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素质拓展物理试题(二) 含解析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1.538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素质拓展物理试题(二)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素质拓展物理试题(二)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素质拓展物理试题(二)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素质拓展物理试题(二) 含解析.docx,共(15)页,1.53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9a1f57eb8c2eded8c40bb3adf3efd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合肥一中2022级高二物理上学期素质拓展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1-7题为单选题,每小题4分;8-10题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均匀带电绝缘圆环所带电荷量为

Q。现使圆环绕垂直圆环所在平面且过圆心的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则环转动产生的等效电流为()A.QB.QC.2QD.2Q【答案】D【解析】【详解】ABCD.根据电流定义式有QIT=圆环绕垂直圆环所在平面且过圆心的轴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则有2πT=可求出等效电流2πQI=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如图所示,长方体金属块边长之比a:b:c=3:1:2,将A与B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电流为I;若将C与D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则电流为(

设金属块的电阻率不变)()A.IB.9I/4C.4I/9D.2I【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电阻定律可确定AB及CD时电阻,再由欧姆定律即可确定电流.【详解】设b长为l;根据电阻定律可知:LRS=;则接AB时,电阻3322ABLRLLL

==;当接CD时,电阻2233CDLRLLL==;由欧姆定律可知:2332ABUUULIRL===;则3924CDUULIIR===;故选B.3.如图所示是将滑动变阻器用作分压器的电路,A、B为分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电压U恒定,若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间,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A.AB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UAB=2U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UAB>2UC.负载电阻R越小,UAB越接近2UD.接上负载后要使UAB=2U,则滑片P应向下移动【答案】A【解析】【详解】A.滑片放在变阻

器的中间则变阻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电阻相同,都为02R,AB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就是变阻器下半部分电阻两端的电压,上、下部分为串联,串联分压且与电阻成正比,即UAB=2U。故A正确;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R与变阻器下半部分的电阻是并联关系。此时并联部分的总

电阻为0002=22RRRRRR+并所以并联部分的电压小于滑动变阻器的上半部分的电压。即UAB<2U。故B错误;C.负载电阻R越小,R与变阻器下半部分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就越小。所以并联部分分到的电压就越小。当负载电阻趋近于零时,并联部分

的总电阻也趋近于零,并联部分分到的电压也趋近于0。故C错误;D.接上负载后并联部分总电阻为的0002=22RRRRRR+并UAB<2U,滑片P向上移动时,滑动变阻器上半部分的电阻减小。下半部分的电阻增大,则并联部分的电阻也增大。这样才有可

能使UAB=2U。故D错误。故选A。4.如图所示为某金属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MN是曲线上的两点,过M点的切线和M、N两点对应坐标图中已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金属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B.该金属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0V时对应的电阻是6.7C.

该金属导体的电阻是10D.该金属导体在M点和N点对应电阻之比是3:2【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欧姆定律UIR=I-U图线上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斜率逐渐减小,说明该金属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A错误;B.该金属导体M

点对应的电压是2.0V,对应的电流是0.3A,由电阻的定义得20Ω6.73MURI==故B正确;C.由于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所以该金属导体的电阻是变化的,故C错误;D.由图可知,N点对应电阻是5.0Ω10Ω0.5NURI===的金属导体在M点和N点对应的电阻之比是:2:3

MNRR=故D错误。故选B。5.如图所示,大量程电压表、电流表都是由灵敏电流表G和变阻箱R改装而成。已知灵敏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为g300mAI=,内阻为g10R=,变阻箱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装为0.6A量程的

电流表,选择图甲,05R=B.改装为0.6A量程的电流表,选择图乙,010R=C.改装为15V量程的电压表,选择图甲,020R=D.改装为15V量程的电压表,选择图乙,040R=【答案】D【解析】【详解】AB.改装为0.6A量程的电流表,需要并联一个电阻,选择图甲,根据欧姆定律有gg

g0IRIIR=+解得010R=AB错误;CD.改装为15V量程的电压表,需串联一个电阻,选择图乙,根据欧姆定律有ggg0IRIRU+=解得040R=C错误,D正确。故选D。6.一根长为L、横截面积为S、电阻

率为的金属棒,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则棒两端所加电压的大小为()A.22mveB.2mLvSneC.nevLD.evS【答案】C【解析

】【详解】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evS=,电阻定律LRS=,根据欧姆定律得UIR=,联立得棒两端所加电压的大小UnevL=故选C。7.把两个相同的灵敏电流计分别改装成了两个量程不同的电压表V1、V2,若把V1、V2分别采用并联或串联的方式接入

电路,如图甲、乙所示,两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与电源均相同,则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V1、V2的示数不同,指针偏角相同B.图乙中的V1、V2的示数不同,指针偏角相同C.图甲V1和图乙V1的示数不可能相同D.图甲V1和图乙V2的指针偏角一定相同【

答案】B【解析】【详解】A.两个电压表量程不同,所以内阻不同,在图甲中两个电压表是并联关系,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相等,所以两只电表的示数相同,但是由于两只电表的内阻不同,故流过两只电表的电流不同,又因为指针偏转角与流过表头的电流有关,电流越大,偏转角越大,故

A错误;B.两个电压表量程不同,所以内阻不同,在图乙中两个电压表是串联关系,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又因为指针偏转角与流过表头的电流有关,所以两只电表的指针偏转角相同,但是由于两只电表的内阻不同,所以两个电表的分压不同,所以两个表的

示数不同,故B正确;C.图甲和图乙两个电路中总电阻不可能相同,甲图中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调节到比较小时,定值电阻分压可以与图乙中电压表的分压相同,所以图甲V1和图乙V1的示数可能相同,C错误;D.流过图甲V1中电流可能和图乙V2中的电流相同,也可能不

同,所以指针偏角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D错误;故选B。8.如图所示是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电场中的一些点,O是两电荷连线的中点,E、F是连线中垂线上相对O对称的两点,B、C和A、D也相对O对称。则()A.B

、O、C三点比较,O点场强最弱,B点电势最高B.E、O、F三点比较,O点电势最高、场强最弱C.A、D两点场强相同,电势不相同D.正试探电荷沿连线的中垂线由E点运动到F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答案】AC【解析】【详解】A.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规律可知,B、O、C三点位置

处,O点处电场线分布要稀疏一些,即B、O、C三点比较,O点场强最弱,B、O、C三点位置处的电场线由BOC→→,根据沿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B点电势最高,故A正确;B.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等势线分布规律可知,中垂线本身就是一条等势线,即E、O、F三点电势相

等,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规律可知,E、O、F三点位置处,O点处电场线分布要密集一些,即O点场强最大,故B错误;C.A、D对O对称,根据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规律可知,A、D两点位置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这两位置的场强相同,根据等量异种电荷

的电场线分布规律可知,A位置处电场线由A处指向无穷远,即A位置的电势比无穷远沿高,而D位置处电场线由无穷远指向D位置,即D位置的电势比无穷远沿低,则A点电势比D点高,故C正确;D.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等势线分布规律可知,中垂线本身就是一条等势

线,则正试探电荷沿连线的中垂线由E点运动到F点,电场力不做功,故D错误。故选AC。9.如图所示,虚线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线间的电势差相等,实线为一个带负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P、Q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

在Q点时电势能比P点时大B.质点在Q点时加速度方向与等势面a垂直C.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的电势最低D.Q点的电场强度小于P点的电场强度【答案】BD【解析】【详解】A.由于质点所受合力,即电场力垂直于等势线且指向轨迹的内侧,即质点所受电场力方向垂直于等势线向下,质点由Q到P电

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即质点在Q点时电势能比P点时小,故A错误;B.根据上述可知,质点在Q点时的电场力方向与等势线垂直,方向指向轨迹内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质点在Q点时加速度方向与等势面a垂直,故B正确;C.根据上述质点所受电场力方向垂直于等势线向下,质点带负电,可知,电场

线方向垂直于等势线整体向上,根据沿电场线电势降低,可知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的电势最高,故C错误;D.等差等势线分布的疏密程度能够间接反映电场的强弱,根据图像可知,Q点位置等势线分布比P点位置要稀疏一些,则Q点的电场强度小于P点的电场强度,故

D正确。故选BD。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一带电油滴恰能静止于一水平固定的平行板电容器中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油滴带负电荷B.仅将极板M缓慢下移,油滴将向上运动C.仅将极板M缓慢下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D.S断开后,仅将极板M缓慢下移,油滴静止不动【答案】

AD【解析】【详解】A.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可知油滴带负电荷,选项A正确;B.仅将极板M缓慢下移,则板间距增加,根据UEd=可知,场强减小,电场力减小,则油滴将向下运动,选项B错误;C.仅将极板M缓慢下移,电容器两板电势差不变,则静电计指针的张角不变,选项C错

误;D.S断开后,仅将极板M缓慢下移,两板带电量Q不变,根据4SCkd=QCU=UEd=可得4kQES=两板场强不变,则油滴静止不动,选项D正确。故选AD。二、非选择题(共54分。其中第11题15分,第

12题10分,第13题13分,第14题16分)。11.某实验小组为测量某种合金丝的电阻率,进行了如下操作:(1)用刻度尺测得合金丝的长度为60c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示数如图1所示,则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mm;(2)设计如图2所示的实验电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

量金属丝的电阻值。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3实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__________;(3)正确连接电路后,某次测量时电压表(量程03V)和电流表(量程00.6A)指针的位置分别如图4、图5所示,则电压U=__________V,电流I=__________A;(4)由题给

数据和测量数据计算该合金丝的电阻率为__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①.0.628##0.626##0.627##0.629②.③.1.20④.0.50⑤.61.210−【解析】【详解】(1)[1]合金丝的直径为0

.5mm12.80.01mm0.628mmd=+=(2)[2]根据电路图连接如图所示:(3)[3]由图4知,电压表(量程03V)示数为1.20VU=[4]由图5知,电流表(量程00.6A)的示数为0.50AI=(4)[5]由欧姆定律可得,合金丝的

电阻为2.4ΩURI==根据电阻定律LRS=可得24SdRRLL==带入数据解得61.210m−=12.如图所示,在该电路施加U=5V的电压,R1=4Ω,R2=6Ω,滑动变阻器最大值R3=10Ω,则当滑动触头从a滑到b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为多少?【答案】1A【解析

】【详解】解:设触头上部分电阻为R,则下部分为3RR−的总电阻:2123123()()()(146(6)10020)20RRRRRRRRRRRR++−+−−−+===++总当6R=时,R总最大,此时5maxR=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为:1min

maxUIAR==13.密立根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很小的带电油滴所带的电荷量。油滴从喷雾器喷出时由于摩擦而带电,并落入两块相互平行的极板M、N之间的区域(M板带正电、N板带负电),透过显微镜寻找那些刚好悬浮在极板间的油滴。根据观测数据算出油滴的质量,再根据油滴悬浮时受到的电场力和重力

平衡,可计算出油滴所带的电荷量。(1)若P为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悬浮油滴,则可推知P带哪种电荷?(2)已知极板M、N之间的距离为d,电压为U,求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3)油滴P可视为球体,并测得其半径为R。已知油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极板M、N之间的距离为d

,电压为U。求该油滴的电荷量q。(提示:球的体积公式34π3VR=)【答案】(1)负电(2)UEd=(3)343RgdqU=【解析】【详解】(1)油滴受向上的电场力,而上极板带正电,可知P带负电.(2)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UEd=(3)∵油滴P悬浮∴油滴P受到的重力和电场力平衡即:m

gqE=而:343mR=UEd=联立以上各式,可得:343RgdqU=14.在现代科学实验和技术设备中,常常利用电场来改变或控制带电粒子运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由加速区、静电分析器和偏转电场三部分

组成。在发射源S处静止释放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离子,经过竖直放置的A、B板间的加速电压U0后进入电场均匀辐射方向分布的静电分析器,从C点射入沿半径为R的圆心角为53°的圆弧做匀速圆周运动,且从D点射出,经DP从偏转电

场的P点射入,水平放置的G、H板间距为d,两板间加上如图乙的变化电压,G为正极板,该变化电压的最大值也为U0,且周期T远远大于离子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时间,G、H板足够长,离子重力不计。已知sin530.8=,cos530.6=。求:(1)离子到达C点速度v的大

小;(2)圆弧虚线CD所在处电场强度E的大小;(3)若离子源S在T时间内均匀发射N个正离子,则T时间内在G板上收集到的离子数n;(4)离子打到H板上的长度。【答案】(1)02qUm;(2)02UR;(3

)0.64N;(4)1.08d【解析】【详解】(1)离子的加速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2012qUmv=从而求得的02qUvm=(2)离子在辐射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qEmvR=联立(1)中结果得到02UER=

(3)离子在偏转电场中做类斜抛运动,设电压为Uc时,离子的轨迹刚好与G板相切,则加速度为cqUamd=竖直速度为sin53yvvv==竖直速度减小为零时22yvad=联立可得00.64cUU=即恰好打到板上的粒子的出发时刻为00.64cUtTTU==那么打到G

板的粒子的出发时刻范围为0~t,而U与t成线性关系。则T内在G板上收集到的离子数为0.64tnNNT==(4)使离子打到H板上,偏转电压有要求,U取0.64U0~U0由于是斜抛运动(可看作两个平抛组成),离子的运动时间为2yvta=离子的水平位移为xxvt=加速度

为qUamd=离子的水平速度为cos53xvv=从而得到max3xd=min1.92xd=则离子打到H板的长度是maxmin31.921.08xxxddd=−=−=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