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866.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f1468d42d45458bf2f34e3ac82227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宿迁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一、选择题1.《韩非子五蠹》记载:“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表明韩非子认为人类社会是
A.静止的B.循环的C.发展的D.退化的【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守株待兔最大的特点就是认为事情的发展是固定不变的,韩非子用守株待兔来讽刺宋国不知变革的态度,因此可以得出韩非子认为人类社会是发展的,C正确,AD排除;材料未涉及循环的观点
,B排除。故选C。2.公元前70年,汉宣帝因郡国地震下罪己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毁坏宗庙,朕甚惧焉。”这反映出A.“天人感应”思想B.“无为而治”思想C.“三纲五常”思想D.“依法治国”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公元前70年出现地震后
,汉宣帝下了罪己诏,指出地震是天地对皇帝的惩戒,汉宣帝感到害怕。结合所学可知古时认为天和人是相通的,是相互感应的,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天子要加以改正。这是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思想,故选A;B是道家思想,不符合题意,B错误;CD与材料的“天人感应”思想不
符,排除。3.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这反映“心学”的认知论途径是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实事求是D.辩证思考【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这就是你的良知!”可知,其强调的是王阳明心学的方法论“致良知”,故B项正确;A项是理学的方法论,CD与心学无关,排除ACD项。4.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钱谦益说:“(李)卓吾所著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而掊抨击道学,抉摘情伪,……胥天
下之为伪学者,莫不胆张心动。”材料中的“书”可能是A.《焚书》B.《明夷待访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D.《读通鉴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李)卓吾所著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而掊抨击道学,抉摘情伪”结合所学指出抨击道学,揭发虚伪的道学,并且是李姓著的书,可知此人
应为李贽,李贽的代表作有《焚书》《藏书》等,故选A;B是黄宗羲的代表作,排除;C是顾炎武的代表作,排除;D是王夫之的代表作,排除。5.1889年,奕劻上奏道:“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质细,价
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可见,洋布战胜土布的主要原因是A.洋布引领时尚B.洋布广告充斥C.洋布物美价廉D.洋布外观漂亮【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
反弃土布不用”可知国外机器织的洋布大量涌进中国市场,价格低廉,导致人们“弃土布不用”,即洋布战胜土布的原因是洋布物美价廉,故选C;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6.据史料统计,1872—1895年间,商办企业仅有69
家,资本总额为8534288元;但1896—1911年间,商办企业就达到330家,资本总额为73120529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的刺激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C.洋务运动的诱导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896—1911年间,商办企业就达到330家,资本总额为73120529元”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故选B;AC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排除;D主要发生在民国初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7.老徽章是一种实物史料,
它既具有形象直观性,又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如图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嘉声染织厂颁发的徽章,它见证了当时我国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B.建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C.开展“大跃进”运动D.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
】D【解析】【详解】从“公私合营”的字样可得出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故D项正确;ABC项与“公私合营”无关,排除。8.“100年中国看上海,30年发展看浦东”。下列关于浦东开发和开放的说法错误的是A.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
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B.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C.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是在“南方谈话”后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1990年开始开发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
话”,在中央决定开发浦东之后,D符合题意,故选D;ABC均是与开发浦东有关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9.下表反映了1980年至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其中1990—1995年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年份1980年1985年1
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4546.5901618641.860793.799214.6383054.8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1990年开发浦东,199
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是“1990—1995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故选C;A是1957年,B是2001年,D是在21世纪初,均不符合“1990—1995年”,排除。10.公
元前6世纪,有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可知,该哲学家A.开始探讨人与
自然关系B.认为真理是一种客观存在C.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D.提出“美德即知识”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否定绝对权威,把人从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解放出来,指出“(认识)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的“人
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这是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开始”,A项错误;真理是一种客观存在与“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不符,B项错误;材料与“美德即知识”的论题无关,D项错误。11.曼内蒂是15世纪佛
罗伦萨的学者,他以夸张而华美的古典修辞学风格,以《圣经·旧约全书》中的内容为依据而宣称:“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这表明曼内蒂A.肯定信仰上帝即可得救B.认为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
围内C.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D.借助旧文化表达资产阶级的诉求【答案】D【解析】【详解】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
信息“15世纪”、“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可以判断出是文艺复兴运动,其中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是借助旧文化表达资产阶级的诉求,D正确;A是马丁·路德的主张,排除;BC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排除。故选D。12.他认为“古巴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在
古巴的前方就是托勒密地图之中描绘的黄金海角。在加勒比海的深处一定有一条通往西印度的海峡。”这位航海家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坚信“地圆学说”,从西班牙往西横跨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古巴和海地等,他一直都认为他到达的
古巴是中国的一部分,认为加勒比海有通向西印度的海峡,故选B;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真正的印度,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13.1516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一世签订《波伦亚条约》。根据条
约,法国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最高教职,有权向教会征税。1539年,弗朗索瓦一世下令国家文件统一由法文书写而不得用中世纪以来教士所用的拉丁文字。这些措施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B.彻底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C.使法国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D.有利于法国封
建王权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16世纪上半期,法国国王从教皇手中,取得任命教会高层、向教会征税的权力,下令国家文件统一用“法文”书写等措施,有利于法国封建王权的加强,D项正确;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A项错误;法国国王与教皇签订条约,并未“彻底”
推翻罗马教会的统治,B项错误;16世纪法国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未使法国摆脱宗教神学束缚,C项错误。14.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并将其作为法
国政治改革的蓝图。这表明了二者都A.反对在法国实行君主制B.利用外来文化改造法国社会C.致力于中西文化的融合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孟德斯鸠还是伏尔泰,都借
用了中国的文化来批判法国的专制制度以及宣传他们自己的思想,故表明了二者都利用外来文化改造法国社会,B正确;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从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可以看出,他并不认为中国落
后世界发展潮流,排除D项。15.1602年,在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该国的阿姆斯特丹。材料所反映的国家是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
.英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该国的阿姆斯特丹”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所以材料反映的国家是荷兰,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6.如图为1858年修建的英国
伦敦标志性建筑——大本钟。与此同时,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人们的时间观念得以加强。这在本质反映了A.近代英国社会生活节奏放缓B.时间观念消除了阶级间隔阂C.当时伦敦城市建筑追求时尚D.工业化推动了
时间的标准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在工厂制兴起和发展起来,工厂上下班要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因此需要有标准化的时间,因此可得出工业化推动了时间的标准化,故D项正确;工业化时代生活节奏加快,排除A项;阶级隔阂不可能消除,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
时尚无关,排除C项。17.车轮是人类的一大发明,但早期的车轮多是木制的,没有车胎。直到1888年,现在使用的充气橡胶轮胎才由英国人邓禄普用于自行车轮胎。1895年,法国的米其林才首先将充气轮胎应用于汽车。当时能大规模生产橡胶轮胎
的是A.纺织工业B.化学工业C.电力工业D.钢铁工业【答案】B【解析】【详解】橡胶分为天然和合成橡胶两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属于化学工业,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8.富豪的闪亮生活,
以及飙升的股价为这个时代定下了基调。它给人这样的印象,快速致富是20世纪20年代另一个激动人心的特征,一向辛勤诚实的美国中产阶级突然沉迷于这祥的想法:只要投资一点点,他们也可以成为大富翁,投机也将佛罗里达州的地价提升到难以置信的高度。材料表明A.资本投机潜伏着经济风险B.民
众实际消费力显著提高C.美国经济将持续繁荣稳定D.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消除【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中产阶级沉迷于股票投机活动无法自拔,这说明当时的疯狂股票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经济繁荣的现状于1
919年被经济大危机打破,C排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不可能消除,D排除。故选A。19.20世纪30年代初,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
都是政治问题。”这表明新政A.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B.以社会保障为核心C.有利于缓和美国社会矛盾D.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福利保障措施,这种做法有利于保
障低收入者的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C正确;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是整个新政措施共同推行的结果,A排除;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工业方面,B排除;美国当时仍然是市场经济体制,D排除。故选C。20.美国自1991年4
月份以来,出现了二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这种经济现象主要得益于A.放弃了国家干预B
.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C.福利国家的建立D.坚持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出现了二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增长。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
受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的影响,故选B;A说法绝对化,排除;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日渐完备,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美国新经济政策是凯恩斯主义衰落的产物,D错误。21.《俄罗斯通史》记载:“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
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这反映出当时苏俄推行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发展家庭农场【答案】A【解
析】【详解】根据材料“《俄罗斯通史》记载”“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结合所学可知为苏俄为战胜国内外敌人而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并且允许商品自
由贸易,不符合题意,B错误;农业集体化是1930年斯大林时期推行,当时不再叫苏俄,而改名苏联,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发展家庭农场,D错误。22.斯大林时期,许多农庄出售农产品所得远不及成本。1952年,牛肉收购价格为成本的6%,猪肉为5%
,牛奶为22%,谷物为12%。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农业集体化提高粮食产量B.农产品过剩导致价格下跌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许多农庄出售农产品所得远不及成本,这说明当时苏联工业化对农民的剥削,
D正确;材料未涉及粮食产量的提高,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苏联属于计划经济体制,C排除。故选D。23.“人们在执行一个有很高职位的人的建议时过于起劲,以致把一个新开展起来的改进措施搞了过头。有些干部想迎合我。说的粗一点,他们好像一群马屁精。他们不首先为农民作好适
当的准备,就坚持大面积种植玉米”。做出这番辩解的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大面积种植玉米”相关的苏联领导人是赫鲁晓夫,B项正确;斯
大林并没有推行“玉米运动”,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上,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并没有“大面积种植玉米”,D项错误。24.2019年12月5日,某国际金融组织决定,将对中国保持在每年10至1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规模,将聚焦市场与财政改革、绿色增长和包容性增
长3大支柱领域,并帮助中国提高国际发展合作的标准和质量。该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B.世界贸易组织C.欧洲联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对中国保持在每年10至15亿美元的长期贷款规模,将聚焦市场与
财政改革、绿色增长和包容性增长3大支柱领域”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对成员国发展基础设施提供长期贷款,故选A;世界贸易组织是调整成员国贸易纷争问题,不提供贷款,B错误;欧洲联盟是区域性组织,不是国际金融组织,C错误;D只提供短期贷款,排除。
25.学习历史要基于史实得出客观结论。下表的各项叙述,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有利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标志着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建立C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是发达国家间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D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
渡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欧盟的成立,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而不是贸易体系,排除A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松散的
论坛性质的合作组织,与规范化、法制化贸易体系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的,排除C项。26.2014年7月,世贸组织驳回了美国与中国有关贸易争端的上诉请求,确认美国商务部在2006
年至2012年间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违反世贸规则。由此可见,世贸组织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B.严重侵犯了相关成员国的国家主权C.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美国攫取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
解】世贸组织驳回美国上诉,确认美国在中美贸易争端中违反了世贸规则,体现出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确认美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说明世贸组织并不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世贸组织“严重侵犯了相关成员国的国家主
权”,B项错误;驳回美国不合理的上诉,说明世贸组织不是美国攫取世界经济霸权的工具,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7.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他做了30年开路先锋,造福于一方,影响于全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年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委托丁忧在乡的张謇以“总理通州一带商务事宜”名义,筹建大生纱厂。本
着“设厂自救”的强烈信念,张謇突破重重困难,才使大生纱厂于1899年开工。……南通关庄土布因质地厚实作为衣料深受处于寒冷地区的东北人民的欢迎得以在东北畅销,而当时大生纱厂的棉纱产量仅为关庄土布的用纱量的一半,这就给大生纱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17年后,因为“欧战方酣,舶来货乏,营布销
路大畅”。——李宜群《从一份息摺看大生纱厂1922年前经营状况》材料二1922年,中国经济形势突变。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水灾不断导致棉花连年欠收,东北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大生公司投资战线过长,管理落后……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大生资本
集团陷入困境。——张绪武《大生纱厂见证近代中国社会历程》材料三1903年,张謇在自己的家乡通州创办了师范学校,接着又兴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并相继兴办了一批中学和小学。1904年起,公共植物园、新育婴堂、南通博物苑、图书馆和公园相继落成。经过张謇的努力经营,南通逐
渐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封建小城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近代新型城市,他本人也因此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朱英《“状元资本家”张謇的商海生涯》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大生纱厂筹建和发展的有利因素。(2)据材料二,指出1922年后大生纱厂陷入困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3)
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在推动南通近代化方面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张謇作为著名实业家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答案】(1)有利因素:地方官员的推动;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南通土布在东北畅销;一战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2)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棉花欠收;东
北市场萎缩;投资过度;管理落后。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3)努力:兴办学校;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品质:爱国精神、拼搏创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解析】【分析】【详解】(1)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一“1895年署理两江总督
的张之洞委托丁忧在乡的张謇以‘总理通州一带商务事宜’名义,筹建大生纱厂。”可知地方官员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本着‘设厂自救’的强烈信念,张謇突破重重困难,才使大生纱厂于1899年开工”可知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根据材料一“南通
关庄土布因质地厚实作为衣料深受处于寒冷地区的东北人民的欢迎得以在东北畅销,而当时大生纱厂的棉纱产量仅为关庄土布的用纱量的一半”可知南通土布在东北畅销;根据材料一“1917年后,因为‘欧战方酣,舶来货乏,营布销路大畅’。”可知一战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2)原因:根据材料二“一战
结束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根据材料二“水灾不断导致棉花连年欠收,东北市场出现严重萎缩”可知棉花欠收;东北市场萎缩;根据材料二“大生公司投资战线过长,管理落后”可知投资过
度;管理落后。根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让困境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3)努力:根据材料三“1903年,张謇在自己的家乡通州创办了师范学校,接着又兴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并相继兴办了一批中学和
小学。”可知兴办学校;根据材料“1904年起,公共植物园、新育婴堂、南通博物苑、图书馆和公园相继落成”可知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品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爱国精神、拼搏创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分析回答。28.建国后,农业生产责任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
当时,包产到户也许是农村克服困难的有效办法,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强有力的支撑,因而在现实实践中无法获得“通行证”。包产到户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影响了国家工业化计划的顺利实施。再加上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农村集体化,认为包产到户会产生资本主义,导致两极分化
,因而对于“单干风”的分田到户并不支持。多种原因的相互交织,致使包产到户在新中国初期虽然萌芽并得到初步发展,但是最终没能得到贯彻和实施。——姜建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产到户夭折原因再探》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
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简明党
史知识》材料三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
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4年中央中央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20世纪六十年代农业集体化的具体组织形式。据材料一,归
纳当时未能贯彻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步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大集体时期在土地所有制上的共同点。(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具备了哪些条件?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组织形式:人民公社原因: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不利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国家最高领导人不支持。(2)作用:改变了农村经济格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民脱贫;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同点:都以土地公有
制(集体所有制)为前提(3)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生产技术提高;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变化: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解析】【详解】(1)组织形式:根据所学可得出是人民公社。原因:根据“由于缺乏马克思主义
经典理论的强有力的支撑”得出缺乏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支撑;根据“包产到户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影响了国家工业化计划的顺利实施”可得出不利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根据“再加上国家最高领导人强调农村集体化,认为包产到户会产生资本主义,导致两极分化,因而对于“单干风”的
分田到户并不支持”可得出国家最高领导人不支持。(2)作用:根据“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从改变了农村经济格局、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民脱贫、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概括。相同点:结合所学可得出都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3)条件:根据“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根据“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得出生产技术提高;根据“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
权流转明显加快”可得出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变化:根据所学可得出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9.20世纪的美国在经济大危机后逐步完成了政府职能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胡佛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其目的和方法常常自相矛盾。他一再召集企业界领袖们开会敦促他们稳定物价,
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他声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防止我们的人民之中那些确实有困难的人挨饿受冻”,但又不允许联邦政府直接出面予以救济。……总之,在整个反危机过程中,他常常不得不用自己的一只手,去收回他的另一只手所给予的东西,以至使自己的某些责
任和承诺变成一纸空文。——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
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罗斯福选集》材料三1979年和1980年,美国的物价全面上涨超过了12%,70年代中期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9%,到1980年,仍高达7.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人的购买力首次出现了下降。里根总统认为是过度的管制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兴起了一场管制改革运动,旨在放宽或取消部分政府管制的规章条例,改革管制方式,强化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管制体系,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吴必康《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经济》请回答:(1)据材
料一,概括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的保守表现,并分析支配其行为的经济思想。(2)材料二表明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在工业领域“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具体措施。(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美国存在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
国进行管制改革运动的实质。(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转变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表现:不愿公开干预物价;不许政府直接救济灾民;思想:自由放任(2)原因: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措施
: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3)问题:经济“滞胀”实质:减少政府干预经济。(4)启示:政府要适时、适度干预经济;发展经济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经济发展成果要惠及人民大众【解析】【详解】(1)表现:根
据“但他却只在私下提意见而不愿公开干预。”得出不愿公开干预物价;根据“但又不允许联邦政府直接出面予以救济。”可得出不许政府直接救济灾民;思想:根据所学可得出是自由放任的政策。(2)原因:根据“为我们的
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可得出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措施: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得出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3)问题:根据“美国的物价全面上涨超过了12%,70
年代中期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9%”可得出是经济“滞胀”。实质:根据“里根总统认为是过度的管制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兴起了一场管制改革运动”可得出其实质是减少政府干预经济。(4)启示:根据材料信
息并结合所学从政府要适时、适度干预经济、发展经济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经济发展成果要惠及人民大众等角度概括。30.近年来,“反全球化”趋势有所加强,国际社会呼吁全球治理的新思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和渗透度不断
加深,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经济活动的成本,为各国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和物质的基础。近20年来,跨国公司为了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推动资
本、技术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使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实现更进一步。——王志彦《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材料二早期的“反全球化”者大多为发达国家的底层弱势群体,如工会组织、人权分子、无政府主义者、环保主义者等,“
反全球化”在早期只是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并未上升到政府层面。2016年以来,更多的西方国家主流人群和政治精英加入到“反全球化”阵营中,“反全球化”逐渐上升为政府主导的政策。从“特朗普现象”到法、德等国选战
硝烟弥漫,从反对自由贸易到反移民……“反全球化”明显地体现在一些国家的重大决策中。这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大挑战与打击,增加全球治理“失序”和“碎片化”的风险。——王瑞平《对当前西方“反全球化”浪潮的分析》材料三面对全球化形势下人类面临的种种矛
盾和危机,举世呼唤理性,呼唤全球伦理。但迄今为止,主导世界已有四五百年的西方思想并没有很好地加以解决。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在欧洲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日本和韩国、新加
坡等“四小龙”无一不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和而不同、天下和平”,可以化解冲突、维护和平,促进融合与交流。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儒家“忠恕”思想,辅之以“自强不息”精神,有利于构
建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环球新秩序。——周颖南《儒学对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作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性事件。(2)据材料二,概括2016年以来“反
全球化”浪潮的新变化并指出其危害。(3)据材料三,指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就儒学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文化观?【答案】(1)动因: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标志: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或WTO成立。(2)变化:从
底层民众扩展到政府层面。危害: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增加全球治理难度。(3)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推动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亚洲国家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文化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解析】【详解】(1)动因:根据材料一“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和渗透度不断加深,为经济全球
化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可知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根据材料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经济活动的成本,为各国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和物质的基础。”可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跨国公司为了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
活动……”可知跨国公司的推动。标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性事件是1995年1月1日成立世纪贸易组织。(2)变化:根据材料二“‘反全球化’在早期只是一种社会思潮或社会运动,并未上升到政府层面。2016年以来,更多的西方国家主流人群和政治精英加入
到‘反全球化’阵营中,‘反全球化’逐渐上升为政府主导的政策”可知从底层民众扩展到政府层面。危害:根据材料二“‘反全球化’明显地体现在一些国家的重大决策中。这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重大挑战与打击,增加全球治理……的风
险。”可知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增加全球治理难度。(3)影响:根据材料三“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在欧洲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四小龙’无一不是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可知成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推动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亚洲国家发展;根据材料三“儒家‘和而不同、天下和平’,可以化解冲突、维护和平,促进融合与交流。……有利于构建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环球新秩序。”可知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文化观:根
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