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名校面对面》2023届高三上学大联考二联试题(全国卷) 历史答案.pdf,共(4)页,221.67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d181e8662e32dbec9ca4e4a8258fa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2022—2023学年度《名校面对面》高三大联考历史答案1.【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考察商周时期王权的特点,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图表可知,周朝政治事务的决策以及王权均受到原始民主的影响,故A项正确;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说法
片面。2.【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主流的演变,考察董仲舒的政治主张,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了迎合汉武帝构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需要,故D项正确;A、C、D三项都是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3.【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
考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察九品中正制度这一知识点,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材料主要说的门阀政治的表现,门阀贵族的出现主要是基于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故A项错误;南朝精英的共识其主要目的在于垄断特权,进而维护
世家大族的权势,故B项正确;门阀贵族的存在弱化了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4.【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察君主专制的强化,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
典学说,而且先秦儒学中“从道不从君”的相关内容被删除,可知这一变化旨在服务于明朝君主专制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儒学思想的重建和复兴主要得益于宋明理学,故C、D项错误。5.【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察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演变,考察清末新政,考察
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奏折制度最初由内外官员向皇帝奏报,皇帝垄断了上行政务信息,可知最初的奏折制度的加强皇权的措施;但清末新政却使奏折先在内阁总理大臣处先行集中,这就客观上消弱了皇权,D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清末新政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故C项错误;A项根基两字说
法绝对,故A项错误。6.【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察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察太平天国运动,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由官军靖乱不力致使朝廷用大量士绅办团练、后来扩大到一般的绅衿,这说明中央政府依靠地方军事力量来镇压
起义,使湘军、淮军及其他地主武装力量的壮大,导致中央的军事权威受到地方的挑战,并导致中央政府的主要军事力量下移到地方,故C项正确;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士绅仍然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故A项说法错误;这一现象弱化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这与洋务运动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7.【答案】C【命
题意图】本题考察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考察林则徐、魏源的政治思想,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这是中国具有近代意味的第一个应世方略”故可知这是林则徐和魏源的应对方案,故C项正确;A项是洋务派的主张;洋务运动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林、魏的应对之策没有付诸实践;林、魏主要以维
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8.【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察甲午战争的影响,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变法图强这一共识在甲午战后的形成,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有利维新变法的开高三历史答案第2页共4页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强调了变法这一共识的形成,并没有强
调这一共识形成后在政治采取的行动,B项主观臆测,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故C项错误;清末新政是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的事,故D项错误。9.【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察《辛丑条约》的影响,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当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
未曾发生动摇时”但“1901年以后,革命一词被激活”可知这是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进面导致清朝统治的正当性发生动摇所致,故B项正确;1901年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已经广泛传播
,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在1898年已经宣告失败,故C项错误;1894年兴中会的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经兴起,故D项错误。10.【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察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考察协定关税及其影响,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1843年”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对华
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故B项错误;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受损和丧失导致了进出口关税税率的大幅度下降,故A项因果倒置,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而关税税率较低有利西方廉价工业品的大量输入,这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但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错误,D项正确
。11.【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辛亥革命,考察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民国初年新兴公开党……今日之中国……实乃由党、会、社诸团体集合而成之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
产阶级革命倡导的自由、民主观使社会氛围相对比较宽松,给公开建党结社提供了社会土壤,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制度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12.【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考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实业投资热、工业增长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知这是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表现,故A项正确;B、D项都发生1927年之后,故B、D两项错误;C项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春天到来的主要原因,故
C项错误。13.【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察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考察三大改造,考察家国情怀历史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通过三大改
造来完成的,故D项正确。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生产力,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仍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故C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14.【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考察雅典
民主政治,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可知,雅典人为两个凡人树立雕像主要原因是他们刺杀僭主,雅典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雅典人树立榜样,鼓励公民们捍民主,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雅典民主的本质是奴隶主的民主,而且C项表述也与材料的主旨无关,
故C项错误;材料所展示的政治行为旨在捍卫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15.【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考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考察历史解释素养。高三历史答案第3页共4页【答案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若无议会,则王权可能不会受到议会的制约,故《三年法案》的颁布其主
要目的在于制衡和限制国王的权力,故A项正确;B、D两项是这个法案通过的影响;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故C项错误。16.【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考察美国的联邦共和制度,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中央一级的联邦公务员政治至上,主管
大政方针的制定,而地方政府公务员主要是执行中央政府的决策,扮演“行政角色”,这体现了美国政体中的联邦制原则,故B项正确;A、D项材料没有提现,中央集权原则隶属于联邦制,而且材料中没体现中央怎样集权。17.【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近代以来西方
自然科学的进步,考察17世纪的科学革命,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机械论的原则、流体动力学等理论在不断地改造生理学的本质和语言”并结合17世纪这个关键时间点,可知C项正确;A、B两项均与材料强调的主题不符;D项是生
物进化论的影响。18.【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近代以来西方的民主化进程,考察英国民主的进步,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材料强调的是19世纪晚期,英国妇女在政党政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
英国民主进步妇女政治地位提高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妇女在政治中的作用,而没有强调妇女的权利意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英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19.【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考察文艺复兴的影响,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14-15世纪意大利,可知这一时期正值文艺复兴,结合材料可知B项正确;A项表述是希腊早期智者学派的影响,而且“开始”二字也不恰当;启蒙思想是18世纪时的思想意识,
D项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影响,也是启蒙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20.【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察新航路人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16世纪,1570年可排除A、D选项,欧洲地图业的发展是印刷术进步的结果,故C项错误
。21.【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工业革命,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工匠的自力更生精神、崇尚自由贸易的国际主义”并结合19世纪这一时间关键词,可知A项正确;B、C、三两项都是A项的结果。22.【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
考察苏联的社会建设,考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1921年并结合这一时期的经济数据可知,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故B项正确;十月革命后俄国的工业化始于1928年的一五计划,故A项错误;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十月革命后
俄国已经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只是派军队参战,战火并没有波及俄国本土。23.【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察二战后的国际格局,考察冷战,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美国由于第三世界的国家的人权过度关注导致国家关系
紧张,但里根时期却支持智利军人高三历史答案第4页共4页独裁政府,这些做法显然是在拉拢第三世界,其主要目的仍然在于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故A项正确24.【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察20世纪的世界文学和艺术,考察现代主义艺术,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解析】由材料所示艺术特点可知这是现代主义艺术,故
C项正确;A、B两项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D项是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25.(1)答案要点:世界知识的记载主要依赖传闻与想象;以中原文明为核心;带有华夷之辨;受到宗法血缘观念的影响;有浓重的等级色彩。(每点2分,共10分)(
2)答案要点:变化:史学家逐渐超越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认知;世界知识受到关注,有关世界史、地的著作相继问世;历史书写以考察为基础,注重实证;世界史课程进入官方教育体系。(每点3分,任意3点9分)原因: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救亡图存的政治需要;传统史学认知体系无法适应时代需要;有识之士
的积极研究推动及西学东渐的影响。(每点3分,任意2点6分)26.【命题意图】本题考察近代以来西方的崛起的原因,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要点:观点一:文化发展和创新是欧洲近代成功的重要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2分)评述:15
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欧洲旧有的思想文化体系,特别是基督教会的传统观念已严重阻碍了欧洲社会的发展。15世纪以来博兴于意大利地区的文艺复兴运动,在继承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础上,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张扬个性,追求自由,鼓励世俗的享乐,宣扬
资产阶级文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上的枷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倡导信仰即可得救,不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而且促进了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形成,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18世的启
蒙运动,高举理性的大旗,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它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在上述文化发展
和创新精神的引导下,欧洲在19世纪逐渐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8分)由此可知,文化发展和创新是欧洲近代成功的重要原因。(2分)观点二: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是近代欧洲文化成功的原因。(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牛顿力学、相对论)(略)27.(1)【命题意图】本题考察历史上的重大改
革,考察南宋陈亮的改革思想,考察历史解释素养。答案要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事权分明,君臣共治;反对中央过度集权,主张中央与地方分权制衡,各司其职。(每点3分,共6分)(2)答案要点:认识:陈亮认为宋初的制度设计奠定了宋朝统治的基础,但也存在
较多弊病(3分)看法:我认为陈亮对宋初政治制度的评价客观公正,符合历史事实;(2分)理由: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吸取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将地方的兵权、财政收规中央,并派文官把持地方政权,造成地方
郡县的空虚和地方行政效率的低下,并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给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以南宋的统治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4分)28.(1)答案要点:认为人性本恶,重视用法律治理国家;主张加强集权、实行君主专制;主张用权术控制臣民。(每点2分,共6分)(2)答案要点:历史条件:欧洲封建
贵族势力强大,君主专制力量较弱;意大利政治动荡,社会分裂;欧洲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传统道德的约束作用减弱,文艺复兴的推动。(每点3分,任意3点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