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342.6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59348fcba5b716b75b8a676dc4141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荔县2021-2022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历史一、选择题1.唐代诗人刘禹锡被贬到夔州(今重庆奉节)任刺史时所作的《竹枝词》中描写了当地的耕作情景:“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烧畲”即烧荒种田。这表明当地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刀耕火种C.小农经济D.石器锄耕【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讲的是唐代重庆地区农业生产的情景,根据材料信息“长刀短笠去烧畲”,也就是烧荒种田,可以判定这是刀耕火种的耕作
方式,故本题选B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铁犁牛耕和石器锄耕的生产方式,故排除A、D两项;小农经济属于经济形态,不属于耕作方式,故排除C项。故选B。2.北魏实行均田制,每一丁男丁女在及丁年龄内可授露田40亩,备耕田40或60亩
,每一丁男另授桑田20亩,子孙可以承袭,具有永业性质。据此可知,北魏均田制A.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B.有利于江南的农业开发C.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D.目的是对无主荒地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北魏统一北方,通过均田制将农民安定在土地上,并施以配套
的税收法令,保证国家财政和徭役,C项正确;均田制下的土地性质是土地国有制,故均田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但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项;北魏是北方政权,其改革促进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排除B项;均田制的目的是
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3.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由此可知A.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小麦种植的扩大B.土地兼并的盛行推动了耕作技术进步C.曲辕犁的出现
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D.稻麦兼种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小麦种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等信息可知,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而这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使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即南迁的中原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
麦种植,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小麦在南方种植的扩大,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问题,也没有强调耕作技术的进步,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小麦在南方种植的扩大,没有强调曲辕犁对提高生产效
率方面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小麦在南方种植的扩大,没有体现稻麦兼种技术的推动作用,D项错误。4.《唐六典》记载:工者,“工作贸易者”。这一叙述是对当时社会某一现象的描述,以下各项最符合的是A.反映
了坊市制逐步被打破B.私营手工业作坊的发展C.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D.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工作贸易者”体现的是生产的产品主要流向市场,因此可以判断出是私营手工业作坊,B正确;坊市制度被打
破是在宋朝,A排除;材料与农业生产秩序破坏无关,C排除;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是在魏晋时期,D排除。故选B。5.下表是不同典籍对宋代丝织业的描述。这说明,在宋朝发展状况出处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
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东京梦华录》有百姓张牙人,将青州生花隔织三百二十匹,于界南头孙师颜、郑孝孙、赵良枯三人铺内,称是城北姜殿直出卖。《长编》厢王家绒线铺,自东京流寓。今于御街开张数铺,亦不下万计。《都城纪胜》A.丝织业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B
.手工业技术进步催生市场繁盛C.坊市制度的突破加快了城市转型D农业商品化导致区域经济失衡【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青州生花隔织三百二十匹……称是城北姜殿直出卖”、“厢王家绒线铺……御街开
张数铺”可以得出,丝织业发达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明显的例子是彩帛锦,生帛市等的兴起,故本题选A项。材料讲的是丝织业的发展,不涉及手工业技术的信息,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坊市制度信息,故排除C项;材料的信息是手工业,不是农业商品化的问题,故排除D项。6.隆庆元年(1567年),明
穆宗宣布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紧接着明政府对进出口商品税收政策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海禁政策变迁得以正式实现与完成。这一政策有利于当时中国A.朝贡贸易扩大影响B.商品经济主导地位确立C.经济重心实现南移D.沿海经济融
入世界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隆庆时期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可知,这一重大政策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有利于中国沿海经济逐渐融入世界贸易网络中,故选D项;开海禁和朝贡贸易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商品经济主导地位确立”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基本史实,故排除B项;经
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故排除C项。7.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为某高一学生整理的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相关知识。这可以用来解A.贸易中心的转移B.欧洲的“价格革命”C.世界市场的形成D.欧洲的“商业革命【答案】B【解析
】【详解】通过题干中“金银大量流入欧洲”产生的影响“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可知,其描述的内容是价格革命,B正确;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排除A;世界市
场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排除C;题干描述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排除D。8.1595年后,荷兰民间陆续成立了一批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1602年,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些公司在政府干预下合并成为联合公司,并获得议会授权,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
获准与其他国家签订正式条约,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这说明荷兰A.商业资本主导国家的内外政策B.工业资本急需开拓海外市场C.政府在殖民活动中起重要作用D.资本的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印度公司等
贸易公司主要是为了殖民扩张,荷兰政府为了解决过度的商业竞争,整合殖民公司,成立了联合公司,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殖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C正确;题干体现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而非商业资本的主导作用,排除A;荷兰主要是商业资本,排除B;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主要指的
是对殖民地的掠夺和破坏,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9.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宜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推动了近代音乐的发展B.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C.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D.使人类
进入“电气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蒸汽船便利了交通,蒸汽机为人类提供了动力,被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可见作者工业革命持肯定态度,认为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选C;蒸汽船的汽笛声被作曲家谱写成音乐,不能说推动了近代音乐的发展,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工业革命
带来环境问题,B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排除。10.据统计,近代买办投资近代工业、企业所占比例见下表,下表说明,近代买办时间行业投资占比1863—1886年煤矿627%1872—1893年轮船公司54.5
%1890—1910年棉纺织企业23.23%1883—1913年机器制造业27.68%A.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重大B.通过投资获得了丰厚利润C.以投资方式控制民族工业的命脉D.投资的重点领域是轻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前期,买办投资近代工矿企业,买办资本在近代企业中占有一定比例,说明近代买办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重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买办获得了丰厚利润,B项错误;买办资本在棉纺织和机器制造业中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不能说明其控制了民族
工业的命脉,C项错误;投资的重点领域是轻工业与买办在煤矿行业投资早、比例大不符,D项错误。11.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
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
应抗日战争需要,A项正确;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强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B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
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错误。12.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国第一个正式的服制法令,直接引用西式服饰为大礼服和常礼服。上.的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天
津《大公报》描述:“东装西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变革影响服饰的变化B.崇洋媚外之风大肆盛行C.上海受西方思想影响最大D.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服饰发生了变化,这主要得益于社会变革,故A项
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崇洋媚外,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上海最大,排除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D。13.1930年,苏联成立了“外宾商店”,到1933年初增加到了400个,最鼎盛时期,达到1500个。“外宾商店”不仅面向“外
宾”,也面向“内宾”,其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据此可推知,苏联的“外宾商店”A.是尝试改变经济体制的窗口B.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减缓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0年”“1933
年”“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苏联的这些“外宾商店”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项正确;苏联的“外宾商店”不能体现经济体制的改变,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新经济政策
做法的信息,排除B项;苏联的“外宾商店”是利用了经济危机,并非减缓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罗斯福智囊团的骨干之一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说,“为什么凯恩斯理论和富兰克林政策之间在学者们看起来是一种因果关系,这是因为:罗斯福生活于一种不仅是凯恩
斯也是考虑同样问题的许多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气候之中”。这说明A.国家干预经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B.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C.英美的经济学理论始终保持同步D.凯恩斯改变了美国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详
解】材料体现凯恩斯理论与罗斯福政策存在相似,是因为两人和其他更多人都对当时的时代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得出了相似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者有相似之处,罗斯福新政践行了凯恩斯主义与材料主旨不
符,B错误;材料无法证明英美经济学始终同步,C错误;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是经济危机导致的,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影响,D错误。故选A。15.20世纪70年代,美、英等国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有关“混
合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B.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调整C.其出现使“福利国家”发展受挫D.反映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解析】【详解】20世纪70年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的“滞胀”状态,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故D选项正确。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并不能说明国有经济成分逐渐占主导地位,排除A选项。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
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非重大变革,排除B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福利国家”政策受到严重挫折,排除C选项。【点睛】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经
济理论。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一改过去对经济自由放任,完全依靠经济规律调节的态度,纷纷采取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
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战后的20多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面对“滞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调整
,实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经济政策,开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国家干预,出现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3.里根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
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16.(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
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B.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D.实际上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答案】D【解析】【详解】赫鲁晓夫只是对
斯大林模式的冲击,并没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从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义,只是批评了斯大林,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突出就人论事的观点,
故A项错误;材料是批判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的批判,并不是对前人功过的评价,故B项错误;“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是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的评判,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点睛】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
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17.1960年开始城市人口急剧下降,从1960年的1.3亿降到1962年1.1亿。同时全国开始撤销一些城镇建制,1964年全国撤销城市39个,压缩钢产量指标
・…这些现象出现说明了()A.人民公社的大量推广B.八字方针的实施C.工业化建设稳步前进D.“左”倾错误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从1960年的1.3亿降到1962年1.1亿。同时全国开始撤销一些城镇建制,1964年全国撤销城市39个,
压缩钢产量指标”可得出从1961年开始,中共中央实行调整的方针,压缩城市规模及相关指标,故B项正确;材料数据与大跃进强调高指标正好相反,排除A;材料不仅仅涉及工业化,排除C;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此时对“左
”有所调整,而不是盛行,排除D。18.1992年6月,邓小平表示:“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这表明我国A.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B.已认识到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迈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D.放弃国家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不搞市场经济,……产品总是落后,也影响到消费,影响到对外贸易和出口”可知邓小平是论述了市场的
积极作用,市场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故选B;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才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84年,排除C;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19.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
横空出世,从昔日默默无名边陲小镇,到今天享誉国际的繁华都市,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实现了多方面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主要是因为深圳A.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坚持推行改革开放C.拥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D.资源和劳动力充足【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80年”可知,这一时间正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始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信息“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可知,这是改革开放政策推行的结果,故B项正确;“率先”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拥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深圳
的资源和劳动力并不是很充足,故排除D项。20.下图是旧中国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均寿命的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得出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A.对外开放决定身心健康B.人民文明素养得到不断提升C.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D.环境恶化影响人均
寿命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寿命明显提高,说明人民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这得益于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故C项正确;A项中“决定”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人均寿命和人民文明素养没有直接关系,
故排除B项;环境恶化影响人均寿命提高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21.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现无余。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
和民族。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A.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的利益B.凭借庞大的出口贸易获得最大利益C.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得最大利益D.依靠掌控国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
获得最大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金融、贸易体系,美国从中获得了巨额的利益,相对于直接劫掠更加隐蔽,D项正确;A项是英国的道路,
B项是荷兰的道路,C项是历史上的霸权国家的共同点,排除ABC项。故选D项。22.有学者指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经济一体化推向了最高层次经济联盟建设,并将一体化领域延伸至经济活动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和外交与安全领域,建立了欧洲联盟并进行了相应的机构和决策机制调整。该学者意在强调A.西
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B.经济全球化助推贸易自由化C.区域集团化呈现多样化D.欧洲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强调《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使欧洲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上,将一体化领域延伸到“经济活动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和外交与安全领域”,并“建立了欧洲联盟并进行了相应的机构和决策机制调整”,这表明欧洲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D正确;题干旨在强调欧洲一体化向经济以外的其他领域拓展,不是强调西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A排除;题干的主旨是关于欧洲一体化,属于区域集团化的范畴,没有强调经济全球化,B排除;题干只是涉及欧盟这一经济区域集团,并没有涉及其他的区域集团,无从得出区域集团化呈现多样化,C排除。故选D。23.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
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A.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B.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
展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D.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答案】B【解析】【详解】WTO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而APEC可以WTO的谈判,APEC是区域经济集团,可以说明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项正确;欧盟是当今世
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排除A项;“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WTO对APEC的依存和促进,排除D项。故选B项。24.在经济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
纬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认为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实现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答案】A【解
析】【详解】试题分析:据材料“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错在“决定”,故B排除。材料的重点不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故D排除。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
集团化的相关知识。核心内容是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表现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现状下的
具体表现,经济区域集团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又对经济全球化起阻碍作用。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的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
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梁泉《我们只要一个中国》材料二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
“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3)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评价材料三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答
案】(1)表现:“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任意两点因素: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化
,租佃关系日益发展;雇值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任意两点(2)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3)不同: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评价:材
料三的观点符合史实。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详解】(1)本题据材料一“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市”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城市经济繁
荣、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等方面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再据材料一“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土地买卖、租佃关系、雇值
制度的推行等方面概括推动宋代“商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2)本题根据材料二“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市民阶层、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文化繁荣等方面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
影响。(3)本题据材料三“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即可说明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再据材料三“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并结合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即可从新航路的开辟、“商业革命”和“价
格革命”、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评价材料三中关于“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的观点。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让普通百姓用得起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的革命时代开始了。1913年
,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这一创举,使T型车生产了l500万辆,创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新的生产方式往往引发文化观念的变革:汽车可以成为大众产品。它不但改变了汽车的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称之为“福特主义”。——摘编自刘忠臣《老福特的T
型车与老板文化》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评述。(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评述客观,史论结合)【答案】信息:汽车流水生产线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评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为了适应大生产的需求,福特引进了汽车流水生产线的生产方式:流水
线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平民化和大众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使美国的社会文化观念发生重大变革,美国的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但是流水线生产也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压力。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行业新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解析】【详解】评
述: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一条信息,如根据材料中“(福特汽车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创造了一个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纪录”“不但改变了汽车的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因而被称之为‘福
特主义’”等,可得出信息“汽车流水生产线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确定要评述的具体信息后,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信息展开分析和评价,如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为了适应大生产的需求,福特引进了汽车流水生产线的
生产方式,通过流水线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汽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使美国的社会文化观念和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但是流水线生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压力;最后对信息和评述进行总结,指出第
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行业新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整个解题过程注意,信息提取准确,评述客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27材料一英国人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想法,即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固然是一种岛国心态的反映,但更重要的是英国始终站
在帝国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帝国利益与欧洲的利益又往往是冲突的……这种思维定式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主要潮流是一体化,英国却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于是英国分别在1961年9月首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1967年5月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都遭到了拒绝。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可是,同年10月,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欧洲
经济受挫,英国也受到牵连。1975年6月英国举行留欧公投,最终67.2%的民众选择留欧。2016年6月,英国再次举行脱欧公投,超过半数的英国公民选择脱离欧盟。——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材料二合理的政治应该是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的平衡、
精英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平衡、契约的扩展在其适应范围内。英国脱欧公投是对20世纪以来日益高涨的民主精神的呼应,然而它却是对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契约伦理的违背,是对合理政治的背离。大量外来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使人口的种族和文化构
成发生巨大改变,颠覆了政治共同体赖以形成的往日基础。英国公投脱欧的一大原因就是对欧盟的难民政策不满,担心英国“国将不国”。——摘编自程亚文《匮乏、政治过度与文明危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共体(欧盟)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关系的主要因素。【答案】(1)变化:由排斥到申请加入再到主动脱欧。申请加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一体化,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主动脱欧原因:欧债危机的影响;对欧盟难民政策不满;英国传统外
交政策(孤立主义);政治的过度化(对合理政治的背离);英国的岛国心态、帝国心态等。(2)因素:国家利益的需要;综合国力;历史文化传统;国际形势的影响。【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英国却对此持消极态度”“1973年1月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以及材料二“英国
公投脱欧”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经济状况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的信息归纳申请加入原因;依据材料一“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欧洲经济受挫,英国也受到牵连”
以及材料二“对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契约伦理的违背,是对合理政治的背离。大.量外来移民所带来的人口结构改变”的信息归纳回答。(2)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从国家利益的需要、综合国力、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脱欧公投,指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进行的公投。2013年
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2015年5月28日报道,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包括公投问题的语句,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7月1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7)》,脱欧公投入选2016年度十大综合流行
语。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