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9讲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教师用书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5.084 K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9讲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教师用书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9讲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教师用书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9讲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教师用书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9讲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教师用书 Word版含答案.docx,共(4)页,15.0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d1d9ba376bc5df4fa0652a87c9e3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9讲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深入体悟,全面归纳近三年的高频考查角度,多基于对诗句意思的正确理解,特别是诗人自谦、自嘲、戏谑或使用典故的诗句,常被用来作为命题点。主观题,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诗人的观点态度。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2)题。石鼻城【注】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15公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1)下

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

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含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答:技法点拨抽象哲理“三步走”诗歌以抒情言志为主,最忌讳枯燥的、抽象的议论。古人就常将深厚的人生哲理蕴含在诗歌当中,借写景叙事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

期许。如何通过诗歌来体会作品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见识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事件。诗歌哲理的抒发,必须要有附着,读懂这些场景、事件是考生体会哲理的基础。2.抽象出诗句所涉及的话题或陈述对象。所谓抽

象就是从具体的总体实情中挑选出某种特性,并且抛弃其他特性,将这个特性升华为唯一的视角。如【典例1】首联抽象的话题就是“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谈到的是对人生的理解。3.体会诗人在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观点。诗人的观点态度蕴含在诗句之中,

这就需要结合诗人生平、上下语境,乃至整首诗来理解。同样【典例1】首联,虽然以前战国的纷乱如今变得天下太平,但是在路上赶路的游子自古以来都是行色匆匆的(自不闲)。这句话所表达的诗人的观点就是:一切都有定数。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老学庵

壁【注】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宋朝的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1)下

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老学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却依然心系天下,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

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充满生活气息。(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思路拓展分析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知人论世。分析作者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2.

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3.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

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

达的。4.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考生在分析概括时要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5.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

是要避免没有分寸,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第9讲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典例1解析:(2)对诗人的观点态度要多方位把握。首联说,现在国家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城古今变迁,说的是变,“征夫自不闲”说的是不

变,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颔联说石鼻城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不同,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末两联说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

修竹萧萧,流水潺潺。由“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到“道边修竹水潺潺”,由“愁”到“风景变”,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

人来到石鼻城的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典例2解析:(1)C项,“希望百姓生活太平、无忧”分析错误。“太平民乐无愁叹”是说国

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而没有愁叹,诗人为此而感到愤懑。(2)原因类考题,思考的层面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外界原因,二是内在的主观原因。然后结合诗句,筛选出相关信息,并整合归类。诗人“少睡眠”,原因多方面。一是自身原因,生活窘迫,年事已高;二是外在原因,百姓苟

且偷生,统治者不思进取。答案:(1)C(2)①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诗人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③当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无所作为,百姓只有高兴而无愁叹,诗人为此而忧虑。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