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1.19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13af4963398332e7aa0a1dfa5c4b4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济宁市育才中学2023级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
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解旋酶、Cl⁻、尿素B.唾液淀粉酶、呼吸酶、胰岛素、糖蛋白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D.Ca2+载体蛋白、胃蛋
白酶、DNA聚合酶【答案】C【解析】【分析】4类不属于内环境的物质:(1)与外界相通的液体成分:消化液、泪液、汗液、尿液等;(2)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3)细胞膜上的成分:载体、受体等;(4)人体不能吸收的物质
:纤维素、麦芽糖等。【详解】A、CO2,Cl-、尿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解旋酶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酶、呼吸酶在细胞内、糖蛋白在细胞膜上,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胰岛素可以存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Ca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属于消化酶、DNA聚合酶在细胞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2.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步游学后其脚掌磨出了水疱,但过几天后水疱自行消失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疱中的液体主
要是组织液,其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疱的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之间存在动态联系【答案】A【解析】【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细胞外液,也就是内环境
;血浆和组织液可以互相交换物质,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最终流入血浆;水疱是周围细胞受损,造成所在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分渗入组织间隙,使组织液体积局部增大造成的,其中的成分就是组织液。【详解】A、水疱的成分中,其成分中水的含量最高,
A错误;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C、水疱的消失,是因为其中的组织液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而成为血浆和淋巴的成分,C正确;D、水疱形成说明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存在动态联系,水泡消失说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存在动态联系,D正确。故选A。
3.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并最终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可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B.酮体可缓解脑
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C.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发生在内环境中D.血液中酮体过量可能导致内环境pH偏低【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
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酮体是肝脏细胞中脂肪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可以双向交换,故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中,A正确;B、分析
题意可知,酮体最终可以被转移至脑、心脏等器官氧化供能,故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脑细胞供能不足,B正确;C、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酮体发生在肝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C错误;D、结合题干信息“
血液中酮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可知,血液中酮体过量可导致酸积累,导致内环境pH偏低,D正确。故选C。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B.它们包括传入神经
和传出神经C.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
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A错误;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B错误;CD、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
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会加强,C正确,D错误。故选C。5.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表②的指针将不发生偏转,说明该刺激并没有引起神经冲动的产
生B.肌肉收缩、①不偏转,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C.刺激b点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射D.图中有2个突触,兴奋经过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
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又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
因此两接线端同时兴奋,所以刺激b点电表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但不能说明该刺激并没有引起神经冲动的产生,A错误;B、刺激b点,肌肉收缩、①不偏转,即兴奋可以由b传递到c,但不能由b传递到a,因此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正确;C、反射的产生必须
通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b点就会引起肌肉的收缩不属于反射,C错误;D、神经末梢和肌肉接头处可看成一个突触,因此,图中有3个突触,兴奋经过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D错误。故选B。6.将青蛙的头部齐鼓膜后剪去,但其余部分保持基本完好,这样的青蛙被称为脊蛙。用脊蛙做如
下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第一步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蛙右侧后肢趾部皮肤发生屈腿反射第二步将蛙右侧后肢趾部的皮肤环剥,重复第一步实验①第三步将探针插入蛙的椎管内,破坏蛙的脊髓,重
复第一步实验②A.该实验使用脊蛙,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B.①处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感受器C.用1%的硫酸溶液直接刺激蛙右侧后肢的肌肉也可发生屈腿D.②处结果是不发生屈腿反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的神经中枢【答
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
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的【详解】A、该实验使用的是脊蛙,实验过程中没有有脑的对照,因而该实验不能说明大脑对屈腿反射无控制作用,A错误;B、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
器,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其感受器被破坏,所以不会出现屈腿反射,B正确;C、用1%的硫酸溶液直接刺激蛙右侧后肢的肌肉也可发生屈腿,该过程不属于反射,C正确;D、分析实验一与实验三可知,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蛙的脊髓被破坏,即
屈腿反射中枢被破坏,导致蛙不会出现屈腿反射,D正确。故选A。7.术后伤口的强烈疼痛折磨着患者,图示为该过程中一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镇痛机制详见图。下列芬太尼受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痛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中的感受器B.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使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C.推测芬太尼的作用是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D.K+外流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释放的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芬太尼作用于神经元细胞后,会促进钾离子外流,抑制钙离子内流,进而影响神经递质
的释放,不利于后膜钠离子的内流,从而影响动作电位的形成。【详解】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感受刺激的部位是痛觉感受器,大脑皮层不是痛觉感受器,而是形成痛觉的高级中枢,A错误;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引发后膜兴奋,B错误;C
、据图可知,芬太尼作用于芬太尼受体,促进K+外流,引起膜电位变化,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兴奋减弱,C正确;D、K+外过程是通过通道蛋白出神经细胞,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C
。8.科研人员刺激蛙腓肠肌坐骨神经得到如图结果,图1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上不同位置的膜电位,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位置由于钠、钾离子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B.图1中③处膜电流对应图2
中的B点C.图2中D点时该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大于0D.图1中④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大于对K+的通透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
子外流。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
去。【详解】A、由图1可知,①处为静息电位的恢复,因此可判断该处由兴奋状态变为未兴奋状态,可推测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左向右,A正确;B、图1中③处为动作电位的峰值,下一时刻即将进行钾离子外流,即外向电流,因此③对应的应为D点,B错误;C、内向电流是指
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图中D点时达到动作电位的峰值,因此该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大于0,C正确;D、④处为产生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因此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大于对K+的通透性,D正确。故选B。9.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过程的示
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尿检时主动排尿需大脑经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B.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d→脊髓→b→膀胱C.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D.某成年患者能产生尿意但尿失禁,其受损的结
构可能是c【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排尿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中存在高级神经中枢,可控制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详解】A、尿检时主动排尿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的排尿,需经过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A正确;B、婴儿的脑发育还不完善,还
不能控制脊髓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感受器→d传入神经→脊髓排尿中枢→b传出神经→膀胱,B正确;C、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既可控制主动排尿,又可抑制排尿,所以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C正确;D、某成年人患者能
产生尿意,说明膀胱→d→脊髓→c→脑的通路是正常的,但尿失禁,即能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可说明脑→a→脊髓中出现了障碍,故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a,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中央
前回)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运动的剧烈度有关B.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同侧上肢的运动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刺激大脑皮层
中央前回的下部,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科学家发现,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详解】A、人类大
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运动的剧烈程度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A错误;B、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顶部,可以引起对侧下肢的运动,B错误;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
运动区呈正立排列,即眼部在上,口部在下,不是倒置的,C错误;D、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D正确。故选D。11.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B.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W区C.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答
案】C【解析】【分析】人的短时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饮酒过量的人表现出语无伦次,说明酒精影响了人的语言功能。语言功能是大脑的
高级功能,故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A错误;B、考试答题过程要运用到人的语言能力,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执行该功能。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和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B错
误;C、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中枢位于下丘脑,D错误。故选C。
12.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①与
②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稀盐酸刺激的部位B.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C.胰腺产生的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D.上述实验无法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①与②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
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①与③组成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去除神经,因变量为胰液是否分泌,因此对照实验说明没有小肠神经结构的参与时胰腺仍可以分泌胰液;②与④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促胰液素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该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去除神经胰腺能分泌胰液不能说明神经调节没有作用,若想证明神经调节的作用,需要剥离神经单独研究。【详解】A、①与②组成的实
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A正确;B、①②③④组成的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经血液运输可调节胰液的分泌,B正确;C、促胰液素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该激素由小肠黏膜细胞分
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去除体液的作用,直接研究神经的作用继续探究,D正确。故选C。13.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来调
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图中的途径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途径②进行调节,字母A代表参与调节的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鹌鹑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过高时,经途径②可使雌激素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B.GnRH神经元位于下丘脑,既能产生兴奋,又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K
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兴奋时对GnRH神经元所起的作用不同D.鹌鹑排卵期前,在饲料中添加Kp可以提高鹌鹑的产蛋量【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过
程①抑制KP神经元1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KP神经元2活动,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综合上述分析,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详解】A、据图可知,经途径②可
使雌激素含量释放增多,因此鹌鹑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过高时,经途径②会使体内雌激素含量更多,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A错误;B、据分析可知,A是垂体,GnRH神经元能通过释放GnRH作用于垂体,因此GnRH神经元位于下丘脑,它是神经元能产兴奋,能合成并分泌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
C、据图可知,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兴奋时,都是通过促进GnRH神经元释放GnRH来发挥作用,C错误;D、Kp是多肽类激素,口服会被分解,在鹌鹑排卵前期,在饲料中添加Kp不能提高鹌鹑的产蛋率,D错误。故选B。14.选取同种、年
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B.
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D.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
体重的变化,故该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详解】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故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B、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胰腺(
分泌胰岛素)和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B错误;C、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可知,相同时间内,胰岛素组和生长激素组的大鼠的平均体重都更重,说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C正确;D、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可知,相同时间内,胰岛素组和生长激素组的
大鼠的平均体重都更重,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之间是协同作用,且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协同作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之和,D正确。故选B。15.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⑤甲状腺激素⑥抗利尿激素A.①③⑥B.②④C.②③⑥D
.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的化学本质有的是小分子物质,有的是大分子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大分子物质的激素如果通过“饲喂法”进行人为补充,则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生长激素、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或多肽类激素,所以它们都不可以用“饲喂法”补充。甲状腺
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详解】①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属于蛋白质类激素,饲喂后会被消化道内的酶水解失去活性,所以不可以用“饲喂法”补充,①错误;②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属于蛋白质类激素,饲喂后会被消化道内的酶水解失去活性,所以不可以用“饲喂
法”补充,②错误;③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属于蛋白质类激素,饲喂后会被消化道内的酶水解失去活性,所以不可以用“饲喂法”补充,③错误;④性激素属于脂质,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④正确;⑤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⑤正确
;⑥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属于多肽类激素,饲喂后会被消化道内的酶水解失去活性,所以不可以用“饲喂法”补充,⑥错误。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的题目要求。全选
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脑脊液的渗透压和温度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B.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C.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D.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脑脊液增加引发脑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
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通过细胞外液才能排出体外。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详解】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因此通常脑脊液的渗透压和温度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B、由题意可知,脑脊液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B错误;C、内环境的pH之所以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含有很多缓冲对有
关,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因此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C正确;D、当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时,会引起毛细血管内的液体从血浆进入脑脊液,进而导致脑脊液增加引发脑水肿,D正确。故选B。
17.下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①舒张,伸肌⑥收缩。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②⑤均为传出神经B.④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可被⑦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C.膝跳
反射过程中,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③④位置为丙曲线D.膝跳反射过程中,A处Na+通道的开放可能是由细胞膜内外电位差改变引起的【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图1,根据⑦上面有神经节及虚线中的突触结构,可判断①为感受器,⑦为传入神经,②和⑤
则为传出神经,伸肌⑥和屈肌①是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感受器,兴奋传导到A点使A兴奋,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再恢复静息电位。【详解】A、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根据⑦上面有神经节及虚线中的突触结构,可判断①为感受器,
⑦为传入神经,②和⑤则为传出神经,A正确;B、④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④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加强静息电位,B错误;C、由于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①舒张,伸肌⑥收缩,⑤④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④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故
③位置为丙曲线,C错误;D、在神经纤维上,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如此进行下去,因此膝跳反射过程中,A处Na+通道的开放
可能是由细胞膜内外电位差改变引起的,D正确。故选BC。18.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有关苦味和甜味感知的调控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给小鼠吸食不同口味的液体,并记录小鼠一定时间内的舔舐次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A.味觉的产生需要借助功能正常、结构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B.单独喂食甜味剂或苦味剂时,味觉分子会刺激味觉感受器产生兴奋C.比较三组小鼠的舔舐次数,Ⅱ组显著低于I组,与Ⅲ组相近D.据结果推测,甜觉产生后,对苦觉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答案】AD【解析】【分析】产生反射必
须具有完整反射弧和足够强度的刺激,当感受器受到足够强度刺激是产生兴奋,兴奋依次传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只有大脑皮层才能形成感觉。【详解】A、味觉的产生是由感受器产生兴奋后经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B、单独喂食甜味剂或苦味剂时,特
定的味觉分子会刺激味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中的特定中枢形成味觉,B正确;C、由图可知,比较三组小鼠的舔舐次数,Ⅱ组显著低于I组,与Ⅲ组相近,C正确;D、分析题意可知,给小鼠吸食甜味剂(Ⅰ)、苦味剂(II)和甜味苦味混合剂(Ⅲ)三种不同口味的液体,
而实验结果为I>Ⅱ组≈Ⅲ组,说明甜味剂能诱导小鼠舔舐,而Ⅱ组≈Ⅲ组,说明苦味味蕾产生兴奋后,对甜觉产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AD。19.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对某个靶器官直接产生某种生理效应,然而它的存在却是其他激素引起生
理效应的必需条件,这种作用称为“允许作用”。例如,皮质醇(属于类固醇激素)对血管平滑肌并无直接收缩作用,但当它缺乏或不足时,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效应就难以发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以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B.皮质醇与性激素的受体均位于细胞膜上的C.验证皮质醇的允许作用时不需
设置对照实验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与上述两种激素相同【答案】BCD【解析】【分析】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皮质醇。氨基酸衍生物类激
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详解】A、去甲肾上腺素也属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A正确;B、皮质醇与性激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其受体位于细胞内上,B错误;C、验证皮质醇的允许作用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错误;D、上述两种激素是
协同关系,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是拮抗关系,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与上述两种激素不同,D错误。故选BCD。20.肾上腺素具有提高心脏收缩力,加快心率并促进血管收缩的作用。皮质醇可通过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迷走神经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
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细胞促进肾上腺素和嗜铬粒蛋白(CgA)的分泌。研究发现,CgA能转变为儿茶酚抑素,儿茶酚抑素可作为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发挥作用,其水平降低会诱发原发性高血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的分泌既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B.肾上腺髓质细胞上存在皮质醇和乙酰
胆碱的受体C.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D.抑制CgA分泌的药物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答案】D【解析】【分析】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应激性方面
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可使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提升血糖浓度等。【详解】A、皮质醇是激素,能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这是体液调节;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是神经调节;CgA可作为乙酰胆碱受体抗衡剂,使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是反馈调节,A正确;B、皮质醇和乙酰胆碱都能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存在皮质醇和乙酰胆碱的受体,B正确;C、肾上腺髓质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的活动是迷走神经控制,迷走神经是自主性神经,故不受意识的支配,C正确;D、CgA能转变为儿茶酚抑素,其含量降低会诱
发原发性高血压,抑制CgA分泌的药物导致儿茶酚抑素含量降低,不能治疗原发性高血压,D错误。故选D。三、非选择题(共5个大题,55分)21.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E表示液体,D、F、G、H表示
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1)毛细血管壁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是_____(填字母)。(2)D中的O2进入H中被利用,至少要跨_____层生物膜。A、B、C、E四种液体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填字母)。(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__
___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_____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1)A、B(2)①.6②.E(3)①.化学成分②.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据图分析,
图示为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A表示血浆,B表示组织液,C表示淋巴,E表示细胞内液,其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D表示红细胞,F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G表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H表示组织细胞。【小问1详解】毛细血管壁细胞两侧的液体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因此其赖
以生存的内环境是A、B。【小问2详解】D表示红细胞,H表示组织细胞,红细胞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通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即至少通过6层生物膜;二氧化碳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的,因此产生二氧化碳的地方就是其浓度最高的地方,即E细胞内液。【
小问3详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2.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
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2)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
位类似于_____,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3)在打太极拳做动作时,很多动作需要站桩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脊髓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4)若图中神经细胞所处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a点
兴奋时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将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答案】(1)①.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②.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2)①.突触②.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低级
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4)减小【解析】【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2、静息电位
时膜电位分布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膜电位分布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3、兴奋在突触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
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小问1详解】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的该部位Na+内流,所以a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小问2详解】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
似于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小问3详解】在打太极拳做动作时,很多动作需要站桩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脊髓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
调控【小问4详解】若图中神经细胞所处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而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所以a点的静息电位将不变,而a点兴奋时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将减小。23.刺激小鼠足底皮肤,小鼠出现缩足等行为,下图表示该反射反射弧部分结构,其中a点位于该神经靠近中枢的一端,b点位于该神经远离中枢的一端。回
答下列问题:(1)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____(相同、相反)。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刺激图中a点或b点引起小鼠出现缩足等行为,该反应不属于反射,
原因是_____。(2)为判断该神经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在图中的m处实施麻醉处理,阻断兴奋传导后,再在a点和b点分别给予适宜刺激,观察小鼠是否出现缩足等行为。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①若_____,则该神经是传入神经;②若_____,则该神经是传出神经。【答案】(1)①.相同②.
反射弧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2)①.刺激a点,小鼠缩足,刺激b点,小鼠不缩足②.刺激a点,小鼠不缩足,刺激b点,小鼠缩足【解析】【分析】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一般如下:第一步:取材随机均分为几组,编号;第二步: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第三步:把上述各组放在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等条件下
处理一段时间;第四步:观察并记录比较相应的因变量。【小问1详解】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相同的。完成反射
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该图表示该反射的反射弧部分结构,其中a点位于该神经靠近中枢的一端,b点位于该神经远离中枢的一端,因此刺激图中a点或b点引起小鼠出现缩足等行为,均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该反应不属于反射。【小问2详解】在图中的m处实施麻醉处理,阻断兴奋传导后,再在a点和b点分别给予适宜刺激,观
察小鼠是否出现缩足等行为。由于a点位于该神经靠近中枢的一端,b点位于该神经远离中枢的一端,若该神经是传入神经,兴奋传导方向为b→a,刺激a点,小鼠缩足,刺激b点,由于m点阻断了兴奋传导,小鼠不缩足;若该神经是传出神经,兴奋传导方向为a→
b,刺激a点,由于m点阻断了兴奋传导,小鼠不缩足,刺激b点,小鼠缩足。即若刺激a点,小鼠缩足,刺激b点,小鼠不缩足,则该神经是传入神经;若刺激a点,小鼠不缩足,刺激b点,小鼠缩足,则该神经是传出神经。24.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图1表示胰岛素作用
的机理,GLUT-4是位于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为了查明糖尿病患者的病因,科研人员对不同人群空腹口服100g葡萄糖后的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其中B为正常人的胰岛素浓度。回答下面问题:(1)胰岛素是由胰岛_____细胞分泌的。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直接感受血糖含量
变化,还可受_____(填器官名称)发出的神经信号的控制。(2)据图1分析,胰岛素经体液运输后,与靶细胞表面的_____结合,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与储存(如图中的①和②),还可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最终使组织细胞膜
上的GLUT-4增多,进而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图中的①和②分别代表_____、_____。(3)糖尿病常见的类型,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敏感性_____(填
“增强”或“下降”),机体代偿性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图2曲线中可能属于1型糖尿病的是_____(用字母回答)。【答案】(1)①.B②.下丘脑(2)①.胰岛素受体##蛋白M②.合成肝糖原、肌糖原③.转化为非糖物质(3
)①.下降②.C【解析】【分析】胰岛素作为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其调节的实质是胰岛素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调控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蛋白(GLUT4)的储存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靶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转运蛋白(GLUT4)增多,靶细胞摄取葡萄糖加快,
降低血糖效果加快。【小问1详解】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当血糖浓度变化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因此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直接感受血糖含量变化,还可受下丘脑控制。【小问2详解】胰岛素属于激素,经胰岛B细胞分泌后弥散进入内环境,经
体液运输至全身,只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结合题图可知,胰岛素与靶细胞和靶器官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蛋白M)识别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
T4)的数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减少内环境中葡萄糖含量。图中①和②分别代表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小问3详解】2型糖尿病机体代偿性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但血糖浓度仍过高,说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
素不能正常发挥降血糖功能,从而使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由题意可知,B为正常人的胰岛素浓度,1型糖尿病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由此可知图2曲线中可能属于1型糖尿病的是C。25.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机体的所有细胞,其分泌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
甲、乙、丙表示有关腺体,a、b、c表示相关激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激素a的中文全称是_____,激素c分泌的调节是通过_____轴来进行的,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_____。(2)当健康人长期摄入碘过量时,高碘会抑制细胞膜上钠-碘载体
的活动,使碘向甲状腺细胞内转运减少,造成细胞内碘水平下降,最终会导致甲状腺_____(萎缩或肿大)。(3)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大脑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与突触连接的形成密切相关,还可促进机体的学习和记忆。长期高脂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科研人
员为探究从蔬菜中提取的物质X是否可以降低高脂膳食的危害,进行了以下有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和分析:①将生理状态一致的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编号为甲、乙、丙。②甲、乙两组分别给予正常膳食、高脂膳食饲喂,丙组给予_____饲喂。③培养一段时候后,分别检测3组小鼠体内BDNFmRNA量和BDNF
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④据图分析,可知物质X的作用机理是_____。【答案】(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③.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2
)肿大(3)①.等量的高脂膳食和一定量的物质X②.使BDNF的表达量基本恢复,降低高脂膳食的危害【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丙分泌的激素c能够抑制甲和乙的分泌活动,甲分泌的激素a能够促进乙的分泌活动,乙分泌的激素b能够促进丙的分泌活动,据此可推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
丙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来实现的,在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小问1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
、甲状腺,激素a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来实现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
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小问2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细胞内碘水平下降,使甲状腺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进而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最终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即导致甲状腺肿大。【
小问3详解】②分析题意,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从蔬菜中提取的物质X是否可以降低高脂膳食的危害,自变量是否有物质X和是否是高脂膳食。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并结合甲、乙两组的饲喂情况可推知:丙组应给予等量的高脂膳食和一定量的物质X
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