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46.015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6)页,46.01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2918022bf4ca89b2285abd9565f7c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24小题计48分)1.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

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2.相传孔子编写了鲁国

的历史《春秋》,曾有人说:“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孔子还有一个原则:“为尊者讳,为贤者讳”。据此可推知孔子作史的标准是A.忽视事实专注统治需要B.天人合一凸显君权神授C.价值观念重于历史事实D.史以相传颂扬尊者贤能3.《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

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主张保护生产者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的主旨是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的

发展4.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即使是父子也用计算之心相待。”这反映出韩非子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5.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

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6.秦汉时期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高祖、汉文帝推崇道家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尊儒”且“尚法”。这反映出A.思想价值取决于形势需要B.君主专制影响了学术走向C.经济发展推动了思想演变D.汉承秦制的说法有待商榷7.董仲舒

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A.为封建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8.《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

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表明,《晋律》A.注重规范官员私德B.确立了主流意识形态C.重视传承宗法观念D.贯彻儒家的礼制精神9.“汉自孝武表彰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王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东汉)光

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在西汉时并未得到重视B.王莽时儒生转为学习道家思想C.东汉时察举制重视出身门第D.东汉时期儒家思

想得到了发展10.玄学出自《老子》“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魏晋时期的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就是蕴藏于天地万物一般规律的“‘道”。他们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这表明魏晋玄学A.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偏离了孔孟传统儒学C.糅合了儒道的

思想内涵D.削弱了佛教文化影响11.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

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12.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顰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出A.小说《三国

演义》影响百姓历史认知B.理学有助于正确历史认知的形成C.儒家伦理观念影响人物民间形象形成D.封建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日益强化13.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

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14.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

,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动摇社会等级观念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15.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D.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16.黄宗

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A.走向成熟的轨迹B.天下私有的本质C.因循反复的特点D.集权体制

的根源17.明代哲学家王艮在其“明哲保身论”中谈到,“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家、一国,然后保天下,吾身不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该思想A.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B.宣扬了民主平等的启蒙价值C.契合了救亡图存的

时代主题D.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理念18.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东西方文明中同时出现了早期的人文精神。这个时代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了属于“轴心时代”人文思想主张的有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②“天人合一”③“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④“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A.①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9.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

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20.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

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下列人物中,与安提丰思想最为接近的是A.普罗泰格拉B.苏格拉底C.伏尔泰D.康德21.在古代雅典,曾立法禁止奴隶主杀

害奴隶。奴隶主不能随意卖掉奴隶,在奴隶年老之后还得赡养他们。在城市的多数行业中,奴隶可以取得与自由人一样的薪水,甚至拥有独立的经济地位。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民主制度趋于完善B.人文精神受到重视C.公民群体日益壮大D.商品经济发展受阻22.

14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说明人文主义日益A.减少传统约束B.融入

市井生活C.助推商品经济D.推动物质追求23.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

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B.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C.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D.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

性”24.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

展资本主义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5题13分,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3分,共52分)25.(13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材料二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朱子语类》材料

三知(感觉、知觉)是心之体(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认为……是对的)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

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其积极作用。(4分)(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的治学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学说的核心思想。(3分)(3)据材料三,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并指出其理论依据。(3分)(4)材料四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表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形象中国历史上的形象1.圣化:孟子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司马迁:“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予,可谓至圣矣”,认定孔于是最伟大的圣人。2.正统化:汉代蓝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千思想置于至高无上

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3.僵化:宋代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4.维新化:康有为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

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亲内写成的作品。5.丑化: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认为孔于的忠、孝观点是维护宗法专制制度,痛骂孔子为”盗丘”,带情绪化的言论色彩,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丑化”。世界历史上的形象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

报德”的格言。——据张荣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十种形象》(节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14分)16世纪,王阳明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改造;同时期,马丁·

路德掀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会安危。他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

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

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

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

、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种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8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

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摘编自《中华文体库》材料二这里是数不清的悲伤,野蛮凶狠的庙堂

;这里是邪教徒的寺院,引入邪道的学堂;这里是眼泪的发源地,是黑暗的监狱,是个充满欺骗的场所;在这里,善良被扼杀,凶恶却在成长;这儿是人们死前的黑夜和地狱。难道上帝不将惩罚你?——彼特拉克《歌集》材料三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人士复兴希腊、罗马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

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在中世纪却衰弱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有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求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

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2)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这一精神的?目的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与古希腊人文思想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从中得到

的启示。(3分)高二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D2.C3.A4.B5.A6.A7.C8.D9.D10.C11.B12.C13.A14.B15.C16.B17.D18.C19.B20.A21.B22.B23.B24.A25.【答案】

(1)思想:仁、礼。(2分)作用:有利于规范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教化人民,治理国家。(2分)(2)格物致知(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或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1分)天理(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1分)(3)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

(致良知)。(1分)依据:心外无理,理在心中。(1分)(4)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1分)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1分)26.【答案】示例1: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发展的需要。(2分)汉代统治者在完成政治大一统后,将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适应了

进一步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逾越礼法,影响社会秩序的行为,宋代理学家就把孔子改造成了维护天理、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尚不够强大,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欲借孔子之“维新”形象推进变法

。(10分)总之,不同时代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当时时代发展的需要。示例2:近代社会孔子形象变化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2分)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力量尚不够强大,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孔子翅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目的就是欲借传统之力推进变法维新;新文化运

动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要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就必须“丑化”孔子。法国的伏尔泰对孑L子的赞美,也是为其反对封建教会和王权专制,进而且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服务的。(10分)总之,维

新派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做法不同,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服务的。示例3: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分)虽说中外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多有变化,但不论是中国古代对他的“圣化”、“正

统化”还是“僵化”,乃至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其实都从本质上反映出孔子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刻。他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影响至今;编撰了六经,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播居功至伟。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开创了中

国“平民教育”之先河。(10分)总之,孔子在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言论和作为,充分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7.【答案】(1)王阳明思想:心即理;人性本善;致良知;反省内心等(3分)。路德思想:因信称义,否定教

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理性思考等(3分)(2)相同之处: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具有平等观念;方法上由繁琐到简约,被动转为主动。(写出任意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共同因素:新经济因素出现并发展;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传统思想束缚。(写出任意一点得

2分,两点得4分)28.【答案】(1)特点:重视人的价值;强调知识的作用;崇尚道德,尊崇理性。(3分)背景:古希腊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工商业发达,城邦经济繁荣,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文化多元性为其产生提供了重要前提。(3分)(2)

体现:揭露教会的腐化,抨击教会的黑暗,重视人的价值;以“人性”反对“神性”,追求个性解放。(2分)目的:打破教会的精神禁锢,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促进思想解放。(2分)(3)关系:继承与发展。(1分)启示:注重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

与创新中学习传统文化。(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顺应时代发展,进行文化创新。)(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