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407.000 KB
  • 2024-09-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通辽市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精准解析】.doc,共(13)页,40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d74f166014dac75a327b8dbad5d1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开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假如你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被周天子分封到鲁国任国君,按照礼制,你A.可以不用向周天子朝觐和纳贡B.可在鲁国领地征派赋役C.不用随从周王去征战D.不

能建立自己的武装【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本国封地内享有征收赋役的权力,B正确;在分封制下诸侯需要履行镇守疆土、随军作战、朝见述职及定期朝见等义务,享有建立武装的权力,因此ACD排除。故选B。2.19

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

周天子将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要对周天子尽义务,要朝贡听命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符合题意;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与“……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无直接关系,A错误;宗法制是按着父亲的血缘关系分配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

制度,与材料不符,C错误;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与材料无关,D错误。3.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说明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D.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商王鼓吹“王”是神(“帝

”)的嫡系子孙,说明当时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A项正确;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与材料不符,B项错误;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的说法与王是神的“子孙”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D项错误。4.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

)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严格的等级制度B.天子生活的奢侈C.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

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可知,天子--诸公--诸侯--上大夫--下大夫各等级间使用“豆”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这说明《礼记》的规定等级森严,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各等级间使用“豆”的数量,没有涉及“生活”方面,B、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各地

经济发展”状况,D错误。5.据文献记载,商王已有派遣亲近的宗族到别的方国实施监督的事例。西周时期,分封制度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政治权力体系,疆域比商代更为扩大。这反映了分封制()A.推动了周政治文化的扩展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分封制度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政治权力体系,疆域比商代更为扩大”,说明分封制传播了西周的制度文化,故A项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出现于秦朝,故B项不符合题意;分封制下,西王室不能对地

方直接控制,故C项不符合题意;贵族世袭与宗法制相联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6.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根据“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周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通过确立唯一继承对象的方式解决了继承制度的不稳定。禅让制是通过让位的方式实

现权力继承,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王位世袭制并不能保证继承对象的唯一,这些制度都不能保证继承制度的稳定,故排除A、C、D项。故选B。【点睛】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从血缘关系和出生顺序上说,嫡长子是唯一的,西周通过继承者的唯一性解决了继承制度的不稳定性问题。7.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

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贡齐、晋等诸侯国,并且次数多于对周王的朝贡,反映

的实质问题是,分封制逐渐瓦解,礼崩乐坏,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B项错误;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与鲁国国君对齐国等诸侯国朝贡不符,C项错误;“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8.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尚未实现集权统治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体现的是诸侯和天子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说明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选B。9.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

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答案】B【解析】从周王分封的对象来看,不仅仅有自身的家族成员,还有古代先贤的后代,这体现出了周王的贤明的形象,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并没有体现出权力集中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分封对象是

古代先贤的后代,不是自身的王室成员。10.西周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较之商代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下列叙述可印证“君统宗法化”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文王孙子

,本支百世”【答案】D【解析】【详解】“君统宗法化”强调的是王位的世代继承,因此D正确;A描述的是分封制,排除;B是秦末农民起义的口号,排除;C描述的天下都是天子的臣民,排除。故选D。11.有学者说,周代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

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了政治等级的森严性B.保障了西周贵族政权的延续C.旨在维护国家政治的统一D.具有明显的地方分权倾向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

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这是因为受封贵族在其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相对独立,D正确;材料反映了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而不是“强化了政治等级”和“保障西周贵族政权的延续”,A、B不是材料主旨;C与材料无关。12.历史学者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

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的“独制”与西周的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免B

.郡守由君主任免,县令由郡守任免C.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D.郡守由科举选拔,县令由郡守任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故A项正确,BC

两项错误;科举制出现在隋唐时期,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全面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点:(1)共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

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③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④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2)不同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具体表现在:①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②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1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文

化活动,如泰山封禅,立石歌颂其德;祭拜禹、舜等先王等等。此行为意在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B.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C.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D.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

始皇借助这些活动有利于消弭关东士民与秦人的心理隔阂,建构国家认同,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因此B选项正确;秦朝奉行法家思想,A选项错误;这些活动并不是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的礼仪,C选项错误;秦朝奉行法

家思想,因此这些活动并不是为了融合法家和儒家思想,D选项错误。故选B。1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

【详解】据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可知,《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认为,西周历代的分封制,导致血缘关系疏远,他们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各个诸侯国相互侵略,连天子使都不

能禁止。秦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制度设计是“郡县制”,C正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都是中央官制,而材料的分封制是地方管理制度,A、B与材料不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制度,与材料不符,D错误。15.如图

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治上创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

九卿制度,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巩固其统治,①②④说法正确;秦朝在统一之后,在地方推行的是郡县制,③说法错误;综上,故选C。ABD均含有错误选项③,排除。【点睛】本题中的四方古印文只是做题的引子,实际上对解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在阅读此

类材料时,学生切不可拖泥带水,迅速跳过即可。16.秦朝建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设置监御史,“掌监郡”,直接受御史大夫的节制。如此规定旨在A.凸显御史权威B.扩大御史职责C.强化君主专制D.稳定地方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每个郡均

设置隶属中央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旨在稳定地方秩序,D项正确;凸显御史权威不是设立监御史的主要目的,A项错误;扩大御史职责不是设置监御史的主旨,B项错误;监御史监督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强化君主专制,C项错误。17.秦简《语书》说,如果

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农民起义一触即发B.地方官员严重失职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不能维护社会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

觉而失职,将被免职”体现的是中央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这是官僚政治确立的显著标志,C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8.《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

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国家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取代丞相行政权,处理全国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谓中朝者

,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可得出中朝是加强皇权的机构,削弱了相权,D项正确;中朝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排除A;中朝不是丞相,排除B;中朝有一定的实权,排除C。19.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

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州牧由重臣担任,同时掌

握了一州军政,州牧也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种变化使州牧权力日益增强,为汉末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同吏治是否清明和高效无关,A项错误;材料是选派州牧,同宗法制无关,C项错误;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的是科举制,同材料无关,D项错误。故选B。20.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

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什么职权A.立法权B.弹劾权C.行政权D.审计权【答案】B【解析】【详解

】材料“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体现的是弹劾权,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1.《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

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是最重要的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对辽、西夏的战事【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府三司制下,三司使分割的是宰相的相权,因此C正

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权力的分散,A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2.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以德才为主,故A项正确;B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对材料信息概况不准确,排除。

23.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1%;寒门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这反映出当时A.与察举制的选官方式相同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

D.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答案】D【解析】【分析】据材料“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当时官僚家庭、名人之家具有入仕优势,故D项正确;察举制是由地方推举人才,以

“孝、廉”为依据,与科举制的选官方式不同,故A项错误;科举制虽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但无法消融阶级差别,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故C项错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4.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比前朝扩大了很多,唐代每次进土及第的人数不过

二三十人,宋朝时录取名额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这一变化A.使考试人数逐年增加B.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矛盾C.表明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D.导致官员素质明显降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宋朝时录取名额护大了十余

情,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录取人数大量增加会导致封建官僚数量庞大,造成冗官、冗费的状况,从而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客观上加剧了社会危机,故答案为B项。A项录取人数增加不代表会促进参

与考试人数的增加,排除;C项录取人数增加与科举制度的完善没有关联,排除;D项录取人数的增加与官员素质的降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点睛】科举制创立、完善过程:创立: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

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发展:3.贞观时(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4.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二、材料分析题25.材料西周初年,在周公姬旦的主持下,以周礼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制定了一套完备严

谨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之礼。周礼按照它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关于祭祀、敬鬼神等礼仪制度的吉礼、关于丧葬礼仪制度的凶礼、关于行军动众礼仪制度的军礼、关于朝聘盟会的宾礼、关于婚冠宴会的嘉礼。这种分类方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在

制定礼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西周的礼法强调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等等,都显示出礼所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亲亲,亲其亲者;尊尊,尊其尊者。”意思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家属,尊敬和服从上级,尤其是周王,必须

严格遵中上下级关系,不得犯上作乱。——摘编自曾代伟《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概括周公制礼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公制礼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习惯法为基础:内容广泛;等级尊卑严明;影响深远。(2)影响:规范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礼仪制度;维护了西周的宗法分封秩序;

推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形成;对后世中华民族的礼制产生重要影响。【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以周礼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周礼按照它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五个类别”、“这种分类方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制定礼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

此为基础的”、“西周的礼法强调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概括得出:以习惯法为基础、内容广泛、影响深远、等级尊卑严明。(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制定礼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

以此为基础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推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形成、对后世中华民族的礼制产生重要影响;由材料信息“亲爱自己的家属,尊敬和服从上级,尤其是周王,必须严格遵中上下级关系,不得犯上作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规范了西周时期的等级礼仪制度、维护了西周的宗法分封秩序等。26.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为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

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

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

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

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

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详解】(1)唐朝:根据“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得出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根据“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搅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得出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最后出现问题,削弱中央集权。宋代:根据“革除前朝之弊,上

中命诸州”得出实行改革、削弱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根据“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得出监督地方行政;根据“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得出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元朝:根据“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

度,设立行省”得出推行行省制;根据“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得出行省官员受制于中央。(2)根据材料并结合前一问的内容,可从中央与地方矛盾长期存在,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角度概括。同时再从改革与创新、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概括趋势。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

皇权。——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二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招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有明(明

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1)结合秦、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这一制度的运作流程?这一制度有何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

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主要趋势。【答案】(1)说明: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2)流程: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影响: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3

)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解析】【详解】(1)“说明”,依据秦、隋唐的史实得出: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或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2)“流程”,根据材料二信息“招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

,即送尚书省执行”得出: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等角度分析。(3)“主要趋势”,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得出: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