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重庆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148 M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重庆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重庆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重庆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重庆卷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共(12)页,1.14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4623768f1ef3bed1152d0179efe43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重庆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荀子入秦国,语秦相范雎曰:“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

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这反映了秦国()A.等级森严B.古朴和谐C.严刑峻法D.礼乐蔚然【答案】C【解析】【详解】荀子入秦应是秦国商鞅变法数十年后的事情,商鞅虽死,其法未灭,变法最为深彻。包括对百姓治理和官僚队伍管理,都极其严格,并对违反规定者实行

残酷的惩处,秦国就是通过严刑峻法,以保证国家意志的贯彻,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文中民顺官公的风尚,C项正确;秦国固然等级森严,但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内容虽显古朴,也貌似和谐不见争斗,但未挖掘出其背后的法

制高压、严刑峻法,排除B项;西周时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秦国更是推行法治思想,D项显然不符合时代特征,排除。故选C项。2.《史记·吕太后本纪》:“……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材料的主旨是()A.“汉承秦制”下的皇权专制B.“

白马之盟”后的君臣制衡书C.“郡国并行”导致皇权架空D."民贫国弱"下的无为而治【答案】D【解析】【详解】所谓“垂拱”、所谓“政不出房户”,皆是指统治者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结果天下太平有序发展,D项正确;

皇权专制体现的是皇帝的高度集权,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君臣制衡、皇权架空应体现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材料未涉及,排除BC两项。故选D项。3.下图为《唐代小麦分布图》由图可知()A.唐代经济重心仍然停留在北方B.山东地区农业经济开发程度不均衡C.小麦成为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

D.南方经济开发相对北方而言稍缓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唐代小麦分布图》”,可知就山东地区而言,小麦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西部、北部、南部等地,而东部的半岛和丘陵地区尚处空白,山东地区小麦的种植区域分布,反映了隋唐时期山东东西部地区农

业经济开发程度的不均衡,B项正确;材料图片仅仅是小麦种植情况,不能充分体现全国经济重心的内涵,排除A项;没有其他作物对比,不能得出小麦种植比例,故得不出小麦成为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排除C项;魏晋以来,北方战乱多,动荡时间长,经济破坏大,而南方相对安

定,发展相对较快,同时仅以小麦的分布无法说明南方经济开发程度的快慢,排除D项。故选B项。4.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诗文中,用语暗藏

讽刺朝政、针砭新法内容。此案中,苏轼险丧命牢狱,最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材料体现了()A.“乌台诗案”开“文字狱”先河B.北宋王安石提倡的变法斗争激烈C.宋代“重文轻武”治国方略调整D.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苏轼看待王安石变法,既认为改革很有必要性,也指出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流弊,故此他成为改革和保守两派都认为的反对派,从而成为改革中派系斗争碾压的对象,此案也正是改革派将其视为保守派,认为他讥讽反对改革而进行打击的案例,B项正确;“文字狱”本质就是思想文化专制,西汉就曾发

生,并非开始于北宋,排除A项;苏轼最终未被处死,实际上也是北宋君臣考虑到不杀文官”的传统,是“重文”的体现,而非治国方略调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围绕改革进行的派别纠争,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

.1793年9月,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使团在觐见乾隆皇帝时在礼节上与清廷产生了分歧——英国使节坚持行单膝下跪礼,而清朝认为应该行三跪九拜礼。最终结果是个折中方案,英国人下跪但不磕头,而清朝官员则上奏皇

帝说洋人的膝关节和中国人不同,无法磕头!访问也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谈判成果。材料说明()A.中英两国外交观念迥异B.中英两国政体根本不同C.晚清政府天朝心态自居D.礼节纠缠导致谈判失败【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

英两国的礼节之争,清朝奉行的是“宗藩外交”思想,认为不知来自何处的红毛英国人属于夷人,当为“天朝上国”的藩属臣国;而处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下的英国人,虽执礼拜寿,但其真实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外交上则属于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交往,自然不会行臣属三跪九拜礼,A项正确;中英两国虽然政体不同,但材料期

主旨是双方外交观念而非政体差异,排除B项;C项表述是原因之一,但缺少了英国角度,C项片面,排除C项;无实质性谈判结果的原因是双方外交观念的差异且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使然,礼节纠纷只是表面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6.1860年6月,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任命曾国

藩署理两江总督,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从此湘军以两湖地区为募兵之源,以苏、皖、赣三省为粮饷保障。1861年又成立安庆内军械所,仿制开花炮、弹药及轮船,为湘军提供武器装备。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由此发轫B.清朝统治福祸相依C.形成

近代军阀割据D.清朝中央集权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清政府对曾国藩的任命有利于统筹整合各股力量,更加有力地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解决统治危机,但同时也让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地主官僚势力膨胀,从而危及清王朝中央集权。洋务运动开展,只学器物技术不学政治制度,也注定了最后的失败。可见,清政府依靠曾

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洋务运动,既有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B项正确;“洋务运动由此发轫”只能概括材料部分内容,且为表面现象,排除A项;湘军确实为近代军阀形成提供了一种模式,但从本质来讲,湘军是独立性较强的清政府地方军队,与近代军阀不能等同,且此时尚未形成割据,排除C项;“清朝中央集

权削弱”不能全面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7.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古希腊部分大事表的时间希腊世界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31年一公元前406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

爆发战争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分析上表,可知古希腊被征服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政治动荡

B.外族入侵、战败而亡C.各地孤立、差异性大D.重视自治、离心力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各城邦之间战争频发,并且古希腊经常遭遇外来民族侵略,也最终亡于外族入侵,联系所学知识,这是因为古希腊城邦重视自己的独

立自治,离心力强,没有形成统一的强大的国家,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频繁、政治动荡、外族入侵是导致古希腊被征服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各城邦之间进行着频繁的商贸往来,并非各地孤立,排除C项。故选D项。8.中世纪后期的西欧,城市获得各

种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城市经过反复的斗争与谈判,最后总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时代因素是()A.封建制度特点B.城市工商经济繁荣发展C.民主传统深厚D.皇权与教权矛盾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中世纪后半期,西欧城市工商业经济得以发展,城市工商业阶层、市民

阶层发展壮大。发展壮大起来的城市市民阶层,有着自己的经济和政治诉求,当然包括自治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这成为中世纪后期具有时代性的新内容、新情况、新特征,B项正确;ACD三项内容是西欧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因素,不如B项内容更具有时代性,排除。故选B项。9

.下图是第一幅以美洲命名的世界地图,由德国人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完成。该图制作精准,甚至的对南美洲西海岸的太平洋也做了详细的勾勒。这份地图在当时()A.反映了现代测绘技术的成熟B.受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影响C.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冲击了人们对现有世界的认识【答案

】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5世纪末开始,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亚欧大陆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材料中的世界地图描绘了很多此前人类不知道的地方,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和地

理大发现,这份地图在当时冲击了人们对现有世界的认识,D项正确;16世纪现代测绘技术尚未成熟,排除A项;材料所述地图绘成时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1522年)尚未开始,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图∶图片内容反映

了()A.世界政治民主化法治化趋势B.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形成C.世界历史的近代化趋势D.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图片数轴中反映的是当时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即英、法、德、美四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史实,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的初步形成

是在19世纪中期,其表现,除了英、德、美、法四国之外,还应该有意大利实现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农奴制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日本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所以B项内容表述不充分,且材料表现的是一个长时段的发展过程,B选项是一个时间点的成就,不能完

整反映材料,排除;世界历史的近代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选项是对材料概念的扩大化,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四国资产阶级宪法颁布的时间,属于政治范畴,世界市场属于经济范畴,材料中没有世界市场形成与否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1.“世界文学史上,著

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据此可知,古代史诗()A.准确传递过往历史B.符合当时时代特征C.体现各地文化交流D.拥有极高史料价值【答

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可知,古代史诗符合当时时代特征,B项正确;诗是变化的,所以不能准确传递过往历史,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史诗内容,看不出文化交流,排除C项;这种变化中的、由口

耳相传形式流传的史诗,有一定史料价值,“极高”夸大其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2.“拜占庭拥有强大地中海舰队,这对于控制地中海运输,打击海上行掠者,威慑沿海国家……起了重要作用。”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A.保护了传统商路的畅通B.维持了罗马帝国的强

大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D.削弱了地中海沿岸小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地中海舰队打击海上行掠者,从而有效地维护了传统商路的秩序,保护了商路的畅通,A项正确;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此时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不复存在,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取代拜占庭帝国,对传统商路进行掠夺性抢劫,迫使传统商路中断,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涉及削弱地中

海沿岸小国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3.“欧洲中世纪把意识形态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对于完全由宗教培养起来的群众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现。”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企图

解放群众思想B.宗教改革采用宗教异端形式C.启蒙运动借助教权抨击王权D.罗马教廷自我改革争取信众【答案】B的的【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要掀起巨大的风暴,……披上宗教的外衣……"可知,材料中心事件应指宗教改革,且主旨是指宗教改革应采用宗教

异端形式才能更好发动群众,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与材料中“……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不符,排除A、C两项;罗马教廷自我改革与材料中"要掀起巨大的风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表是16至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材料内

容反映了()时间大学增设的教授席位1546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1619年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教席1621年牛津大学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1663年剑桥大学卢卡西数学教席1669年牛津大学植物学教授席位1702年剑桥大学化学

教授席位1704年剑桥大学天文学教授席位A.英国近代自然科学世界领先B.英国日渐成启蒙运动中心C.光荣革命推动了科研的发展D.自然科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医学、几何学、数学、天文学、植物学、化学,都属于近代自然科学,大学不断增设新的近代自然科学学科,反映出对于近

代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D项正确;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确实世界领先,符合史实,但材料当中没有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得出这一结论,排除A项;启蒙运动在17世纪发端于英国,随着时间向十八世纪推移,法国日渐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排除B项;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从材料可以看出,光荣革命之前,近代自然科学教育已经在大学里面逐渐受到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15.1895年恩格斯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

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为的是()A.暴力革命方式已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修正主义出现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C.恩格斯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D.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一方面增加工人阶级的福利待遇,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在议会中给予无产阶级一定的席位,给予一定的政治权利,这样,无产阶级队伍逐渐被分化。面对这种新的情况,恩格斯做出了相应的认识和调整,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和生命力,C项正确;材料中仅说明革命(产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还不成熟

,这并不代表否定暴力革命方式,排除A项;修正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否定,是在19世纪末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并非历史发展的必然,且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的说法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中所表达的欧洲大陆经济未成熟这一主旨不符,排除

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第二类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

萨等,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

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

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等材料二“我刚刚从英格兰回来。在那个国家,伟大的成就(我或许该说是难以

置信的成就)已经取得。英国的经验成功证明了被灌输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但是,这幅图景还有另一面:商品实际生产者(那些真正的工人,而不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人)的处境,并不值得羡慕,尽管他看上去可能薪水高。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

一小片土地。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摘编自韩德森《费希尔和他的工业英格兰日记(1814—1851)》(1)结

合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特征。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发展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提炼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答案】(1)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加强;出现了新的阶级和阶层;反封建斗争取得了成果。(任答3点即可)意义:推动资本主

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2)影响:第一,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手工工场发展成为机器大工厂;第二,生产规模扩大,由分散在手工工场到集中在大工厂,人数增多,规模扩大

;第三,分工协作越来越细致,工人被集中在工厂流水线前,进行密切的分工协作;第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民在圈地运动下丧失生产资料——土地,成为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廉价工人;第五,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比较恶劣;第六,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污染;第七,社

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对立越来越严重。【解析】【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一中的“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等信息可以得出,当时商品经济

发展;根据材料一中的“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等信息可以得出,对外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材料一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等信息可以得出,在阶级关系上出现了新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中“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信息可以得出,反封建斗

争取得了成果。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欧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条件;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经济基础;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和社会的进步,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

。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的“被灌输同样精神、抱定同样目标的个人联起手来一同工作会造就何等伟业”信息可以得出,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生产规模扩大,分工协作越来越细致;根据材料二中的“成千上万的英国工厂工人没有一个拥有哪怕一小片土地”信息可以得出,大批农民在圈地运动

下丧失生产资料——土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根据材料二中的“他们不能享受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但我们可以)。即使这些美存在于英格兰,它们也会被从成千上万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给遮蔽”信息可以得出,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比较恶劣,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社会环境污染,社

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对立越来越严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立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法》就是基

于这一总路线制定的。按规定,土地改革只“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这五大财产,而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1950

年12月8日,中共华东局向中共中央报告,试点地区土地改革完成后,“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认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是有序和温和的。从1949年到1952年,全国耕地面积,由0.98亿公

顷,增加到1.08亿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8.95公斤,提高到288.12公斤。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实现快速提升,全国粮食平均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29.3公斤提高到1955年的1416.7公斤,提高了37.6%

,年均递增5.5%,这是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实现的(也有恢复性增长因素)。正是土地改革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土地改革总路线的精神,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发动群众的工作,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了一条伟大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因此保障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摘编自郑有贵《新中国土地改革开辟现代化通途》(1)根据材料概括土地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所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计划性、灵活性;有分层,有区别的进行改革;以立法形式组织开展;渐进温和,平稳有序。(2)影响:第

一,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力。耕地面积增加,土地单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农业得以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第二,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更多原料,支援了工业建设。第三,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第四,极大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

美援朝战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立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可得出计划性、灵活性;根据材料“

土地改革只‘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这五大财产,而对‘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可得出有分层,有区别的进行改革;根据材料“《土地改革法》就是基于这一总路线制定的”可得出;以立法形式组织开展;根据材料“美籍华裔学者黄宗智认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是有序和温和的”

可得出渐进温和,平稳有序。【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从1949年到1952年,全国耕地面积,由0.98亿公顷,增加到1.08亿公顷;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8.95公斤,提高到288.12公斤。农业生产要素产出率实现快速提升”可得出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力,耕地面积增加,土地单产提高,人

均粮食占有量增长,农业得以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为工业奠基、支持抗美援朝、巩固政权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当年发生战斗的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麦哲伦纪念碑,建于1866年,一座是拉普拉普纪念碑

,建于1933年。后来当地又建了一个双面碑亭专门纪念这两位历史人物。双面碑的正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推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

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

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综合以上信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多种角度分析解读菲律宾人民纪念敌对双方领导人的行为。(要求∶全面、客观、条理清晰。)【答案】首先,菲律宾政府和人民认为麦哲伦是侵略者,当地人

民勇敢地进行了反侵略斗争,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是捍卫民族独立的英雄,反映了最为朴素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其次,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环球航行,最终证实了地圆说,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其海外

探险也必然具有着殖民扩张色彩,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推动了人类从封闭走向紧密联系的一体,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三,麦哲伦船队的到来,也推动了菲律宾与外界的交往与认识,有利于菲律宾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文明进程。总之,双面纪

念碑的建立,既反映了当地人对民族英雄的肯定与崇敬,也反映了对麦哲伦殖民强盗和伟大航海家两面性的全面客观认识。【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首先,菲律宾政府和人民认为麦哲伦是侵略者,当地人民勇敢地进行了反侵略斗争,拉普

拉普和他的战士们是捍卫民族独立的英雄,反映了最为朴素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其次,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环球航行,最终证实了地圆说,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其海外探险也必然具有着殖民扩张色彩,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推动了人类从封闭走向紧密联系的一体,有利于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三,麦哲伦船队的到来,也推动了菲律宾与外界的交往与认识,有利于菲律宾融入世界,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文明进程;总之,双面纪念碑的建立,既反映了当地人对民族英雄的肯定与崇敬,也反映了对麦哲伦殖民强盗和伟大航海家两面性的全面客观认识等方面分析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