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828.000 KB
  • 2024-09-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doc,共(16)页,828.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dd3db825bc73bae7f5e7e1c0c12f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西省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1.运城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目前发布的“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下列物质中不被列入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PM2.5与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氮【答案】B

【解析】【详解】污染物主要有PM2.5与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B。2.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O2B.H2C.NH3D.NO【答案】C【解析】【详解】A.

O2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不选A;B.H2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可以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选B;C.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C;D.NO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故不选D。答案选C。3.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她从青蒿

中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多次采用萃取操作。该操作中涉及的主要仪器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是蒸馏烧瓶,主要用于蒸馏操作;是漏斗,用于过滤;是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分液漏

斗,用于萃取操作,故选D。4.对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明矾、芒硝都是盐,都属于纯净物B.HNO3、C2H5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C.苏打、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都是碱D.H2SO4、H2SiO

3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强酸【答案】A【解析】【详解】A.明矾、芒硝都是盐,具有固定组成,都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C2H5OH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苏打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钠是盐,故C错误;D.H2SO4是二元强

酸、H2SiO3是二元弱酸,故D错误;选A。5.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化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答案】B【解析】【详解】在空气中,氧气能够把Fe2

+氧化成Fe3+,加入维生素C能防止这种氧化,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把Fe3+还原为Fe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应理解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化合

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6.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iO2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B.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C.硫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

建设【答案】A【解析】【详解】A.晶体Si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故A错误;B.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B正确;C.硫酸钡难溶于盐酸,硫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C正确;D

.铝合金密度小、硬度大,大量用于高铁建设,故D正确;选A。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硝酸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大量

H2:Al+2OH-=AlO2-+H2↑C.实验室制取Cl2:MnO2+4H++2Cl-Mn2++Cl2↑+2H2OD.氯气溶于水,与水的反应:Cl2+H2O=2H++Cl-+ClO-【答案】C【解析】【详解】A

.硝酸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Al(OH)3↓+3NH4+,故A错误;B.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OH-+2H2O=AlO2-+3H2↑,故B错误;C.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C

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4H++2Cl-=Mn2++Cl2↑+2H2O,故C正确;D.氯气溶于水,氯气与水的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故D错误;

选C。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喷泉实验B.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C.收集NOD.干燥氯气【答案】C【解析】【详解】A、氮气难溶于水,烧瓶内不能形成负压,不能形成喷泉,故A错误;B、二氧化碳是

酸性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二氧化碳,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B错误;C、NO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NO,故C正确;D、用浓硫酸干燥氯气,应长管进短管出,故D错误;选C。9.下列各组物质其X中混有少量杂质Y,用Z进行除杂,其中所加试剂最合理的一

组是选项XYZAAl2O3固体Fe2O3硫酸溶液BCO2HC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氯化钾溶液MgCl2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Cl2HCl氢氧化钠溶液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Al2O3、Fe2O3

都溶于硫酸,不能用硫酸溶液除Al2O3中的Fe2O3,故A错误;B、CO2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HCl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CO2中的HCl,故B正确;C、MgCl2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会引入氯化钠杂质,故C错误;D、Cl

2、HCl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Cl2中的HCl,故D错误;选B。10.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5mol/LNa2SO3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1.5NAB.1molNa2O2中阴阳离子总数为3NA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

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D.11.2LNH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答案】B【解析】【详解】A.Na2SO3、H2O中都含氧原子,1L0.5mol/LNa2SO3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大于1.5NA,故A错误;B.Na2O2中的阴离子是O22-,1molNa

2O2中阴阳离子总数为3NA,故B正确;C.NO2和N2O4的最简式都是NO2,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A4.6g246g/molN=0.2NA,故C错误;D.非标准状况下,11.2LNH3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

l,故D错误;选B。11.粗盐中含Ca2+、Mg2+、Fe2+、SO42-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提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有: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溶解⑥过滤⑦蒸发欲除

去上述离子,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⑤②③①⑥④⑦B.⑤①②③⑥④⑦C.⑤②①③④⑥⑦D.⑤③①②⑥④⑦【答案】A【解析】【分析】把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除去,除钙离子用碳酸根,除镁离子用氢氧根,除Fe2+用氢氧根,除硫酸根用钡离子,要注意除杂质的顺序,后加

的试剂最好能把前面先加是过量试剂除掉。【详解】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Mg2+、Ca2+、Fe2+、SO42-时,先溶解,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和亚铁离子):Mg2++2OH-=Mg(OH)2↓,Fe2

++2OH-═Fe(OH)2↓;加入过量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42-+Ba2+=BaSO4↓;加入过量Na2CO3(去除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Ca2++CO32-=CaCO3、Ba2++CO32-=BaCO3,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

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过滤后,加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最后蒸发即可得到氯化钠,故选A。12.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如图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B.实验②未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C.实验③可以制得Fe(OH)3胶体D.实验③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Fe和Cl2都是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实验②是氯化铁溶于水,氯化铁水解,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将氯化铁浓

溶液滴入沸水中,促进氯化铁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正确;D.实验③发生的反应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选A。13.向含有NaOH的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

酸体积的正确关系是A.B.C.D.【答案】D【解析】【详解】向含有NaOH的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依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H-+H+=H2O、AlO2+H++H2O=Al(OH)3↓、Al(OH)3+3H+=Al3++3H2O,根据各步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与沉淀量的

对应关系,D选项符合,故选D。14.在含有Fe3+、Fe2+、Al3+、Na+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数目几乎没有变化的是()A.Fe3+B.Fe

2+C.Al3+D.Na+【答案】C【解析】【分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把Fe2+氧化成Fe3+,减少的是亚铁离子,而铝离子的数目不变,铁离

子和钠离子的数目增多,据此进行解答。【详解】A项、因为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于是Fe2+氧化成Fe3+,并沉淀,再和盐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所以Fe3+浓度增大,A错误;B项、因为Na

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且将Fe2+氧化成Fe3+,所以亚铁离子的数目减小,B错误;C项、Na2O2是强氧化剂,而且遇水生成NaOH,铝离子能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在盐酸作用下又会

生成铝离子,根据铝元素守恒,则Al3+数目不变,C正确;D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中钠离子的数目增多,D错误;故本题选C。15.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固体的混合物,若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00-3a)%B.100-a%3C.100-3a%2D.2

(100-a)%3【答案】B【解析】【详解】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固体的混合物,若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硫元素、氧元素以SO42-的形式存在,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64=1

:2,所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3a,故选B。16.向500mL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完全溶解后,放出NO6.272L(标准状况下),同时溶液质量增加11.2g。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24mol·

L-1B.原溶液中投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是0.2molC.反应后溶液中c(Fe3+):c(Fe2+)=2:3D.反应后的溶液还可以溶解铜粉4.48g【答案】B【解析】【分析】6.272L(标准状况下)NO的物质的量是6

.272L0.28mol22.4L/mol=,质量是0.28mol×30g/mol=8.4g,溶液质量增加11.2g,说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1.2+8.4=19.6g,铁的物质的量是19.6g0.35mol56g/

mol=。设反应后Fe2+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Fe3+的物质的量是(0.35-x)mol,由电子转移守恒可知,2xmol+3(0.35-x)mol=0.28mol×3,解得x=0.21mol,则反应后溶液中含有Fe2+为0.21mol,

Fe3+为0.14mol,据此解答。【详解】A.根据N元素守恒,原H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1mol2+0.14mol3+0.28mol0.5L=2.24mol·L-1,故A正确;B.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是11.2+8.4=19.6g,铁的物质的量是19.

6g0.35mol56g/mol=,故B错误;C.Fe2+的物质的量为0.21mol,Fe3+的物质的量为0.14mol,反应后溶液中c(Fe3+):c(Fe2+)=2:3,故C正确;D.2Fe3++Cu=2Fe2++Cu2+,反应后的溶液含Fe3+的物质

的量为0.14mol,所以还可以溶解铜粉0.07mol,质量是0.07mol×64g/mol=4.48g,故D正确;选B。【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

力的考查,利用氮元素守恒、电子转移守恒计算。17.如图,两相邻圆圈内物质间含有相同的某一原子,且该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回答下列问题:(1)乙中的N为___________,丙中的V为___________。(2)甲中NO2和丁中N

2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3)乙中SO2和丁中N2H4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答案】(1).NA(2).22.4L(3).2:1(4).4:1【解析】【分析】(1)乙和甲中的O原子物质的量相同,丙和乙中S原子物质的量相同;(2)甲中NO2和丁中N2H4

含有N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3)乙中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丁中N2H4的物质的量是0.5mol。【详解】(1)甲中NO2的物质的量是46g146g/mol=mol,含有O原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乙和甲中的O原子物质的量相同,则乙中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SO

2分子数为NA;丙和乙中S原子物质的量相同,丙中H2S的物质的量是1mol,标准状况下H2S的体积为1mol×22.4L/mol=22.4L;(2)甲中NO2的物质的量是1mol,N原子物质的量是1mol,甲中NO2和丁中N2H4含有N原子的物质的量

相同,则丁中N2H4的物质的量是0.5mol,甲中NO2和丁中N2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乙中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mol×64g/mol=64g,丁中N2H4的物质的量是0.5mol,质量为0.5m

ol×32g/mol=16g;乙中SO2和丁中N2H4的质量之比为64g:16g=4:1。18.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理是存在压强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①用图①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②如果只提供图②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图③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

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A.Cu与稀盐酸B.Fe和稀硫酸C.Cu与稀硝酸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3)在图④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

质可能是___________。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4)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和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发现烧瓶①中充满液体,②中充有23体积的液体,则两烧瓶内溶质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正确关系是______A.①>②B.①<②C.①=②D.不能确定【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3).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

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4).BC(5).A(6).C【解析】【分析】(1)实验室用氯化铵、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2)利用图③装置,若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生成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可形成喷泉;(3)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使乙醇汽化变为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形成喷泉;(4)根据ncV=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详解】(1)实验室用氯化铵、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①用图①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引发喷泉的

操作是:氨气极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②如果只提供图②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2)A.Cu与稀盐酸不反应,不能生成气体,不能

形成喷泉,故不选A;B.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锥形瓶内气压强增大,能形成喷泉,故选B;C.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锥形瓶内气压强增大,能形成喷泉,故选C;D.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不能增多,不能形成喷泉,故不选D;(3)浓硫酸溶于

水放热,使乙醇汽化变为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形成喷泉,故选A;(4)设烧瓶的体积是VL,则n(NH3)=mol22.4V,所以氨水的浓度是mol22.4V÷VL=1mol/L22.4;n(NO2)=mol22.4V,根据方程式3

NO2+H2O=2HNO3+NO,n(HNO3)=2mol322.4V,c(HNO3)=2mol322.4V÷23VL=1mol/L22.4,两烧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正确关系是①=②,选C。【点睛】本题考查喷泉实验,把

握喷泉实验的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注重结合压强的变化、气体溶解性分析图中装置与喷泉实验的关系,有利于考查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9.I.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制取SO2并验证其性质。(1)盛装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若将亚硫酸钠改为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

O2,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写出用铜片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多少判断SO2生成的快慢,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___________(填代号)。a.饱和Na2CO3溶液b.NaOH溶液c.饱

和NaHCO3溶液d.饱和NaHSO3溶液(3)验证SO2的还原性。取充分反应后装置D中的溶液,将其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方案I:第一份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方案II:第二份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方案III

:第三份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上述方案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方案I”、“方案II”或“方案III”);对不合理的方案作出简要评价___________(如果认为都合理,可以不作答)。II.已知2KMnO4+16

HCl=2KCl+2MnCl2+5Cl2↑+8H2O,若采用该方案制备Cl2并验证Cl2的性质。B、C、D中的试剂依次为:饱和食盐水、FeCl2溶液、石蕊溶液。(4)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D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装置E中盛放NaOH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圆底烧瓶(2).酒精灯、石棉网(3).Cu+2H2SO4=CuSO4+SO2↑+2H2O(4).d(5).III(6).方案I:

反应前后的溶液中均有氯离子,可以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通过该方案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方案II:加人品红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HClO或SO2,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7).2Fe2++Cl2=2Fe3++2Cl-(8).先变红后褪色(9).除

去多余氯气,防止污染(10).;2NaOH+Cl2=NaCl+NaClO+H2O【解析】【分析】(1)根据装置图分析盛装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2)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为防

止SO2溶解,应该选取NaHSO3洗气;(3)SO2被氧化生成SO42-,若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只要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即可;(4)C中FeCl2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5)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6)装置E中

盛放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详解】(1)根据装置图,盛装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若将亚硫酸钠改为铜片,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还缺少的仪器有酒精灯、

石棉网;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CuSO4+SO2↑+2H2O;(2)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为防止SO2溶解,应该选取NaHSO3洗气,NaHCO3溶液、NaOH溶液、饱和Na2C

O3溶液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所以不能选取abc,故选d;(3)方案I:氯水中本身就含有Cl-,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方案I不合理;方案II:氯水具有漂白性,次氯酸、SO2都能使品红褪色,第二

份溶液中滴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方案II不合理;方案III:第三份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一定是硫酸钡,说明SO2被氧化生成SO42-,能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方案III合理;(4)C中FeCl2溶液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2++Cl2=2Fe3++2Cl-;(5)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中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色;(6)装置E中盛放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装置E中盛放NaOH溶液的目的是尾气处理,防止污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l2=NaCl+NaClO+H2O。【点睛】本题以二氧化硫为载体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明确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及实验原理即可解答,知道各个步骤发生的反应,明确实验目的是解题关键。20.已知1L无色待测液中除含

有0.2mo/L的Na+外,还可能含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阳离子K+、NH4+、Ca2+、Ba2+、Fe3+阴离子Cl-、Br-、CO32-、HCO3-、SO42-现进行如图实验操作(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

量)(1)由气体B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2)由白色沉淀D和白色沉淀E可以判定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据此可以确定待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3)由白色沉淀B

可确定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4)某同学认为待液中一定不含溴离子,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综上分析,待测液中K+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_。【答案】(1).NH4+(2).CO32-、S

O42-(3).Ca2+、Ba2+(4).HCO3-(5).向滤液B中通入氯气溶液呈浅黄绿色(或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6).0.1mol/L【解析】【分析】无色待测液一定不存在Fe3+,待测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得到沉淀A,则

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SO42-,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生成气体,且有部分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存在CO32-和SO42-,根据离子共存知,溶液中不存在Ca2+、Ba2+;滤液A中有Ba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得

到气体B、白色沉淀B,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HCO3-,气体B为NH3,白色沉淀B为BaCO3,滤液B中通入氯气,得浅黄绿色溶液,溶液中一定没有Br-,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硝酸溶液得到白色沉淀C,C为AgCl,说明滤液B中含有Cl-,由

于加入氯化钡溶液,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B为NH3,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2)若无色气体D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D为CO2,E为Ca

CO3,溶液中含有CO32-;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沉淀D不溶于稀硝酸,D一定是BaSO4,可以判定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SO42-;根据离子共存,一定不存在Ca2+、Ba2+;(3)滤液A中有Ba2+,说明A中一定没有CO32-,加入过量的NaO

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沉淀B一定是碳酸钡,则原待测液中含有的离子是HCO3-;(4)滤液B中通入氯气,得浅黄绿色溶液,溶液中一定没有Br-;(5)n(CO32-)=10g0.1100g/mol=mol、n(SO42-)

=11.65g0.05233g/mol=mol、n(HCO3-)=19.7g0.1197g/mol=mol、n(NH4+)=2.24L0.122.4L/mol=mol;溶液中电荷呈中性,2×n(SO42-)+1×n(HCO3-)

+2×n(CO32-)=2×0.05mol+1×0.1mol+2×0.1mol=0.4mol,n(NH4+)+n(Na+)=0.1mol×1+0.2mol=0.3mol;由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小于负电荷总数,所以一定含有阳

离子K+;若原溶液中不存在Cl-,则K+其物质的量是0.4mol-0.3mol=0.1mol,K+浓度是c(K+)=0.1mol÷1L=0.1mol/L,若存在Cl-,则K+的浓度应该大于0.1mol/L。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