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3.825 M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共(14)页,3.825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348c617d58d639b339037e61cd919f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年秋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希腊莱斯沃斯岛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存有数量丰富的新生代木化石。对该岛矿化森林进行研究

,可以复原地中海地区的古植物演化、古气候环境变迁。如图示意新生代菜斯沃斯岛森林形成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新生代时期,地球上繁盛的植被主要为()A.裸子植物B.被子植物C.孢子植物D.蕨类植物2.推测新生代时期莱斯沃斯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潮湿B.炎热干燥C.高温多雨D.寒冷潮湿【答案

】1.B2.A【解析】【1题详解】中生代时期的典型植被是裸子植物,A对;新生代时期的典型植被是被子植物,B错;孢子植物、蕨类植物主要在古生代盛行,CD错。故答案选B。【2题详解】从复原图可知,该岛当时植被繁茂,出现高大的乔木,由此推断

当时由事宜植被生长的热量和水源,故当时气候特征应为温暖湿润,A对,BD错;在新生代时期,莱斯沃斯岛处于北半球亚热带气候区,总体比较温暖潮湿,C错。故答案选择A。【点睛】裸子植物时:代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许多蕨类植物由

于不适应当时环境的变化,大都相继绝灭,陆生植被的主角则由裸子植物所取代。最原始的裸子植物(原裸子植物)也是由裸蕨类演化出来的。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最繁盛的时期,故称中生代为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

子植物的优势地位。直到现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海陆风是指海滨地区风向发生规律性日变化的风,是海面和陆面热力性质差异的结果。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秋冬季节最容易形成海陆风。葫芦岛地处辽东湾西海岸,是我国海陆风的频发区。下图分别示意30年

间葫芦岛沿岸海陆风风速百分比与各季节海陆风日数和风速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秋冬季节有利于海陆风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昼夜温差增大B.地表自然植被减少C.表层海水温度升高D.海冰覆盖范围扩大4.从整体上看,30年

来葫芦岛沿岸的风速()A.陆风要强于海风B.海风要强于陆风C.海陆风都比较强D.海陆风都比较弱5.30年来葫芦岛沿岸地带春季海风强劲,其主要原因是()A.辽东湾水域面积小B.距离海洋较近C.春季海水增温缓慢D.距辽

东半岛较远【答案】3.A4.B5.C【解析】【3题详解】海陆风是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结果,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增大,加大了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加剧了海陆风,故A正确;秋冬季树木落叶,草类枯萎,且没有日变化,故地表

植被减少对海陆风形成影响很小,B错误;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和海冰范围扩大,均没有反映日变化,而海陆风形成需要考虑白天和晚上海陆的热力差异,故CD错误;故答案选A。【4题详解】风速较快的是海风,占比明显多于陆风,所以从整体来看,海风要强于陆

风,故B正确A错误;由图可以看出不是海陆风都比较强,也不是海陆风都比较弱,故CD错误,故答案选B。【5题详解】春季海水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压,陆地春季气温迅速回升,形成低压,海风强,C正确;水域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海风势力弱,A错误;海风的强弱与距离海洋的远近关系不

大,B错误;距离辽东半岛远近与海风势力强弱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选C。【点睛】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

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下图分别为一摄影爱好者在一街道行驶的汽车上朝正前方拍摄的悬日景观图和该街道平面图(拍摄地点位于街道的甲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此时太阳的方位为|()A.东北

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7.若拍摄此景的城市为悉尼(34°S.151°E),且拍摄时间为17时(北京时间),则该日()A.悉尼昼长比北京短B.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京大C.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D.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直射点北移【答案】6.D7.B

【解析】【6题详解】根据图示指向标和拍摄者的具体位置,可知此时太阳的方位为西南方向。故D选项正确。故选D。【7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太阳的方位为西南方向,且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17时,故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悉尼的

昼长比北京长;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北京大。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北半球为例,日出日落方向为: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龙街附近金沙江河谷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该段河谷非常狭

窄,谷坡陡峭,滑坡、崩塌频发。下图示意晚更新世以来龙街附近金沙江河谷的发育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晚更新世以来金沙江河谷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A.下切-滑坡一堰塞一堆积一下切B.下切一堆积一堰塞-滑坡一下切

C.堆积一下切一堰塞-滑坡一下切D.滑坡一堰塞一下切一堆积一下切9.该段河谷地貌发育过程中,堰塞湖发生决堤的阶段为()A.④B.⑤C.⑥D.⑦【答案】8.A9.B【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示河谷地貌的变化可知,晚更新世以来,初期河流以下蚀为主,受滑坡影响,滑坡体堵塞河流,

形成堰塞湖,发生湖相沉积,后期湖堤溃决,河流下蚀,所以该段河谷地貌的主要发育形式为下切一滑坡一堰塞一堆积一下切。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由图可知,堰塞湖相沉积发生以来该段河谷下蚀作用减弱,在④阶段完全消失,而⑤阶段河流下蚀作用恢复,且下蚀作用强烈,

可能是堰塞湖决堤导致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基尼系数可测度中国省际异质性劳动力迁移

网络的不平等程度。下图示意1995~2015年中国异质性劳动力迁移的基尼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1995~2015年,普通劳动力迁移强度一直高于高技能劳动力,主要原因是()A.普通劳动力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失业风险较大B.普通劳动力获取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选择范围较广C.高技能劳动力人口数量少,

迁移基尼系数较低D.高技能劳动力对薪酬要求高,就业选择机会较少11.图示期间劳动力迁移基尼系数的变化,反映出()A.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B.经济发达地区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C.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迷期D.两种劳动力人

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答案】10.A11.B【解析】【10题详解】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普通劳动力技能低,就业机会少,且工资待遇低,失业风险高,就业保障相对薄弱,因而导致普通劳动力相比高技能劳动力而言迁移更

加频繁。故A选项正确。普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面较广,对迁移频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迁移频率一直高于高技能劳动力的主要原因,故B错,高技能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多少,和迁移频率关系不大,高技能劳动力人口对薪酬要求高,就业较稳定,迁移强度低,故CD错,本题选A。

【11题详解】图示期间,高技能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迁移基尼系数均下降,而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区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迁移,所以图示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减小,AC错误;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减少,B正确;图示期间我

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并未大幅度减少,D错。故选B。【点睛】劳动力迁移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劳动力以改变就业及收入状况为主要目的而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迁移。如同教育投资、在职培训、健康保健等一样,劳动力迁移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途径,需要花费一定的成

本或牺牲目前的收入以获得迁移后更高的收益。作为中亚地区典型的农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拥有悠久的农业灌溉历史,灌溉土地提供了90%以上的农作物产量。锡尔河与阿姆河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但两条河流的径流量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均减少了约5%。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乌兹别克斯

坦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下图示意乌兹别克斯坦1992年至2018年小麦和棉花产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乌兹别克斯坦小麦和棉花产量()A.1992年至1995年棉花产量大于小麦B.2000年至2010年棉花产量持续缩减C.2010年至2018年小麦产量持续增长D.1992

年至2018年总体变化趋势相反13.1992年至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小麦和棉花产量的变化特点主要取决于()A.产品经济价值高低B.作物需水量的大小C.种植经验是否丰富D.分布区域均衡程度【答案】12.D13.B【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1992-1994年,棉花产量大于小

麦,1995年小麦产量大于棉花,A错误。2000年至2010年棉花产量有增有减,B错误。2010年至2018年小麦产量没有持续增长,2016年后出现明显减产,C错误。整体来看,1992年至2018年棉花产量增减少趋势,

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即两种作物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反,D正确。故选D。【13题详解】小麦属于旱作农作物,需水量少,棉花需水量较大,“两条河流的径流量在21世纪初的10年内均减少了约5%”,因此该地更适合种植需水少的小麦,不适合

种植棉花,才导致棉花产量呈减少趋势,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B正确。1992年至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小麦和棉花产量的变化特点与产品经济价值高低、种植经验是否丰富、分布区域均衡程度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点睛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柳州市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汽车产量稳居全国第三。2017年柳州市整

车产量达253.5万辆,仅次于重庆和上海。汽车制造业是柳州市第一大产业,柳州市汽车制造业企业主要集聚在市区。下图示意柳州市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吸引柳州市汽车企业集聚于市区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租金B.基础设施C

.生产原料D.消费市场15.与上海和重庆汽车企业相比,推测柳州市汽车企业的特点是()A.现代汽车服务业发展缓慢B.汽车产品档次及附加值高C.汽车企业空间分布更分散D.汽车零部件外部配套率高【答案】14.B15.A【解析】【14题详解】柳州市汽车工业起步较早,工业基础较好,市区内基础设施完善

,汽车企业集聚市区可以共用基础设施,故B正确;市区内土地租金高,市区内原料并不丰富,故AC错;柳州市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说明消费市场并不局限在本地,而是全国,D错。故选B。【15题详解】

上海和重庆都是直辖市,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都远高于柳州,现代汽车服务业更发达,而柳州发展较缓慢,故A正确;受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柳州市汽车零部件外部配套率较低,汽车产品档次及附加值不高,BD错;柳州市汽车制造业企业主要集聚在市区,C错。故本题选A。【点睛】工业的集聚效应: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山花岗岩地貌的各种类型的形状和分布都有规律可循,且与演化过程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黄山

花岗岩地貌的演化过程:(a)几千万年前的黄山地貌(第一阶段),黄山花岗岩体在第三纪后期出露地表,呈穹形山体,四周被围岩山地包围;(b)几百万年前的黄山地貌(第二阶段),上新世(距今500万~250万年)穹形山体顶部起

伏和缓,周边有明显切割并出现花岗岩山峰;(c)今日的黄山地貌(第三阶段),第四纪(250万年前至今),古夷平面被分割,产生峡谷和高峰。(1)指出地壳运动对第一阶段黄山花岗岩穹状山体形成的影响。(2)简述三个阶段花岗岩山峰的空间分布和

形态特征的变化。(3)分析穹状山体周边花岗岩山峰发育的过程。(4)未来黄山独特的地貌将逐渐被外力夷平,推断黄山花岗岩山峰是否可能重现,并说明原因。【答案】(1)地壳运动导致黄山原有沉积岩层断层发育;伴随断层的运动,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块体隆升,风化作用对上覆岩层的剥蚀加

剧,花岗岩穹状山体出露。(2)花岗岩山峰由穹状山体四周向中心发展;山峰相对高差增大;由缓丘向高山峡谷发育。(3)穹状山体的出现使得黄山形成了放射状水系;放射状水系对穹状山体进行溯源侵蚀,边缘出现起伏和缓的花岗岩山峰;在河

流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峰落差增大,穹状山体被切制,花岗岩山峰向中心发展。(4)若地壳快速抬升,致使新的花岗岩穹状山体出露地面,在河流溯源侵蚀作用下将再次出现原有地貌特征;若地壳保持稳定或下沉,则难以再次形成。【解析】【分析】本题以黄山花岗岩地貌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

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岩浆活动侵入岩层形成花岗岩,结合材料信息,先有沉积岩的沉积,后有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

成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升使黄山原有沉积岩层发生断裂,利于断层发育,伴随岩体的错位运动,花岗岩块体隆起上升,外力风化作用使上覆岩层不断的被剥蚀,使花岗岩穹状山体出露。【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花岗岩山峰由穹形山体四周向中心集

聚发展,山峰变高,落差变大,在流水的下切侵蚀作用下,平缓的丘陵向峡谷和高峰演变,相对高度不断增大。【小问3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穹状山体的出现,导致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为由中心向四周,放射状的流水对穹状山体不断地进行侵蚀,使花岗岩山

峰边缘地带起伏和缓;穹状山体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在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体落差增大,穹状山体被切割,放射状水系对穹状山体进行溯源侵蚀,花岗岩山峰向中心发展。【小问4详解】如果认为可以重现则从地壳运动出发

,结合前面的分析并推测可知,如果地壳快速抬升,新的花岗岩穹状山体会现次出露并凸出于地表,河流的侵蚀不断地作用于花岗岩山体,使其再次出现原有地貌特征;如果认为不会再次重现,则从地壳稳定出发,如果地壳保持稳定或下沉,则不会再次形成现有的地貌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泰国国土呈狭长形分布,南北走向长约2000km,截至2019年,泰国境内运营铁路线总里程约为4500km。泰国铁路是在一百多年前建成的,其货运速度为29km/h,轨道轨距为1m。中泰铁路建设

合作项目萌芽于2006年,但由于泰国总理多次更迭,该设想被搁置。2015年中泰铁路建设合作项目的主要模式确定,即中方按照中国标准负责铁路全部建设,并帮助泰国在中国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泰方则负责铁路后期的运营管理及投资贷款偿还。同时泰

国和日本在推进另一条高速铁路项目(曼谷—清迈),在该项目中日本给予了极大的资金援助。2017年底,中泰铁路宣布动工。下图示意泰国原有铁路和中泰铁路分布。(1)说明泰国铁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析中

泰铁路建设一波三折的原因。(3)简述中泰铁路建设对泰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答案】(1)泰国铁路建成时间长,铁路及设施老化严重;运输速度慢,效率低;轨道狭窄,运量小;线路短,覆盖范围小,不能满足国内运输需求。(2)中泰铁路线路长,资金需求量大;占用土地面积大,国内阻力较大;泰国政府频繁更

迭,政局不稳;日本等别国竞争者较多,竞争压力大;中泰两国铁路建设标准分歧较多。(3)对泰国铁路进行现代化改造,完善交通网络;中泰铁路贯穿泰国南北,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泰国和周边国家的联系,带动泰国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以中泰铁路相关图文为材料,涉及泰国铁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泰铁路建设一波三折的原因、中泰铁路建设对泰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材料信息显示,“泰国铁路是在一百多年前建成的”,据此可知,泰国铁路建成时间比较悠久,铁路及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其货运速度为29km/h”,据此可知,泰国铁路的运输速度慢,运输效率低;“轨道轨

距为1m”,轨道狭窄,运量小;“截至2019年,泰国境内运营铁路线总里程约为4500km”,据此可知,泰国铁路的线路短,覆盖范围小,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国内运输需求。【小问2详解】据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帮助泰国在中国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可知,中泰铁路线

路比较长,资金需求量大,泰国难以承担巨额投资;中泰铁路线路长,占用土地面积大,在其国内面临较大的阻力;“由于泰国总理多次更迭,该设想被搁置”,表明泰国政府频繁更迭,政局不稳,导致中泰铁路建设一波三折;“同时泰国和日本在推进另一条高速铁路项目(曼谷—清迈),在该项目中日本给予了

极大的资金援助”,表明日本等别国竞争者较多,竞争压力大;“中方按照中国标准负责铁路全部建设”,据此可推测,中泰两国铁路建设标准分歧较多。【小问3详解】根据第一小题分析可知,泰国铁路及设施老化严重;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覆盖范围小,不能满足国内运输需求,中泰铁路建设实现

了对泰国铁路进行现代化改造,完善其国内的交通网络,提高其运输效率;图中显示,泰国国土呈狭长形分布,而中泰铁路贯穿泰国南北,可以有力的带动沿线经济发展;该铁路北通中国昆明,南接马来西亚、新加坡,可以加强泰国和周

边国家的联系,带动泰国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云衫是中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也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的建群种,耐寒、较耐旱、耐瘠薄,根系呈明显的水平分布,无主根,青海云杉呈斑块状或条状分布在祁连山中段排露

沟流域海拔2500~3300m的阴坡和半阴坡地带。该区属大陆性高寒山地森林草原气候,年均气温-0.6~2.0°C;年降水量291.3~453.8mm;年蒸发量1081.7mm,流城内不同海拔水热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和植被类型随山地地形和气候差异形成

了明显的垂直分布带。下图示意排露沟流域植被分布类型和不同月份青海云杉林0~6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动态变化。(1)简述排露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2)指出影响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分布的自然因素。(3)分析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5~6月较低的原因。(4

)推测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并说出理由。【答案】(1)排露沟流域的气候是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年均温低,温差大;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山区河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土壤较为贫

瘠,土层浅薄;植被以云杉等针叶林、灌木为主。(2)光照、热量、水分、土壤肥力等自然因素。(3)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降水量少,5、6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变长,光照增强,气温持续变高,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而7、8、9

月份降水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条件较5、6月好。(4)该流域降水随海拔梯2600~3300m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人类活动影响小,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700~2800m、2900~3100m和3100~3300m的青海云杉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2500

~2600m之间低海拔主要是人为干扰所致,当然加上此海拔段的水分匮乏的缘故,青海云杉林呈现斑块化、片段化分布。【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衫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主要涉及流域自然

环境特征、影响青海云杉林分布的自然因素、土壤水分少的原因和青海云杉林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和原因等问题,考查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影响山地垂直分异的因素,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土壤、生物等方面分析

。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排露沟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祁连山,气候应为高原山地气候,降水少;该流域为山地,地势起伏大,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山区河流流域面积小,支流多,受气温影响,冰雪融化量多少的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浅薄贫瘠;该流

域的植被以云杉、灌木为主。【小问2详解】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由图示可知随着海拔高度变化降水发生变化,在光照的影响下土壤水分也会发生变化,而云杉植物生长的特性是耐寒,因此其可以分布在海拔较高处;较耐旱、耐瘠薄,因此土壤肥力、水分等也会影响其分布。【小

问3详解】结合图示可知排露沟流域海拔2500m—2700m处降水量少,对应时间为5-6月。此时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昼长变长,光照增强,且此时降水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

持续增高,土壤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减少。而7、8、9月份降水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土壤蒸发减弱,土壤水分条件较5、6月好。【小问4详解】2500~2600m之间低海拔主要是人类活动频繁,该流域降水25

00~2600m之间降低且较少,当然加上此海拔段的土壤水分匮乏的缘故,青海云杉林呈现斑块化、片段化分布。而2600~3300m之间,随海拔的增加降水呈递增趋势,云杉有耐寒、较耐旱、耐瘠薄,根系呈明显的水平分布的特性,因此该

海拔高度范围内,云杉植物生长条件较好于2500-2600米处,因此云杉分布呈聚集分布,条带状分布格局。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