽组成系统除了重力做功之外,还有电场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B.小球对槽的弹力斜向右下,地面光滑
,槽的位移水平向右,所以该弹力对槽做正功。故B正确;C.整个过程电场力对小球做功为10JWqER=−=−电可知小球的电势能增加了10J。故C错误;D.小球开始冲上圆槽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得()0mvMmv=+设小球离开
槽后继续上升的高度为h,由能量守恒,可得()()()2201122mvmgRhqERhMmv=+++++联立,解得1mh=故D正确。故选BD。9.光纤主要由折射率不同的纤芯与外套组成,在光纤中传输的信号是脉冲光信号。当一个光脉冲从光纤中输入,经过一段
长度的光纤传输之后,其输出端的光脉冲会变宽,这种情况会降低信号传输质量。引起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光通过光纤纤芯时路径长短的不同(如图),沿光纤轴线传输的光纤用时最短,在两种介质界面多次全反射的光线用时较长。为简化起见,我们研究一根长直光纤,设其内芯折射率为1n,外套折射率为2n。在入射端,
光脉冲宽度(即光持续时间)为t,在接收端光脉冲宽度(即光持续时间)为t,tt()A.外套材料的折射率2n变小,t与t的差值不变B.内芯材料的折射率1n越大,光脉冲将越不容易从外套“漏”出C.入射光波长变短,t与t的差
值不变D.光纤的直径变小,t与t的差值不变【答案】BD【解析】【详解】B.根据21sinnCn=可知内芯材料的折射率1n越大,全反射的临界角C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则光脉冲将越不容易从外套“漏”出,故B正确;ACD.设光纤的
长度为L,则光通过光纤轴线传输用时最短,光在光纤中的速度cvn=则最短时间有1Ltv=设光从左端面以1入射,折射角为2,在侧面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为3,如图所示:如果3就是光在光导纤维全反射的临界角C,则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为最长,则231sinsinnCn==3sinLs=所以光通过光导纤维所用的最长时间为2122nLstvnc==故212112ΔnLtttncn=−=−所以外套材料的折射率2n
变小,t与t的差值变大,选用波长更短的光时,频率越大,折射半越大,t越大,t与t的差值变大,而t的表达式与光纤的直径无关,AC错误,D正确。故选BD。10.如图,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倾角为45
,其底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将质量为m的物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顶端距弹簧上端距离为l,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322mgk,已知,弹簧弹性势能为2p12Ekx=,其中x是形变量,简谐运动周期2mTk=,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速度最大时的压缩量为22mgkB.物块的最大动能为222224mggmmglkk+−C.物块的最大加速度为22gD.从静止释放到压缩量最大的时间为2223lmgk+【答案】AB
D【解析】【详解】A.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则sin45mgkx=得22mgxk=A正确;B.根据机械能守恒()2k1sin452mglxkxE+=+得22k2224mggmEmglkk=+−B
正确;C.弹簧压缩量最大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32sin452mgkmgmak−=得最大加速度为2ag=C错误;D.从释放到与弹簧接触的过程中,加速度为sin4522mgagm==时间为122tlg=振幅为322222mgmgmgAkkk=−=压缩弹簧到平衡位置过程中,位移为振
幅的12,时间为212Tt=的从平衡位置到压缩量最大的时间为34Tt=从静止释放到压缩量最大的时间为123tttt=++得2223ktlmg=+D正确。故选ABD。二、实验题。(本题共9分,每空3分)11.(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
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1P和2P,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3P和4P,在插3P和4P时,应使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插上
大头针3P,使3P仅挡住2P的像B.插上大头针3P,使3P挡住1P的像和2P的像C.插上大头针4P,使4P挡住3P和1P、2P的像D.插上大头针4P,使4P仅挡住3P(2)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为了减小作图误差,3P和4P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B.如果光在界面aa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不会进入玻璃砖C.不论光以什么角度从aa射入,经一次折射后到达界面bb都能射出(3)另一位同学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为了防止笔尖碰到玻璃砖面而损伤玻璃砖
,该同学画出的玻璃砖界面aa、bb如图乙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①.BC##CB②.AC##CA③.偏小【解析】【详解】(1)[1]大头针1P、2P、3P、4P理论上都应在同一光路
上,所以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插上大头针3P,使3P挡住1P的像和2P的像,接着插上大头针4P,使4P挡住3P和1P、2P的像。故选BC;(2)[2]A.为了减小作图误差,3P和4P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故A正确;B.全反射必
须是光由光密介质射向与光疏介质的交界面时才能发生,所以即使光在界面aa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也不会发生全反射,而一定会折射进入玻璃砖,故B错误;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在aa的入射角为,根据折射定律有
sin1sinsinCnn==不论光以什么角度从aa射入,经一次折射后到达界面bb时的入射角都会小于全反射临界角,所以都能射出,故C正确。故选AC;(3)[3]如图所示实线为实际的光路图,虚线为实验中
作出的折射光线,可知作出的折射光线相比实际折射光线沿逆时针转动了一个角度,所以折射角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而由于玻璃砖上表面与aa平行,所以入射角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因此玻璃砖折射率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每题15分)12.如图甲,
神舟十六号从空间站返回的第一步动作在大约390h=公里的高度完成,飞船通过两次调整姿态后,变成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主发动机点火开始制动减速。现把制动减速过程简化为如图乙所示,设返、推组合体减速前的总质量为0m(包括发动机喷出的气体),减速前
的速度大小为0v(相对地球),主发动机点火后推进舱喷气,在t(很短)时间内推进舱把质量为00.1m的气体以速率101.9vv=(相对地球)喷出。由于减速制动时间短,可认为返、推组合体减速前、后速度及1v的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除了组合体与喷出气体间的作用
外,不考虑其他力的影响。(1)分析说明1v的方向;(2)求减速制动后瞬间返、推组合体的速度大小;(3)求减速制动过程返、推组合体受到的平均作用力。【答案】(1)见解析;(2)00.9v;(3)009100mvt【解析】【详解】(1)返、推组合体要减速制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推进舱主发动机喷气的方向与0v的方向相同,即向前喷气。(2)返、推组合体喷气获得的反推力沿切线方向,在此方向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定律有()00000020.11.90.1mvmvmmv=+−解得200.9vv=(3)减速制动过程,以发动机喷出气体为研究对象,根
据动量定理有00000.11.90.1Ftmvmv=−解得009100mvFt=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返、推组合体受到的平均作用力009'100mvFt=13.如图所示,矩形abcd为一棱镜的横截面,M为ad
边的中点,ab的长度为2L。一束光自M点射入棱镜,入射角为45i=,已知该光在棱镜中折射率2n=,真空中光速为c,求:(1)折射角r和光在棱镜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2)改变入射角,当光垂直ad入射时,光从端面ad第一次传播到bc的时间t。【答案】(1)30r=,45C=;(
2)22Ltc=【解析】【详解】(1)由折射定律sinsininr=可得sinsin451sin22irn===可得折射角为30r=该棱镜全反射临界角C满足112sin22Cn===解得45C=(2)当光垂直ad入射时,如图所示光在该棱镜中传播的速
度为2ccvn==光由ad到bc的路程为2absL=则时间22absLtvc==14.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绝缘轨道ABCDP,由半径r=0.5m的圆弧轨道CDP和与之相切于C点的水平轨道ABC组成
,圆弧轨道的直径DP与竖直半径OC间的夹角θ=37°。质量10.2kgm=的不带电绝缘滑块以初速度06m/sv=沿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的带正电小球发生弹性正碰,小球质量20.4kgm=、电荷量5110Cq−=,碰后小球沿轨道运动,小球的右侧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
电场。小球到达P点时恰好和轨道间无挤压且所受合力方向指向圆心。小球和滑块均视为质点,碰撞过程中小球的电荷量不变,不计一切摩擦。(取210m/sg=,sin37°=0.6,cos37°=0.8)(1)求碰后瞬间小球的速度大小Bv;(2)求匀强电
场的电场强度大小E及小球到达P点时的速度大小Pv;(3)求B、C两点间的距离x。【答案】(1)4m/s;(2)5310N/C,2.5m/s;(3)0.85m【解析】【详解】(1)滑块与小球发生弹性正碰,设碰后滑块、小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1v、2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1122mvmvm
v=+由能量守恒得为22211122111222mvmvmv=+联立解得24m/sBvv==(2)小球到达P点时,受力如图所示则有2tanqEmg=解得5310N/CE=小球所受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大小为2cosmgG=等小球到达P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2
PvGmr=等解得2.5m/sPv=(3)对小球碰后运动到P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22222211(sin)(cos)22PqExrmgrrmvmv−−+=−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