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上海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线上教学调研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454.96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c7e943f04066629944400acccd86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光明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线上教学调研高一化学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第Ⅰ卷选择题答案请上传问卷星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请标明题号并写在白纸上,上传至钉钉家校本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提出核式原子模型的是英国物理学家A.玻尔B.卢瑟福C.汤姆生D.道尔顿【答案】B【解析】【详解】A
.玻尔提出波尔原子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即核式原子模型,故B符合题意;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故C不
符合题意;D.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即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2.有关单质碘升华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该过程吸热B.分子间距增大C.分子间作用力增
大D.不会破坏共价键【答案】C【解析】【详解】A.单质碘升华过程碘由固体变为气体,是一个吸热过程,A正确;B.固体变为气体,分子间距增大,B正确;C.变为气体后,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C错误;D.碘为分子晶体,升华破坏
分子间作用力,不会破坏共价键,D正确;故选C。3.我国导航卫星的“心脏”使用的是铷原子钟。关于铷原子(8537Rb)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是37B.质量数是85C.电子数是38D.与8737Rb互称同素异形体【答案】B【解析】【分析】核素的表示方法
为:元素符号左下角为质子数,左上角为质量数;【详解】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是85-37=48,A错误;B.核素的表示方法可知,质量数是85,B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电子数为37,C错误
;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与8737Rb互称同位素,D错误;故选B。4.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N2B.H2OC.KClD.NaOH【答案】B【解析】【详解】A.N2含共价键,但是单质,A不选;B.H2O中含有H-O共价键,属于共价化
合物,B选;C.KCl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不选;D.NaOH含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不选;故选:B。5.下列微粒中,不存在共价键的是A.HeB.H2C.NH4ClD.H2SO4【答案】A【解
析】【详解】A.He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分子由单原子构成,不存在共价键,A符合题意;B.2个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B不符题意;C.铵根离子内部N和H之间存在共价键,C不符题意;D.H2SO4分子中S和O,O和H之间存在共价键,D不符题意;答案选
A。6.旅游景点售卖的仿银饰品大多是白铜(铜镍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硬度比铜的大B.熔点比铜的高C.容易被腐蚀D.通过外观颜色即可区分它和白银【答案】A【解析】【详解】A.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A正
确;B.合金熔点低于成分金属,B错误;C.合金性能优于成分金属,故耐腐性更好,C错误;D.白铜、白银均为银白色,不能通过颜色区别,D错误;故选A。7.下列不属于金属特性是A.氧化性B.导电性C.导热性D.延展性【答案】A【解析】【详解】金属具有导电性
、导热性、延展性等物理性质,金属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则金属不具有氧化性,故氧化性不属于金属特性,故答案选A。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中一定都含有化学键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共价键只存在于非金属形成的分子中【答案
】C【解析】【详解】A.物质中不一定含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为单原子分子,其分子中不含化学键,故A错误;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中含有共价键,但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C.离
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共价键可能存在离子化合物中,如Na2O2含有共价键,故D错误;答案选C。9.用化学用语表示NH3+HCl=NH4Cl中的相关
微粒,其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ClB.氮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C.NH4Cl的电子式:D.NH3的电子式:【答案】B【解析】【详解】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质量数为18+17=35,符号为3517Cl,A错误;B.
N原子为7号元素,核电荷数为7,核外有7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C.已知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为,C错误;D.NH3分子中N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电子式为,D错误;故答案为:B。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学键存在于原子间,也存在于分子间B.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是化学键C.离子键是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D.化学键通常是指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A.化学键存在于原子间,分子间无化学键,A错误;B.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B错误;C.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这种相互作用既有引力也有斥力,C错误;D.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均属于化学键,D正确;答案选D。11.二氧化氯(Cl
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222CN2ClO+2CN2CO+N+2C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l−的结构示意图:B.2CO分子的空间结构是角形C.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157ND.2N的电子式:【答案】C【解析】【详解】A.Cl−的质子数为17,不是18,因此C
l−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B.2CO分子的空间结构是直线形,故B错误;C.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其质量数为15,其原子符号:157N,故C正确;D.还缺少孤对电子,因此2N的电子式:,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硫原子结构示意图:B.HClO的电子式:H:ClO........::C.3NaHCO的电离方程式:233NaHCONaHCO++−=++D.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11H【答案】A【解析】【详解】A.S为16号元素,其核外有16个电子,则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A正确;B.HC
lO分子中,O为中心原子,其电子式应为H:OCl........::,B错误;C.3NaHCO为盐,完全电离生成Na+和-3HCO,电离方程式为:3NaHCO=Na++-3HCO,C错误;D.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因此中子数为1的氢原子表示为:21H,D错误;答
案选A。13.既能通过金属单质与足量Cl2反应得到,也能通过金属单质与酸反应得到的是A.FeCl2B.MgCl2C.FeCl3D.AgCl【答案】B【解析】【详解】A.Fe与Cl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3,描述错误,不符题意;B.Mg与Cl2化合产物及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物均是MgC
l2,描述正确,符合题意;C.Fe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Cl2,描述错误,不符题意;D.Ag金属活动性弱,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无法生成AgCl,描述错误,不符题意;综上,本题选B。14.工业上冶炼金属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热分解法B.热还原法C.结晶法D.电解法【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是活泼的金属用电解法治炼,很不活泼的金属用热分解法,较活泼的金属用热还原法,火法炼铜即用热还原法制铜;结晶法用于从溶液中提取晶体;选B。1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它们放在稀硫酸中,只有乙无明显现象。若用导
线将甲、丙相连后放入稀硫酸,只有丙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甲>乙>丙C.丙>乙>甲D.乙>甲>丙【答案】A【解析】【详解】将甲、乙、丙三种金属放在稀硫酸中,只有乙无明显现象,则乙的金属最弱
;若用导线将甲、丙相连后放入稀硫酸,只有丙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甲的金属性强于丙的金属性,所以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甲>丙>乙,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选A16.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A.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23232Al+FeOAlO+2Fe高
温B.铜与稀硝酸反应:2322Cu4H2NOCu2NO2HO+−+++=++C氯化铁溶液刻蚀铜电路板:322FeCuFeCu++++=+D.钠放入水中产生大量气体:22NaHONaOHH+−+=++【答案】A【解析】【详解】A.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
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32Al+FeOAlO+2Fe高温,故A正确;B.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硝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3Cu+8H+2NO=3Cu+2
NO4HO+,故B错误;C.该方程式不符合电荷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222FeCu2FeCu++++=+,故C错误;D.该方程式不符合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22Na+2HO=2Na+2OH+H,故D错误;答案选A。17.(
标况下)将3.36LCO2气体缓慢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后,所得气体的质量为A.3.8gB.2.4gC.5.4gD.6.6g【答案】B【解析】【详解】标况下3.36LCO2的物质的量为mVLn===0.15mol
V22.4L/mol3.36,反应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则0.15molCO2能产生0.075molCO2,质量为m=nM=0.075mol×32g/mol=2.4g,故选:B。18.2NO(g)+O2(g)⇌2NO2(g)体系中能使该
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B.扩大容器体积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催化剂【答案】C【解析】【详解】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正向移动;但是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B.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扩大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且物质的浓度均减小,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C.增大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速率变大,C正确;D.选择高效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移动,D错误;故
选C。19.在某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的浓度在2s内由1.0mol/L变成0.2mol/L,则在这2s内它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0.08mol/(L·s)B.0.8mol/(L·s)C.0.4mol/(L·s)D.0.04mol/(L·s)【答案】C【解析
】【详解】由反应物A的浓度在2s内由1.0mol/L变成0.2mol/L可知,2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0mol/L-0.2mol/L2s=0.4mol/(L·s),故选C。20.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Cl−、3NO−、23SO−B.K+、2Mg+、Cl
−、24SO−C.K+、24SO−、3NO−、23CO−D.2Ca+、2Cu+、Cl−、3HCO−【答案】C【解析】【分析】过氧化钠与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使溶液具有氧化性,且呈碱性,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在溶液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后,溶液具有氧化性,则23SO−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溶液具有碱性,则2Mg+与氢氧根离子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两者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四种离子不反应,
在加入足量过氧化钠以后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D.溶液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以后生成的氢氧化钠会与3HCO−、2Ca+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在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中,下列说法可以确定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B.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N—H键形成C.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H—H键形成的D.当有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
lN—H键断裂【答案】D【解析】【详解】A.有1molN≡N键断裂代表消耗1molN2,有3molH—H键断裂代表消耗3molH2,任何时刻消耗1molN2的同时都会消耗3molH2,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错误;B.有1molN≡N键断裂代表消耗1molN2,有6molN—H键形成代
表生成2molNH3,任何时刻消耗1molN2的同时都会生成2molNH3,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错误;C.有1molN≡N键断裂代表消耗1molN2,同时消耗3molH2,有6molH—H键形成代表生成6molH2,消耗氢气的量小于生成氢气的量,
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D.有1molN≡N键断裂代表消耗1molN2,同时生成2molNH3,有6molN—H键断裂代表消耗2molNH3,生成氨气和消耗氨气的量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正确;答案选D。22.向盛有100mL1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缓慢加入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如图是溶液中n(H+)随加入混合物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图。该金属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分数约为A.15.6%B.31.2%C.46
.7%D.93.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图可知加入3g混合物时可以消耗0.20mol-0.15mol=0.05mol氢离子,混合物中只有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H2↑,则反应0.05mol氢离子需要0.025mol铁粉,即3g混合物中有0
.025molFe,所以铁粉的质量分数为-10.025mol56gmol3g×100%=46.7%;故答案为C。23.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A、B置于4L恒容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该反应前2min平均反应速率v
(A)为A.0.1mol·L-1·min-1B.0.2mol·L-1·min-1C.0.05mol·L-1·min-1D.0.4mol·L-1·min-1【答案】A【解析】【详解】该反应前2min平均反应速率-1-1(A)(1.20.4)mol(0.1molLmin4L2minA)−=
==cvt,故选A;答案选A。24.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②加入过量炭③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充入N2④升高温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D
【解析】【详解】①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①符合题意;②炭为纯固体,加入过量炭,反应速率不变,故②不符合题意;③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充入N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升高温度反应
速率加快,故④符合题意;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④;答案选D。25.可逆反应2A(g)+3B(g)⇌3C(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5mol·L-1·min-1;②v(B)=0.6mol·L-1·min
-1;③v(C)=0.35mol·L-1·min-1;④v(D)=0.4mol·L-1·s-1。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反应2A(g)+3B(g)⇌
3C(g)+D(g),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方程式的系数之比,转化为用D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D)=0.25mol/(L·min);②v(D)=0.2mol/(L·min);③v(D)=0.117mol/(L·min
);④v(D)=24mol/(L·min),因此反应速率:④>①>②>③,故选A;答案选A。26.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3A(s)+2B(g)3C(g)(反应正向吸热)。为了使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
催化剂A.①③B.①③⑤C.①④D.②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3A(s)+2B(g)⇌3C(g),ΔH>0,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①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吸热)反应移动;②降低温度,平衡
向逆向(放热)反应移动;③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④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⑤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27.为确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样品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可通过加热分解得到的CO2质量进行计算,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存在缺陷,有关该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中,下列因素可能使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A.样品分解不完全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
完全吸收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N2【答案】B【解析】【详解】A.样品分解不完全,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减小,碳酸氢钠质量减小,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A不符合题意;B.装置B、C之间缺少CO2的干燥装置,水蒸气进入装置C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增大,碳酸氢钠质量
增大,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偏高,故B符合题意;C.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太快,没有被碱石灰完全吸收,测定二氧化碳质量减小,碳酸氢钠质量减小,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C不符合题意;D.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通入过量的N2,N2不会被装置C吸收,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不变,则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不会偏高也不会偏低,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28.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NH4HCO3(s),发生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反
应达到平衡B.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少量Na2O2,平衡正向移动C.当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D.当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A.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43NHHCOs,发生反应:()()
()()43322NHHCOsNHgHOgCOg++各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1:1:1,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A错误;B.加入22NaO会吸收2HO和2CO,产物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
;C.因()()()()43322NHHCOsNHgHOgCOg++是正向进行固体质量减小的反应,当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D.容积不变的容器,容器内气体的密度逐渐增大,当密度不再变化
时,则反应达到平衡,D正确;故选A。29.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A.2NO(g)+O2(g)2NO2(g)B.N2O4(g)2NO2(g)C.Br2(g)+H2(g)2HBr(g
)D.6NO(g)+4NH3(g)5N2(g)+3H2O(g)【答案】C【解析】【详解】A.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改变压强时,平衡会发生移动,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改变压强时,平
衡会发生移动,B不符合题意;C.改变溴单质的浓度,颜色会发生变化,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C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不含有颜色的气体,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改变压强,颜色都没有变化
,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30.2SO2(g)+O2(g)2SO3(g)(反应正向放热)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平衡转化率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但S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C.其他条件
不变,通入过量空气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能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平衡转化率,但成本增加【答案】A【解析】【详解】A.使用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故A错误;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能加快
反应速率,但平衡逆向移动,S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B正确;C.通入过量空气能增大氧气的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故C正确;D.增大压强即压缩体积,增大了物质浓度,能提高反应速率;该反应为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S
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但压强增大对设备要求提高,生产成本增加,故D正确;故答案为A。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3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第二周期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化学式是_______。(2)元素A与氟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AF2。其中正
、负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AF2的电子式为_______。(3)写出表示含有17个质子、2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答案】(1)HNO3(2)①.镁②.(3)3717Cl【解析】【小问1详解】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第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F>O>N>C>B,但氟没有正价,氧没有含氧酸,因此酸性最强的为HNO3。【小问2详解】元素A与氟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AF2,A为+2价,A2+与F-的电子层结
构相同,A2+为Mg2+,则A为镁元素,其电子式为。【小问3详解】质子数为17的是氯元素,中子数为20,则质量数为17+20=37,化学符号为:3717Cl。32.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X气体和0.5molY
气体,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该反应是_______(填“可逆反应”或“非可逆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2)在2min内X平均反应速率v(X)=_______。(3)若在2min末时,放出18.16kJ热量,则每消耗1mo
l的Y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答案】(1)①.可逆反应②.2X+YZ(2)0.2mol/(L▪min)(3)90.8【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图像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反应未进行到底,存在反应限度,因此该反应是可逆反应,达
到平衡时,X、Y、Z转化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0.2mol、0.2mol,因此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Z;【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2min内X转化的物质的量为1.0mol-0.6mol=0.4mol,容器体积为
1L,则平均反应速率v(X)=0.4mol/L÷2min=0.2mol⋅L-1⋅min-1;【小问3详解】2min末,Y转化的物质的量为0.2mol,放出18.16kJ的热量,则消耗1molY会放出18.16kJ÷0.2=90.8kJ的热量。33.现有下列几种物质:a.
Na2O2b.HClc.Fe2(SO4)3d.CO2e.Na2CO3f.NaOHg.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导电的是_______。(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___
____。(3)d通入到含有a的硬质玻璃管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4)将c加入到f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答案】(1)①.abcef②.g(2)①.bd②.acef(3)2CO2+2Na2O2=2Na2CO3+O2(4)Fe3++3OH-=Fe(OH)3↓【解
析】【小问1详解】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电解质,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有abcef,g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但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小问2详解】只含共价键的
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bd;过氧化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O-O非极性共价键,硫酸铁中既含离子键又含硫氧极性共价键,碳酸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碳氧极性共价键,氢氧化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氢氧极性共价键,因此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ef;【小问3详解】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小问4详解】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三、实验题34.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
)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
氯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1KI溶液,加入6mL0.1mol·L-1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
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可逆不可逆)。(5)丁组同学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答案】①.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②.2Fe2++Cl2=2Fe3++2Cl-③.隔绝空气(
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④.Fe2+⑤.可逆⑥.反应生成的Fe3+催化了H2O2的分解【解析】【分析】(1)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氯化亚铁为氯化铁;(3)煤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浮在液面上,可以隔绝溶液与空气接触,排除氧
气对实验的影响;(4)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是亚铁离子检验的特征反应现象,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说明生成I2,碘离子被铁离子氧化为碘单质,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5)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铁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到催化
剂作用。【详解】(1)FeCl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铁和氯化铁可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则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故答案为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氯化亚铁为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
++Cl2=2Fe3++2Cl-;的故答案为2Fe2++Cl2=2Fe3++2Cl-;(3)FeCl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煤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浮于液面上,可以隔绝溶液与空气接触,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故答案为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是亚铁离子检验的特征反应现象,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说明生成I2,碘离子被铁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2Fe3++2I−=I2+2Fe2+,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答案为Fe2+;可逆;(5)向盛有H2O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铁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到催化剂作用,产生气泡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Fe3+催化了H2O2的分解;故答案为反应生成Fe3+催化了H2O2的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