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版新教材湘教版地理(浙江专用)必修二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答案.doc,共(17)页,1.09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f8bed0659e834f4e468f1df82b04c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一般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
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类型(按性质分类):主要类型表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
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短缺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3.产生的原因:(1)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2)排放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
俱增。二、主要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1)含义。(2)分类: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
粪便等土壤污染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海洋污染生产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物质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火山喷发属于环境问题。(×)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
合理的人类活动。(√)2021年1月,受不利天气形势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雾霾天气,该现象是否属于环境问题?属于环境问题的哪一类?提示:属于环境问题。该现象是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属于环境污染(大气
污染)。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可再生资源不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2.乱砍滥伐使得森林面积减少,导致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下降。(√)3.臭氧层空洞和酸雨都属于大气污染。(√)4.工业“三废”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任意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每年春天,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是哪种环境问题的反映?提示:沙尘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植被破坏而导致的,属于生态破坏问题。能力一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2.具体原因分析: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
长。3.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问题区别联系含义产生机制环境污染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
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①F表示资源获取②F表示生产消费③H表示废弃物排放④H表示生活消费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
)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该图表示环境、
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消费;G表示生活消费;H表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当中去。第(2)题,在E表示的资源获取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生态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补偿训练】下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读图完成(1)、(2)题。(1)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属于图中箭头()A.①B.②C.③D.④(2)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粤港澳沿海水域易出现“赤潮”现象,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
死亡。与其形成原因相关的图中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选C,(2)选D。第(1)题,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的不当行为。第(2)题,“赤潮”的发生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的废
水所致。能力二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问题:(1)环境污染。表现原因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的任意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噪音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2)由环境污染演
化而来的问题。表现原因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的物质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2.生态破坏问题:表现原因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及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捕猎3.资源短缺问题:表现原因水资源人口的增长、经济
的发展及水污染和浪费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工业建设占用矿产资源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其不可再生性能源资源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及浪费,矿产能源的不可再生性【知识拓展】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1)环境问题的原因解题思路。环境问题主要是
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
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的防治解题思路。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不同,解决措施不同。①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
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
、减少浪费、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环境问题按性质可分为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下面几幅漫画表示了部分环境问题。(1)图丁所示的是哪类环境问题?成因是什么?(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提示: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成因主要是工业的废气、废水过量排放。(2)图乙所示的是哪类环境问题?目前该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还有哪些?(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提示:图乙所示的是因砍伐森林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的生态破坏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3)图甲所示的是哪类环境问题?(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提示:资源短缺。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为()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
荒漠化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2)由图中③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A.大气污染B.腐蚀建筑物C.皮肤癌高发D.海平面上升【解析】(1)选B,(2)选D。第(1)题,氟利昂增多,会导致臭氧层空洞;氮氧化物
和硫氧化物增加,会导致酸雨现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植被破坏,会导致荒漠化。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全球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补偿训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如
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读图完成(1)、(2)题。(1)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①固体垃圾②汽车尾气③沙尘④燃煤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A.市中心垃圾外运B.限
制汽车工业发展C.大量使用洒水车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解析】(1)选C,(2)选D。第(1)题,图中给出的时间是北半球冬季,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需要燃煤取暖;北京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水平高,小汽车拥有量较高,汽车尾气排放量大,这是北京PM2
.5的主要来源。第(2)题,由上题可知,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但是限制汽车工业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应该提高汽车尾气处理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发展燃煤脱尘技术,减少煤炭燃烧中粉尘颗粒物的排放。大量使用洒水车是治标不治本,并且会加重供水紧张状况。(
水平1)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
层破坏【解析】1选C,2选A。第1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类消费;d表示生活、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
资源,如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引起地面沉降。(水平1、2)我国新版《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4个大类,完成3、4题。3.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垃圾随意堆放主要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生态破坏问题B.环境污染问题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4.下列关于垃圾分类处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回收物经处理后可进行利用B.有害垃圾应特殊安全处理C.厨余垃圾主要用来填埋D.其他垃圾可用来焚烧发电【解析】3
选B,4选C。第3题,垃圾随意堆放可以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第4题,厨余垃圾主要用来堆肥,而非填埋。(水平1、2)云南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38,却拥有全国60%以上的生物物种,其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物种正在急剧减少,2
5%的物种濒临灭绝。据此完成5、6题。5.造成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为追求商业利益破坏环境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③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储量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①全面封山
育林,禁止当地居民进山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③建设自然保护区④开展生态旅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5选C,6选B。第5题,人类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导致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第6题,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进山,不符合实际,故①错误;停止一切商业活动,不符合实际,故②错误;③④所述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