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1.952 MB
  • 2024-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5)页,1.95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cc86616d86aee59737f959f06dbab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雅礼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生物学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科研人员在加勒比海瓜德罗普岛上发现目前最大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华丽硫珠菌。它的细胞中含有两个膜囊,其中一个小膜囊包含细胞内所有的遗传物质和核糖体。它生活在富含硫化氢的沉淀物中,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颗粒,从而获得能量用以同化二氧化碳。下列关于华丽硫珠菌的叙述正确的

是()A.该菌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该菌的发现模糊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界限C.该菌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颗粒的过程可能发生在线粒体内D.小膜囊中遗传物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答案】B【解析】【分析】华丽硫珠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详解】A、华丽硫珠菌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将硫化物氧化成硫颗粒,从而获得能量用以同化二氧化碳,属于生产者,A错误;B、普通细菌的DNA无核膜包被,而华丽硫珠菌的遗传物质则被膜结构包被,类似于真核生

物,所以该菌的发现模糊了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界限,B正确;C、由题干可知华丽硫珠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C错误;D、细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裸露的环状DNA,没有染色质,D错误。故

选B。2.研究发现,线粒体内膜的嵴会因氧化受损释放氧化性分子,局部激活线粒体附近溶酶体上的Ca2+通道,导致线粒体外膜上的膜蛋白寡聚,在外膜中形成一个孔,受损的内膜片段包裹着被氧化的线粒体DNA形成囊泡(VDIMs)通过这个孔运出,并被紧密相连的溶酶体以膜内陷形式消化吸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线粒体的结构和VDIMs的形态在B.使用抗氧化剂会让线粒体内膜与外膜面积比值降低,不利于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C.使用32P标记造血干细胞中的VDIMs,最终可能在该细胞染色体中检测到放射性D.VDIMs从线粒体进入溶酶

体共穿过6层磷脂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溶酶体内含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菌。【详解】A、线粒体的结构和VDIMs均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B、抗氧化剂的使用可以减少线粒体内膜的氧化损伤,理论上会维持线粒体内膜与外膜的面积

比,而不会使该比值降低,B错误;C、VDIMs包裹线粒体DNA被溶酶体分解后,会产生脱氧核苷酸,如果使用32P标记造血干细胞中的VDIMs,会产生含有32P的物质,而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可能利用这些物质合成DNA,因此可

能在该细胞染色体中检测到放射性,C正确;D、VDIMs通过孔从线粒体出去,以膜内陷形式进入溶酶体,未穿过磷脂分子层,D错误。故选C。3.已知某蛋白质分子是由126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而成,统计得知该蛋白质分子中羧基的总数为17个,其中R基上羧基数为15个,氨基的总数为17个。以下分析错误的

是()A.与合成之前的氨基酸分子相比,该蛋白质少了124个氧原子B.该蛋白质的R基上共含有15个氨基C.该蛋白质分子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D.该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时,相对分子质量共增加2232【答案】C【解析】【分析】

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

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详解】A、由题干信息,该蛋白质分子中羧基的总数为17个,其中R基上羧基数为15个,推知该蛋

白质的肽链数为2条,合成该蛋白质共形成126-2=124个肽键,脱去124个水,所以与合成之前的氨基酸分子相比,该蛋白质少了124个氧原子,A正确;B、由题干中信息,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的总数为17个,而该蛋白质的肽链数

为2条,每条肽链的主链上有一个游离的氨基,所以该蛋白质的R基上共含有17-2=15个氨基,B正确;C、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CO—NH—”中,C错误;D、126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共脱掉124个水分子,所以该蛋白质水解时,需要消耗124分子水,相对分子质量增加124

×18=2232,D正确。故选C。4.现有普通植物和耐盐碱植物若干,由于标签损坏无法辨认,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了渗透作用的原理来进行辨别。小组成员用0.3gmL-1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了两组植物细胞,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选择根尖的分生区细

胞作为KNO3溶液的处理对象B.Ⅰ组植物为普通植物,B点开始有离子进入植物细胞C.Ⅱ组植物细胞在3h后可能因离子和水不断进入细胞而胀裂D.Ⅰ组植物细胞处于C点状态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用0.3g·

mL-1的KNO3溶液分别处理两组植物细胞,Ⅱ组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增加,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而I组细胞原生质体的体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详解】A、根尖的分生区

细胞无大液泡,不便于观察渗透失水或吸水,A错误;B、Ⅰ组植物细胞在实验初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减小,说明发生了渗透失水,而Ⅱ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始终在增长,说明Ⅱ组植物细胞的渗透压要高于Ⅰ组植物,所以Ⅰ组

植物应为普通植物,且从实验开始就应该有离子进入细胞,而不是从B点开始进入细胞,B错误;C、Ⅱ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不会因为离子和水不断进入细胞而胀裂,C错误;D、Ⅰ植物细胞处于C点状态时,原生质体体积相对值为100%,由于细

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此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正确。故选D。5.为验证“变性的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酶消化”,实验小组利用蛋清溶液和胰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8)按照下表所示步骤进行实验,并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甲乙丙①加入2mL相同浓度的蛋清溶液②40℃水浴保温30分钟60℃水浴保温30分钟80℃水浴保温30分钟③冷却至37℃,加入等量的pH为7.8的缓冲液④加入3滴胰蛋白酶溶液⑤实时检测试管中产物X的含量A

.预期实验结果为:甲、乙、丙分别对应c、b、a三条曲线B.若将胰蛋白酶更换成胃蛋白酶,其他条件不变,再重复上表步骤得到的结果不同C.省略步骤③,重复上述实验,则t时间内丙组产物X的量少于甲组D.若增加酶量,重复上述实验,则曲线中t1、t2、t3都会左移

且产物X的最大值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变性的蛋白质更容易被消化酶消化”,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实验温度,因变量是产物X的含量。【详解】A、由图表信息分析可知,80℃时蛋白质变性,因此最容易被消化酶消化,对应曲线a;60℃次之,

对应曲线b;40℃温度最低,消化酶消化所需时间最长,对应曲线c,所以甲、乙、丙分别对应c、b、a三条曲线,A正确;B、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左右,在pH为7.8的缓冲溶液中会失活,再重复上表步骤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B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省略步骤③,丙仍

然处于80℃,胰蛋白酶会失活,而甲组胰蛋白酶活性受到的影响较小,所以t1时间内丙组产物X的量少于甲组,C正确;D、若增加酶量,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获得最大产物量的时间都会提前,曲线t1、t2、t3都会左移,由于三组实验底物量相同(2mL相同浓度蛋清),故最终

的产物量也是一样的,产物X的最大值不变,D错误。故选D。6.为探究外界环境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耐盐碱能力较强的海水稻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实验过程中温度适宜且相同,由所得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图1中海水稻用

NaCl溶液处理后光合速率降低与气孔导度下降有关B.随着NaCl溶液浓度增大,海水稻的光补偿点应变大,光饱和点应变小C.A、B、C三组海水稻经NaCl溶液处理后短时间内C5含量最多的是C组D.图2中限制丙组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环

境因素是CO2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在500lx光照下,经过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后短时间内,光合速率是A>B>C,说明NaCl浓度越高,光合速率越低;分析乙图,经过200mmol•L-1NaCl处理

后,100lx光照组光合速率不变,500lx光照和1000lx光照组光合速率下降至相同水平,且1000lx光照组光合速率下降程度更大。NaCl溶液主要影响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气孔开度下降,从而使CO2吸收量减少。【详解】A、NaCl溶液处理后,海水稻根部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

失水导致植株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量减少,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A正确;B、随着NaCl溶液浓度增大,光合速率降低,但呼吸速率不变,故海水稻的光补偿点变大。随着NaCl溶液浓度增大,细胞失水导致植株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量减少,能利用的光照强度减弱,光饱和点应变小,B正确;C、A、B、

C三组海水稻经NaCl溶液处理后,C组气孔导度最小,吸收的CO2最少,固定CO2消耗的C5最少,所以短时间内C5含量最多的是C组,C正确;D、图2中,丙组光合速率在NaCl溶液处理前后一直不发生变化,说明200mmol/L的NaCl溶液引

起CO2吸收量减少后不影响光合速率,所以推知丙组水稻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而非CO2浓度,D错误。故选D。7.新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新疆棉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除草剂乙草胺具有低毒、高效等特点。研究者探讨了乙草胺对棉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

响,为棉田安全有效地使用乙草胺提供细胞遗传学依据。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②处于细胞分裂后期,发生的现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等B.②与③细胞中的核DNA、染色体数量都相同C.图2中BCD均可能造成染色体变异,其中D可能与纺锤体异常有关D.若乙草胺处理使根尖分生

区某细胞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一个核DNA分子上的基因突变,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性状一定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的物质变化规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图②处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A错误;B、②和③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核DNA已复制,数目相

同,但后期由于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目相比中期已加倍,B错误;C、经过乙草胺处理后,棉花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受到影响,染色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变现象(图2),其中染色体不均等分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乙草

胺干扰了纺锤体的正常功能,使得染色体不能正常移向两极。另外,还观察到微核现象。一般认为微核是由于外界物理或化学损害使细胞染色体功能受到影响或使纺锤丝功能受到影响,染色体不能随着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而形成一个或数个微核,C正确

;D、分裂过程中一个核DNA分子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则该异常DNA分子进入一个子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所含遗传信息不同,但由于密码子简并性等原因,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性状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C。8.如图

是某动物的细胞分裂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及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可发生在同一个精巢或卵巢中B.图丁中a、b、c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C.甲、乙、丙所处时期分别对应图丁中Ⅱ、Ⅳ、ⅠD.若图丁加一个染色

体数和核DNA数都为4n的图,则该器官各种细胞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相对值的变化都在图丁的范围中【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

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柱形图丁中:a的数量变化为2n→2n→n→n,可推测a是染色体;b的数量变化是0→

4n→2n→0,可推测b是姐妹染色单体;c的数量变化是2n→4n→2n→n,可推测c是核DNA。【详解】A、甲细胞同源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没有同源染色体,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

体;丙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表示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期,所以甲、乙、丙可以发生在精巢或卵巢中,A正确;B、柱形图丁中:a的数量变化为2n→2n→n→n,可推测a是染色体;b的数量变化是0→4n→2n→

0,可推测b是姐妹染色单体;c的数量变化是2n→4n→2n→n,可推测c是核DNA,B正确;C、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

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为生殖细胞。甲、乙对应

于图丁的Ⅱ、Ⅰ,图丙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为4n,在图乙无对应的柱状图,C错误;D、若图丁加一个染色体数和核DNA数都为4n的图,则该图是有丝分裂后期,Ⅰ可以是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Ⅱ可以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Ⅲ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是减数分裂结束的图像,所以该器官各种细胞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相对值的变化都在图丁的范围中,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遗传学的理解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

,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B.由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为二倍体C.一个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DNA分子数为2n-2D.人群中红绿色盲等

伴X隐性遗传病的患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等于男性群体中发病率【答案】D【解析】【分析】1、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3、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

组,可简记为“同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细胞内形态不同的染色体的条数判定一个染色体组含几条染色体,然后判定染色体组数。【详解】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相同基因,A错误;B、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细胞如果是受精卵

,由其发育得到的个体一定为二倍体,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细胞如果是配子,由其发育得到的个体则为单倍体,B错误;C、一个不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经过n次复制后,由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中含有32P的DNA分子数为2n个,C错

误;D、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因此人群中红绿色盲等伴X隐性遗传病的患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等于男性群体中发病率,D正确。故选D。10.某植物的叶缘浅波状和深波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

制,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物花粉不能正常发育,而a基因纯合的植物不能产生卵细胞,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某种群AA=25%、Aa=50%、aa=25%,以该种群作为亲本。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A.若每一代全部自交,则该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B.若每一代全部自交,则该种群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C.若每一代全部自由交配,则该种群基因频率保持不变D.若每一代全部自由交配,则该种群基因型频率保

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因此能产生花粉的个体是Aa、aa;aa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故能产生卵细胞的植株的基因型是AA、Aa。【详解】AB、若自交,由于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而a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所以

亲代只有Aa可以产生后代,因此F1植株中AA∶Aa∶aa=1∶2∶1,和亲本保持一致,所以A和a基因的频率都为1/2,且始终保持不变,AB正确;CD、若自由交配,由于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而a

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从亲代开始基因型AA的个体只能产生A的雌配子,而基因型aa的个体只能产生a的雄配子,则亲代所产生的雌配子:a=2/3×1/2=1/3,A=1-1/3=2/3,即A∶a=2∶1;同理可推算亲代所产生的雄配子中A∶a=1∶2,因此亲代自由交配F1代中

AA∶Aa∶aa=(2/3×1/3)∶(2/3×2/3+1/3×1/3)∶(1/3×2/3)=2∶5∶2,A基因频率为2/9×5/9×1/2=1/2,与亲本中A基因频率相等;F1产生的花粉为a=5/9×1/2+2/9=1/2,A=5/9×

1/2=5/18,因此花粉类型和比例为A∶a=5∶9;而卵细胞的类型为A=5/9×1/2+2/9=1/2,a=5/9×1/2=5/18,因此卵细胞类型和比例为A∶a=9∶5,由上可见每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例在数值上正好相反,则下一代的AA和a

a比例必定是相等的(即设雄配子中A比例为x,a比例为y,则雌配子中A比例为y,a比例为x,则下一代AA=aa=xy),则每一代基因频率A=a=1/2,保持不变,C正确;D错误。故选D11.垂体侏儒症受一对等

位基因D/d控制,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10000。某家族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1。科研人员提取了部分成员的DNA,用PCR扩增了与基因D/d相关的片段,并对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所得结果如图2。基因D

、d长度相同,bp表示碱基对,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合图1和图2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的基因型一定为DDB.由图2可知,D和d分别含有1和2个酶切位点C.Ⅱ-2与人群中表现正常的男性婚配,生出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02D.垂体侏儒

症常表现为隔代遗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等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图1显示:Ⅰ-1和Ⅰ-2表现正常,但生下了患病的女儿Ⅱ-2,所以垂体侏儒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是Dd,Ⅱ-2

的基因型为dd。由图2可知:Ⅰ-1和Ⅱ-3的电泳图相同,但与Ⅱ-5的不同,所以Ⅱ-3的基因型是Dd,表型正常的Ⅱ-5的基因型是DD。【详解】AB、由图1可知,Ⅰ-1和Ⅰ-2均正常,但生出了患病女儿Ⅱ-2,说明垂体侏儒症为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由图2可知,I-1和Ⅱ-5的基因型不同,故Ⅱ-5的基因型为DD,基因D上存在1个酶切位点,被切割成长度为310bp和118bp的两个片段。Ⅰ-1和Ⅱ-3的电泳条带相同,说明两者基因型均为Dd。由题意可知,基因D、d长度相等,故基因d长度为428bp,基因d上存在2个

酶切位点,被切割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个片段,AB正确;C、垂体侏儒症患者的基因型为dd,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10000,据此可推知:d的基因频率为1/100,D的基因频率为1-1/100=99/100,则正常人群中DD∶Dd=(99/100)2∶(2×99

/100×1/100)=99∶2,即正常人群中基因型为DD、Dd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99/101、2/101。Ⅱ-2的基因型为dd,让其与人群中表现正常的男性婚配,生出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101×1/2=1/101,C错误;D、垂体侏儒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表现

为隔代遗传,且男女患病概率无差别等特征,D正确。故选C。12.某团队利用三种放射性同位素32P、35S和3H,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通过对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进行不同的标记处理后,所得放射性情

况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3H只标记大肠杆菌经短时间培养可能得到组别③的结果B.组别②所得子代噬菌体不存在未标记的情况C.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等来自大肠杆菌D.由组别②可以得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

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菌细胞外,因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因此用35S标记T2噬菌体,侵染、离心后,35S主要存在于

上清液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需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培养,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会导致用32P标记噬菌体的实验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偏高。【详解】A、利用3H只标记大肠杆菌时,由于亲代噬菌体未被标记,而子

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均被3H标记,故短时间培养时放射性物质应分布在沉淀物中,不能得到组别③的结果,A错误;B、若组别②的处理是噬菌体被32P标记,由于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可进入大肠杆菌进行繁殖,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经过多

代复制可得到未被标记的子代噬菌体,B错误;C、在合成子代噬菌体时,亲代噬菌体提供DNA模板,大肠杆菌提供原料、能量和酶等其他物质,C正确;D、仅由组别②不能得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需要组别①和②对比得出结论,D错误

。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0分。)13.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为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WAT负责储存脂肪,BAT则负责分

解脂肪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细胞结构如图1,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研究发现白色脂肪褐色化与雌激素相关受体蛋白ERRγ有关,也与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蛋白UCP1的表达量提高有关。科学家获得ERRγ基因缺陷小鼠(KO)并将其与野生型小鼠(WT)同置于4低温冷环境中,检测体内BAT和WAT的数量,计算其

比值(BAT/WAT),结果如图2.进一步测定两组小鼠BAT细胞代谢水平,结果如图3。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WAT转化为BAT之后产热效率提高与脂肪滴变多及线粒体增多有关B.由图2推测雌激素通过ERRγ蛋白抑制WAT转化为BATC.KO小鼠和WT小鼠BAT细胞氧

化分解等量能源物质所产生ATP比值为1.4D.蛋白UCP1减少了ATP合成,促进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更多转化为热能【答案】AC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白色脂肪组织(WAT)和褐色脂肪组织(BAT),二者可以相互转化。WAT的主要功能是将多余的糖等能源物质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BA

T则专门用于分解脂质等以满足额外的热量需求。通过题干及图示可知ERRγ在相关激素的调节下,通过促进WAT转化为BAT;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使产热增加过程使小鼠适应寒冷环境。【详解】A、图1中BAT

细胞内脂肪滴和线粒体均多于WAT,所以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WAT转化为BAT之后产热效率提高的原因是脂肪滴变多,体积变小,相对面积增大,易于分解产热;线粒体增多,产热增加,A正确;B、由图2可

知,WT组比值(BAT/WAT)高于KO组,说明ERRγ蛋白促进了WAT转化为BAT,B错误;C、图3中所示的释放热量占释放总能量比例,KO组为82.5%,WT组为87.5%,所以KO小鼠和WT小的鼠的BAT细

胞氧化分解等量能源物质所产生ATP比例分别为17.5%、12.5%,二者的比值为17.5÷12.5=1.4,C正确;D、由题干信息“白色脂肪褐色化与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蛋白UCP1的表达量提高有关”,结合图3可推知蛋白UCP1减少了ATP合成,促进能源物质中的化学能更多转化为热能,D正确。

故选ACD。14.溶酶体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如图表示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溶酶体、自噬体的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器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B.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而成C.衰老的线粒体在自噬溶酶体

内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被细胞利用D.推测环境中缺乏营养物质时,癌细胞仍能存活与其自噬作用强有关【答案】AC【解析】【分析】1、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2、在

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详解】A、与溶酶体、自噬体的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器分别是高尔基体

、内质网,A错误;B、溶酶体内水解酶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短肽后和核糖体一起转移到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再转移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B正确;C、衰老的线粒体在自噬溶酶体内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

是被细胞利用或排出细胞,C错误;D、环境中缺乏营养物质时,癌细胞自噬作用强可获得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故仍能存活,D正确。故选AC。15.某种动物(XY型)的体色与细胞内的色素种类有关,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XY同源区段),相关色素的合成过程如图一所示。科研人员为了研究该动物体

色的遗传规律,选择纯合的白色和灰色个体进行了图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由图二中的F2表型及比例可知控制该动物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结合图一和图二可知,图二两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C.图一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

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若让图二F2中的白色雌性与白色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色的概率为1【答案】ACD【解析】【分析】图一看出,黄色基因型是A_B_、灰色基因型是A_bb、aa__为白色,图二F2中,雌性只

有黄色和白色,雄性有黄色、白色和灰色,说明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图二的6:3:3:2:2,相当于16份,即42,为9:3:3:1的变式,故体色由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A正确;B、图二的F2中,雌性只有黄色和白色,雄性有黄色、白色和灰色,即Bb基因在雌性和雄性的分布情况不同,因此Bb位于X染色体上,Aa位于常染色体上,F1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B错误;

C、由图一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D、白色都为aa__,所以白色个体杂交,后代都为白色,D正确。故选ACD。16.人的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IA、IB、i共同决定,其中IAIA、IAi为A型血,、

IBIB、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ii为O型血。甲膑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D/d)显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指甲和髌骨发育不全,相关基因也位于9号染色体上。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由系谱图可知,该家系中A型血的人更容易患

甲膑综合征B.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子代中患病个体都为杂合子C.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出现Ⅱ-5的原因最可能是Ⅰ-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互换D.Ⅱ-7与人群中一个B型血正常男性结婚,生AB血型男患者的概率为3/8【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复等位基因IA、IB、i和引起

甲膑综合征的基因(用D表示)都位于9号染色体上,属于连锁遗传。Ⅱ代中出现了未患甲膑综合征(dd)的人,说明Ⅰ−1基因型为IAIBDd,Ⅰ−2基因型为iidd,又因为Ⅱ代中B型血都未患甲膑综合征,所以在不发

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Ⅰ−1中,IA和D连锁,IB和d连锁。【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该家系中IA和D连锁,所以在该家系中携带IA基因的人容易患甲膑综合征,A正确;B、对于甲膑综合征而言,Ⅰ-1基因型为Dd,

Ⅰ-2基因型为dd,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子代中患病个体的致病基因都为杂合子(Dd),B正确;C、Ⅱ-5的基因型为IAidd,由于Ⅰ-1中,IA和D连锁,所以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出现Ⅱ-5的原因最可能是Ⅰ-1产生配子时

发生了互换,使IA和d连锁在一起,C正确;D、Ⅱ-7的基因型为IAiDd,B型血正常男性基因型为IBidd或IBIBdd,题干中并未告知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所以无法计算后代患病概率,D错误。故选D。三、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60分。)17.

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保卫细胞含叶绿体。大多数植物的气孔白天打开,晚上则保持很小的开度。气孔开度大小可发生变化,并且受多种因素的调节。(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和开放,

称为“气孔振荡”。植物通过“气孔振荡”可适应干旱环境并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2)关于气孔开闭的假说之一是:在光下,保卫细胞由于_____,导致细胞中CO2浓度下降,引起pH升高,促进酶促反应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细胞中葡萄糖浓度增高,保卫细胞_____(填“吸

水”或“失水”)导致气孔开放。黑暗时,保卫细胞中葡萄糖浓度低,气孔关闭。(3)关于上述假说的机理,研究者利用拟南芥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①拟南芥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_____(字母选填),能量变化有

_____(字母选填)。a.CO2→C3b.C3→C6c.C6→丙酮酸d.丙酮酸→CO2e.NAD+→NADHf.光能→活跃的化学能g.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h.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i.活跃的化学能→光能②研究人员欲研究蛋白质TOR激酶在气孔开闭中的作用及机理,以

光照12h与黑暗12h为光照周期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1、图2所示。结合图1、图2所示的结果,可得出TOR激酶在气孔开闭中的作用原理是_____。③研究发现蔗糖也能促进气孔打开,为确定蔗糖促进气孔打开的原理,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分为4组开展实验,检测光照后各组中淀粉降解酶BAMI的相对表

达量。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可知,蔗糖促进气孔打开的原理是:_____。组别1234蔗糖-+-+TOR激酶抑制剂--++光照后淀粉降解酶BAMI的相对表达量******注:“+/-”分别表示“有/无”添加,“*”越多表示表达量越高。【答案】(

1)气孔周期性的闭合和开放,既能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避免散失过多水分,又能保障CO2的供应,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2)①.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或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CO2)②.吸水(3)①.abc

de②.fgh③.TOR激酶促进光照下保卫细胞中淀粉的迅速降解,使气孔打开④.蔗糖通过TOR激酶(提高TOR激酶的活性)提高光照后淀粉降解酶BAMI的相对表达量,促进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使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增大,促进气孔打开【解析】【分析】在图1中,野生型植株保卫细胞中的

淀粉在开始光照后1h内迅速降解,随后又开始积累,达到峰值又开始缓慢降解。图2中,开始光照时,对照组和抑制剂处理组保卫细胞气孔开闭情况一致,光照1h和3h后,对照组保卫细胞气孔增大,抑制剂处理组保卫细胞气孔打开程度基本无明显变化,结合图1、2所示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TOR激酶促进光

照下保卫细胞中淀粉的迅速降解为可溶性糖,使保卫细胞渗透压升高吸水膨胀,进而使气孔打开。【小问1详解】“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植物面临干旱条件时,气孔关闭能降低蒸腾作用强度,避免失水过多;气孔打开能保证CO2供应,使光

合作用正常进行。【小问2详解】在光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且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导致CO2浓度下降,引起pH升高,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细胞中葡萄糖浓度增高,保卫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开放;

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由于呼吸作用释放CO2,使pH降低,葡萄糖转化为淀粉,保卫细胞里葡萄糖浓度低,改变了水分扩散方向,气孔关闭。【小问3详解】①拟南芥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细胞呼吸,所以拟南芥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CO2→C3、C3→C6、C6→丙酮酸、丙酮酸→CO2

、NAD+→NADH,即abcde;能量变化分别有光能→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即fgh。②在图1中,野生型植株保卫细胞中的淀粉在开始光照后1h内迅速降解,随后又开始积累。图2中,开始光照时,对照组和

抑制剂处理组保卫细胞气孔开闭情况一致,光照lh和3h后,对照组保卫细胞气孔增大,抑制剂处理组保卫细胞气孔打开程度基本无明显变化,结合图1、2所示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TOR激酶促进光照下保卫细胞中淀粉的迅速降解,使气孔打开。③从实验结果来看,当有蔗糖且无T

OR激酶抑制剂时,淀粉降解酶BAMI的相对表达量高,说明蔗糖能促进BAMI的表达。当有TOR激酶抑制剂时,BAMI的表达量降低,说明TOR激酶对BAMI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当有TOR激酶抑制剂和蔗糖时会抑制BAMI的表达,由4组

实验对照说明蔗糖通过TOR激酶来调节BAMI的表达量。综上分析可知蔗糖促进气孔打开的原理是蔗糖通过TOR激酶(增加TOR激酶的量;提高TOR激酶的活性)提高淀粉降解酶BAMI的表达量,促进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使细

胞内葡萄糖浓度增大,促进气孔打开。18.黄瓜花的类型(见下表)主要由M/m、F/f、D/d三对基因控制。m控制形成两性花,M控制形成单性花;F控制形成雌性株,f控制形成雌雄同株,d能增强雌雄同株中雌花的比例而形成强雌株。科研人员利用纯系亲本进行了如下杂交

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两性花一朵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单性花雌性株全株只有雌花雌雄同株一株上既有雌花又有雄花,比例相近强雌株全株雌花比例远高于雄花(1)植株上_____(填“雄花”或“雌花”或“两性花”)数量多是获得高产杂种优势黄瓜的基础。控制

黄瓜花的类型的三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为_____。(2)实验一亲本两性花株的基因型为_____,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组实验的F1进行诱雄处理,目的是_____。(3)实验一F2中雌性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F2中的强雌株与雌雄同株杂交后代中能稳定遗传

的强雌株的比例为_____。(4)若实验二亲本雌性株三对基因中含有一对隐性基因,则F2中雌雄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答案】(1)①.雌花②.实验一F2中雌雄同株所占的比例为9/64,即3/4×3/4×1/4,符合三对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2)①.mmFFDD②.诱导其产生花粉,便于自交,以方便观察和统计子代中不同性别的植株数量(3)①.12②.4/27(4)3/16【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要获得高产杂种优势黄瓜,雌花数量多是基础。若要判断控制黄瓜性别的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分布,由题可知,亲本为纯系,故实验一中强雌株为MMffdd,两性花株为mm___,F1为雌性株,故应为MmFfDd(因为强雌株只能提供f和d,所以若要满足F1雌性株的性状,必须从亲本两性花株中得到F和D,

再根据性状判断,M、F、D均为显性),反推亲本两性花为mmFFDD。通过分析实验一的F2可知,雌性株为M_F___,基因型比例应该为3/4×3/4=9/16;两性花株为mm____,基因型比例应该为1

/4;强雌株应为M_ffdd,基因型比例应该为3/4×1/4×1/4=3/64;雌雄同株应该为M_ffD_,基因型比例应该为3/4×3/4×1/4=9/64。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实验一中,F2四种表型的比例为9/

16∶1/4∶3/64∶9/64=36∶16∶3∶9,其中雌雄同株所占的比例为9/64,即3/4×3/4×1/4,符合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因此控制黄瓜花的类型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结合对(1)的分

析可知,在实验一中,亲本强雌株的基因型为MMffdd,亲本两性花株的基因型为mmFFDD。两组实验的F1均为雌性株,因不能产生花粉而不能进行自交。为了让其自交,可进行诱雄处理,目的是:诱导其产生花粉,便

于自交,以方便观察和统计子代中不同性别的植株数量。【小问3详解】在实验一中,F2雌性株(M_F___)的基因型有2(MM、Mm)×2(FF、Ff)×3(DD、Dd、dd)=12种。F2中的强雌株与雌雄同株杂交,强雌株应为3M_ffdd(1/3MMffdd、2/3Mmffdd),雌雄

同株应该为9M_ffD_(1/9MMffDD、2/9MmffDD、2/9MMffDd、4/9MmffDd),得到强雌株M_ffdd的组合是1/3MMffdd×2/9MMffDd、1/3MMffdd×4/9MmffDd、2/3Mmffdd×2/9MMffDd、2/3M

mffdd×4/9MmffDd,其中稳定遗传即纯合的强雌株概率是1/3×2/9×1/2+1/3×4/9×1/2×1/2+2/3×2/9×1/2×1/2+2/3×4/9×1/4×1/2=4/27。【小问4详解】科研人员利

用纯系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若实验二亲本雌性株三对基因中含有一对隐性基因,则亲本为MMffDD×MMFFdd,F1的基因型为MMFfDd,F2中雌雄同株所占的比例为1(MM)×1/4(ff)×3/4(D_)=3/16。19.种子成熟过程受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调控。为研究种子成熟的调

控机制,研究者以某植物为材料进行了实验。(1)ABA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_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其主要作用有_____(答两点)。(2)研究发现,种子成熟阶段J蛋白和S蛋白均有表达。研究者检测了不同

该植物种子的成熟程度,结果如图1。根据图1分析,J蛋白和S蛋白对种子成熟的调控作用分别是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3)S蛋白可与J蛋白结合。为探究两蛋白在该植物体中的作用关系,研究者在纯化的J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野生型及

S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种子细胞裂解液,使用药剂M进行相关处理,检测结果如图2。结果说明:S蛋白可使J蛋白_____。(4)检测发现,S蛋白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体内的ABA含量低。编码S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有转录调控因子T的结合序列,T可被ABA激活。J蛋白也为一种转录调

控因子。为研究T、J蛋白对S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者构建了图3所示质粒并转化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实验结果如图4。图4结果说明:_____。(5)种子成熟对于种子提高萌发活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综合上述研究,分析ABA对种子成

熟的调控机制:_____。【答案】(1)①.调节②.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2)抑制、促进(3)降解(4)T蛋白与S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促进S基因的表达,而J

蛋白抑制T蛋白与S蛋白基因启动子的结合(5)ABA激活T蛋白,T蛋白促进S蛋白合成,S蛋白可使抑制种子成熟的J蛋白降解,从而促进种子成熟【解析】【分析】1、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

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2、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小问1详解】ABA是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其主要作用有四点:抑制细胞分裂;

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小问2详解】J蛋白过表达植株种子成熟度低,因此J蛋白抑制种子成熟;而S蛋白缺失,种子成熟程度低,因此S蛋白促进种子成熟。【小问3详解】药剂M抑制蛋白质的降解,结合图示可知,S蛋白缺失的裂解液与J蛋白融合,

J蛋白的含量多于与野生型的融合,说明J蛋白会被S蛋白降解。【小问4详解】质粒1+2组作为对照,与1+2组相比,1+3组中T基因表达T蛋白,使得LUC/REN荧光强度比值明显增大,由于荧光素酶的酶活性不受T蛋白的影

响,推知T蛋白能与S蛋白基因启动子结合,从而使得LUC编码的荧光素酶增多,表明T蛋白与S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促进了S基因的表达;而1+4组与1+3+4组均与1+2组相同,说明第四组表达的J蛋白会抑制T蛋白与S蛋白基因启动子的结合,从而抑制LUC编码的荧光素酶的合成。【小问5详解】

ABA激活T蛋白,T蛋白可与S蛋白的启动子部位结合,启动S基因的表达,S蛋白增多,S蛋白可使J蛋白降解,而J蛋白抑制种子成熟,因此S蛋白可促进种子成熟,即ABA促进种子成熟。20.喜旱莲子草是一种原产于南美的多年生杂草,上世纪曾作为家畜饲料引种,后来在某些地区泛滥成灾,严重威胁

了当地的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科研人员想通过引进喜旱莲子草的原产地专一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以下简称跳甲)对其进行防治。研究结果发现,跳甲不仅对当地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基本没有控制作用,反而抑制了

本土莲子草的生长。回答下列问题:(1)喜旱莲子草会在某些地区泛滥成灾的原因_____(写2点),喜旱莲子草的入侵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_____降低。(2)研究人员提出跳甲对喜旱莲子草的入侵控制效果不佳、反而抑制本土莲

子草的原因可能是:喜旱莲子草被跳甲成虫取食后,其根际微生物对两种莲子草的影响不同。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步骤为:第一步,从不存在这两种莲子草的废弃农田中采集土壤;最后一步,剪取植物的芽,干燥、称重。中间的步骤如下,请把下列研究过程的字母进行排序_____所得

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A.在土壤中种植喜旱莲子草,放入带有跳甲成虫的笼子里B.将植物培养至大约50%的叶面积被取食,移走跳甲和笼子,取出土壤C.将土壤分为四组,两组进行灭菌处理,另外两组不进行灭菌处理D.在土壤中种植本土莲子草或喜旱莲子草,在没有跳甲的环境中培养(3)图1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该

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被跳甲成虫取食的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对本土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喜旱莲子草没有抑制作用,作出该判断的依据是_____。(4)研究发现,跳甲在化蛹阶段最为脆弱,跳甲幼虫的存活情况直接影响其对两种莲子草的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探明被跳甲取食

的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对跳甲幼虫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图1中各组莲子草叶片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再将若干新孵化的跳甲幼虫接种到叶片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这些植物上的跳甲幼虫的生物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结果分析,被跳甲取食的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_____(填“提高”或“降低”)

了喜旱莲子草的抗虫水平,对本土莲子草的抗虫水平基本不影响。(5)根据上述研究,在对植物进行生物防治时需考虑_____的共同影响。【答案】(1)①.食物、空间等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②.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2)ABCD(3)①.土壤是否灭菌以及移栽莲

子草的种类②.第2组的植物芽生物量显著低于第1组,第3组与第4组无显著差别(4)提高(5)引入天敌后对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

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物群落中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来说,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小问1详解】当一个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空间等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呈“J”形增长,故喜旱莲子草在某些

地区泛滥成灾的原因是食物、空间等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喜旱莲子草与当地生物竞争资源和空间,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导致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小问2详解】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可能是:喜旱莲子草被跳甲成虫取食后,其根际微生物对两种莲子

草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先获得喜旱莲子草被跳甲成虫取食后的根际微生物,研究的实验流程应为:从不存在两种莲子草的废弃农田种采集土壤→A在土壤中种植喜旱莲子草,放入带有跳甲成虫的笼子里→B将植物培养至大约50%的叶面积被取食,移走跳甲和笼子,取出土壤(这样

就获得了喜旱莲子草被跳甲成虫取食后的根际微生物),结合图1,有4个实验组,两组土壤灭菌,两组土壤不灭菌,分别移栽本土莲子草和喜旱莲子草,因此接下来的实验流程应为:C将土壤分为四组,两组进行灭菌处理,两组不进

行灭菌处理→D在土壤中种植本土莲子草或喜旱莲子草,在没有跳甲的环境中培养→最后剪取植物的芽,干燥、称重。综上可知,实验流程为ABCD。【小问3详解】分析图1,实验的自变量土壤有无灭菌以及移栽莲子草的种类,

因变量是植物芽生物量。与土壤灭菌组并移栽本地莲子草的第1组相比,第2组的植物芽生物量显著低于第1组,第3组与第4组无显著差别,说明被跳甲成虫取食的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对本土莲子草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喜旱莲子草没有

抑制作用。【小问4详解】分析图2,自变量为不同处理方式,因变量为跳甲幼虫生物量,由图2可知,被跳甲取食喜旱莲子草的根际微生物提高了喜旱莲子草的抗虫水平,但不影响本土莲子草的抗虫水平。小问5详解】根据上述研究,在对植物进行生物防治时需要考虑引入

天敌后对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的共同影响。21.A型塞内卡病毒(SVA)会导致猪患水疱传染病,症状与猪口蹄疫等传染病非常相似,增加了临床鉴别诊断的难度,研究人员尝试开发一种快速、准确检测SVA病毒的方法。已知VP1蛋白是SVA核衣壳的主要成

分,可作为SVA诊断的靶蛋白。(1)将等量的纯化VP1蛋白分别注射到4只小鼠体内,经过二次免疫后测定小鼠抗VP1抗体的免疫效果。实验中常用半抑制浓度(IC50)评价抗体灵敏度:即取同样浓度的不同来源抗体,分别检测一半抗体被同一种

抗原结合时所需抗原的最低浓度。下图为4只小鼠的血清抗体相对浓度和IC50值。据图分析,制备抗VP1单克隆抗体时应选择_____号小鼠用作细胞融合的供体,依据是_____。(2)取对应小鼠的脾脏细胞用化学试剂_____诱导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选择培养基

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对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筛选出能抗VP1的杂交瘤细胞。将筛选到的杂交瘤细胞株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从腹水中成功提取到一种鼠源单克隆抗体——2E10。的【(3)研究人员欲通过实验证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

性。他们用SVA感染小鼠肾脏细胞后,37℃培养24小时,用去垢剂处理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然后将处理后的细胞固定在介质上,加入2E10。一段时间后冲洗掉未结合的抗体,然后依次加入酶标抗体和底物,酶标抗

体与鼠源抗体结合后可催化底物发出绿色荧光。①对照组应为_____细胞,其余处理与实验组一致。②若实验结果为_____,则证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答案】(1)①.Ⅳ②.Ⅳ号鼠抗体相对浓度较高且IC50值最低(2)①.PEG(聚乙二醇)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3)①.与实验组等量

的未感染SVA的正常小鼠肾脏②.对照组细胞无绿色萤光,实验组细胞出现绿色萤光【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

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小问1详解】IC50低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效率高,即灵敏度高,因此制备抗VP1单克隆抗体时应选择Ⅳ号小鼠用作细胞融合的供体,依据是其抗体相对浓度较高且IC50值

最低。【小问2详解】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所用化学试剂应为PEG(聚乙二醇)。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后,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可筛选出能抗VP1的杂交瘤细胞。【小问3详解】由于实验组用SVA感染小鼠肾脏细胞,因此对照组应该用未感

染SVA的正常小鼠肾脏细胞,其余处理与实验组一致(无关变量保持一致)。实验组用SVA感染小鼠肾脏细胞,由于其中有抗原,抗原会与添加的单克隆抗体结合,然后会与酶标抗体再结合催化底物反应,进而发出荧光,而对照组细胞中没有抗原,因而酶标抗体不能结合,不会发出荧光。所以若实验结果为对照组细

胞无绿色荧光,实验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则证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