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内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816.959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内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内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内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内蒙古部分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题.docx,共(7)页,816.95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ca4e0b80d0a969c8d8ecb5e65f5a1f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选修。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易·系辞》中记载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来,来耨之利,以教天下”。《神农本草经》称:“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记载可用来说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A.农业生产得到一定发展B.生产技术实现突破C.社会生产出现细致分工D.重农思想已

经萌生2.右图所示出土文物可用于印证,秦朝A.商品经济繁荣B.疆域空前辽阔C.中央集权加强D.郡县制度建立3.汉武帝扩充乐府机构的规模,乐府的任务包括搜集民歌、制作歌词、重视采纳民间和西域的“新声变曲”等。乐府在采风时十分注意搜集反映民意的诗歌,并根据这些诗歌对地方官员的执政情况和为官品

行来进行评判。这A.折射出政治的民主化B.缘于王国问题的解决C.有助于国家吏治建设D.维持了地方社会安定4.下表所示的统治者的活动旨在A.笼络天下文人士子B.弘扬传统文化C.树立本朝法统地位D.实现政治清明5.下图所示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纸本《马与骆

驼图》(9世纪)。该作品可用于研究,唐代后期A.盛世局面衰败B.丝路贸易盛况C.朝贡贸易发达D.西域交通条件6.南宋仅面食的制作方式就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之多,比如包子、肉饼、笋蕨力钝、太学馒头、胡饼等。据陆游记载,集英殿设宴款待金国使者,其中就有白肉胡饼、随饼、白胡饼

之类。这反映出当时A.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B.南北生活习俗相似C.南方种植结构的变化D.江南经济地位重要7.据《元史·百官志》载:“录事司,秩正八品。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户民之事……若城市民少,则不置司,归之倚郭县。在两京,则为警巡院。”由此可见,元代A.依民户状况对城市进行分类管理B.政

府财政倚重城市税收C.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快D.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8.下图所示为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陆续设立的九边重镇。据此可知,九边重镇A.凸显明朝民族政策的灵活性B.始终是维系边防安定的关键C.与唐代的藩镇性质极为相似D.在王朝治理体

系中地位重要9.明末清初,太仓人吴伟业在《木棉(棉花)吟序》中说:“嘉定、太仓、上海境俱三分宜稻,七分宜木棉。”康熙时期的《嘉定县志》记载,嘉定一带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民户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由此推断,明末清初嘉定县A.弃农经商成为当地居民的首

要选择B.农产品价格呈现下降的趋势C.经营土地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D.家庭棉纺织业普遍得到发展10.清代宫廷绘画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鼎盛。宫廷绘画创作机构发展完善,画家群体人数众多。一些欧洲画家的作品与中国艺术传统融汇,从而

形成规整、细腻、华丽的艺术特色。清代宫廷绘画的发展A.体现了一定的盛世气象B.是君主专制的必然产物C.主要受到程朱理学影响D.得益于文化氛围的宽松11.克里斯提尼将四百人议事会改为五百人议事会,且规定每次召开议事会,各部落派出五十人参与,而且参加会议的议员,除了预

定的人选之外,其他的都由抽签随机选拔。每位议员的在职时间只有一年。这一做法A.提高了城邦的行政效率B.清除了贵族的政治影响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范围D.坚持了人人平等的原则12.智者具体是指公元前5世纪在希

腊各地巡回授课的“教师”。他们主要向年轻人传授论辩术,并收取费用作为回报;他们很少讲授自然科学知识,且注重实际利益。由此可知,这些智者A.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B.服务于社会特权阶层C.以发展直接民主制为己任D

.热衷于投机城邦政治13.在古希腊建筑中,确实有以男子雕像代多立克柱子,以女子雕像代爱奥尼式柱子的。这种艺术追求贯彻在柱式风格的推敲中,多立克刚毅雄伟,而爱奥尼柔和端丽。这反映出古希腊A.建筑凸显人文精神B.科技文化繁荣发达C.男女社会地

位平等D.将神话故事人性化14.公元前3世纪前后,罗马法中的索贿罪主要针对的是执法官、元老院议员以及这两类人的子女。另外,一切利用公职从臣民和同事那里接受或者攫取物品的行为都可能涉嫌触犯此罪,元老院或其他掌权者违反有关禁令

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比如搞公共承包,以营利为目的经营船舶等)也构成索贿罪。这一规定A.旨在维护工商业者权益B.提高了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C.树立了法律的至上权威D.有利于国家政务的良性运行15.公元526年,查士丁尼敕令由法学家组成委员会负责编订法律,编委们利用现存的所有法律资料,

并加以增删、修订,经过仔细审订,于公元529年编写成《罗马民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撰A.适应了疆域急剧扩大的需要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意志D.渗透希腊理性精神16.据下表可知,文艺复兴A.中心发生转移B.在欧洲得到扩展C.艺术成就丰硕

D.涉及的范围广泛17.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就开始聚集科学家、探险家和商业家,制定出一系列探险计划,目标是在印度洋地区寻找替代传统丝绸之路的通商路线。15世纪的欧洲探险活动A.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B.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

义发展C.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D.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美洲18.1649年7月4日至16日,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两项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出售国王所拥有的动产及个人地产,原属王室的庄园、土地等财产。其购买者主要是乡绅,还有

不少商人、富裕农民、议员和政府职员。这得益于A.君主立宪制形成B.法律确立议会主权地位C.政治体制的变化D.封建势力退出政治舞台19.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自己作为具有独立思想能力的权利主体的资

格和条件,而这有赖于人的理性的实践运用,也有赖于人的自由本性在其认识能力上和权利关系中的展现。由此可见,康德A.强调和平改良的必要性B认队可社会契约论C.号召人们创造理性王国D.发展了启蒙思想20.18世纪50年代,虽然英国生产的棉布已经对外输出,但其出口总值却不到四万六千磅。到18

20年,棉纺织品成为英国工业中最重要的产品,几乎占了英国总出口量的一半。这说明A.市场需求刺激英国工业革命发生B.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居民的生活方式C.英国正式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D.机器生产促进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21.恩格斯说:“卡·弗

·沃尔弗在1759年对物种不变进行了第一次攻击,并且宣布了种源说。但在他那里不过是天才预见的东西,到了奥肯,拉马克、贝尔那里才具有了确定的形式,而在整整一百年之后,即1859年,(对物种不变论的颠覆)才被达尔文胜利地完成了。”在此,

恩格斯强调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B.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C.达尔文确立了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方向D.物种渐变理论已发展成为科学共识2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尤其重视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并进一步

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发源地B.德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居主导地位C.技术和产业创新提高经济增长速度D.

英法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激化23.马克思在其《法兰西内战》中所引证的事实的叙述和评论,绝大部分是从巴黎出版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报纸和作家雨果的报纸(自由派报纸)上摘录的。这些报纸虽对公社的措施有看法,但并不敌视公社。这可用于说明A.巴黎公社

的执政措施深得民心B.法国资本家不反对巴黎公社C.马克思为公社进行了大量宣传D.巴黎公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24.19世纪初期,一位西方诗人这样写道:“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仍然居住在高原的洞穴,或是在微曛旷野里徘徊,或是

在暗蓝海波上腾跃,撒克逊浮华的繁文缛礼,不合我生来自由的意志……”这反映出作者A.具有浓厚的怀旧思想B.深刻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C.强调自我和精神解脱D.反对封建约束,追求个性自由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26题为

必考题,每个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题一29题为选考题,考生按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尽管乾隆皇帝在1757年发出了“闭关”的上谕,“通夷之各关口,严行封禁”,东印度公司还是代表英国

在1760年向中国提出乞改广州海关,一改贪污、腐败等弊端,以期求得正常的商业交往,但是清廷却认为这是英国人“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豫为之防”,对此加以防备,不理会英国的贸易请求。—摘编自翁俊媛《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商业交往》材料二1726年12月28日,法国东印度公司

致函其派驻印度本地治理的委员会,准其利用公司船只承接运输业务,装载私商货物前往澳门和广州,而且“运费始终要比英国人的运费低一些”,以增强竞争力。1730—17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部训令大班“垄断今年广州所有的绿茶”,尽可能地阻止法国人、奥斯坦德人及荷兰人取

得任何绿茶,以免其走私运入英伦。英使马戛尔尼于1792年受命访华,引起了法国人的忧虑,指出当时英使觐见乾隆皇帝,藏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仅要将法国,而且还要将所有其他海洋诸强统统逐出中国贸易”。——摘编自吴敏《广州贸易时期的英法关

系》材料三马戛尔尼此次访华欲与中国建立平等外交和开辟对华贸易的核心期许为清廷所拒。1793年的外交失败对于英国政府进一步对华政策的制定影响极大。英国东印度公司寄希望于马氏访华能够打开中国市场。可是,马氏访华失败

了,因此自1798年以后,对华鸦片贸易量呈现激增状态,迅速达到4000箱/年,并很快突破5000箱/年、6000箱/年。—摘编自李秦《从<马嘎尔尼访华日记>看英国外交》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晚期清政府﹑法国对

中英贸易所持的态度。(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英国针对中英贸易采取的措施。(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法国、英国关于中英贸易的做法。(9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为

一极巩固之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中,梁启超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并总结概括出以下八个原因(主要是共同性和包容性),如下表所示:——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结合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阶段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

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苏辙认为“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非为利。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

违限,恐鞭棰必用,州县不胜烦矣”。司马光认为如若青苗法行,“恐十年之后,贫者既尽,富者亦贫,不幸国家有边隅之警,粟帛军须之费,何从取之”。且青苗钱是以常平仓的余本为底钱的,而常平仓的余本是用来救急的,若“兼放散青苗钱凡几千万缗,若民力

既竭,加以水旱之灾,朝廷岂容坐视流亡转死而督责,如故,其势只得躅除,是官钱几千万缗已放散不可复收矣”。——摘编自阮宝玉《略论王安石变法》材料二针对王安石变法,韩琦(1008-1075)上奏说:“臣尝窃计,始为陛下谋者,必曰治国之本,当先聚财积

谷,募兵于民,则可以鞭笞四夷。故散青苗钱,使民出利;为免役之法,次第取钱;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新制日下,更改无常,官吏茫然,不能详记……而先使邦本困摇,众心离怨,此则为陛下始谋者大误也。”——摘

编自脱脱等《宋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辙、司马光、韩琦的观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人的观点进行整体评价。(9分)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二战爆发前,

美国科技界就开始搜集并登记科技人员资料,为备战时动员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后,罗斯福总统随即下令成立国防科研委员会,组织军事科技工作。1941年6月,美国又建立政府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并将其作为中央机构全面强化战时科技领导

工作。联邦研究与开发经费在1940年为7000万美元,1945年高达15.9亿美元。战时科研规模庞大,成就同样巨大,如原子弹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等,体现出美国战前长期奠定的科技、教育和工业基础的强大实力。美国政府科技投资对象发生转移,工业界和大学

的科技机构获得大量科研资金。欧洲法西斯横行和战火纷飞,把爱因斯坦等众多顶级科学家“送”给美国。大战结束后,美国又积极收罗纳粹德国科学家,如导弹专家冯·布劳恩等。财穷力竭的英国被迫以原子弹研制技术,雷达技术和青霉素技术等交换美国的军援。——

摘编自吴必康《二战与美国科技“黄金时代”》(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科技领域发生的重要变化。(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美国科技发展的影响。(8分)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23年10月,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50年年初,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文化、钻研技术。1950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2月,王进喜主动请缨参加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他带领全队工人“人拉肩扛”,苦

战几天几夜,将长38米、22吨重的钻塔竖立在茫茫荒原上。没有打井用的水,他就组织职工破冰取水,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人们见他无日无夜工作,不怕难不怕累不怕苦,困难压不倒,重活累不垮,用自己的身体制伏井喷,便赞誉他是“铁人”。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

原油外运,到1960年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一举摘掉了我国的贫油帽子。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终因积劳成疾,患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

物之一。——摘编自亚文《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王进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进喜能够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人光辉典范的原因。(9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41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