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2.035 M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2.035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a3e03d9caafd59408459232d243e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生物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可在人体血浆中找到的有()A.尿素B.淀粉C.

血红蛋白D.呼吸氧化酶【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激素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尿酸等)。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详解】A、尿素是代谢废物,可在人体血浆中找到,A

正确;B、淀粉是植物特有的多糖,不能在人体血浆中找到,B错误;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能在人体血浆中找到,C错误;D、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不能在人体血浆中找到,D错误。故选A。2.如图所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

是淋巴B.c可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C.a、b、c三部分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c【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

不能再渗回组织液。【详解】A、根据图示可以推出,a代表细胞内液,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d代表血浆,A错误;B、c淋巴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渗出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组织液,B错误;C、结合A选项,b、c、d三部分主要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C错误;D、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c淋巴,D正确。故选D。3.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收获40金27银24铜,创造境外参赛最佳战绩。下列叙述错误是()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血浆的pH和渗透压仍保持相对稳定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内环境

中的各种因素都恒定不变D.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通过多个器官、系统协调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

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详解】A、人体能够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血浆的pH和渗透压仍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水平衡,B正确;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会在正常范围内变化,C错误;D、内环境稳

态需要通过多个器官、系统协调来维持,D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人和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C.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活动加强有利于机体更好适应环境D.神经元对神经胶质细胞起保护、支

持等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详解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错误;B、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B正确;C、交感神经会让胃肠等内脏器官活动减弱,C错误;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等作用,D错误。故选B。5.下列

有关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Na+和K+分别主要分布在膜内和膜外B.静息状态下,K+外流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从产生动作电位到恢复静息状态与K+和Na+跨膜运输都有关D.若将神经纤维放在较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中,动作电位峰值会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K+通道打开,K+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使神经纤维上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K+通道关闭,Na+通道打开,Na+协助扩散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

动作电位,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详解】A、在静息状态下,Na+和K+分别主要分布在膜外和膜内,A错误;B、静息状态

下,K+外流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C、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静息电位的恢复和维持与K+的外流有关,因此从产生动作电位到恢复静息状态与K+和Na+跨膜运输都有关,C正确;D、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因此若将神经

纤维放在较低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D错误。故选C。6.河豚毒素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专一性地与Na+通道结合,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Na+内流不需要ATPB.河豚毒素中毒病人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峰值

不受影响C.兴奋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都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D河豚毒素有可能会被开发用于局部镇痛【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

A、神经元中Na+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A正确;B、河豚毒素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专一性地与Na+通道结合,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而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K+大量外流造成的,因此河豚毒素中毒病人神经元的静

息电位峰值不受影响,B正确;C、兴奋在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发生信号的转化,包括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C错误;D、河豚毒素高效阻断Na+内流,抑制兴奋传递,有可能会被开发用于局部镇痛,D正确。故选C。7.下列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学

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C.短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解析】【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

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

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学习和记忆是人类大脑的高级功能,高等动物都可以具有这样的功能,语言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B、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

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B错误;C、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D、学习和记忆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D。8.浙江大学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实

现了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递是实现脑机接口的生理学基础之一B.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并书写出汉字的过程仅涉及到化学信号的传导C.实验人员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的过程属于非条件

反射D.该案例说明“脑机接口”可帮助修复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除了缩手反射,常见的反射还有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

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详解】A、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导,在突触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冲动以电信号的方式传递是实现脑机接口的生理学基础之一,A正确;B、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并书写出汉字的过程仅涉及到

化学信号的传导、电信号的传递,B错误;C、用“意念”控制机械臂书写未经过完整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不属于反射,C错误;D、该案例说明“脑机接口”可帮助修复人的躯体运动功能,而不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D错误。故选A。9.热射病,也称重

症中暑,是一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或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体力活动导致的严重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热射病患者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可产生热觉B.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明显的发热C.热射病人体温下降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D.人会出现热射病表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能力存在一定限度【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

A、热觉产生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错误;B、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会升高,引起明显的发热现象,B正确;C、体温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正确;D、热射病的发生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机体的调

节能力有限,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激素分泌腺体或细胞生理作用A促胰液素胰腺促进胰腺合成和分泌胰液B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促进骨的伸长和蛋白质的合成C胰岛素胰岛B细胞降低血糖浓度D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

代谢A.AB.BC.CD.D【答案】A【解析】【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详解】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A错误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骨的伸长和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胰岛B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D

正确。故选A。11.现代健康饮食倡导低盐。高盐饮食后,醛固酮能诱导Na+通道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B.高盐饮食后,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减少C.水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醛固酮是由垂体分

泌的、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答案】D【解析】【分析】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调节水的摄入;另一方面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

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正常。【详解】AD、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A正确、D错误;B、高盐饮食后,血钠含量升

高,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减少对钠离子的吸收,B正确;C、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其中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属于激素调节,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主动补充水分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正确。故选D。12.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病理和实验治疗等研究。给健康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浓度(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不会

出现的生理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升高B.胰岛素分泌增多C.肝糖原分解增多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的分泌,使胰岛素含量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加速;外界溶液浓度比红

细胞细胞质浓度高,细胞失水。【详解】A、注射一定量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血浆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B、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B正确;C、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会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C

错误;D、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多的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正确。故选C。13.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时,会产生免疫病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IV侵入人体细胞后利用人体细胞内的逆转录酶完成逆转录过程B.艾滋病

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后天获得免疫缺乏病C.花粉过敏者接触花粉出现的瘙痒、红肿现象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D.过敏反应在不同个体反映出来的症状存在差异【答案】D【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过敏反应

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详解】A、HIV属于逆转录病毒,HIV侵入人体细胞后利用人体细胞内的原料、能量、酶等完成逆转录过程,但逆转录酶是HIV自身含有的,A错误;的B、艾滋病属于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类风湿

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疾病,B错误;C、接触花粉出现的瘙痒、红肿现象是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体液免疫反应引起的,C错误;D、许多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正确。故选D。14.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

的相互调节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上存在白细胞介素、胰岛素的受体B.乙酰胆碱、TRH等可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D.只要图中构成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正常,人体就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答案】

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这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它们之间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

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详解】A、免疫系统分泌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可以作用于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以神经元上存在白细胞介素的受体;胰岛素可以作用于神经元,促进神经元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神经元上也存在胰岛素的受体

,A正确;B、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充满了组织液,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作用于突触后膜;TRH是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所以乙酰胆碱、TRH等可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作用,

B正确;C、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有机物代谢减弱,会出现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C正确;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正常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前提,由于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即使图中构成的神经—体液—免

疫调节网络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也会失调,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的一种

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NaCl溶液中重复实验,图2中B

点将上移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答案】AB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图2是在图1所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

随时间变化图,分析可知B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图3为突触结构的亚显微模式图。【详解】A、图1中共有3个完整突触,由于神经元之间形成了环状结构,因此若图1中各突触性质一致,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A正确;B、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

度的NaCl溶液中,会导致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增多,从而使图2中B点纵坐标数值(动作电位峰值)变大,B点将上移,B正确;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由于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是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因此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D、反射活动

要依靠反射弧完成,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即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ABC。16.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非饥饿、安静状态下,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X代表2CO,c→d时段,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B.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d点时X通过反馈调节促进垂体的活动C.若X代表血糖,则b→c的变化过程主要与胰岛素浓度升高有关D.若X代表性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性器官→性腺【答案】ABD【解析】【分析】激素的分级调节指的是下丘

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等。【详解】A、若X是CO2,c→d段时,CO2浓度增大,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兴奋,呼吸

强度增加,A错误;B、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d点时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B错误;C、若X是血糖,b→c时段血糖含量下降,与胰岛素发挥作用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

用和贮存从而降低血糖有关,C正确;D、若X代表性激素,激素的分级调节指的是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即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性腺,D错误。故选ABD。17.科研人员发明了治疗糖尿病的胰

岛素泵。包埋在皮肤下面的血糖传感器可以测量患者的血糖浓度并将信息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出胰岛素释放速度,将信号发送到胰岛素泵,胰岛素泵通过放置在皮肤下面的导管释放胰岛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来源包括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等B.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相当于大

脑皮层,胰岛素泵相当于胰岛B细胞C.安装了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中期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来源于胰岛素泵释放D.相比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可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答案】BC【解析】【分析】

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详解】A、血糖主要有三个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能接收血糖浓度信息,计

算胰岛素释放速率,还能将信号发送至胰岛素泵,下丘脑也能接收血糖浓度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胰岛B细胞,故胰岛素泵中的控制器相当于人体内的下丘脑,B错误;C、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因为胰岛素抵抗而非胰岛B细胞受损,患者对

胰岛素不敏感,所以当患者血糖过高时分泌胰岛素的有患者自身的胰岛B细胞和胰岛素泵,C错误;D、相比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优点有(最大程度)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不易发生低血糖,D正确。故选BC。18.人乳

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癌。自2022年起,南京市决定按自愿原则,为在校初一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下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次接种HPV疫苗能实现有效的免疫治疗

B.物质A为细胞因子、物质B为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细胞①③⑤都能识别、摄取、提呈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D.接种HPV疫苗后细胞④能在机体被HPV感染后迅速分泌抗体【答案】ACD【解析】【分析】图中①是抗原呈递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A是细胞

因子,B是抗体。【详解】A、接种HPV疫苗属于免疫预防,A错误;B、图中A是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物质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都是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C、⑤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细胞④是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体,当接触抗原后

,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D错误。故选A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空1分,共计60分。19.痛风是一种尿酸过度沉积导致的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导致体内尿酸生成过量,若血液尿酸值长期偏高

会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浓度高于溶解度时会结晶析出,在温度较低的远端肢体和酸度较高的组织中不断沉积,形成针状晶体,在关节处沉积时会摩擦软骨引起炎症与疼痛,进而导致痛风。下图为食物中氮的代谢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尿酸、脂肪酸和乳清酸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

)内环境的成分,氨基酸分解为α—酮酸和含氮部分这一代谢主要场所在__________(填“细胞内”或“内环境中”)。(2)高尿酸血症患者体内渗透压相较于正常人__________,从而导致__________合成并分泌的__________激素增加。在痛风发作时,会引

起体内剧烈的炎症反应,可通过注射__________激素进行缓解。同时改变生活方式,对关节热敷及多喝水可缓解痛风发作,原因是对关节热敷可以减少__________,多喝水可以促进__________。(3)短期内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血浆中含有的_

_________缓冲对有关,说明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浆水”是中国西北地区用蔬菜制成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长期饮用可缓解痛风,其缓解痛风的机制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长期饮用“浆水”缓解

痛风的机制:“浆水”中的发酵乳酸杆菌JL—3可在肠道中将嘌呤代谢为__________,减少人体对__________的吸收,从而缓解痛风。【答案】(1)①.属于②.细胞内(2)①.高②.下丘脑③.抗利尿④.糖皮质⑤.尿酸结晶⑥.尿酸排泄(3)①.3HCO−/H2CO3②.内环境稳

态(pH相对稳定)(4)①.尿酸②.嘌呤【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

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小问1详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代谢废物需要通过内环境运输至相应器官排出,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内环境的运输再被细

胞吸收,由图可知,尿酸、乳清酸和脂肪酸需要经过内环境运输至肾脏,因此三者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氨基酸分解为a-酮酸和含氮部分这一代谢主要场所在肝脏细胞内。【小问2详解】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中尿酸值长期偏高,导致内环境渗透压高于

正常人;内环境渗透压较高会导致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这个刺激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等可作用于免疫系统,可抑制炎症的产生,改善和消除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根

据题意,热敷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减少尿酸晶体在关节处沉积,进而减少因摩擦软骨引起的炎症与疼痛,多喝水可减少内环境渗透的压,进而增加排尿量,促进尿酸以尿液的形式排泄。【小问3详解】短期内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pH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中的缓冲对有3HC

O−/H2CO324HPO−/24HPO−,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小问4详解】长期饮用“浆水”缓解痛风的原理:食物中的嘌呤被人体吸收过多后代谢为尿酸,过多的尿酸会引发痛风。“浆水”中的发酵乳酸杆菌JL-3可

在肠道中将嘌呤代谢为尿酸,减少人体对嘌呤的吸收,从而缓解痛风。建议:减少食用嘌呤高的食物,如海鲜、豆类、动物内脏等。20.下图是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①~⑤代表反射弧中的结构,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当针扎手部取血时,感觉到疼痛,这一过程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若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膜电位发生的变

化是由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__内流引起的。若对甲图中的④的刺激强度增加,产生的动作电位大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刺激甲图中的①,若图中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则可以检测到B处的电流表指针偏转__________次,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由__________信号转变为__________信号,此处兴奋的传递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4)“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④中的细胞体,而②未受到侵

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__________(填“有”或“无”)感觉。(5)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3—NP),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若图丙中神经递质表示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

,能够被胆碱酯酶分解。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__________,以免持续发挥作用。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可能会引起肌肉持续__________(填“松弛”或“痉挛”)。【答案】(1)①.①②.不属于(2)①.外正内负②.外负内正③.Na+④.不变(3)

①.2②.电③.化学④.单向(传递)(4)有(5)①.降解(降解或回收)②.痉挛【解析】【分析】由甲图中的突触联系,可以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右向左,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③是神经中枢;图乙表示传出神经在静息状态和动作状态膜两侧的电位情况的放大;图丙是突触结构图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小问1详解】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图甲中①~⑤代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由传入神经上含有神经节可知,②是传入神经,因此与其相连的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该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

成。针扎手部取血时,会大脑皮层处形成痛觉,这一过程不属于反射,因为该过程兴奋只是传至神经中枢形成感觉,没有经历完整反射弧。【小问2详解】刺激甲图中的④,传出神经纤维发生膜电位变化,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出现动作电位,而这

种变化是由于刺激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的。对于一个神经细胞来说,只要产生动作电位便达到最大值,动作电位的强度不会随刺激强度改变,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也是如此,所以对甲图中的④的刺激强度增加,产生的动作电位大小不变。【小问3

详解】刺激甲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此处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

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小问4详解】“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④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脊髓中向大脑皮层上传的神经并没有损伤,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小问5详解】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回收或降

解,以免持续发挥作用。若人误食发霉的甘蔗,甘蔗发霉时滋生的节菱孢霉菌能产生三硝基丙酸,可以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会导致乙酰胆碱持续起作用,可能会引起肌肉持续痉挛。21.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图中a、b、c、d代表四

种激素;乙图表示垂体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的示意图;丙图是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示意图,A、B代表结构,C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过程是: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__________会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体温调节中枢______

____。(2)人进入寒冷环境时,甲图中激素a、b、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会增加,其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作用于机体细胞促进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激素b、c的产生会促进激素a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a含量的增多,会抑制激素b、c的合成和分泌,以上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

________。(3)乙图中垂体产生的激素TSH会通过__________运输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但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上存在__________。(4)长跑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__________感受器,引起丙图中B释

放__________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以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渗透压升高在__________形成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_

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答案】(1)①.冷觉感受器②.下丘脑(2)①.c、d②.a、d③.负反馈调节(3)①.体液②.TSH的受体(4)①.下丘脑渗透压②.抗利尿激素③.大脑皮层④.乳酸【解析】【分析】

1、机体体温保持相对恒定是受下丘脑调节的,正常情况下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体温升高时,散热功能被发动,通过体表皮肤扩张和出汗,散去多余的热量;当机体处于低温的温度刺激时,可发动产热机制,表现为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心率增加来

产生热量。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

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小问1详解】人在寒冷环境中,当受到寒冷刺徼时,位于皮肤和内脏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中枢产生兴奋

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调节相关生命活动,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人进入寒冷环境时,下丘脑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垂体细胞合成并分泌c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a甲状腺激素,另一方面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分泌d肾上

腺素增加,故人体进入寒冷环境中图甲中的a、b、c、d四种种激素的分泌量都会有所增加;其中a甲状腺激素和d肾上腺素会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图中激素b、c的产生会促进激素a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a含量的增多,会抑制激素b、c的合成和分泌,即甲状腺

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保障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状。【小问3详解】乙图中垂体产生的激素TSH释放后,会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但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结合图示可知,只有甲状腺细胞的表面才有与TSH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使T

SH只能对甲状腺细胞的分泌活动作出相应的调节。【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C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经过B垂体释放出来,随体液的传送到达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部位,并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产生口渴感觉,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

胞中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22.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下图是胰岛素分泌及调节血糖的部分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特定区

域兴奋,相关的___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最终神经末梢分泌神经递质与图中__________结合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填结

构或物质名称)使进入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增加,经过细胞呼吸和信号转导促进钙离子通道打开,__________内流,进而导致__________分泌增加。(3)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与蛋白N结合后,经过信号传导,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__________融合,进而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

运蛋白的数量,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除此之外,胰岛素还可以通过促进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降低血糖。(4)研究发现,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其生理学

意义是保证剧烈运动时的__________需求,防止__________过低。(5)成纤维生长因子1(FGF1)是一种内源性蛋白类激素,研究表明FGF1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FGF1可能通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也可能自身

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了研究FGF1降低血糖的原理,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简要操作流程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取若干只①__________的健康小鼠,敲除小鼠的胰岛素基因和FGF1基因注射葡萄糖溶液将模型小鼠平均分为4组,编号A、B、C、D,给每组小鼠注

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给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B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C组小鼠注射适量②__________,D组小鼠注射适量③__________结果分

析每隔一段时间检测4组小鼠的血糖浓度【答案】(1)①.副交感②.(胰岛B细胞的)蛋白M(2)①GLUT2②.钙离子③.胰岛素(3)①.细胞膜②.合成糖原③.转化成非糖物质(4)①.能量②.血糖(5)①.生理状况相同②.FGF1③.FGF1和胰岛

素【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血糖浓度升高,会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会促进含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小问1详解】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特定区域兴奋,兴

奋通过相关的副交感神经传到神经末梢,使其分泌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蛋白M结合,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小问2详解】由图1可知,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分子在GLUT2协助下进入胰岛B细胞,使进入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增加,经过细胞呼吸和信号转导,促进钙离子通道打开,使钙离子内流,进而

促进胰岛B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小问3详解】由图1可知,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组织细胞,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蛋白N结合后,经过信号转导,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加,进

而增强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小问4详解】血糖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防止血糖浓度过低,保证剧烈运动时能量的需求。【小问5详解】实验目的是研究FGF

1降低血糖的原理,探究其是否通过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还是自身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该实验的检测指标是血糖的浓度变化是否会降低,而正常生物体内由于能够产生胰岛素和FGF1,可能均会降低血糖,干扰实验结果的判定,所以实验第一步构建疾病的动物模型

,取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敲除小鼠的胰岛素基因和FGF1基因,使其不能降低血糖,称为糖尿病小鼠。将模型小鼠平均分为4组,编号A、B、C、D,给每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的血糖浓度。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是对照组,而其他几个小组均进行了处理,属于实验组,该实验需要观察血糖的降低是否由外源FGF1直接引起,还是通过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所以给C组小鼠注射适量FGF1,观察是否能直接降低血糖,D组小鼠注射适量FGF1和胰岛素,和B组对比观

察FGF1能否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23.免疫检查点阻断出现为临床肿瘤治疗带来了深刻地变革,该疗法已在多种类型的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疗效,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的(1)图1中的T细胞指的是__________,其释放毒素使得肿瘤细胞__________(填“凋亡”或“坏死”),体现了免

疫系统__________的功能。图中体现了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有摄取、处理、__________。除了树突状细胞,能呈递抗原的细胞还包括__________、B细胞。(2)图1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是其表面产生免疫检查分子的配体,该配体与免疫检查分子结合后,抑制了T细胞的活化。图

中阻断肿瘤细胞逃逸的方法是利用__________与__________结合。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__________设计其__________阻断免疫逃逸。(3)为了验证药物A具有杀伤癌细胞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癌症模型鼠进行实验,测定了不同组小鼠IL-2

、TNF-α(T细胞产生的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如表:A药物0mg·1kg−IL-2TNF-α014.1211.25518.3116.541024.3220.231531.5427.5研究者还分别测定了实验中小鼠T细胞表面

的免疫检查分子和癌细胞表面免疫检查分子的配体表达量,结果如图2,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药物A具有杀伤癌细胞的作用,其原因是:实验组的IL-2、TNF-α的表达量__________,且实验中小鼠T细胞

表面的免疫检查分子和癌细胞表面免疫检查分子的配体表达量下降。【答案】(1)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凋亡③.免疫监视④.呈递抗原⑤.巨噬细胞(2)①.免疫检查分子的抗体②.免疫检查分子③.免疫检查分子的配体④.特异性抗体(3)①.支持②.升高【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过程

: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

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图中的T细胞可以能够释放毒素使肿瘤细胞裂解,属于细胞毒性T细胞;肿瘤细胞裂解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对于机体是有利的;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的功能

是免疫监视功能;据图可知,图中的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属于抗原呈递细胞,除了树突状细胞,能呈递抗原的细胞还包括巨噬细胞、B细胞。【小问2详解】由题意可知,图1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是其表面产生免疫检查分子的配体,该配体与免疫检查分子结合后,抑制了T细

胞的活化,分析题图,图中阻断肿瘤细胞逃逸的方法是利用免疫检查分子的抗体与免疫检查分子结合,从而避免配体与之结合;结合图示可知,还可针对免疫检查分子的配体设计其特异性抗体阻断免疫逃逸。【小问3详解】通过表格数据和实验结果柱形图分析可知,IL-2、TNF-α

的表达量随药物A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而推测药物A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是:药物A可以增加T细胞杀伤因子IL-2、TNF-α的释放量(即实验组的IL-2、TNF-α的表达量升高),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说明实验结果支持药物A具有杀伤癌细胞的作用。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