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教材2021-2022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3)页,3.97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7a1cdd984dd36396bad408644b78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节地球的演化[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运用相关知识,结合地层和化石的特点,分析并推断当地的古地理环境特征。2.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情况,参观地质博物馆或进行野外实习,了解有关地层化石和地球演化的历
史。3.人地协调观: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了解地质公园等有关保护区。一、地层和化石1.地层(1)概念: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__堆积物__。(2)意义: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__书页__”。2.化石(1)概念:在地层中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
__遗体__或遗迹,这是__环境变化__的物质凭证。(2)类型①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②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3)特征: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__不同__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__相同__或__近似__的化石。(4)作用
①确定地层的__时代__和__顺序__;②追溯地层沉积时的__环境特征__。红色岩层指示__氧化__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__还原__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__浅海__环境,破碎的贝壳指示__滨海__环境。二、地球的演化史1.地质年代(1)概
念: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__时间__和__顺序__。(2)划分依据:地层顺序、__生物演化__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3)划分单位:__宙→代→纪__。2.演化史阶段(1)前寒武纪①时间: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40亿年。②演化过
程阶段演化特点冥古宙__初生地球__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变化太古宙地质环境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__岩浆__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生物演化早期:没有生命现象。中期:出现最原始的生物元古宙
环境变迁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__陆地__生命发展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__增强__;出现了__藻类__、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2)显生宙①时段:指寒武纪以来的时期。②生物特征:生物逐渐向较__高级__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__外壳__和清晰的__骨骼__结构。③演化过程
a.古生代地质环境生物进化早期中期后期末期地壳剧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__欧亚__大陆和__北美__大陆雏形基本形成__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如珊瑚、三叶虫)出现了脊椎动物——__鱼类__部分鱼类逐渐演化为__两栖__类;动物从__海洋__向__陆地_
_发展;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陆地上__蕨类__植物繁生60%以上的__海生无脊椎__动物种类灭绝,原始__鱼类__和古老的__两栖__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中生代环境演变动物演变植物演变中生代末期陆地面积空前__扩大__;__环太平洋__地带地壳运动
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__爬行__动物盛行;大大小小的恐龙繁生;空中出现了__始祖鸟____裸子__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主要代表植物__恐龙__突然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
的__无脊椎__动物种类灭了丰富的金属矿产;重要的造煤时期绝c.新生代造山运动海陆格局气候特点生物演变发生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现代高山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形成第四纪大冰期,气候__变冷____哺乳__动物和__被子__植物大发
展;出现了灵长类;出现了__人类__【思辨】1.判断正误(1)化石只是地层中存在的古生物遗体。(×)(2)红色岩层指示还原环境。(×)(3)元古宙时期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4)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且出现了两栖类。(×)(5)新生代形成了
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2.连线(1)将下列对应正确的用线连起来。A.红色岩层①还原环境B.黑色页岩并含有黄铁矿②氧化环境C.珊瑚化石③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D.破碎的贝壳④滨海环境(2)请将不同地质年代和生命现象连线。A.太古宙①海洋无脊椎动物
B.元古宙②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C.古生代早期③鱼类、两栖动物、蕨类植物D.古生代中后期④蓝藻等原核生物E.中生代⑤哺乳动物、被子植物F.新生代⑥爬行动物、裸子植物【答案】(1)A—②,B—①,C—③,D—④。(2)A—④,B—②,C—①,D—③,E—⑥,F—⑤。3.特别提醒
(1)古老的地层不一定会在新地层的下方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到达地表,一般来说,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越靠近上部地层形成的年代越近,越往下越远。但是如果发生大规模的地质构造运动,新老地层位置发生互换,古老的地层有可能会在新地层的上方。(2)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3)陆地
岩层不一定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陆地岩层可能会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中也可能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因为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也可以变成陆地。在喜马拉雅山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而在台湾海峡地层中发
现了森林植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4)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地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如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页岩反映了静水环境,玄武岩反映了火山活动等。化石是确定其所在地层年
代和推断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如三叶虫只存在于古生代,且生长于海洋里,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形成时是海洋环境。【体系构建】地层和化石【地理情景】材料一: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
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材料二: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珊瑚化石。(1)结合材料一分析最适宜珊
瑚分布的海洋环境。(2)结合材料二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古地理环境。【答案】(1)分布在温暖的浅海环境,有一定盐度,充分的光照。(2)喜马拉雅山地区曾为温暖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海洋变为陆地。【思维点拨】1.古生物成为化石的条件(1)生物本身必须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遭受氧化或
腐烂的硬体部分。(2)生物死后其尸体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以免氧化腐烂或被其他动物吞食。(3)掩埋后的生物遗体必须经过石化(如矿物质的填充、交替和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2.生物演化与化石应用(1)运用序列法记忆灭绝的生物种类(2)
巧用化石判断地层理论依据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又是不可逆的,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一定种类的生物总是埋藏在一定时代的地层里,而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的化石群方法掌握
化石出现的顺序和生物演化的规律,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和相对应的地质年代(3)借助化石推测地理环境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着一定的生物群,在生物体上会留下自然的烙印。这样,利用生物化石可以恢复生物的生活时代和古地理环境。例如
:在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中,可以形成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在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可以形成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等。【迁移应用】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B)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
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解析】根据化石可知,三叶虫属于海洋中无脊椎动物,鱼类属于脊椎动物,恐龙属于爬行动物,由此可知B正确。2.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
古老的一种是(A)A.①B.②C.③D.④【解析】从化石来看,含三叶虫化石属于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开始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含恐龙化石属于中生代,含裸子植物化石开始出现在古生代后期,故选A。3.关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D)A.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大多复杂B.古老地层可以找到高等
生物化石C.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大多陆生D.古生代地层中可能找到两栖类动物化石【解析】越为古老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为简单,等级越低,不可能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故A、B错误。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大多是水生生物,C错误。古生代后期,一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
栖类,到了古生代末期,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灭绝,因此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能找到两栖类动物化石,D正确。2021·湖州联考2018年1月15日,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化石,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
前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图1为彩虹恐龙化石,图2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完成4~5题。4.彩虹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生物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A.中生代裸子植物B.中生代哺乳动物C.古生代蕨类植物D.新生代爬行动物【解析】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
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裸子植物繁盛,A正确,CD错误;哺乳动物所处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B错误。5.彩虹恐龙生活的时期(C)A.海洋面积空前扩大B.形成丰富非
金属矿产C.我国大陆环境形成D.无脊椎动物全部灭绝【解析】彩虹恐龙生活在中生代,该时期我国大陆环境形成,C正确;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A错误;形成丰富的金属矿产,B错误;无脊椎动物没有全部灭绝,D错误。地球的演化历程和地
质年代表【地理情景】材料一:地质年代示意图。材料二:1.2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林木之间遍布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叫声。体长十几米的
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着各种昆虫……正是一幅“万类竞自由
”的景象!(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中①~⑥代表的地质年代及生物演化特征。地质年代生物演化特征①冥古宙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无生命迹象②太古宙出现了单细胞等最原始的生物③元古宙蓝藻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④古生代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如三叶虫、珊瑚等,陆
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古生代中后期: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一些鱼类进化成两栖类→晚期一些两栖动物进化成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⑤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恐
龙);一些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⑥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2)材料二描述的地质年代是__中生代__,说明该年代在地壳运动、生物演化和
矿产形成方面的特点。【答案】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爬行动物盛行,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是主要的成煤期。【思维点拨】地球的演化史1.海陆的演变(1)太古宙:地球上
是一片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2)元古宙:现在陆地的位置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3)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
成陆地。(4)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5)新生代: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许多高山,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形成。2.大气层的演变(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等,缺少氧气。(2)现代大气: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增多密不可分。3.生物的演化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
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特征。4.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图表示:(2)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①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②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脊椎动物时代→鱼形动物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③植物变化:藻菌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迁移应用】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C)①蕨类植物时代②被子植物时代③裸子
植物时代④藻菌时代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③→②→①→④2.原始鱼类开始出现的地质时期是(B)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解析】原始鱼类开始出现的地质时期是古生代中期,选择B。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太古宙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B.元古宙没有陆地出现,但出现了低等多细胞生物C.古生代中期出现了鱼类D.新生代出现了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解析】元古宙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4.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B)A.
太古宙中期出现了最原始的生物B.元古宙只出现了单细胞生物C.古生代末期发生了生物大灭绝D.生物进化是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解析】元古宙时除单细胞生物,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多细胞生物。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地理情景】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
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读图,进行相关探究。(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出现时间。(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
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材料推测当时的气候特点。(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答案】(1)三次大冰期:震旦纪、石炭-二叠纪、第四纪;分别发生在距今6亿年、2亿~3亿年、200万年。(2)古生代末期:气候冷湿。中生代末期:气候暖干。(3)气候冷暖干湿交替
;第四纪以来寒冷期长,整个地质时期温暖期较长。【思维点拨】全球变暖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4)对生态系
统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的具体对策【迁移应用】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C)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2.从①到②是(A)A.气
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少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上升3.2021·浙江“七彩阳光”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材料二:图2为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
化示意图。(1)图1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其形成的地质年代为__④__(填序号),并可追溯该地层沉积时为__海洋__环境。(2)图1的①~⑤中,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是__②__(填序号),地质史上两次
生物大灭绝的时代是__④__和__⑤(④、⑤顺序可换)__(填序号)末期。(3)图2中甲时期海平面__低__(填“高”或“低”)于现代,该时期所处时代主要植被为__蕨类植物__。(4)根据材料二,描述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__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
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__。【解析】第(1)题,三叶虫繁盛的时代为古生代,距今5.41亿~2.52亿年,为图中的④时期。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该地层沉积时为海洋环境。第(2)题,形成铁矿的重要时
代为太古宙,距今25亿年以前,为图中的②时期。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时代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为图中的④⑤时期。第(3)题,从图中看,甲时期气温比全球平均气温低,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为气候冷干时期,海平面低于
现代。从横坐标可判断出甲时期同位素地质年龄为5.4亿年~2.5亿年,为古生代,蕨类植物繁茂。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气温和降水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总体看来比平均气温高的时间较长,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图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且变化周期不同。温馨说明:课后请完成高效作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