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658.938 K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658.9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e19abcc5191cbb8975031c0c444d9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联考高三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4年10月9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

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陶寺遗址中的玉琮、玉璧等继承了良渚文化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龙山文化的影响

,铃和齿轮形器等铜器则接受了西北地区冶金技术的成果。这些体现了陶寺文明()A.多元一体格局B.社会分工明确C.融合四方特征D.商品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

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材料中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受到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西北地区文化及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其明显的融合四方的文明特征,C项正确;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的特征,不是陶寺文明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陶寺遗址内部的社会分工,其重点在强调其文

化受到不同文明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且时间不对,排除D项。故选C项。2.如表为楚国“出奔(逃亡)”“来奔(投靠)”中“流亡公子”统计表(部分),据表可推知春秋时期()序号公子母国流亡国事件资料来源

备注1公子重耳晋楚骊姬之祸僖公二十三年晋献公子2太子建楚宋、晋、郑无极言太子建,伍奢将以方城为叛昭公二十年楚平王子3王子朝周楚王子朝之乱昭公二十六年周景王子A.楚才晋用普遍B.社会变革剧烈C.变法运动兴起D.人口迁徙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

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主要讲述春秋时期出奔到楚国及楚国出奔到其他国家的情况,通过对其出奔的原因及其人物的分析,反映了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

制遭到破坏,体现了社会剧烈的变革,B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涉及晋国的国君逃亡楚国,但这并非楚国与晋国的人才互动交流,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春秋时期出奔到楚国及楚国出奔到其他国家的情况,没有涉及各国的变法运动,排除C项

;材料只涉及几位诸侯国太子的流亡情况,不属于频繁的人口迁徙,排除D项。故选B项。3.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西汉官印封泥,如“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令印”“滇池长印”“同劳丞印”等,涉及益州郡、群舸郡、滇池县、建伶县等郡县区划近30个,包含了刺史、太守、县长、县

令等官职名称10余种,这些西汉时期官印封泥的发现()A.说明羁縻政策在西南地区开始推行B.证明该地为云南地区区域经济中心C.为研究当时选官制度提供考古资料D.反映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材料中云南河泊所遗址考古挖掘出大量的西汉官印封泥,从其印名及涉及的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反映了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等进行治理,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汉朝的边疆管理政策,没涉及羁縻政策的情况

,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情况,更无法体现出经济中心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解中央集权体制,也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4.《宋史》载,苏辙出使辽国时发现“(辽国官员)王师儒能颂洵、轼之文及辙《茯苓赋》,恨不得见全集”;张芸叟出使辽国,也发现辽国馆驿的

墙壁上刻着苏东坡的诗。这表明()A.民族交往促进文化认同B.北宋文化输出成效显著的C.儒学复兴得到官方推崇D.辽朝全面推行汉族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辽国官员)王师儒能颂洵、轼之文及辙《茯苓赋》,恨不得见全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官员出使发现辽朝官员熟知宋朝文人作品,可见辽朝对于宋朝文化的认同,A项正确;材料体现民族交往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并不能得出北宋主动文化输出,排除B项;宋代的

儒学复兴指的是程朱理学,苏东坡等人也不是儒学复兴的代表,排除C项;全面汉化的说法明显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5.乾隆中期两江总督尹继善奏称,“江省(江苏和安徽省)地窄人稠,本地所产米粮不敷民食,向来仰给川广等省客米接济,是以各属水陆市镇无不设立殷实米牙,给帖开张。四方商贾到时,人地生疏,全

赖牙行为之引领,方得买卖无亏。”这说明当时()A.江南经济地位严重衰退B.市镇经济助推经济转型C.区域长途贩运贸易活跃D.重农抑商政策趋于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中四方商

贾,以及江省米粮仰给川广等字眼,可见当时区域间长途贩运的活跃,C项正确;严重衰退在材料并不能得出,排除A项;市镇经济有所发展,但材料并不能得出助推经济转型,排除B项;题干只是描述了江省商业发展的情况,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且趋于解体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18

64年,普鲁士驻华公使李福斯率舰在大沽口扣留了丹麦的三艘货船。中国为此同普鲁士进行交涉,强调普鲁士扣留丹麦船只之处是“中国专辖之内洋”,扣船“显系夺中国之权”。李福斯最后承认违反国际法,释放两艘丹麦货船,给另外一船

赔偿。材料显示清政府()A.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权B.积极介入国际事务C.国际地位受列强认可D.具有领土主权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864年,普鲁士驻华公使李福斯率舰在大沽口扣留了丹麦的三艘货船。中国为此同普鲁士进行交涉,强调普鲁士扣留丹麦船只之处是‘中国专辖之内洋’”清政府引用国际法中的领海等概念迫使普鲁士公使释放被捕的丹麦船只表明晚清具有领土主权意识,D

项正确;至少在林则徐在中英交涉时已翻译运用国际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清政府是被动介入,而非积极,排除B项;国际地位受到列强认可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7.民国初年颁布的《矿业条例》规定,矿产按值抽税,贵

重矿由10%下降至1.5%,一般矿由5%-3%降至1%,取消了清末每年公司纯利的1/4上交政府的规定。《矿业条例》还详细规定国民取得矿业开采资格后,地面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受法律保护。该条例()A.营造了经济近代化的新氛围B.增加了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民

主法制建设的进程D.加剧了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矿产按值抽税,贵重矿由10%下降至1.5%

,一般矿由5%-3%降至1%,取消了清末每年公司纯利的1/4上交政府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的《矿业条例》改变了清末的税收标准,减轻了矿业税,还给予矿业法律保护,有利于鼓舞更多的人投资矿业,A项正确;财政收入增加与材料“矿产按值抽税,贵重矿由10%下降至1.5%,一般矿由

5%-3%降至1%,取消了清末每年公司纯利的1/4上交政府的规定”不符,排除B项;C项的民主建设没有涉及,也夸大了条例的作用,排除C项;北洋时期军阀割据,而材料主要体现经济近代化的氛围,排除D项。故选A项。8.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正式成立,与会

代表500余人,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与会勉励作家们深入到民众中去进行抗日宣传,不仅对抗战文艺、民族文艺,还要对世界文艺作出重大的贡献。协会的成立()A.利于唤醒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B.推动了全民族联合抗日C.促进中国文艺的大众化通俗化D.适应了相持阶段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

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武汉)。据题干“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与会勉励作家们深入到民众中去进行抗日宣传……”,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团结了广大文艺工作者进行抗日宣传,有利于唤醒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A项正确;1937年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该协会的成立主要是在文化领域进一步推动抗日,并非推动全民族联合抗日

,排除B项;题干重点强调的是抗日宣传,而非文艺的大众化通俗化,排除C项;1938年抗日战争仍处于防御阶段,不是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9.统计显示,自1919年到1956年,中共党报党刊数量共4891种(含特刊、纪念刊23种)。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党报党

刊说法正确的是()①解放战争时期创历史新高②革命遭遇挫折时期入低谷③主要宣传中共的土地政策④与革命和建设形势相适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919-1956年中共创办的党报数量较多,有明显的阶段性,这与不同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形势基本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尤其解放战争时期党报数量多,①④正确,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虽然革命遭遇挫折时期数量有所

减少,但并非最低谷,党报党刊数量最少的时期是共产党成立前后,三大改造时期数量也相对较低,②错误,且材料只涉及不同时期党报党刊数量的变化,没有涉及党报党刊的内容,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形势的需

要进行了不同的宣传,并非主要宣传土地政策,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10.为适应新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格局变化,国家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优势产区发展。2023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产量达到10834亿斤,占全国产量

的比重为77.9%,其中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3699亿斤,比1978年增加2917亿斤,比2012年增加706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6.6%。这表明()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商品化B.对外开放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C.政府重视提升农业综合发展能

力D.中国推行增产为主的经济战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阐述农业生产、流通、功能区划分和粮食

产量的提高跟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可见政府重视提升农业综合发展能力,C项正确;农业商品化趋势体现为农产品进入市场,而材料没有体现这个特点,排除A项;农业发展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增产为主的经济战略”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特点,排除D项。故选

C项。11.《一千零一夜》有三个部分是与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相关的:整个故事大框架的引子故事,是以中国和印度为背景的;阿拉丁神灯的故事中,阿拉丁的身份被设定为一个中国裁缝的儿子;戛梅禄与白都伦公主的故事中,公主的身份被设定为中国公主。《一千零一夜》证明了()A

.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B.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C.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D.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

(亚洲)。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有三个部分是与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相关的:整个故事大框架的引子故事,是以中国和印度为背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著名文学作品,其内容多次涉及中国,可以印证出中国文化对阿拉伯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只能

反映中阿交往,无法判断阿拉伯帝国扩张,排除A项;作品并不能代表区域文明,更不能说明区域文明多元特征,排除C项;整体世界的形成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12.1495年通过的神圣罗马帝国《公共芬尼条例》,规定年满15

周岁的帝国臣民,无论男女老幼,均需缴纳为期四年的普遍性赋税。然而,公共芬尼(税收项目)的征收因为要依靠教会的地方组织并未得到完全的实施,甚至引起了瑞士一些邦的反对和抵抗。哈布斯堡王室被迫取消对瑞士各邦征收帝国赋税。征税失败缘于()A.社会各界

普遍抵制B.帝国制度性缺陷C.民族国家观念淡薄D.封建教会的禁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95年神圣罗马帝国。据题

干“公共芬尼(税收项目)的征收因为要依靠教会的地方组织并未得到完全的实施,甚至引起了瑞士一些邦的反对和抵抗。哈布斯堡王室被迫取消对瑞士各邦征收帝国赋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圣罗马帝国在征税过程中依靠教会组织,这体现了帝国制度存在缺陷,无

法有效地进行税收征收,B项正确;题干中只是说部分地区反对和抵抗,不能说是社会各界普遍抵制,排除A项;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征税依靠教会组织导致失败,而非民族国家观念淡薄,排除C项;封建教会的禁锢只是一方面原因,更主要的是帝国制度在征税方式上的不合理,排除D项。故选B项

。13.如表为18世纪巴黎印刷机数量与职工人数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年份作坊(家)印刷机(台)会员人数职工总人数170151195339280176940298789850177040309664928177140

317617690A.工业革命影响了法国印刷行业发展B.印刷业的发展推动了法国革命的进程C.印刷业的发展利于近代启蒙思想传播D.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表格中法国印刷业总体上在不断地发展,有利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和启蒙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工业革命这个时候才开始兴起,而且主要在英国,时空观念不符合,排除AD选项;法国大革命还没有发生,排除B项。

故选C项。14.如图为1940年德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一只铁拳砸下,几个人狼狈不堪被打倒,其中一人身穿英国国旗;海报上的德文是:粉碎一切大德意志帝国的敌人。该宣传画()的A.宣传极端民族主义情绪B.蛊惑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C.纵容意日两国侵略扩张D.

推动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图中一只铁拳砸下,几个人狼狈不堪被打倒,其中一人身穿英国国旗;海报上的德文是:粉碎一

切大德意志帝国的敌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时期,德国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传播,漫画题为粉碎大德意志帝国的一切敌人,一颗铁拳锤击在几个小人身上,其中一位身披英国国旗,从漫画画风以及文字都可见极端民族主义情绪,A项正确;1940年,德国早已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与材料时间

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纳粹德国的政策,没有涉及意日两国的扩张政策,排除C项;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最大的产油国沙特

签订了“石油美元”协议,确定将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与此同时,沙特将通过出售石油得到的盈余收入用来购买美国国债。该协议()A.建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B.加剧了战后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C反映了两极格局中美国受到冲击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快速发展【答案】

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与沙特签订“石油美元”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

币,将美元与石油捆绑以巩固其全球经济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瓦解,说明美国在两极格局中受到冲击作出调整,C项正确。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排除A项;材料涉及美元地位的变化与美国经济实

力的变化,没有涉及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排除B项;此时期仍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且将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仍旧在国际货币中占据重要地位,材料现象并非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排除D项。

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金花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金花纸是一种将金粉贴、涂在纸面上的加工纸,曾作为贵重的礼物被中国使者带到伊斯兰地区并在中亚、西亚地区流行。唐代,纸工不断更新纸的加工

方法,吸取了洒金、泥金、染色、印花等多种方法,因而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加工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花纸。金花纸在唐代首先被用作书写公文,诗人也用金花纸题诗,也可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宋史》中的《职官志》规定了公文用纸的各种等色,并且一度禁止民间

使用金银色纸,元代内府及民间使用金花纸的情况,大体上与宋代是一样的。明代随着纸张的制作和加工技术更为成熟,除了公文中仍被使用,金花纸成为用于社会交往的公卿刺纸。清代宫廷用纸,承袭旧制,且不断改进,金花纸品种更多

,仿制了历史上的一些名纸,也研制出一些金花纸的新品种。嘉庆、道光时期,手工制纸逐渐走向衰落,金花纸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员雅丽《金花纸发展脉络及其在中亚的传播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金花纸使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中国古代金花纸发展的因素。【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种类多;传播范围广;政治属性突出。(任意3点,其他合理答案同等给分)(2)因素:商品经济的繁荣,造纸技术的积累与传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影响,科举制度

的发展,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动;市民文化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曾作为贵重的礼物被中国使者带到伊斯兰地区并在中亚、西亚地区流行”可知,传播范围广;根据材料“金花纸在唐代首先被用作书写公文,诗人

也用金花纸题诗,也可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可知,政治属性突出;根据材料“承袭旧制,且不断改进,金花纸品种更多,仿制了历史上的一些名纸,也研制出一些金花纸的新品种”可知,种类多;根据材料“唐代,纸工不断更新纸的加工方法”与材料“清代宫廷用纸,承袭旧制,

且不断改进,金花纸品种更多”可知,历史悠久。【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唐代,纸工不断更新纸的加工方法,吸取了洒金、泥金、染色、印花等多种方法”可知,造纸技术的积累与传

承;根据材料“曾作为贵重的礼物被中国使者带到伊斯兰地区并在中亚、西亚地区流行”可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根据材料“诗人也用金花纸题诗,也可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可知,科举制度的发展;根据材料“《宋史》中

的《职官志》规定了公文用纸的各种等色,并且一度禁止民间使用金银色纸”可知,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影响以及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动;根据材料“金花纸在唐代首先被用作书写公文,诗人也用金花纸题诗”可知,市民文化的发展。17.【中华民

族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表述上也多与“五族共和”的建国方针相配合、相呼应。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首次使

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这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

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

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而是中国各民族。——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对“中华民族”的书写》材料二帝国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传统文化上的“天下主义”和“夷夏之辨”难以解释近代以来中华

民族所遭遇的困难局面。在反对和抵制外族侵略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族类团结意识。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中提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1920年孙中山提出我们应该把中国所有民族融

成一个中华民族。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运用越发自觉。知识界研究和宣传“中华民族”,傅斯年、顾颉刚、费孝通等人关于“中华民族”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国共两党作为抗战时期最具

影响力的政治势力,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宣传成为国人中华民族观形成的重要推动力。国民党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理念和话语。中国共产党深入到工农群众之中,在长征中倡导民族平等团结,在抗日战争中宣传和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摘编自赵刚《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

百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1)根据材料一、概括教科书关于“中华民族”书写的变化。(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华民族观念形成原因。的【答案】(1)变化:由零星出现到自觉运用;内涵日益丰富,由主要指汉族到包含中国境内各民族;标准规范

化,逐渐纳入课程标准。(2)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实践推动,传统国家和民族观念的不足,先进政党与精英人士的倡导和推动;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传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

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其中,1912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与材料一“由此,自觉运用中华民族的观念成为该时期历史教科书的普遍现象”可知,由零星出现到自觉运用;根据材料一“但这一时期的历史教科书使用较多的还是‘中国民族

’或‘吾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与材料一“中华民族观念,即认为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苗等民族所构成,亦即中华民族所指并非某一个民族,而是中国各民族”可知,内涵日益丰富,由主要指汉族到包含中

国境内各民族;根据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先后四次修订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都纳入了对‘中华民族’的书写”可知,标准规范化,逐渐纳入课程标准。【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

国。根据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时期”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根据材料一“五四时期,‘中华民族观念’首次写进教育部门制定和公布的《历史课程纲要》”可知,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实践推动;根据材料二“传统文化上的‘天下主义’和‘夷夏之辨’难以解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遇

的困难局面。”可知,传统国家和民族观念的不足;根据材料二“1920年孙中山提出我们应该把中国所有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可知,先进政党与精英人士的倡导和推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传入。18.【“全球南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对“全球南方”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球南方”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

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全球南方”热潮的涌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变迁中的整体性觉醒。“全球南方”的崛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必然结果。材料二“全球南方”正在成为一股重塑世界秩序的关键力量,其崛起是一种不可

逆转的历史趋势,预示着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重心从“全球北方”转向“全球南方”。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凝聚发展共识、创造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将为南南合作注入新动力。与此同时,美西方国家出于维护霸权的需要,对“全球南方”国家的争夺和拉拢也将日

趋激烈。的——整理自江时学《如何认识“全球南方”》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球南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价“全球南方”崛起的影响。【答案】(1)内涵: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

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整体性崛起。(2点)背景:冷战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境环境;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加强合作。(2)评价:推动全球地缘经济和政治的重心从“全球北方”转向“全球南方”,有利于南方国家的合作,有利于构建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客观上加剧了美西方对“全球南方”的争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一“‘全球南方’并非单纯的地理概念或经济概念,而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

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根据材料一“‘全球南方’热潮的涌现是广大发展中国

家在世界政治变迁中的整体性觉醒。”可知,整体性崛起。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对‘全球南方’的兴趣和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境环境;根据材料一“是新兴市场

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于相似历史境遇、现实发展阶段、共同发展目标、相同政治诉求而形成的身份认同”可知,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加强合作;根据材料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多极化趋

势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影响,根据材料二“预示着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重心从‘全球北方’转向‘全球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全球地缘经济和政治的重心从“全球北方”转向“全球南方”;根据材料二“随

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凝聚发展共识、创造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将为南南合作注入新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以及与南方国家的合作;根据材料二“美西方国家出于维护霸权的需要,对‘全

球南方’国家的争夺和拉拢也将日趋激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客观上加剧了美西方对“全球南方”的争夺。19.【现代化浪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历史研究院胡振良学者这样认为:16世纪至今,人类社会经历了一波波现代化浪潮:从意大利城邦共和国到英国工业革命前,是早期现

代化进程;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一波浪潮;第二次工业革命超出英国,多国共同推进形成第二波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等共同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现代化愈发具有世界性,形成第三波浪潮;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浪潮交替期。现代化可视为人类不断摆脱外部依赖性、实

现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在一波波浪潮中,现代化发展愈发指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在与现代化的嵌合中不断生成现实性。围绕现代化浪潮,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示例:现代化浪潮推动

社会主义逐渐发展成为现实。现代化浪潮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人类自由民主法治等思想的传播,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有利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成为现实。第一波现代化浪潮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土壤,现代资本主义充分暴露出自身基本矛盾,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和产业后备军不断产

生。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他们创立社会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第二波现代化浪潮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充分暴露,为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展开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文明遭遇浩劫。列宁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马

克思主义,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社会主义成为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的选择。社会主义代表了最广泛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在现代化浪潮中成为现实,并展示出

强大的活力和优势,引领和推动现代化浪潮。【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世界。首先,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主题。根据材料“在一波波浪潮中,现代化发展愈发指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在与现代化的嵌合中不断生成现实性”与题干“现代化浪潮”,再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主题是现代化浪潮推动社会主义逐渐发展成为现实。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证明。根据材料“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一波浪潮”与材料“在一波波浪潮中,现代化发展愈发指向社会主义”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第一波现代化浪潮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土壤,现代资本主义充分暴露出自身基本矛盾,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和产业后备军不断产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他们创立社

会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政党,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超出英国,多国共同推进形成第二波浪潮”与材料“现代化可视为人类不断摆脱外部依赖性、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波现代化浪潮中,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不平衡性充分暴露,为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展开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文明遭遇浩劫;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马克思主义,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社

会主义成为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的选择。最后,总结归纳。社会主义代表了最广泛人民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在现代化浪潮中成为现实,并展示出强大的活力和优势,引领和推动现代化浪潮。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933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