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521.790 KB
  • 2024-10-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8)页,521.79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1d2f23bc2a063cd325596450af715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玉溪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本题共31小题,每题2分,共6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由下

图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具有()A.悠久性B.统一性C.多元性D.连续性2.下表为有关夏朝王位继承情况的史籍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结论是()《竹书纪年》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中国历代帝王》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

启胜而夺得权位。《上古时代》白寿彝禹死后本应由伯益做部落联盟的首领,可是由于夏部落的强大他们借助禹的余威,共推禹子启为王。A.伯益的权位最终被夏启所取代B.部分部族发动战争导致启夺得权位C.启取代益源于贤能品德和民意D.民主传统是启和

益发生争斗的原因3.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玉器共700多件。经过对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发现所用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这表明,在商代()A.西域已归属商王管辖范围B.西域与中原已存在一定联系

C.西域与中原商贸交往密切D.西域各族要向商王进献玉料4.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

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A.内外服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旨在()A.奖赏开国功臣B.

拱卫王室统治C.防止外族入侵D.团结同姓诸侯6.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央集权B.标志着

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C.强化了封建等级D.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7.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有利于稳定政

治秩序C.成为各级贵族生活准则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8.美国学者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

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查普曼意在强调()A.很多神话故事在历史上往往是难于考证B.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中华文明改造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D.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9.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

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10.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陆续建成。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生产力水平的

提高D.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11.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墨子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

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认为“道无双,故曰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容”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C.都蕴含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12.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思想家提出“德”与刑是君主实行统治的权柄,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德要由君出,德要归于君,以此构建了国家

至上、君主至上的理论体系,该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3.下图为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陈列的木简,木简上的文字是“迁陵以邮行洞庭”。此木简插入公文或信函中,告知邮传人员要从“迁陵县”送到“洞庭郡”。对该邮简认识正确的是()A.出土文献——印

证了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B.出土文献——呈现了秦中央机构决策程序C.实物史料——记录了郡守和县令征收赋税的职责D.实物史料——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方式14.下图为“里耶秦简户籍簿”。其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

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此简可以用来研究秦朝的()①户籍制度②选官制度③赋役制度④文字书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王家范指出:“自汉而后两千年,国家控制方略时有变异,由秦开

创的大一统体制则一脉相承,分久则必合。然追究秦制,由涓涓之流汇成江河,实为春秋战国社会变迁的集大成者,其变由来已久。”下列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国家控制方略完全传承秦制B.秦制是由一系列变迁构成的C.商周封建是秦大一统的基础D.中国大一统体制

具有传承性16.《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A.《史记》的记载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

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历史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D.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17.汉文帝在位期间,经常性地“赐民爵”,废除肉刑,并规定平民可以通过上书建言来获取官职,还放松了汉初贱商法令的实施。这种做法被汉景帝沿袭。这些措施意在()A

.提高平民政治地位B.尊奉黄老无为思想C.稳定社会经济秩序D.选拔更多治国人才18.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就。

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镇压诸侯谋反B.监察地方政治C.参与中央决策D.管理州县事务19.如下图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据此可知,

当时()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B.休养生息政策成果显著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D.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20.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

面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没落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D.豪强地主的发展21.《九章算术》开创了中国古代数学中数形结合的独特研究方法,用数的计算来解决形的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周髀算经》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据此

可知汉代()A.数学理论探究浅尝辄止B.数学研究领先世界C.科技注重构建理论体系D.科技注重实际运用22.制作图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图示,其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是()A.吴——蜀——东晋——西晋B.蜀——吴——东晋——西晋C.吴——蜀——西晋——东晋D.蜀

——吴——西晋——东晋23.魏晋时期南方城市迅速崛起:会稽被誉为“晋之关中”,建康的繁华可与长安、洛阳媲美,番禺(今广州)成为进出口商人云集的大都市。这一时期南方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B.对外贸易迅速发展C.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D.政治中心逐步南移24.下图为考

古发现的两幅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这表明当时()A.书画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B.少数民族普遍推行农耕生产C.统治者积极推行封建化政策D.民族间生产和生活相互融合25.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收集到以下几段史料,这组史料体现的主题是()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

“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晋书》羌人姚苌建立的大秦政权,认“其先有虞氏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晋书》鲜卑人拓跋猗卢建立的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晋书》A.禅让制度之辨析B.炎黄部落之考证C.刘氏政权之沿革D.华夏

认同之演进26.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强盛和统一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民族汇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27.从下表中可以看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长城

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B.有利于巩固统一C.促进了南北交流D.削弱了诸侯国势力28.下表所示是对贞观前期朝廷重臣住房条件的介绍(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身体力行“戒奢从简”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这种风尚()中书令岑文本居“宅卑湿”户部尚书戴胄“居宅弊陋”尚书右仆射温彦博“家贫无正寝”A.源于当时的财政危机B.加剧了官吏的贪污腐败C.体现了民贵君轻思想D.有利于减轻百姓的负担29.陈寅恪指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邀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游牧文明重建了中原文明B.胡汉民族融合促成了大唐气象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定型D.外来文化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30.表1是

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表1政权名称存亡时期开国国君国君原来身份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

东节度使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31.如图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政治制度,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是()A.官僚队伍不断壮大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古代制度趋于完善二、非选择题(共38分)3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

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隋书•地理志》材料三: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刘邦“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3分)(3)材料三中秦、汉创立的地方政治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6分)3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

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

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

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秦、汉、唐统治者为解决中央“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为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隋唐统治者有何创新?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

相比有何不同?(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786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