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共(28)页,24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e9b54c9136aec3fa0e7bfe2d44356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
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
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梵
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梵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
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梵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
趣味。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中
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
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
、隽永的艺术,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术。应该说,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整体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牧歌
式的亲切精神,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摘编自吴式南《发现艺术之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花卉类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中西方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B.中国绘画艺术重视花卉题材,此类艺术成就也最高,这在世界艺术中十分独特。C.梵高的
《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投合了画家怪异的欣赏趣味。D.中国传统绘画立足人与自然的契合,追求创造意象形态,升华对象根本特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侧重论
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和本质。B.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对中西方绘画创作特点做了清晰形象的分析。C.文章以齐白石等人作品为例,证明中国传统绘画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更追求和谐。D.文章中“气韵”这一术语虽专业,但文中相关论述及解析
降低了理解难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作画时画家个体特性太强,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这不利于艺术表现。B.中国传统花卉作品不是再现对象形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C.中国花鸟画透露出牧歌式的亲切,有利于
画家和观者提高完善自身,和谐心灵。D.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含蓄,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答案】1.D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
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中西方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错误,选项曲解愿意,文章第一
段原句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文中是“不尽相同”,并不是完全不同。B项,“此类艺术成就也最高”错误,选项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C项
,“凡・高的《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投合了画家怪异的欣赏趣味”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文中意思是有“怪异的欣赏趣味”的是现代西方富有阶层而非画家本人。故选D项。【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
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以齐白石等人作品为例,证明中国传统绘画是再现的形象形态……”错误,第四段中说的是“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
”,由此可知,中国画不追求再现的形象形态。故选C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本题中,A项,“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属性”原文并无表述。B项,“中国传统花卉作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错误,选项曲解愿意,文中说的
是“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D项,“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含蓄,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错误,选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标明中国传统绘画“优于”西方现代
派绘画。故选C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
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
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
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
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那里有7亿
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而中国证明,成绩
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
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
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材料二材料三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
互动过程。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练。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
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
略的内涵要义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材料四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
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
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摘编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4.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B.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
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资借鉴的典型范例。C.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D.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媒对我国实
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B.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97.5%降到2017年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C.乡村振兴战略消除了城乡发展之间的财富鸿沟,就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
问题,实现共同富裕。D.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6.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D5.C6.①我国社会制度的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制定和工作部署清晰明确;②富有实干精神,因地制宜,多
方人手;③依靠人才推进乡村振兴。【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比对选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
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理解有误。原文表达的是“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题和对文本内容的仔细理解。题干问的是“下
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乡村振兴战略消除了城乡发展之间的财富鸿沟,就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说法有误。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不
仅仅指财富,还指生态宜居、文化发展等方面。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整合、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基本要求,要注意根据题干要求,到原文去归纳答案。这是一道考核归
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需要到原文中筛选和概括“我国扶贫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原因相关信息,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文章中筛选出“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更多高产的种子和牲畜”“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
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
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
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为什么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
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嘱咐孙犁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
。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
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
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鸡叫三遍,女
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
人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的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
、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推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条
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
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梁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国民
党)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
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水生上了岸,望
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善于运用平原地区农村生活的口语
,使文章读来通俗易懂,既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又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B.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内心情感世界,“呆”中见深情,“呆”中凸显人物性格形象。C.作者借水生嫂的叙述,将水生爹这样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
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中表现出了主人公情感的波涌和起伏。这也符合孙犁一贯的文风。8.请概括水生嫂的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9.请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思想等角度谈谈小说以“嘱托”为题的作用。【答案】7.D8.①深明大义:当她得知丈夫明早马上再次离开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决定为丈夫送
行。虽然不忍,但是不拖丈夫后腿。②刚毅坚强(坚韧):水生在外抗战八年,水生嫂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等行动;“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等送别时的语言;在水生嫂的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
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等描写。③爱国爱家(支持革命):在撑冰床送水生的路上希望水生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的敌人,再快快得回来,和她见面;她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9.①人物塑造:使人物性格更鲜明,在夫妻相互
的嘱咐之中彰显革命人物形象。②情节设置:体现主要内容,“嘱咐”贯穿起小说主要情节,同时故事的高潮部分也围绕“嘱咐”展开。③主题思想:突出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支持、患难与共、同仇敌忾的精神。【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
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D项,“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在一波三折中”错误,这篇小说比较平淡,
没有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等特点。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和分析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学生阅读相关段落,重点分析描写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句子,并用精准语言进行概括,然后分点作答。①深明大义:由“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
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句中的“呆”“好半天”等可以看出。②刚毅坚强(坚韧):由“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你记着
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等句子可以看出。③爱国爱家(支持革命):由“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
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等句子可以看出。【9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标题作用的能
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
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情节上:本文围绕“嘱咐”展开故事情节,结尾处水生嫂“嘱咐”水生“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使故事达到了高潮。人物上:水生嫂和水生
的相互嘱咐既凸显了二人彼此的爱和关心,又体现了他们爱国爱家等性格特征,如: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国民党)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
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
就好了。可能够吗?主旨上:在二人彼此的“嘱咐”中体现了以水生和水生嫂为代表的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患难与共、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妻子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丈夫在外与鬼子斗争,保家卫国。【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
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考生要从小说中勾画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相关语句,分
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文中其它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解题思路可以分为四步:一、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二、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
上进行归类概括;四、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
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匿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巡。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
.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悟,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附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
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知制诰擢.:提拔B.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
入材用数以示.迪示.:看C.拜.给事中拜.:授予官职D.然甚壮.其意壮.:认为……豪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基本上包括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B.
“归沐”,本意指“回家洗发”,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D.“社稷”
,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皇上。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的曾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他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
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帝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后深衔之。(2)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答案】10.B11.D12.B13.(1)李迪认为章献出身卑微,不可以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2)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护并培养天子到这地步,你以为怎
么样?【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本题中,A项,句意为:被提拔为知制诰。擢:提拔。正确。B项,句意为:(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年度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示:给……看。错误。C项,句意为:被任命为给事中。拜:授予官职。正确。D项,句意为:但却觉得他内心很
有豪壮之气。壮:认为……豪壮。正确。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D项,“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皇上”错误,社稷指代国家。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
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B项,“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错误。不是“立即
”,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
翻译。本题,(1)中,“以,认为;“母”,动词,做天下人的母亲;“衔”,怨恨。(2)中,“预,先前;“殆”,大概;“何如”,怎么样。【点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
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
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参考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认为他是奇才,说:“先生是辅佐的
人才。”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考取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让所派遣的士兵全部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隐匿之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巡游示众。(李迪)
曾经回家休假,(仁宗)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年度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如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
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当初,皇上将要册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天禧年间,李迪出任给事中。周怀政策划阴谋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气,想责罚到太子,
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悟,于是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与之结党附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李迪任河南知府。来京师朝拜,当时太后垂帘听政,对李迪说:“你先
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护培养天子到这地步,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巡视境内各地通过祭祀名山为
皇上祈福,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一定不要让他前往。”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人凭着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允许,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壮之气。李迪是贤相。正当仁宗初立,章献临
朝称制,很依仗自己的才能,将要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亲近而又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立起来,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衡阳与梦得①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
料翻为岭外行。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④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①梦得即刘禹锡。安史之乱之后,唐政权动荡,国势衰落。刘、柳二人受政敌排挤连遭贬谪。②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
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③翁仲:古时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④刘禹锡曾写诗暗讽朝廷政治危机及新贵得势。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两位友人临歧叙别,回望十年宦海沉浮,难料未来艰险。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述说了人
生的艰辛惨淡。B.颔联借风烟漫漫、草木森森的苍凉再点“憔悴”,又借古代名将自比,悲戚中带有乐观自勉之意。C.颈联分析了被排挤的原因,但皆是反语,实为调侃与解嘲,暗含愤懑不平与不改节操的坚毅。D.尾联呼应题目
,点明主题。用夸张手法以泪之多述情之深,同时委婉明志,将抒情与明志巧妙融合。15.有人评价本诗“至怨至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悲怨”的原因。【答案】14.B15.①命运坎坷,前途渺茫。诗歌首联“十年憔悴”意时间漫长,生命消磨;“谁料翻为”意路途遥
远,前途难以预料。写出了内心的痛苦难熬,命运的坎坷难测。②奸佞弄权,国势日衰。颔联写伏波风采,叹自己身世;描故道荒凉,讽当朝衰微,国家满目疮痍,自己无能为力,内心悲苦至极。③英雄失路,报国无门。颈联表面写自己因懒于疏谏而遭非议,劝诫不要因议政文章出风头,实则表达自己被排挤非议,报
国之志不得伸张的苦闷。④友人离别,内心悲苦。诗歌尾联突出了这离别之“悲”,友人才得相聚马上又要分离,赠别的泪水足可成河,体现出友人生离死别,无缘再见的痛苦。【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颔联……悲戚中
带有乐观自勉之意”错误,从诗中来看,颔联借哀景写哀情,既感伤古代贤人不在,又借衰败凄凉的景色喻唐朝国家局势的颓败,抒发作者的悲苦之情,没有乐观自勉之意。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关注诗歌中的“情语”,这些关键词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二要关注诗歌中的“景语”,景物的特征和意境特点与情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三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歌情感要结合全诗,逐联分析,才不会遗漏要点。诗歌译文为:永州十年艰辛
,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首联:作者到永州后,老母爱女相继弃
世,自己因水土不服而染病在身,所居处所凡四遭火,差点被烧死。名为六品官员,实则“弼马温”而已。故“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好不容易等到皇恩浩荡,大赦天下,终于得以与友人在长安相见。“到秦京”为一“起”,心境也稍微好一点。谁知好景不长,到长安
不到一个月,圣旨下,又把他们明升暗降地外放至更为荒僻的州郡做刺史,“谁料翻为岭外行”,此刻,一切希望都化为泡影,海市蜃楼般顷刻之间无影无踪,本是“憔悴”的面容又蒙上厚厚风尘,更显其“憔悴”。颔联:想当年,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大军南征到此,叱咤风云,威风八面,战旗猎猎,金鼓声声,似在目入耳,可
睹可闻;后人将其铸成石像,立于湘水西岸将军庙前,如巨人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一般,供人瞻仰,何其光灿。而今他等踏上这条古道,只见将军庙前荒草遍地,断壁残垣,不觉怆然泪下。颔联写伏波风采,叹自己身世;描故道荒凉,讽
当朝衰微,国家满目疮痍,自己无能为力,内心悲苦至极。颈联:“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妙在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调侃,类解嘲。言下之意是:倘若我们能违心地歌功颂德,趋炎附势,少写几句讥讽的诗文
,也不至于再度遭贬南荒吧。表达英雄无路的悲凉。尾联: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命运坎坷,前途渺茫,可垂泪;生离死别,无缘再见,可垂泪;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可垂泪;新贵弄权,国之
日衰,亦可垂泪。即使“垂泪千行”,也不足以表达其悲痛、愤懑、伤感、失落、依恋、忧郁互为交织的复杂感情。体现出友人生离死别,无缘再见的痛苦。【点睛】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体现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反映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的,也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也有畅谈理想不
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发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抒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悲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告慰平生的喜悦的。5.长亭送别。有写依依不舍的留念
的,有发情深意长的勉励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关于“学”与“思”在荀子《劝学》中也有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
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青青子衿(4).悠悠我心(5).金戈铁马(6).气吞万里如虎【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
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须臾”“衿”“戈”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A.如果一篇文章,颠来倒去,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zèng),像个瘪三吗?B.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jǐ)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C.从赞叹工
匠继而推崇.(chóng)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治疗,对美好事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D.“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zhè)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注意“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方言要纠错”的原则。字形题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
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本题中A项,“憎”读zēng;B项,“自栩”应为“自诩”;D项,“仄zhè”应为“zè”。故选C。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骄傲的
人最终会黯然失色,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B.烦闷无助时,她总是习惯于一个人来到海边,面对大海,望洋兴叹....,心情仿佛一下子好了许多。C.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
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D.通往胜利的道路,因布满牺牲而铭心刻骨;实现梦想的征程,因艰苦卓绝而荡气回肠....。【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
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中,A项,比喻仪表或才能在人群里很突出
。B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语境是“面对大海”,此处望文生义。C项,有目共睹:形容人人都可以看到,极其明显。D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故选B。19.下列句子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986年,在袁隆平总结国内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材料,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喜看稻菽千重浪》)B.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读书:目的和
前提》)C.大约四百多年左右的时间里,地坛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我与地坛》)D.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的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乡土中国·无为政治》)【答案】B【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A项,主语残缺,将“袁隆平”置于“在”之前;C项,成分赘余,删掉“大约”或者“左右”;D项,“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故选B。【点睛】正确运
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下面是某报社为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撰写的征稿启事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为庆祝新中国70周年生日,给“书香锦城,文化兴市”活动抛砖引玉,
我报特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征文要求:紧扣主题,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抒发家国情怀。真诚欢迎广大市民踊跃惠赠稿件,来稿如需斧正,编辑部将垂询您的意见。【答案】①“生日”改为“华诞”;②“抛砖引玉”改为“添砖加瓦”;③“惠赠稿件”
改为“投稿”;④“斧正”改为“改动”;⑤“垂询”改为“征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解。
(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①“生日”人出生之日;“华诞”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此处是“新中国”的生日,应用“华诞”。②“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谦辞。
此处是贡献力量,改为“添砖加瓦”。③“惠赠稿件”中,“惠赠”是敬辞,一般用于感谢他人赠送礼物,此处是请别人投稿,改为“投稿”。④“斧正”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应改为“改动”;⑤“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
对下有所询问。应改为“征求”。【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3)看
对象,注意讲究分寸。(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21.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历史对于个人并①____点缀的饰物,②____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就不能不学习文化。文化得靠记忆,不能
靠本能,③____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我们④____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构筑桥梁,⑤____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构筑桥梁,⑥____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
字下乡》)【答案】(1).不是(2).而是(3).所以(4).不但(5).而且(6).不然(否则)【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用关联词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理解句子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关联词语选择填空题的应试,可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1)
综观全局,理清整个语段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及分句间的关系;(2)根据表达中心和有关句间关系,参照语言表达习惯,选择突破口。选择突破口的方法有二,一是通过确定一个正确的词语,从而排除其他有关的选项;二是通过否定一个词语,从而排除有关
选项;(3)把备选目标代入题干进行审查核对,从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作为答案。“历史对于个人并①____点缀的饰物,②____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前后两句是选择关系,用“不是……而是……”;“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揭示原因,所以③应填写表因果的关联词“所以”;“个人”和“社
会”构成递进关系,因此④⑤处应填写“不但……而且……”;“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是结果,所以前文应填写表条件的词“不然”。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
,2019年已经成为过去。作为高一学生的你们,一定经历了欢喜或者忧伤、收获或者失望吧?站在2020年的起跑线上,你准备好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未来的你了吗?展望未来,你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怎样的发展规划来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呢?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与感悟。要求:请结合材料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写给未来的自己亲爱的十年后的我:你过得好吗?写这封信的人,是十八岁的你。一个简单的年龄,唯一的敌人只有千军万马的试题,最好的武器是已经被训练定型的只需对付试题的思维。可能对我来说,最棘手的事情不过是怎么样让自己在和老师
打交道时显得服从而又有坚定的立场,或者是怎么样让自己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即使不会也能看起来淡定从容。当你回忆起我时,一切的画面,中央都是你,茫茫人海只作了背景,那时你一定坚信“自己是生活的主角”。可是你应该也会想起,也是在这个年龄,一个
知畏知退的、更稳重更复杂的灵魂悄悄地潜入你的身体,试图赶走一个少年的灵魂。你应该能想得起,我,也就是十年前的你,知道自己长大,不过感觉“一激灵”。想到你正在面对的比我复杂得多的“千军万马”,你面对的茫茫人海主
角再也不是你,我有些害怕,有些担心。但你也知道,这样的“担心”在我的时空里出现,不过是个意外。在我尚有理想主义可以依恋时,我可以把你变成一个英雄。首先,我想问问你,你要变成什么样的英雄呢?这句话,我也好好地问我自己。毕竟你现在的样子,一定是这往后的十年里面我的无数“一念”造就的。“你想怎么样,
而不是你是什么样”,我觉得你要和我一样,能够抛开许许多多的无奈,坚守自己的初心。可能初心不那么伟大,但它很纯洁,能够带你回到我身边,让你像个孩子一样笑得无忧无虑。其实这没什么实际用处的,因为我知道你必定不是一个人,你现
在是和你身后的很多人在一起,你是和这个社会连在一起的。我希望你不要再以为无论何时何地你都是“生活的主角”啦,也不要因为当你回忆往事时因为画面里有一帧有人比你耀眼而难过。我希望你为人处世秉持的初心,是一颗包容善良的心,希望你能够
坚持十年前的你总是喜欢写进作文里的伟大的“悲悯”情怀,希望你可以对身边的人们露出真实的笑容。我仔细想了想,我觉得按我现在这个胆小懦弱的性格发展下去,你应该比我好不了多少。所谓“英雄”,不过是一种稀缺的人而已,以我当下的经历来想,拥有包容
、善良、悲悯、真实的人,也可谓你那个时代的英雄了吧?这个初心,确实不伟大,不能督促你为这个社会做出什么了不得的贡献,然而,这些品质,却足以让十八岁的我热血难凉。可我知道你不会只为了坚守这些甘愿做一股平庸的清
流。你一定在努力实现我的梦想吧?那些简单粗暴的想要过好的生活的梦想,能赚很多很多钱,能让父母住上梦寐以求的别墅,能让爸爸开上他喜欢的车,能让妈妈随心所欲地买喜欢的衣服……这些让我激动得难以入睡的梦想,给了你很大压力吧?我知道
你很疲惫,我知道在你看来这些东西真真变成了“梦想”。可是对不起,哪怕你是将来的我,我也不想对你放松。我希望你一直坚持下去,为了让更多的人快乐,把握好你在行路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步。你要知道,在你这个时候,不再有人
可以让你依赖,你也不像我可以滥用自己的幻想。你的行动全部都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能力。你必定要学会保护曾为你付出过的人,你也必须承担起为你辈发声的责任。时代会将船舵转交给你和你的同伴,而你必须要让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担此重任。无论在事业还是人格上,你要努力做
到更好,能挺直腰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的梦想不只是你的梦想,也为千万人代言。其实,我幻想过你的样子。默默无闻平平淡淡,叱咤风云翻云覆雨?当然,假如你事业有成又能坚持我对你的品质要求,你一定就是我心中的大英雄。假如暂且不那么如意,也
请你内心要顶天立地。这也是我将“品质”首先讲出来的原因。做不了弄潮儿,也要做有思想的坚定支撑者。不要笑话我故作成熟的“嘱托”。哪怕我只有十八岁,我也知道,还有无数个梦可做,还有一汪洋泪要流,才能在不断的“一激灵”中成长为英雄。江
湖寥落尔安归?你心安处就是你永远的梦乡。此致敬礼2019的我某年某月某日【解析】【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
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材料没有审题难度,学生只要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回望2019,展望2020即可。回望2019,可以审视不足,肯定成绩;
展望2020,应当弥补不足,突破自我等。【立意】一:肯定成绩,发展升级。站在当下,回望过去,作为一个青年人而言,应该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成绩,只有沿着自己的足迹理性审视过去的行为,从中提炼自我的努力和成果,给自己以肯定,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进步,以勃发的姿态扬帆远航。在知道自
己有优势、有能力,并且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的基础上,高中生才会有自信和底气去追逐更大的目标。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学会在循序渐进的努力中不断提升自我,这是一条稳扎稳打的路。选材小贴士:从这个角度写作可以从名人或成功人士下手,追寻他们青年时期的踪迹,看到他们在
青春里是如何在自我肯定与鼓励中不断蜕变的,寻找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会很有说服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从高中生自身的生活实际上出发,生活中的偶像,或者是崇拜的明星等等,应该会触发考生写作灵感,他们的奋斗故事会给考生提供
多样化素材。立意角度二:审视不足,理性弥补。青春期的高中生,就总体而言,有热心有激情有干劲,但毕竟涉世未深,经历有限,还比较青涩,亦不够成熟。就个体而言,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定程度上都有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
空间,同学们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审视自我缺点和不足,这种审视不是为了自我苛责,而是为了帮助自己在弥补短板的基础上更好地前行。选材小贴士:从这个角度写作,可以聚焦冷静与理性,从正面举例,也可以从反面谈不做这种理性审视的后果,可以积累相关的反例。在写
作的时候,可以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结合起来使用,这样能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立意角度三:突破小我,拥抱大我。在高中生当下的年龄,还处在一个被照顾的阶段,被家庭、学校、社会关心着,但是展望十年之后,高中生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应该是一个“大我”的全新
形象。这种“大”的内涵是丰富的,可以体现在思想、情怀、能力等诸多方面。高中生可以从被照顾的角色转换为服务社会、回报大家的定位。当然,这种“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小”规划,点滴积累。选材小贴士:从这个角度写作,可以选用一些名人名言作为素材,同时也可以积累一
些在高中阶段和步入社会之后反差很大的人物,去考量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使用这类型的素材,建立拓宽视野,以新颖和小众为衡量标准,分析时注意思想性的挖掘,而不要仅仅停留在事实表面。【结构】文章开篇写自己正在面对“千军万马”却无知无畏,然后写对2020年的自己有些害怕,有些担心,应该
变成一个英雄。顺势提出“你要变成什么样的英雄呢”,阐释英雄的含义,接着说“你一定在努力实现我的梦想吧”,指出自己应当具备的品质。最后呼应题目和材料——不要笑话我故作成熟的“嘱托”。哪怕我只有十八岁,我也知道,还有无数个梦可做,还有一汪洋泪要流,才能在不断
的“一激灵”中成长为英雄。江湖寥落尔安归?你心安处就是你永远的梦乡。【素材】名人事例的素材1.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少年时就立志要在数学上有所作为,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他整天进行演算,光计算过的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终于初步论证了这一猜想,创造了欧洲人用计算机都没能做到的奇迹。2.屈原
: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3.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
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4.陈胜:年轻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做一个佣耕者,有远大抱负,高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5.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面
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6.戴震:善疑多问,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
意思。终成清代的大学问家。7.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8.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9.屈原,他知识渊博,诗文也很好,经常为民着想,让楚怀王重用。虽然遭到众臣的反对被楚怀王发配汉
北,但是屈原并没有放弃,他忍受着痛苦。楚怀王死在秦国的囚禁中,楚襄王即位,还把屈原流配江南。楚国被秦灭亡,屈原以死表达自己忠于祖国的热切心情。多么爱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