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54.898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历史试题.docx,共(6)页,154.89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4548941fd83b33aab6f93b4385dbb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秘密★启用前嘉陵一中高2023级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各级领主封地的都

城大小以国都为标准,都有固定的比例;自天子至卿大夫,其马匹、兵车及兵员数量都要与自身身份相匹配,卿大夫“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诸侯“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天子“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由此可知,当时()A.“家天下”局面初步形

成B.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C.中央集权政体正式确立D.宗法制向全国各地推广2、唐初承袭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制。从太宗起,分天下为十道,玄宗时再细分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以检察州县。后来采访使演变为观察使,形成介于中央与州郡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以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统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C.完善了国家监察管理制度D.削弱了中枢机关的权力3、雅典法律规定,亲生父母皆为公民的人年满十八岁时在德莫(村社)登记造册。登记时,德莫成员要在宣誓后对他进行投票;如果裁决候选人不是自由人

,此人可向民众法庭申诉,法庭判他胜诉,便有权入籍成为公民。造册完毕之后,议事会将检查入籍名单,发现不满年龄,为其登记的村民将被处罚。这表明古希腊()A.法律繁琐重形式B.社会公正平等C.保护奴隶主特权D.注重民主程序4、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

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1—5、从1

865年开始,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第13、14、15条宪法修正案,在原则上废除了奴隶制度,赋予了黑人成年男子选举权。但在州政府的纵容下,在法律和事实上对黑人选举资格作了各种苛刻的规定,剥夺了多数黑人的选举权。材料反映了美国()A.联邦制不利于推动民主建设

B.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民权事业滞后于现代化进程D.黑奴制度难以废除6、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现代生活

于其中的事物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A.首创政党政治先例B.国王权力被取缔C.体制在传承中创新D.首创了议会制度7、下图为1913年马星驰发表的题为《政党之两面观》的漫画,自左往右看,此五个字为“政党之

作用”,而从右往左看,则变成了“御用系之党”。该漫画()A.展现了广大民众参政意识高涨B.揭示了当时政治转型的艰难C.讽刺了袁氏复辟帝制倒行逆施D.肯定了民主共和是时代潮流8、1982年宪法的通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宪法修改草案(1980年9月至1982年4月

);第二阶段全民讨论(1982年5月至8月);第三阶段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982年11月26日至12月4日)。这部宪法()A.通过历程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成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产物D.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9、近代一位外国人这

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10、九品中正制之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

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2—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据此可知()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C.中央选举权利得到加强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11、陈寅恪先生认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据统

计,唐早期的科举入仕官员有245名,在整个唐早期的899名官员中占比仅为27.8%。由此可知,隋代至唐早期()A.地方割据势力潜滋暗长B.科举制度不受帝王重视C.选官制度改革流于形式D.士族门阀政治影

响较大12、考课是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唐代官员的考课等级共分九等,获得中上以上等级者,每进一等,加禄一季;获得中中者,保持本禄不变;中下以下等,每退一等,减禄一季。据此可知,唐代的考课制度()A.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

物B.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C.保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D.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改善13、1883年,美国颁布了正式建立文官制度的法律《彭德尔顿法》,规定“政府公务员在政治上必须采取中立态度,禁止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根据该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独立于

政府机构之外、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文官制度委员会”。美国的上述举措()A.践行了分权制衡的政治理念B.体现出两党之间利益的趋同C.有利于减少政治竞选的失误D.说明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14、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

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A.不利于文官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B.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不分C.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

”的传统D.破坏了文官制度职务常任原则15、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

平等性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16、下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及规定,这些规定()—3—时间法律法规录用规定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

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年员法》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年员法》(修订)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21《

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一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年(试行)》考察工作A.确立了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B.沿用了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C.不断完善了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D.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20题,共计52分)17、(

14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适应变动。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

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明宣宗时,内阁大学

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秦设三十六郡(实际

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

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摘自罗志田主编《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从秦到元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种演变的意义。(8分)—4—18、(12分)近代社会,代议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英国1215年《大宪章》的有关条文第14条: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数

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第39条:除非经过同等之人的合法审判,否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未经

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材料三美国前任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1)史学家认为《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6分)(2)《

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美国民主派领袖托马斯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而乔治布什则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各自的理由所在。(6分)19、(14分)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

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

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5—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

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

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民国时期中国

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8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演进并非偶然。在演进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使演进成为必然现象的内在逻辑,即由古代中国的国家统治和治理所决定,对君主负责、高度组织化和

专业化。官僚阶层的产生和存在,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规律相契合。这种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更新必须以选官制度为基础,由此提出对选官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统治和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变化,统治者对官僚阶层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选官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不断演进。——摘编自

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选官制度”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6—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