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年小升初语文无忧衔接(部编版)》专题03 拓展讲义(一)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原卷版).docx,共(13)页,69.05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cc94ff03c3dd1d59f500fbd7e6f4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03修辞术法及其表达效果年级:六升七辅导科目:语文课题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2.能够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赏析句子。教学内容【温故知新】【答案】1.两个“盼望着”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人们对春的急切向往之情;“脚步近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感到亲切和欣喜。赏析下面的句子。(《春》)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
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现了百花竟放的繁盛景象。4.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写春花的绚丽多彩。【知识梳理】知识点: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
点及其表达作用。修辞基本特点作用赏析思路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方法。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1.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3.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1.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2.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把xx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常见的考查形式:1.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画
线句子。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夸张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1.可以引起丰
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xx的xx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1.条理清晰,节奏鲜明,能够增强文章的气势;2.强调内容,增强
感染力和说服力。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xx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1.强调、突出重点;2.抒发强烈的
感情;3.承上启下,划分段落。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xx内容,增强了表达效果。反问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常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1.态度鲜明,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这句话运用了反问
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发人深思。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一种修辞。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思考;2.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能引人注
意,启发思考,突出xx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例题精讲】例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
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
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描绘了
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
花园中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2.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把无形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选文中摘抄相应的内容填在横线上。①触觉方面:②嗅觉方面:③听觉方面:④视觉方面:3.作者描写春雨运用了正面描
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选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作简要分析。(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3)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例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年花开钱海燕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②初三那年
,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
,摇晃着举到我面前。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⑦A徐老师
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
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
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
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
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
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
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有删改)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2分)2.结合语境,品读
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3分)A.徐老师坐到椅子
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2分)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野马嘴里有清泉王宗仁①跋涉在青藏高原上,你最希望看到蓝天上的太阳。阳光给雪山、冰河、草地铺上一层柔软的锦缎,让你找不着季节的地段,分不清阴山和阳坡,满眼的灿烂!可是有一个地方例外:走在沙漠
里,你最怕的是悬挂在头顶的太阳。②那天,我和作家王鹏随一支测绘队到柴达木盆地深处,去完成一次采访任务。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望不到边的沙漠像一口烧红的铁锅,仿佛可以把人蒸熟,我们被烈日烤得脊
背流油,喉咙冒烟,口渴得要命。一壶水倒进嘴里,根本不管用,谁都巴不得有一条河或一眼泉出现在面前,美美地喝他个饱。大多数人的水壶干得可以当锣敲了。同志们忍着干渴赶路,每隔一会儿,便有人举起水壶摇一摇,让大家听听壶底那一点点水稀里哗啦的响声,进行一番“精神安慰”。可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大家的嘴唇干得像撒了一层盐粉,上面裂开了一道道细缝,渗着血迹。③哪里有水?水在哪里呢?④和我们一起进沙漠的蒙古族老人巴图,是个“老高原”,别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呢,没事一样,不紧不慢地说:“咱们找向导吧,它会把
我们领到泉边去的。”⑤“向导?谁啊?”我发问。⑥“它终年在沙漠里生活,能不知道哪里有水吗?”⑦“可是他到底是谁呀?您认识吗?”⑧巴图大爷捻了捻胡子,又松开手,说:“是野马。”⑨我们一听泄气了。野马,我当然见过,它不比一般的马大多少,但奔跑起来飞快,像一辆小汽车。⑩“野马
能当向导么?”⑪“怎么不能?!”巴图大爷认真地说,“野马离开水能活吗?哪里有野马,那里必定有水。”停了停他又说:“碰不上野马,能见到野牦牛、野驴或藏羚羊也行呀。它们都能给我们帮忙。野马嘴里有清泉!”⑫说得有理。于是,我们十多个人散开去找“向导”。沙丘连绵起伏,热气在晃晃悠悠地升腾着,漠
风在不停地扑面而来,我们跑了不少地方,连一片草叶也没有,哪里会有野生动物?⑬“性急的人总是翻不过雪山的。耐着性子吧,雪莲花是属于爱花的人!”喜欢唱民歌的巴图大爷像在念歌词。⑭大家轮流抿了一口水壶底的那点水,一边在沙海里
勘测,一边继续寻找着野马。⑮终于,我们看见前面的洼地有一群黑影在晃动。大家像看到了希望,加快步伐走去。看清了:腿细,尾短,粗脖子,鬃毛特别长……啊,是野马!它们正扎着头喝水哩。像一幅油画,一幅又一幅,丰沛在干
渴的沙漠上。大家似乎听见了吱噜的喝水声,多么诱人的声音呀!还有一只叫不上名字的鸟站在一匹马的背上,它好自在!⑯野马发现了我们,长嘶一声,一尥蹄子,没影儿了。那只鸟飞向了天空。⑰我们立即去追。可是,每个人疲劳加干渴,腿脚没有一点劲了。“同志们追呀,要得到前面的清泉
水,只能靠我们自己!”巴图大爷傲然像一位将军,下了命令。说也怪,我们浑身忽地长出一股力气,跑步追了上去。野马没有追上,却在它们刚才停留的地方发现一池清凌凌的水。池子很小,只有洗脸盆那么大。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真想不到,茫茫沙
漠里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有水,有草,有花。水池边上留着各种形状的蹄印,显然那些野生动物常来这里喝水。⑱我们的心儿早就润吱吱了。我却有点舍不得张开口喝这水了,便用手指蘸了一滴水,滴溜溜转亮晶晶的一滴水。它将以强大的抗干渴的力量进入我们的体内,变成汪洋大海征服征途上一切干
渴!巴图老人嘹亮地喊了一声:“开始!”大家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⑲喝足水以后,我们在一起合计了一下,给这个泉起了个名字:望柳池。⑳我们都希望不久的将来,这儿柳树成荫,乌语花香。之后,我们又把轻便的帐篷撑起来,这儿就成了测绘队的大本营—
—供水站。㉑可喜的是,没有多日,当我们告别“望柳池”继续往沙漠深处跋涉后,在别处一群野马的带领下,又找到一眼泉水,大家爱给它起名叫“珍珠水”,它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水站。㉒有野马这样的好向导,我们在戈壁滩工作就
不愁没水喝了!(选自2016年第2期《小小说选刊》)1.概括选文主要内容。(2分)2.结合选文,分析巴图大爷的形象。(3分)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1)水池周围,那湿漉漉的泥土上,长着丛丛小草,还开放着朵朵小花,美极了。(2)大家
便同时趴在地上,将嘴伸进水池——瞧,这个喝水法,够“野”了吧!4.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3分)盛夏的中午,天空无语,只有太阳像一盆燃旺的炭火,暴烤得每颗沙粒都在狂跳,甚至发出吱吱的脆响声。5.“野马嘴里有清泉。”假如你身处生活的“
沙漠”,没有“野马”作向导,你将怎样寻找“清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4分)【拓展提升】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十毫升母爱邓琴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
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的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
浓浓的阴影。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
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
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
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
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⑪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
,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⑫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⑬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⑭“阿姨
,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⑮“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⑯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
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呼啸的冷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⑰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1.阅读全文,请用
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事。2.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②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3.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4.“十毫升
母爱”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