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687.221 KB
  • 2024-10-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县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测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docx,共(26)页,687.2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24df8307a7ae17f7a0347f4d753148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地理月考测试卷1.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第1~2题。图示共包括几级天体系统()A.1级B.2级C.3级D.4级2.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第1~2题。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下列与地球上有生

物存在无关的是()A.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B.地球上有液态水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3.某研发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内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

。据此完成3~4题。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4.某研发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内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

S装置)充电。据此完成3~4题。上题所选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B.海拔高,距太阳近C.气候干旱,晴朗天气多D.海拔高,大气稀薄5.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

。据此完成第5~6小题。黑子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出现在太阳大气结构的()A.色球层B.日冕层C.光球层D.平流层6.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第5~6

小题。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A.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北方冬季出现寒潮C.有线电长波通信受中断或衰减D.轮船上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7.我国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在西昌成功发射第50、

51颗北斗导航卫星,又于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又成功发射第52、53颗卫星。据此完成第7~9题。英国(中时区)的华人华侨想收看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直播,应为当地时间()A.11月23日16

:55B.11月24日0:55C.11月23日0:55D.11月22日16:558.我国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在西昌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又于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又成功发射第52、53颗卫星。据此完成第7~9题。两次卫

星发射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应()A.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西昌白昼时间先逐渐变长然后逐渐变短C.北京正午日影长度变长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9.我国于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在西昌成功发射第50

、51颗北斗导航卫星,又于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又成功发射第52、53颗卫星。据此完成第7~9题。第二次卫星发射成功的当天,某校同学学习并绘制了当天的日照图,能正确反映最接近当天日照情况的是(图中阴影处表示黑夜)

()A.B.C.D.10.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成都遭遇浓雾天气,能见度仅有十几米,严重影响对外交通,双流机场被迫关闭5个多小时。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①B.

②C.③D.④11.2020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成都遭遇浓雾天气,能见度仅有十几米,严重影响对外交通,双流机场被迫关闭5个多小时。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受浓雾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天①增强

B.白天②增加C.昼夜温差减小D.夜晚④增强12.如图为2019年12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读图完成第12~14题。图中上海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1

3.如图为2019年12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读图完成第12~14题。下列地区中风力最大的是()A.上海B.青岛C.北京D.东京14.如图为2019年12月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读图完成

第12~14题。如图所示的气候资料图,能表示北京气候特征的是()A.AB.BC.CD.D15.如表为某地一次天气变化过程的气象资料。据此完成第15~16题。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益)161089气压(百帕)10001

00610081009此次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B.C.D.16.如表为某地一次天气变化过程的气象资料。据此完成第15~16题。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益)161089气压(百帕)100010061

008100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的是()A.B.C.D.17.2016年5月,西昌被成功列入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野弹性冶,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野释放冶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小题。表示水汽输送的是()A.①B.②C.③D.④18.2016年5月,西昌被成功列入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

好的野弹性冶,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野释放冶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小题。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减弱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B

.②④C.③④D.②③19.2016年12月7日,某地发生6.4级地震。读图完成第19~20题。据地震发生地点判断,这次地震发生在()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D.

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交界处20.2016年12月7日,某地发生6.4级地震。读图完成第19~20题。数字于附近地区有著名的景点狮身人面像,目前人面像损毁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自然因素为()A.河流的侵蚀作用B.冰川的侵蚀作用C.

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D.海蚀作用21.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

的外形特点。据图文资料完成第21~22题。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A.冲积扇B.陡崖C.沙丘D.峡谷22.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

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据图文资料完成第21~22题。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23.如图为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为变质岩B.丙地为变质岩C.③为内力作用D.丙地为沉积岩24.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如图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两条路线。沿线路Ⅰ自然带的依次更迭反映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5.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按低纬到高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甲、丙、乙26.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当太阳直射点在①时,全

球的昼夜状况______。该日后,西昌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______。(2)当太阳直射点在②时,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__,此时,北极圈的昼长为______小时。请描述该日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______。(3)当西昌昼长开始在增长,但仍然是昼短夜长的时期是图上______段。在①-⑤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较慢的是______。(4)在如图2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中,用箭头标注公转运动方向,并在地球相应位置的横线上填出在图2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上对应的位置序号(①-⑤)。

27.如图为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箭头在如图的线段上标出环流方向。(2)近地面(甲乙之间)吹______风(填风向)(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4)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

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院______。(5)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院甲地______,乙地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6)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地。若该图为白天海陆之间的

热力环流,则甲为______,乙______。28.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是:甲______、乙______、AB______。(2)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3)该地上覆岩层是

______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状况是______。(4)如果寻找油气,要在______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中找。(5)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还是乙地?______,原因是______。29.读某月海平面

等压线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压状况看A为______中心,此时,被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______。该月我国华北地区(C地)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主要盛行______风,此季节气候特点是__

____。(2)D地为南亚地区,夏季时该地盛行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3)E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如图2甲乙丙中,代表E地气候类型的是______(填代号),图示季节该地气候特征为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该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_____

_。(4)图中F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影响该气候的风带为______。洋流①为______,对F地沿岸地区有______的作用。(5)洋流②______(名称)和洋流③汇合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______(渔场)。答案1.【答

案】B【解析】解:图中有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地球,因此图中有地月系和太阳系两级天体系统。故选:B。天体系统由大到小有四个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对天体系统层次划分的理解。2.【答案】C【解析】解:

A、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导致地球温度适宜,A正确;B、地球的温度恰好能使水不蒸发流失到太空中,也不冻结,地球上有液态水,B正确。D、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导致地球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正确。以上都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C选项没有体现。故选:C。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生

命条件分析:①外部因素,包括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安全和稳定;②内部因素,包括地球自身的温度、水、磁场等条件。本题难度不高,排除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存在生命背后的原因分析。3.【答案】A【解析】解: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与使用地区的

太阳能丰富程度有关。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A符合题意;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因海拔低,空气稠密,且夏季多云雨天气,四川盆地还多雾,太阳辐

射较弱,排除B、C、D。故选:A。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等。本题以新型太阳能衣服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地区。4.【答案】D【解析】解:据材料信息“某研发团队研

发了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内部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可知,该研发团队研发的新型太阳能衣服必须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使用。所选地区为青藏高原,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大气稀薄。故选:D。影响太阳辐射分布

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考查了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5.【答案】C【解析】解: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黑子通常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故选:C。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

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该题考查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对应的圈层,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难度较小。6.【答案】D【解析】解:A.极光主要在高纬度的夜晚出现,不符合题意;B.寒潮是由于冷锋形成

,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C.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不符合题意;D.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正确。故选:D。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可能导致地球出现极光、磁暴、无线通讯受到影响等。该题难度较小,考查了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生迁移知识即可。7.【答案】C【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北京与英国的区时相差8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英国(中时区)的华人华侨想收看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直播,当地时间=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8小时=2019年11月23日0时

55分,C正确。故选:C。北京为东八区,英国为中时区,两地的区时相差8小时。本题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较为简单,结合两地的区时差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8.【答案】C【解析】解:结合题意可知,两次卫星发射期间为2019年11月23日到2019年12月16日,此时段太阳直射

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逐渐接近近日点,因此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D错;西昌白昼时间逐渐变短,B错;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因此日影长度变长,C正确。故选:C。近日点,为每年的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为每年的7月初,公

转速度最慢。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较为简单,关键是结合题干中的时间找到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9.【答案】B【解析】解:根

据图片,A图中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极点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6月22日前后的夏至;B图为北极点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C图中地球顺时针自转,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

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6月22日前后的夏至;D图中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分或秋分,根据材料,第二次卫星发射成功当天为12月16日,接近冬至,B正确,A、C、D错误。故选:B。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其他日期,晨昏线与经线斜交。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根据

晨昏线判读二分二至日。10.【答案】B【解析】解: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读图可知,②为地面辐射,故B项正确。故选:B。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

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能说出大气受热的

各环节,熟记基础知识。11.【答案】C【解析】解:A.浓雾对太阳辐射无影响,①不变,不符合题意。B.由于浓雾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少,即②减少,不符合题意。C.由于浓雾反射太阳辐射,白天温度低,昼夜温差

小,故正确。D.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晚没有太阳辐射,不符合题意。故选:C。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的顺序是: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有部分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

,被地面吸收,所以①是太阳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产生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所以②是地面辐射;大气吸收热量,产生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的

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③是大气逆辐射。浓雾产生导致空气能见度降低,空气湿度大。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结合掌握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12.【答案】D【解析】解:由图中上海的位置可知,上海南方为高压中心,因此画出水平

气压梯度力,应该指向北方,其次,为北半球,风向向右偏,最终为西南风。如图:故选:D。画风向第一步先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第二步,考虑地转偏向力,该图为北半球,向右偏。考查了近地面风向的画法,学生迁移

知识即可。13.【答案】C【解析】解:等压线图中,风力最大的应该是等压线最密集的地区,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结合图示可知应该是北京地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风力大小判断的依据。风力的大小取决

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是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若用F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P表示气压差,L表示单位距离,则F=△P/L0比值越大,风力就越大。本题考查风力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

的能力。掌握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4.【答案】C【解析】解:北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夏季,故C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判定,图中的A为地中海气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为温带季风气候

,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本题的难度小,根据气候类型的判定方法判定,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解答。15.【答案】A【解析】解:根据表格,该天体系统影响前当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影响过后气温减低、气压升高,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图

中A为冷锋示意图,B为暖锋示意图,C为气旋示意图,D为反气旋示意图,A正确,B、C、D错误。故选:A。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阴天、刮风、雨雪、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影响,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

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和对天气的影响。16.【答案】B【解析】解:A、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气压降低,为暖锋过境,故不符合题意;B、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气压升高,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故符合题意;C、图示天气系统过境,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为气旋过境,故不符合题意;D、图示天气

系统过境,气压先升高后降低,为反气旋过境,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冷锋是指冷气团势力强大,推动着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所形成的锋面。冷锋过境时多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控制该地区,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读某地一次天气变化过程的气象资料

表,该天气系统为冷锋。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特征,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正确读图是关键。17.【答案】B【解析】解: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⑤为下渗,⑥为地下径流。故选:B。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

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获取题

干中信息即可。18.【答案】B【解析】解:“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增加地下径流;;“海绵城市“使当地蒸发量增加,空气变得湿润。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一是缺水干旱地区,可以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雨水的综合利用;二是其

他地区,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故选:B。“海绵城市”的建设,使下渗两(图中②)增多,地表径流(图中①)减少,地下径流(图中③)增多;“海绵城市”使当地空气变得湿润,蒸发量(图中④增大)。该题的难点在于理解海绵城市这个概念,海绵城市可以理解为这个城市的地面

像海绵一样,非常有利于雨水下渗,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在雨季可以起到很好的削弱雨洪,缓解城市内涝问题。19.【答案】B【解析】解:读图,震发生地点位于北印度洋海域,苏门答腊岛西侧,由此可以判断这次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正

确。故选:B。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板块

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20.【答案】C【解析】解:数字②附近地区的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境内,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主要受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故选:C。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

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本题难度较小,通过狮身人面像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21.【答案】A【解析

】解: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是地貌是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此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故A正确。故选:A。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

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本题以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地貌类型及特点。22.【答案】B【解析】解: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是地貌是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

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此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故B正确。故选:B。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本题以某地理兴

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地貌类型及特点。23.【答案】D【解析】解:读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地为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A错误;丙地为沉积岩,由沉

积物固积成岩形成,B错误;地表岩石受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形成沉积物,③为外力作用,C错误;丙地为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积成岩形成,D正确。故选:D。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

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24.【答案】A【解析】解

:读图可知,沿线路Ⅰ自然带的依次更迭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是热量,A正确。故选:A。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

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土壤等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25.【答案】B【

解析】解:由题可知,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的数目越少;且结合基带的自然带可判断其所处的纬度位置,故按由低纬到高纬排序正确的是丙、乙、甲,B正确。故选: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

,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本题以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山地垂直

地带性。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26.【答案】昼夜平分大夏至2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④-⑤②【解析】解:(1)太阳直射点在①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且将向北移动,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全球昼夜等分,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回归线以北的西昌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

度逐渐增大。(2)太阳直射点在②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节气,此时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即由冬至到春分时北半球的

西昌昼长开始在增长,但仍然是昼短夜长,对应图中的④-⑤段。在①-⑤位置中②位置为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接近7月初,接近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4)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昼夜平分;大(2)夏至;2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④-⑤;②(4)如图所示:(1)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昼夜

等分。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3)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在远日点,日期为7月初;地

球公转速度最快在近日点,日期为1月初。(4)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左右一般为二至,上下为二分。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二至,再按根据公转的方向确定二分。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7.【答案】东北甲乙甲丁丙多阴雨天气多晴

朗天气乙乙陆地海洋【解析】解:(1)根据图片,高空等压面在丙处向下弯曲,气压较低;丁处向上弯曲,气压较高,气流在高空由丁处流向丙处。热力环流中,代表气流运动的方向的箭头收尾相连,形成一个环流,因此图中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流动。(2)图中近地面地区风由乙地吹往甲地,在流动过程

中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30°左右形成东北风。(3)甲、乙两地中甲地气流上升,气温较高,乙地气流下沉,气温较低。(4)近地面地区的气压高于高空,因此甲、乙气压高于丙、丁,根据气流的运动方向,乙地气压高于甲地,丁地气压高于丙地,因

此四点气压由大到小排序为乙甲丁丙。(5)图中甲地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容易成云致雨;乙地气流下沉,天气以晴朗为主。两地中以晴朗天气为主的乙地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于甲地。(6

)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盛行上升气流的甲地为受热岛效应影响气温较高的市区,盛行下沉气流的乙地为气温较低的郊区。若该图为白天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则盛行上升气流的甲地升温较快、气温较高的陆地,盛行下沉气流的乙地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的海洋。故答案为:(1)(2)东北风。(3)甲。(4)乙甲丁丙。(5)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乙。(6)乙;陆地;海洋。(1)近地面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受冷后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

高空形成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在高空和近地面空气分别由高气压水平运动到低气压,出现热力环流。(2)北半球近地面气流运动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30°左右。(3)空气受热,气流膨胀上升;空气受冷,气流收缩

下沉。(4)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5)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气流下沉以晴朗天气为主。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弱,气温较阴天低,因此晴天的昼夜温差较阴天大。(6)城市风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近地面地区郊区空气吹往市区的一种现象。海滨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

海风。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实例和对天气的影响。28.【答案】背斜向斜断层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沉积下降甲乙甲地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并且不易积水【解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表示的地质构造: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岩层发生

错动、位移,为断层。(2)读图可知,甲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3)读图可知,该地上覆岩层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状况是下降。(4)读图可知,如果寻找油气,要在背斜(甲)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向斜(乙)中找。(5)读图可知,如果在这里修

一条东西向的隧道,应选甲地,原因是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并且不易积水。故答案为:(1)背斜;向斜;断层。(2)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3)沉积;下降。(4)甲(背斜);乙(向斜)。(5)甲地;背斜为天然拱形,比较坚固;并且不易积水。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

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

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

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9.【答案】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西北寒冷干燥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甲温和多雨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日本暖流北海道渔场【解析】解:(1)图中A中心气压高、四周气

压低,为高压中心,为北半球冬季形成的亚洲高压,它切断了此时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为1月,我国华北地区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形成西北季风,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2)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

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以后形成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等地区。(3)图2中,甲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乙为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于夏季的热带季风气候;丙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沿海地区

为地中海气候,对应图2中的甲。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地中海气候下形成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图中F位于欧洲西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图中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5)图中洋

流②为日本暖流,与③千岛寒流交汇形成了北海道渔场。故答案为:(1)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西北;寒冷干燥(2)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甲;温和多雨;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5)日本暖流;北海道渔场(1)北半球

的夏季,亚欧大陆内部形成的印度低压切断此时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的冬季,亚欧大陆内部形成的亚洲高压切断此时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气候寒冷干燥。(2)北半球夏半年,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为南半球的东南

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而成。(3)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以温定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形成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5)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了北海道渔场。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洋流的地理意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