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30.367 KB
  • 2025-0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五单元  【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单元  【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五单元  【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五单元 【真题训练】-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部编版).docx,共(9)页,30.36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f954f3889a326d4e188b4624ab4bed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真题训练1.【2019·重庆中考真题】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

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A.④②①⑤③B.①②③⑤④C.④①②③⑤D.①②⑤③④【答案】A【解析】

首先通过确定第一句话,只能是第④句,引出话题。所以排除B、D选项。第②句话只能放到①句前面,所以选择A选项。2.【2018·贵州毕节中考真题】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

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B.《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

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D.《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

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表述不正确,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3.【2018·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第十九届省运会开幕在即,维扬城已做好了招待从祖

国四面八方而来的客人。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2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

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A

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准备”。C项语意重复,“约有”与“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D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去掉。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2016·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

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

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选自苏轼《黠鼠赋》)[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

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1)其一犬.坐于前(2)橐坚而不可穴.也(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4)不能无变色于.蜂虿5.翻译下面的语句。故不啮而

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6.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7.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答案】4.(1)像狗一样。(2)咬破。(3)被。(4)在。5.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

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意思对即可)6.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最终战胜了狼;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意思对即可

)7.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的观点表述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意思对即可)【解析】

4.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犬”为名词作状态,意为“像狗那样”,还有“见”与现代意义不同,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4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啮”“致”“死”“形”“脱”,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本

题是考查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阅读文段,疏通文意,了解“人与动物相争”不同的结局是什么,然后从两人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特点来分析原因。【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抓住题中提示的答点“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思考问题,从两文叙事的

方式和写作目的来分即“事与理”的关系方面来分析解答。【2019·湖南双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黄蜂筑巢周涛①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②秋日的

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③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

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④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⑤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

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⑥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

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⑦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拔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

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⑧小家伙!⑨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5⑩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

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马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抠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⑪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竟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营营,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知果要

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茶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⑫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

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⒀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做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

蜂群仿佛是阳光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象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⑭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⑮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命说:生活着多好啊,但是

我们,只有一死了。⑯明日立冬。明年请务必再来聚会啊,小家伙!8.文中两次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黄蜂的举动作者的情感第一次怜惜(不忍、同情)第二次整理触须9.细细品味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简要赏

析其表达效果。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10.“生活着多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11.结合文章内容,请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答案】8.黄蜂的举动作者的情感第一次紧抓住扫帚尖怜惜(不忍、同情)第二次整理触须欣赏赞美9.这里使用了拟人、比喻修辞,把马蜂比作芭蕾舞演员,并用比

喻生动地描绘了它的身形和状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马蜂的怜爱、同情及不舍之情。10.它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文章表达的主旨所在。它在文中反复出现,既是文章叙事线索的需要,又是作者在不断地强调自

己的感情——作者借物言情,歌颂生活的美好,呼唤人们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不要去叹息那些没必要的伤悲。11.感悟有: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美的人;作者是一个包容于人,善良有爱心的人;我们不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的寒冬等等不如意,我们应该用享受生活美好的态度,过好每一天

,做好每一事,爱好每个人……【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情的梳理能力。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根据“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

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一句,可得出第一空的答案:抓住扫帚尖;再根据“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看到整理触须的黄蜂时,心生怜爱。9.鉴赏文章中

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这个句子将“黄蜂”比作“谢幕的芭蕾舞演

员”,运用比喻的修辞,为读者形象地勾画出它临死前的表现,并以阳光来作陪衬,让我们看到它死的从容、优雅,表现出作者对它们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7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这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两次,第一次在文章第三段,交代这个季节是黄蜂死亡的时间,表现了黄蜂在死

前对生的眷恋。第二次在文章的第十五段,再次强调黄蜂对生的眷恋,同时结合作者对自己一家与黄蜂和平相处的描述,可以看出黄蜂的善良与勤劳,它们虽然对生无比的眷恋,却又能平静的面对死亡。这样首尾呼应,将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11.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表达。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能得到不同的启示或感悟。比如从黄蜂短暂的生命与对生的眷恋,启示我们要珍爱生命,把握有限的生命;从我们一家与窗下的黄蜂和平相处,可以得出人与自然万物应和谐相

处。启示感悟与文本内容相关即可。【201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

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

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

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

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

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8三妹

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

!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

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

永不养猫。12.加点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3.为什么“自此,我家

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B.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C.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D.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14.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B

.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15.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心理描写肖像描写B.心理描写动作描写C.动作描写语言描写D.语

言描写肖像描写9【答案】12.B13.B14.D15.B【解析】12.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方法:采用排除法,从文章中筛选出你认为不正

确的信息。②“我”不喜欢这只猫和认为猫是凶手没有关系,故包含②的选项都不对。故选B。13.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方法:要求学生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猫愧疚的情感。故B项理解

错误。14.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描写的种类的把握,常见的描写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要求学生对对句子具体分析即可。15.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

》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猫愧疚的情感,结合我是一个知识分子阶层。故选D。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