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康德教育)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 语文 含答案.docx,共(14)页,1.51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9af23b51def1906b571cb6325bec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年春高一(下)期末联合检测试卷语文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
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
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
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
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
,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
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
则全然不同。(摘编自林庚《说“木叶”》)材料二诗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谓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按照词汇学的解释,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
识中的概括的反映,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体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限,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可以在词典里一一注明。而且这些意义都是社会性的,为社会所公认的。而诗的多义性与词
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诗的形象,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情感的波澜。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
或者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以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
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完全一样。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
性。一首含义丰富的诗歌,好像一颗多面体的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光的不同折射和色的不同组合。另外,在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如果孤立地看,一个词固然有多种意
义,但在具体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诂”这句话,如果理解
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当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由于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1.下列对材料
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把吴均的诗句“寒风扫高木”中的“高木”换成“高树”,单从概念上看也是可以的,但这样就改变了意境,没有了叶子越来越少的空阔感。B.“木”与“树”是同一个概念,但“
木”潜在的“木头”“木料”“木板”等形象,更多地让人联想到树干而排斥了叶子,所以会暗示着落叶。C.从词汇学角度看,一个词语的意义是确定的,而且具有社会性;但在诗歌中,词语被诗人艺术地驱使,其意义变得不确定,具有极强的主观性。D.古人说“诗无达诂”,意思正是说诗歌具有多义
性,因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并不是说诗歌不能解释。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文所说的语言“概念中的意义”,和袁文所说的“词语本身的意义”大体上是相同的,都是指“客
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的反映”。B.林文所说的“暗示性”,和袁文所说的“多义性”分别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属性,但二者并非毫无联系,前者应该是造成后者的原因之一。C.林庚对古诗中“木”字的理解独到而深刻,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作者主观
上就是表达那个意义,也并不意味着其他读者不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D.林文和袁文分别选取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和多义性作为论题,虽然角度不同,但都从宏观上进行把握,对相应的文艺理论做了系统阐释。3.这两则材料对我们阅读古典诗歌有什么启示?请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要作答
。(4分)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白光鲁迅陈士成一见榜,便先在这上面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
字。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绅士们既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像看见神明
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京官,否则不如谋外放。……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
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不自觉的旋转觉得涣散了的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念起书来。他大吃一惊,耳朵边似乎敲了一声磬。他们送上晚课来,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回去罢。”
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又听得嗡的敲了一声磬,自己的嘴也说道:“这回又完了!”他忽而举起一只手来,屈指计数着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
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注来,拿着往外走,刚近房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只好缩回里面了。寓在这里的杂姓绝了人声,接着是陆续的熄了灯火,独有月亮,却缓缓的出现在寒夜的空中。月
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就在他身上映出铁的月亮的影。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四近寂静。但这寂静忽又无端的纷扰起来,他耳边又确凿听到急促
的低声说:“左弯右弯……”他耸然了,记得了。这院子,是他家还未如此凋零的时候,一到夏天的夜间,夜夜和他的祖母在此纳凉的院子。那时他不过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讲给他有趣的故事听。伊说是曾经听得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
无数的银子。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房子里有几个掘过的旧痕迹,全是先前几回下第以后的发了怔忡的举动,后来自己一看到,也还感到惭愧而且羞人。但今天铁的光罩住了陈士成,又软软的来劝他了。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
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赶快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只有莽苍苍的一间旧房,和几个破书桌都没在昏暗里。他慢慢的再定睛,然而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便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狮子似的奔到门后边,伸手去摸锄头。他点了灯,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
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揎了袖爬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他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土坑深到二尺多了,并不见有瓮口,陈士成正心焦,但忽而又触着坚硬的小东西了,圆的,大约是一个锈铜钱;此外也还有几片破
碎的磁片。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浑身流汗。这其间,心在空中一抖动,又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又聚精会神的挖起那东西来,谨慎的撮着,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上面还带着一排零落不全的
牙齿。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陈士成似乎
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朝笏一般黑魆魆的挺立着,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而且这白光又远远的就在前面了。“是的,到山里去!”他决定的想,惨然的奔出去
了。灯火结了大灯花照着空屋和坑洞,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有,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第二天的日中,有人在离西门十五里的万流湖里看见一个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
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一九二二年六月(有删改)[注]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糖塔”设喻奇巧,既突出主人公科场理想的高远,
又紧扣美好而易碎的特征;“刹时倒塌”“一堆碎片”则表现了希望的彻底破灭。B.落榜后,陈士成眼中尽是他人的嘲讽,甚至觉得“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既写出他的敏感自卑,又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悲凉。C.陈士成把自己屡试屡败的遭遇,归咎于“竟没
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目空一切的狂妄。D.陈士成死后,邻居却“懒得去看”,最后只好由地保草草掩埋,这和《祝福》中人们对祥林嫂之死的态度没有区别,突显了社会的冷漠。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擅长心理描写,通过主人公对前程的幻想、对祖母的回忆、内心独白以及幻听幻视等,描绘了他在疯癫状态下的精神面貌。B.小说描写月光的阴冷、四周的寂静,既烘托了陈士成凄凉绝望的内心世界,又为下文主人公在白光引诱下寻找
银子埋下伏笔。C.小说对主人公奔出门时“灯火”的描写颇具象征意味,残油烧尽,灯花炸裂,渐渐缩小以至消失,暗示了人物的悲惨结局。D.在结构上,小说以“白光”为线索串起全篇,由实在的月光到人物的幻觉,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
成的思维和行动,直至他落水而亡。7.请简要分析“陈士成挖出下巴骨”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8.陈士成与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形象——孔乙己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
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材料一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
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十年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
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乃多以金啖豨将
,豨将多降者。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
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材料二汉高帝除秦苛法,约以三章。昔日圣君定爵报功,惟贤能受之。朕观古制,汉封最多。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
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节选自《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二》)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奉:捧B.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乃:于是C.吾知所以..与之
所以:用来……的方法D.而自矜功伐.伐:功劳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B.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
/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C.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D.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11.下列对文中画短横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上皇,又称太
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B.布衣,代指平民。因古代富人穿丝织品,而平民穿麻、葛织成的布品,故有此称。C.甲辰,干支之一,甲属天干,辰属于地支,干支搭配可纪年、月、日,但不可纪时。D.南面,即面朝南。
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常以此来代称帝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识时察势,不愿大兴宫殿。高祖作战回来之后,见丞相萧何兴建未央宫并且宫殿非常宏伟,于是发怒,责怪萧何在动荡时期过度营建。B.高祖很有
原则,不会牵连无辜。赵国的相国陈豨劫掠代地,高祖认为自己厚待陈豨却遭遇背叛,因而发兵讨伐,但并不追究当地官吏百姓。C.高祖见微知著,用计打败敌人。高祖根据陈豨占据的地势推测其难以有所作为;听说陈豨的将领均为商贾出身,所以用黄金引诱他们投降。D.高祖知人善任,临终妥善布局。高祖认为自己去
世后,曹参是接替萧何的首要人选,而王陵、陈平、周勃三人则各有优劣,所以排在其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刘仲力。译文:(2)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译文:14.材料二中说汉高祖“有君天下之德”,其“君天下之
德”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两句写初到岳阳的印象,“千里”极言江河之浩瀚,“百层”则指山城之高耸。B.夜晚诗人泊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让人倍感萧瑟凄凉。C.前两联写景极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大及小,远近大小的对比
中衬托出复杂的况味。D.颈联写因为时局艰难留滞他乡,心中的雄才大略难以施展,诗人悲愤之气与日俱增。16.本诗与《登岳阳楼》写于同一时期,两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
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有人认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的“浴乎沂,”的出游场景,正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不言而化”政治理想的生动体现。(2)对六国灭亡的原因,不同作家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提出“”,他们就
能抵挡秦国的进攻,从反面指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宋代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赂秦”,而“赂秦”的根源在于“”。(3)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对自我豪迈冷峻的形象有从内到外的描写:内在,是“
”;外形,则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
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静静地花了好多时间阅读我能够找到的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
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都更加,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温暖如春扣人心弦追根溯
源在所不辞B.如沐春风扣人心弦刨根究底义不容辞C.温暖如春激动人心刨根究底在所不辞D.如沐春风激动人心追根溯源义不容辞19.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
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
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
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李纨道:“既这样说,明日你就先开一社如何?”探春道:“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你就出题,菱洲限韵,藕榭监场。”迎春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
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20.请仿照
古典小说回目的语言形式,给节选部分拟写恰当的标题。(4分)21.请根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特点,给贾宝玉起个别号,并说明理由。(4分)22.微信公众号是信息时代的社团宣传展示自我常用的媒体形式。假如你受探春等人委托,担任了他们诗社面向现代的微信公众号运营人,请你撰写一则简短的微信公
众号创刊寄语,向现代人介绍和宣传他们的诗社。(字数在200字以内)(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1年,华为凭借不俗的成绩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时,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他表示“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2019年5月16日,华为电信设备被禁。第二天华为旗下芯片公司海思总裁发表了致
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宣布了任正非在15年前实施的“备胎”计划中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
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