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586.024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7.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5.6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7.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586.02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13c5e54e5d87f3e0575a54999cf2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初各诸侯国文士活跃,文化尚有地域差异,南方淮南

一带长于辞赋,北方河间一带则重在经术。汉武帝中期以后,原本游说于诸侯国的文士汇聚长安,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史学见称,董仲舒、公孙弘等则以经术显贵,他们共同造就了关中文化的辉煌。西汉学术文化的变迁反映了()A.

国家统一安定B.中央集权加强C.思想文化繁荣D.官方垄断学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汉初诸侯国文士活跃,文化形成区域特色,而汉武帝时文化中心

则转移到了长安,各类文士汇聚长安造就关中文化的辉煌,这从文化的角度折射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加强,诸侯势力衰落,B项正确;汉初和汉武帝时都是国家统一的局面,与变迁的逻辑不符,排除A项;汉初诸侯国也是文化活跃,排除C项;题干不能反映官方垄断学术,排除D项。故选B项。2.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后,为

获得在人口和文化上占优势汉族认可,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十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加以继承之。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实质是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过程B.体现了少

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崇拜C.为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D.彻底改变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古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北方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后,在祖源上攀附华夏、国号上继承前代中原王朝国号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A项正确;对中原文化的崇拜不准确,且是表象,排除B项;题干看不出少数民族

做法与国家统一之间的逻辑关联,排除C项;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都是有保留的,D项“彻底”太绝对,排除D。故选A项。3.北宋统一后,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路之下,设有州、县,与州平级并存的有府、军、监等机构,

在路、州还增设了“监司”、“通判”等职。北宋的做法()的A.使得各级机构职责混乱B.践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C.导致权力结构利弊并存D.加速了地方权力的失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宋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通过调整地方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也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冗滥,因此这种权利结构积弊并存,C项正确;宋朝地方官僚机构冗滥,但职责并不混乱,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文官和武官的态度

,且材料中的措施也并非重文抑武的实践,排除B项;宋朝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权力并没有失衡,排除D项。故选C项。4.如表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据表格可知,苏杭地区()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B.

土地买卖现象异常严重C.传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D.经济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苏杭地区)。根据表格,自耕农和地主、佃农的比例之和在整个职业

结构中占大多数,这侧面说明传统农业经济仍占主导,C项正确;需要和全国其他地区对比,才能得出“最早”的结论,题干不能看出苏杭是否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异常严重”这种程度从题干中看不出,排除B项;明代的经济结构并未实现质变,排除D项。故选C项。5.如图为清末儿童读物《启

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的.A.说明学习西方深入制度层面B.反映了从帝制到共和的变化C.表达出作者对新政寄予厚望D.折射出新旧并存的时代风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从画报中可直观看到有地球仪、火枪,但“小英雄”衣着仍为清朝装扮,文字中也能看到“为子当孝臣当忠”、“今人开智宜阅报”,这些信息体现了新旧并存的时代风貌

,D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学习西方深入制度层面,排除A项;时间是1902年,仍为清政府时期,排除B项;画报作者表达的是对小英雄的称赞,并非对新政的厚望,排除C项。故选D项。6.形成于1952-1954年间的“和平统一战线政策”,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特点是通过

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对“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理解正确的是()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政策B.是应对美苏威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C.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实践D.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周边环境【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1954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在中国周边形成一个安全缓冲地带,这有利于为国内

的经济建设营造良好周边环境,D项正确;开始放弃一边倒,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1952-1954年间主要是美国威胁孤立封锁中国,中苏关系正常,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31日提出、1954年最终确认,

时间上与题干不吻合且内容上也不符合题干,排除C项。故选D项。7.古埃及的建筑物如陵墓、神庙、祭庙等都具有雄伟、宏大、壮丽等特点,就其规模和造型而言,是古代世界其他民族无可比拟的;埃及还围绕尼罗河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灌溉网络。据此可知,古埃及()A.中央集权具有强大优势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地理

环境影响政治制度D.对世界文明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埃及的建筑物都有雄伟、宏大、壮丽的特点,还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灌溉

网络,这是因为埃及中央集权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古埃及中央集权具有强大优势,题干主旨不是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古埃及中央集权具有强大优势,题干不涉及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古埃及中央集权具有强大优势,

题干也没有涉及埃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8.“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艺术和文化中心,也是全球商人云集的商贸之城,更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所在。不过,它代表的不再是希腊正教的拜占庭文明,而是土耳其人的伊斯兰文明。”这里是()A.

巴格达B.伊斯坦布尔C.巴比伦D.安条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中心,是全球商人云

集的商贸之城,据此,“这里”应该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B项正确;巴格达是古代西亚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巴比伦是古代西亚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安条克是最早建立十字军政权的叙利亚大城市,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故选B项。9.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库斯科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至今遗迹犹存,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广场,历代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建筑物有石砌的宫殿府衙,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库斯科城见证

了()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B.桑给巴尔的繁荣富强C.印加文明发展兴盛D.玛雅文明的骤然消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库斯科是美洲印

加文明的都城,库斯科的繁荣反映的是印加文明的兴盛,C项正确;库斯科是印加文明的代表,并非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排除AD项;桑给巴尔在非洲,材料为美的洲文明,排除B项。故选C项。10.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

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这种观念()A.导致欧洲人国家观念淡薄B.说明了教权高于王权C.表明基督教控制世俗生活D.使欧洲社会等级森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题干,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地区人,最后才是某国家人,这表明欧洲人国家意识淡薄,A项正确;材料涉及基督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但没有涉及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

的是基督教统治之下欧洲人国家意识淡薄,但没有表明基督教对世俗生活的控制,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欧洲国家意识的淡薄,没有涉及欧洲社会的等级,排除D项。故选A项。11.当时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贵重只有黄金可以比拟。在印度价格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

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已经是印度的50倍。此现象可用于说明()A.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B.西欧发生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的迫切性D.欧洲人饮食丰富多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古代(欧洲)。据材料可知,欧洲香料需求量旺盛、价格却暴涨,这主要是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传统商路,导致流入欧洲的商品成本大增价格上涨,故新航路的开辟具有迫切性,C项正确。材料与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不构成逻辑关联,排除A项;价格革命是新航

路开辟的影响,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的背景,排除B项;饮食丰富多元从题干中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C项。12.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

体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据此可知宗教改革()A.表达资产阶级的诉求B.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致力于稳定社会秩序D.激发德意志民主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

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题意,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得到农民、平民、人文主义者、贵族等的支持,这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项正确;资产阶级只是众多改革支

持者之一、A项是以偏概全,排除A项;宗教改革的目的并非稳定社会秩序,排除C项;题干中不能体现民主意识被激发,排除D项。故选B项。13.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的军事学习德国,海军则学习英国,大学以美国为蓝本,法制采用法国模式;与此

同时,改革也融入大量日本传统、出现了许多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如武士道和神道崇拜等。材料意在说明日本()A.政治民主滞后于经济发展B.传统与现代矛盾不可调和C.西化的同时保留自身传统D.改革为后期发展埋下隐患【答案

】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日本。根据材料“日本的军事学习德国,海军则学习英国,大学以美国为蓝本,法制采用法国模式;与此同时,改革也融入大量日本传统、出现了

许多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如武士道和神道崇拜等”可知日本既全面学习西方也保留着一些自身传统,C项正确;题干并非体现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A项;传统与现代矛盾不可调和是对题干的曲解,排除B项;题干意在说明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西化与传统并存的特点,并非强调改革的结

果影响为后期埋下隐患,排除D项。故选C项。14.以下为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整理到的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文艺复兴B.科学革命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图示可知,英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资本、技术、市场、能源、制度、劳动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这些因素推动了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D项正确;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意大利,并非英

国,排除A项;科学革命与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因素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启蒙运动的高潮是在法国,且启蒙运动与劳动力、能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5.公社委员会存在的63天中,先后更换了28位主席,有时甚至

一天更换两次主席。从公社的实践来看,主席团主席具有轮流坐庄的性质,并非公社的实际领导人。政府各部门的委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并无视执行委员会的决定。这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A.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B.失去了

农民阶级的支持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D.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根据题意,公社频繁更换主席,主席团主席轮流坐庄且不是实际领导人,各部门委员也各自为政,这些充分

说明公社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农民阶级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公社自身领导体制的问题,而非有无马克思主义指导,排除C项;D项不符合法国史实,也与巴黎公社失败无逻辑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明清经济的发展】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加快了经济作物的商品化过程。在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但因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

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像花生、烟草乃至甘蔗等,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都推广高产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除了随着东北、西北的垦殖开发扩大了全

国耕地以外,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扩大了增产途径。传统的精耕细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材料二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

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受到强烈冲击,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状况:“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

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万历时吕坤指责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节,而疏于男子之纵欲”,乃是“圣人之偏”。——摘编自荆晓燕《明中后期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新气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答案】(1)农产品商品化过程加快;高产作物得到推广;全国作物生产布局出现新变化;全国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复种制多熟制推广;精耕细作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扬。(任答三点即可)(2

)“重本抑末”等传统观念动摇;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受到冲击;婚姻观念变化,重视财富、淡化出身门第;对女性的态度变化;推动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大众化;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等。(任答四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清以来,中国

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加快了经济作物的商品化过程。”可知,农产品商品化过程加快,以及高产作物得到推广;根据材料“在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但因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

.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可知,全国作物生产布局出现新变化;根据材料“在土地利用上,除了随着东北、西北的垦殖开发扩大了全国耕地以外,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扩大了增产

途径。”可知,全国耕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复种制多熟制推广;根据材料“传统的精耕细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可知,精耕细作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扬。【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

念开始动摇,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受到强烈冲击,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知,“重本抑末”等传统观念动摇,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受到冲击,婚姻观念变化,重视财富、淡化出身门第;根据材料“士大夫

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可知,对女性的态度变化;根据材料“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可知,推动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大众化,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等。17.【古代世界的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

为某帝国疆域示意图的材料二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妨

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出行人数、目的地以及人员车马在驿站中所得补给的种类和数量。——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

: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帝国统治者的国家治理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帝国道路交通网络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答案】(1)措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

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道路交通遍布全国(或道路交通发达);由御道和普通道路组成;帝国重视对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检查;交通网络具有政治性、军事性,不对民间商人开放。(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改善

了帝国境内的交通状况;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管理;加强了各地间的联系。(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措施:结合所学可知,该帝国为亚历山大帝国,统治者的国家治理措施包括多方面,政治上,继承波斯帝国的制度;在中央,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

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在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文化上,推广希腊文化。【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波斯。特点:由材料二中“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可知,道路交通遍布

全国;由御道和普通道路组成;由“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可知,帝国重视对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检查;由“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

距离,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及“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可知,交通网络具有政治性、军事性,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意义:结合所学,可从交通自身发展、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各地联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改善了帝国的交通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了各地的联系。18.【欧洲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特征,这种独特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市场中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更为独特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具有从未有过的自治性,它不仅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组

织城市管理体系的权力。每个城市都是一个自治的市民社会,各自制订法律、自行征税、自管司法、自行铸币,甚至根据各自需要结成政治联盟、自行宣战或媾和。中世纪城市自治的核心表现就在于它有权制订自己的对内对外制度,当时的城市

制度主要包括以保护和促进商业和工业为主体的私法制度和以城市政治制度为主体的公法制度。——摘编自王国金、张镭《中世纪欧洲城市制度及其法律意义》材料二下表是英国在不同时期为解决城市问题颁布的法案年份名称内容1601《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1848《城市公

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1866《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1909《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1945《工业分布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1946《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1949《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1952《城镇发展法

》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解决城市问题的特点。【答案】(1)影响:孕育着近代民主和宪政的因素;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促进城市法律制度的发展;城市市民要求打破教会束缚,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城市支持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王权强化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世俗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2)特点:多以立法的手段推动;解决的问题涉及面广;工业革命前以济贫为

主;工业革命后主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卫生、环境、城市规划等问题;二战后重点关注乡村和城镇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中古时期的欧洲。影响:由材料一中“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特征,这种独特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市场中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

”及所学可知,经济上,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文化上,推动世俗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发展;城市市民要求打破教会束缚,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由“每个城市都是一个自治的市民社会,各自制订法律、自行征税、自管司法、自行铸币,甚至根据各自需要结成政治联盟、自行宣战或媾和”,促进城市法律制度的

发展;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对当时的影响是城市支持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王权强化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后世的影响是孕育着近代民主和宪政的因素。【小问2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现代英国。特点:由材料二中“《济贫法》修正案”、“《城镇发展法

》”等一系列法律可知,多以立法的手段推动;由“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等信息可知,解决的问题涉及面广;由“1601年《济贫法》修正案”可知,工业革命前以济贫为主;由“1866年《城市环境卫生法》”、“1909年《城市规划法

》”等可知,工业革命后主要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卫生、环境、城市规划等问题;由“1949年《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1952年《城镇发展法》”可知,二战后重点关注乡村和城镇的发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约翰·洛克,1632年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一户虔诚的清教徒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

一名律师和商人。洛克于1652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结识了著名科学家波义耳,且在其科技实验中担任助手。他曾流亡荷兰,参与了辉格党人反对詹姆斯二世的专制统治和复辟天主教的斗争。1688年“光荣革命”后回到英国。1690

年他撰写的《政府论》出版,书中提出“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能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洛克的人生历程折射出欧洲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

件,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答案】示例:启蒙运动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的发展,人们的思

想进一步解放,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英国较早出现启蒙思想,洛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提出理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分权等思想主张。启蒙运动迅速扩展到欧洲和北美等其他地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

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因此,启蒙运动不仅推动欧洲摆脱中世纪的蒙昧与迷信走向光明与智慧,也推动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进步。【解析】【详解】本题是历史

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欧洲)。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和题干,选取欧洲近代启蒙运动进行论述。然后,根据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的原因进行论述。如:启蒙运动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

命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其次,根据所学从启蒙运动代表思想及其影响论述,英国较早出现启蒙思想,洛克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提出理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分权等思想主张。启蒙运动

迅速扩展到欧洲和北美等其他地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最后,升华主题。

启蒙运动不仅推动欧洲摆脱中世纪的蒙昧与迷信走向光明与智慧,也推动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进步。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