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11)页,205.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1fcc6e54fcd9b42caf906db42f71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周朝时期,只有诸侯的“同母之弟”才称“弟”,异母弟则称之为“公子”。
这主要是为了()A.体现礼乐教化B.强化宗法观念C.维护母系权威D.突出分封差别2.周人是用“夏”来称呼以周邦为首的反商联盟,所谓“诸夏”或“诸华”,是各诸侯国以整体的名义,一体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所宣示的自称。这一变化()A.成为传统华夷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B.助推了“家天
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C.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心理文化认同D.为周朝实行宗法分封提供政治前提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象征宗族统治的六冕之制,改戴通天冠,而且吸收了各国的冠服制到新的官员服饰体系中,如将原赵国的貂蝉冠定为武将之冠,原楚国的獬豸冠定为法官之冠
等,秦朝改革冠服旨在()A.改变落后习俗风尚B.确立皇帝独尊地位C.构建新型官僚体系D.革除地方割据势力4.唐高宗后期武后临朝听政,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元万顷等,协助处理政务与各种表疏,密令参决。唐制,官衙都在宫城之南,刘元等人不经南
门而于北门出入,时人因谓之“北门学士”。北门学士的出现反映了()A.武后已掌握实际统治权力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化C.三省六部制度己名存实亡D.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强化5.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6.明朝政治制度下,虽一切事权主要集中在皇帝,但有许多事情是必经廷推、廷议
、廷鞫的。重要高官由九卿或再加上巡抚、总督开会来公开推举,是为“廷推”:凡是遇到重大政事,也常由七卿、九卿公决,是为“廷议”;倘使有重大的狱讼无法解决,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讞,是为“廷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政治制度
具有民主色彩B.形成了皇权外的决策机构C.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D.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7.下图为1912年7月《民权画报》刊登的时政漫画《共和之假面具》,漫画作者意在()A.抨击袁世凯的独裁专制B.强调共和民国虚有其表C.讽刺资产阶级软弱妥协D.
警惕满清预备立宪骗局8.黄埔军校学生除了必修的军事教育课目外,还要学习国民革命论、社会主义运动、经济学概论、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农民运动、帝国主义剖析等课程,开展社会实践。这突出反映了()A.受苏联影响大重视反对帝国主义B.国共两党联合培
养军事人才C.孙中山重视军事和实践教育并举D.尝试培养革命军的骨干力量9.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
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
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B.甲午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11.1949年4月至5月参加“丹阳培训”的干部,统一使用、系统
学习的文件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约法八章”)《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城市政策汇编》和七届二中全会公报。据此推知,“丹阳培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国共和谈B.渡江作战C.接管城市D.防腐拒变12.史载: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
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龙殿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A.兴建天王府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
身的局限性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D.成为太平天国推翻清朝统治的象征13.甲午战后,国际资本潮水般涌进中国,列强希望“整片开发”,减少成本,提升利润,与中国政府协商集中投资。为此列强()A.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B.发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强迫中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14.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5.《清实录》中“国体”的涵义有此变迁: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国体”涵义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矛盾的变迁B.国家政权的更迭C.西学东渐的影响D.近代外交观形成1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
体会议相继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性文件。这表明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A.宗旨是制定新中国法律B.具有“人大”的政治作用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完善了中央政府的结构17.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
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标题叫《蒋介石死了》;1988年蒋经国去世时,《人民日报》刊登《蒋经国昨天病逝》的消息;2003年宋美龄去世,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自发唁电致哀。大陆对三人的态度表明()A.“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影响B.国
家政治形势变化与需要C.三人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差异D.两岸意识形态的分歧消失18.黄炎培说:“在东半个地球大陆上边,建造一所新的大厦来。这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
?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战线。”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大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B.“柱子”体现了平等团结的愿景C.“第一”凸现共产党领导地位D.“钢骨水泥”体现社会主义性质19.2011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下列有关西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的政治制度C.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D.1954年宪法最早提出在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0.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
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A.增强国家认同感B.成为
争权夺利的工具C.左右国家的政局D.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21.建国初期中苏签约:“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2001年中俄两国签约:“据有关协
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中俄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国关系B.当今的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中日两国的矛盾得以解决D.中俄合作以军事领域为主22.“二战”结束不久,美苏开
始“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但其间却发生了60年代中法建交,中苏关系公开恶化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却仍联手支持越南抗美战争;70年代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直至建立外交关系,苏联入侵盟友阿富汗等一系列事件。这反映了()A.
“冷战”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复杂B.中国大国地位提升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C.美苏的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根源D.一些国家企图冲破美苏控制而独立自主23.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
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只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24.从八大到十一大,
新中国在对外关系布局中始终把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放在首位。从十二大到十七大,逐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成熟、稳定的外交布局。这其中一以贯之的政策或方针是()A.“一边倒”B.
和平发展C.不结盟政策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5.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
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二、材料分析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
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
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
“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潘岳《中国发展面临着深重的危机与难逢的机遇》(1)根据材料一,概述西周祭祀制度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为了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和特权,清初、中期推行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清廷注重提高地方督抚中满员的比例,出任总督的旗员比例尤高。以1837年为例,先后任总督者
共10人,其中有7位旗人,占70%。同年任巡抚者共20人,其中有8位旗人,占40%。1860年后,湘淮军取代八旗、绿营兵成为清军主カ,各地的军政大权多落入湘淮系势力手中。据统计,仅湘系集因,官至总督、巡抚、尚书、侍郎、提督者即有数十人之多;
官至道员、总兵以上者又有100多人。而在1864年,在10名总督中,旗员只有3人,占30%,在担任过巡托的19人中,则是清一色的汉员。其势力从长江中下游各省扩展至华南、西南及直隶、山东、河南、陕西等北方省份。自湘军起,兵归
国有一变而为兵为将有,同时湘淮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得来,而非由清廷户部调拨,总督、巡抚就利用手中的兵权,独揽地方上的民政、财政、司法诸大权。——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清王朝的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
政王载沣极力主张集权于皇族亲贵,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
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的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
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摘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60年前后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8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晩清政府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训。(7分)28.(10分)不断增强人民的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感,是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依照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摘编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享有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权力。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得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务。——摘编自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结合起来。——摘编自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
会决议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者的相似之处。(4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以来“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并说明“一国”和“两制”的辩证关系。(6分)29.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
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现行宪法也明确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
步事业而努力。”70年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然而,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基本立足点没有变,中国外交“和”的理念没有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石。——摘编自金灿荣、董春岭《中
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从材料中提取一到两条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历史参考答案1--5BCCBD6--10CADBC1
1--15CBCBA16--20BBDAA21--25BAADC26.(1)内容:祭祖的同时祭天;祭祀者按照血缘可分为“大宗”和“小宗”,天子及分封制下各等级的嫡长子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大宗可以祭祀高祖以
上的祖先,小宗则只能祭祀高祖以下的祖先。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7分)(2)说明: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确立;分封制崩溃,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制度产生;百家争鸣,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6分)27.(1)变化:在地方权力结构中,满汉势力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满洲官员的比例大幅度下降,汉族官员的比例迅速上升。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
王朝的统治;湘淮军成为清军主力;清廷政策调整,重用汉族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兴起。影响:短期来看有助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长期来说,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出现了内轻外重、“督、抚专政”的局面,削弱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8分)(2)原因:辛亥革命的冲击;皇
族内阁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内外皆轻”权力格局;北洋军阀势力崛起,军人干政。教训:地方权力过大,造成中央政府政令不行,严重威胁了中央的权威与统治;新政及“预备立宪”影响了地方的稳定与发展;丧失了对军队的控制。(7分)28.(1)相似之处:都是地方
行政区域;都是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都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4分)(2)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辩证关
系:“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6分)29.示例论题:新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阐释: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中国政府提出“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政府面临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威胁,毫不妥协,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动摇。20世纪8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提出不结盟的政策,坚定地站在世界和
平力量一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奉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极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
形势,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方针,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