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 历史 含答案.docx,共(12)页,2.44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efd130a688f6cff5a04ca29e22c76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姜寨聚落周围是垛沟,良渚古城周围是城墙。对比分
析下面两图,从防御的角度看,良渚古城城墙的构建说明A.国家已经产生B阶级分化十分明显C.初始文明出现D.部落纷争已经出现2.秦始皇28年“琅琊刻石"中有文:“皇帝之德,存定四极。诛乱除害,兴利致福。节事以时,诸产繁殖。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
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这段史料反映了A疆土辽阔、人口众多B律法严苛、文化统一C.政治清明、经济繁荣D.国家一统、皇帝集权3.《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喾、尧、舜合列为五帝。颛顼为黄帝之孙,
喾为黄帝之曾孙,尧为黄帝之玄孙,而舜也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司马迁意在A.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B.为宗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C.反映血缘政治源远流长D.适应集权政治的现实需要4.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亲自参与并制定了开皇律,废
除多种酷刑,规定民众如果有冤屈,可以逐级上诉直至朝廷,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不是草菅人命。这反映出隋朝A.开皇律令推动了开皇之治B.法律制定满足了百姓利益C.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能力D.消除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5.微博橙子辅导认为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
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据此推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韩愈提出僪家“道统论",复兴儒学,伯导三教合一②孟子由此被视为孔子学说的正统继承人,巩固
储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③韩愈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④主张“文以载道”“六经皆为我注脚",了解、认识客观事物,悟得本心即可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鼓励武将“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利永远之业
。”多数武将照做。后来朱真宗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商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自有马多如簇。”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朝.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C.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D.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7.
明朝后期,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李贽提倡“童心”说,“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出现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儒家伦理纲常崩坏失去活力B.市民阶层的日益发展与壮大C.理学趋向实用主义追求私欲D.重农抑商松动商品经济发展8.清初,八旗中的两黄旗和正白
旗由皇帝直接控制,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由诸王、贝勒直接统辖,称为下五旗。雍正时,微博橙子辅导认为下诏将下五旗首领固山额真(意为旗主)之名改为固山昂邦(意为旗的大臣)。此举A.加大了下五旗离心倾向B.破坏八旗兵民合
一机制C.减少了君主集权的障碍D.降低了下五旗工作效率9.读下表,能够得出此时的中英贸易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一览表A.推动英国加大对华资本输出B.有效打破了列强侵华的企图C.推动了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D.导致英
国急于对华发动战争10.微博橙子辅导认为陈旭簏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谈道:“不值得尊敬的买力创办了值得尊敬的民族企业,人和事业脱节了。这种脱节打破了人们喜爱的同-性,显得那么别扭。但它是活生生的历史造成的。”作者意在揭示A.买办复杂又矛盾的身份特征B.近代买办阶层社会地位
卑微C.买办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近代民族企业来源成分复杂11.“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若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这就是所谓变法运动。”变法运动的发生最充分地体现了A.人民群
众是历史创造者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变法运动都具有必然性12.“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
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B.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C.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13.微博橙子辅导认为(五四运动)在曹汝霖被罢免前后,段
祺瑞、徐世昌都亲自看望他,慰勉有嘉。之后,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其中说道:“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对于政府提出最后最低之要求......一、对日外交,不抛弃山东省......我市民仍希望和平方法达成此目的,倘政府不顾和......我等学
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对于该宣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指导性意义B.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目标C.具有一定幻想性D.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14.100年前在图2所示的两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共同任务是A.反抗外来侵略B.领导罢工
运动C.进行国民革命D.实现共产主义15.下表中历史解释合理的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16.(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中国与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天下则是包括外国没有直接控制的地区。这些地区以藩
属、朝贡等名义承认中原王朝的宗主地位,是名义上的归附。一般而言,天下观只是一种观念,微博橙子辅导认为并不能等同于现实。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方才产生....只有当中国面临的对手足够强大,或者说其文明受阻于“外化"的强敌时,天下观才转为国家观,有边无界的状态才得以消
解。.——据张文《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和天下观》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主义。对内反抗封建专制压迫,否定清王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形成近代民族国家;对外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争取国
家的自强自立,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表现形式。——据公众号山城学术圈《论近代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朝代的边疆治理措施。(11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家观和天下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国家与国家关系产
生”的标志性事件。(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历史意义。(8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长期以来,学界对儒学核心的争论一直围绕着仁和礼而纠缠不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仁和礼的确是儒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而且在《论语)里被提到的次数最多,显得特别突出。然而,仁和礼在儒学中虽然很重要,且能统摄许多具体概念,然而它们还不能完全统摄儒学之舍局而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和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了。从两者的概念容量来
看,仁、礼是在周礼支配下的具体的道德规范,而和则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一般准则。前者可以说是形而下的,属于器和用的范畴;后者可以说是形而上的,属于道和体的范畴,后者可以统报前者。因此,将和视为儒学的核心是有充分理由的。——据公众号山城学术圈《“和”——儒学的最高境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
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船钞,又称“吨税”。是近代海关税收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即在各通商口岸对往来船舶体积大小所征的税。通过整理历年船钞和税收
总额的统计数据,可得出下表:——据伍伶飞《船钞的收与支——近代关税史的一个侧面》材料二臣街门前因设立同文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于同治元年七月间奏明南北洋各海口外国所纳船钞项下的提三成,由各海关按三个月
一结奏报之期,批解臣街门交纳,以资应用。嗣于同治五年间奏设天文、算学馆,六年十一月开馆,所需经货银两遵照奏章,亦于三成船钞项下动支。——据总理街门《光绪朝朱批奏折》材料三光绪六年分三成船钞支出款项及所占比例表注:神机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整顿京师武备而新设立的-
支使用析式装备的满人武装。——据任智勇《三成船钞与问文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海关船钞收入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与船钞相关的历史结论并说明理由。(4分)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
性月考卷(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DDACBABC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CA
BBDD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16.(25分)(1)(11分)边疆治理措施:战争(1分):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与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东北边界;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兄弟叛乱。(任意两点2分)册封(1分):顺治册封达赖
喇嘛或者康熙册封班禅。(1分)设置行政区划(1分):1684年,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1分)设置职官(1分):乾隆设伊犁将军或者雍正设驻藏大臣。(1分)少数民族治理政策(1分):改土归流政策。(1分)(2)(6分)国家观: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为中国。(2分)天下观
:中原王朝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的区域为天下。(2分)标志性事件:康熙时期尼布楚之战或雅克萨之战(对外战争)。(2分,时间、战争各1分)(3)(8分)历史意义:有利于救亡图存思想的发展;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有利于中华民族
的觉醒;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每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17.(12分)示例:和是儒学的核心。(2分)从儒家思想的创立来看:孔子创立儒学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的巨变时期,由于正值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各种新旧矛盾纵横交错。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冲突加剧,各种关系全面紧张,面对
如此局面,孔子高举和的大旗。意在缓和社会矛盾,创立一个全面和谐的社会系统。从儒家思想的发展来看:西汉董仲舒认为“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董仲舒让“信”入五常,仁义礼智信分别从五个方面对“和”进行了实践。仁者,以情和人。义者,以理
和人。礼者,以序和人。智者,以知和人。信者,以诚和人。到北宋,儒家思想融合道家、佛教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理学家们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大人生目标。正是“和”的精神推己及人的具体实施过程。从儒家思想的实施来看,西汉儒家思想成为
官方正统思想之后,统治者们也运用“和”的思想治理天下。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时注重“以和为贵”,宋太祖、宋太宗治理天下不杀文人,万历皇帝注重文官集团、宦官集团之间的中之道等都是其体现。和是形而上的理念,可以作为统摄儒家思想的核心。并且和的思想随着历史的熏陶,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成为处
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准绳之一。(8分)综上所述,儒学所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正是一个“和”。和是儒学的核心,也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表征。(2分)18.(18分)(1)(14分)趋势:第一阶段是1864至1913年间,船钞收入保持增长,且多数年份的增长率
都在上升;(2分,时间和变化趋势各1分)原因:中国丧失关税主权,税率低遭受西方经济侵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对外贸易上升。(3分,回答两点原因给3分,一点2分)第二阶段是1914至1918年间,船钞收入开始明显下降;(2分)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整个国际贸易产生负面影响。(2分)第三阶段是1919至1928年间,船钞收入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分)原因: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税率提高;战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卷土重来。(3分,回答两点原因给3分,一点2分)(2)(4分)历史结论:船钞的征收一定程度上有
利于近代化。(2分)理由:根据孤证不立和史料互证的原则,船钞的部分支出用于同文馆,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的近代化。(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