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共(26)页,61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bb7f0a95d9a152e27e13ed01a09f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辽宁省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每次考试可能都需要同学“冥思苦想”,此时直接参与该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A.组织B.细胞C.器官D.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以直接参与“冥思苦想”活动的最小生命
系统是细胞,故B正确,ACD错误。2.养花的人有时会把树枝燃烧后剩下的草木灰倒在花盆中。这实际上是给植物施加了()A.蛋白质B.无机盐C.糖类D.核酸【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体的组成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容易燃烧;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生物体燃烧剩余的灰分属于无机盐。【详解】由于蛋白质、核酸、糖类等有机物质容易燃烧,树枝燃烧后剩下的草木灰主要含有无机盐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故选B。【点睛】有机物质容易被燃烧。3.下
列关于人体内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转化形成的氨基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B.大多数肽链呈直线且在同一平面上C.人体中的蛋白质与食物中蛋白质相同D.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含四个肽键【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生物体蛋
白质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取,人体内不能合成。【详解】A、非必需氨基酸是在人体内能合成的氨基酸,包括糖类转化形成的氨基酸,A正确;B、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结构一般不是直线型,B错误;C、人体的蛋
白质由人的基因控制合成的,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的消化道水解为氨基酸,吸收后合成人的蛋白质,C错误;D、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三个肽键,生成3个水分子,D错误。故选A。4.图1和图2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图1所示物质可能是淀粉或糖元B.图1所示
物质不能充当遗传物质C.图2所示物质可能是核酸片段或肽链D.图2表示核酸,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答案】D【解析】【分析】图1表示的是多聚体,构成图1的单体相同;图2也是多聚体,构成图2化合物的的单体不相同。【详解】A.淀粉或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图1中单体相同,所
示物质可能似乎淀粉或糖原,A正确;B.遗传物质是核酸,构成的单体由于碱基的不同而有多种,图1所示物质不能充当遗传物质,B正确;C.图2所示物质单体不同,核苷酸有四种,氨基酸有20多种,因此可能是核酸片段或肽链,C正确;D.图2表示核酸,核
酸有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D错误;故选D。5.如图①~④表示四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①是DNA,那么P存在于含氮碱基中B.若③是糖原,那么彻底水解后会产生CO2和H2OC.若②是脂肪,那么氧的含量较糖类少D.若④是
抗体,老年人食用后可增强免疫力【答案】C【解析】【分析】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氨碱基和1分子五碳糖组成,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P存在于磷酸中。2、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
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3、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详解】A、若①是DNA
,那么P存在于组成核苷酸的磷酸中,A错误;B、若③是糖原,那么彻底水解形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B错误;C、若②是脂肪,较糖类C、H比例高,O的含量低,C正确;D、老年人食用的免疫球蛋白会在消化道中被分解为氨基酸,不能以免疫球蛋白的形式被
吸收,不能直接增强免疫力,D错误。故选C。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D.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而细胞内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是酶,细胞膜没有此项功能。【详解】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不符合题意;B、胰岛细胞产生的胰
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C、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是酶的功能,不是细胞膜的功能,C符合题意;D、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属于细胞膜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
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理解细胞膜功能的内涵。7.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可参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构成B.细胞可再利用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结构D.用差速离心法可从大肠杆菌细胞中
分离出溶酶体【答案】D【解析】【分析】1、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属
于生物膜系统,由高尔基体出芽形成。【详解】A、溶酶体具有单层膜,可参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构成,A正确;B、溶酶体分解的产物有的对细胞有用,如氨基酸等,不会排出细胞外,而一些代谢废物才排出细胞外,B正确;C、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分解衰老、损伤的
细胞器,C正确;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溶酶体,D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中心体不属于生物膜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原核细胞中不存在生物膜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成分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内质网内与核膜相连,外与细胞膜相连,使细胞成为统
一的整体,内质网膜以囊泡的形式与高尔基体膜相互转化,高尔基体膜以囊泡的形式与细胞膜相互转化。【详解】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A正确;B、中心体属于无膜细胞器,不
属于生物膜,B正确;C、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C错误;D、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不构成生物膜系统,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通道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B.水通道蛋白是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C.细胞膜
上的Na+通道蛋白与水通道蛋白在空间结构上有差异D.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ATP【答案】B【解析】【分析】1、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一种通道蛋白只允许一种物质顺浓度梯度通过;2、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但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运输
;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但有的也可以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运输,如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和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详解】A、离子通道具有特异性,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A正确
;B、水通道蛋白是一类贯穿于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B错误;C.通道蛋白有特异性,因而在空间结构上有差异,C正确;D、物质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为顺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ATP,D正确;故选B。10.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
成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B.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若该图为人体肝细胞膜,则A侧CO2浓度高于B侧D.①②③共同形成的结构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
对稳定【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图,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结构。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②种类: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3
、特殊结构--糖被: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详解】A、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细胞膜
的功能复杂程度与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C、二氧化碳是在肝细胞内产生,扩散到细胞外,故B侧高于A侧,C错误;D、①②③共同形成的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11.一般认为,类固醇激素的
跨膜运输方式如图模式1。研究发现,在昆虫体内的一种类固醇激素跨膜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如模式2。则该类固醇激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运输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中自
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扩散是小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大分子物质常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运输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内吞)胞吐(外排)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①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细胞外→细胞内细胞内→细胞外运输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ATP)能量(ATP)能量(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模型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苯酸和葡萄糖等吞食食物颗粒【详解】分析题图可知:模式①为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
不消耗能量,模式②为协助扩散,物质由高浓度→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B正确。【点睛】本题考察的是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解答此种类型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别图中所画的是哪种跨膜运输方式,再根据题意分析作答。12.某同学在进行某一酶促反应实验时,第一次测得产物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曲线a所
示,第二次实验对第一次实验中的条件进行了一处调整,实验结果如曲线b所示。该同学改变的条件可能是A.改变了酶的种类B.改变了反应温度C.改变了酶的用量D.改变了底物浓度【答案】D【解析】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改变酶的种类不会催化该底物的反应,A项错误;改变反应温
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酶促反应的速率有所改变,但生成物的量不会改变,B项错误;改变了酶的用量,使得酶促反应的速率加快,生成物的生成相同的量所用的时间比之前要短,C项错误;减少底物的量,生成物的量减少,D项正确。13.下图中甲物质为ADP,其
转变为乙物质时需要提供A.磷酸、酶、腺苷和能量B.能量、腺苷和酶C.磷酸、能量和酶D.磷酸、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为ADP,乙的结构比甲多一个磷酸,应为ATP。【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示中由甲形成乙的过程即由ADP形成ATP的过程,该过程需要一分子磷酸、能量,还需要A
TP合成酶的催化,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以下呼吸作用在生活实际当中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A.酸奶“涨袋”是由于乳酸菌呼吸产生大量气体B.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C.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D.松土可避
免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产生过多CO2【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详解】A.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无氧呼吸不产生气体,A错误;B.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防止厌氧性
细菌大量繁殖,B错误;C.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增大酵母菌繁殖量,C正确;D.松土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故选C。15.如图表示给某种细胞施予呼吸抑制剂后,细胞对某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初始细胞内
外该物质浓度差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物质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与O2进入该细胞的方式相同B.该细胞吸收这种物质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C.该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D.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
的功能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使用呼吸抑制剂后,不影响细胞对该物质的吸收速率,故推断细胞吸收该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浓度差增大到一定程度,吸收速率不再升高,说明细胞对该物质的吸收需要载体协助。【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细胞对该物质的吸收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
,故为协助扩散,O2进入该细胞为自由扩散,A错误;B、该细胞吸收这种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故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B正确;C、该物质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C正确;D、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受载体的影响,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故细胞对该物质的吸收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D正确。故选A。16.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
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答案】C【解析】【详解】A.黄化叶片叶绿素含量少但是叶黄素含量高应有色素带A错误;B.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
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B错误;C.叶绿素呈绿色使提取液呈绿色。C正确;D.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D错误。17.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253CO+CRuBP2C→(即),下列分
析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B.RuBP羧化酶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催化作用C.提取的RuBP羧化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D.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催化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
固定的酶,能够催化CO2+C5→2C3暗反应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详解】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B、RuBP羧化酶发挥催化作用
与是否有氧气无关,B错误;C、提取的RuBP羧化酶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活性,C错误;D、RuBP羧化酶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发挥其催化作用,D错误。故选A。18.如图所示为甘蔗一个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③的产生过程
为B的CO2固定提供能量C.过程D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于ATP中D.过程B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C只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A【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光反应阶段,B为暗反应阶段,C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D为有
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物质①是氧气,物质②③是ADP和Pi,物质④是C5。光反应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A正确;光反应产生的ATP水解是为C3的还原提供能量,CO2的固定不需要ATP水解供能,B错误;有氧呼吸个阶段释放的能量大多数
以热能散失,只有少部分能量储存ATP中,C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内,暗反应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但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19.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
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C02初始浓度必须一致B.可用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绿体的C0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C.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D.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答案】B【解析】【详解】A、该实验过程中的光照强度和C02初始浓度均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一致,A项正确;B、可用单位时间内植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B项错误;C、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每组实验应重复多次,
所得数据取平均值,C项正确;D、题图显示,三个品种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都是25℃左右,没有显著差异,D项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实验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并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实验目的,采取对比法认真分
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由此依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20.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
形成细胞板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的过程、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区别。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
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裂成两个细胞核,然后是整个细胞从中部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无染色体与纺锤体的形成;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区别是纺锤体的来源不同,细胞质分裂的方式不同。
【详解】A、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缩裂成两个细胞核,然后是整个细胞从中部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该过程核膜不消失,A正确;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质的分裂是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缩裂成两部
分从而把细胞质分开,B正确;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中央,C正确;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是着丝点断裂使染色体加倍,D错误。故选D。21.如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
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B.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丁与戊的细胞器的种类、数目相同D.甲、丁、戊中的蛋白质
不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是有丝分裂过程,这会导致细胞数目改变,但不会改变细胞的种类;b是细胞分化过程,这会导致细胞种类改变,不会导致细胞数目改变。【详解】A、a过程是有丝分裂,b过程是细胞分化,A正确;B、乙和丙都是由
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因此它们的染色体组成相同,B正确;C、丁与戊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数目不完全相同,C错误;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甲、丁、戊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正确。故选C。22.自由基
学说认为,自由基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多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终致使细胞衰老。下列有关自由基的说法错误的是()A.攻击蛋白质降低某些酶的活性B.攻击DNA可能损伤DNAC.攻击磷脂直接导致中心体损伤D.攻击生物膜
引发新的自由基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美国科学家Harman1955年提出的,核心内容有三条:(1)衰老是由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进攻造成的;(2)这里所说的自由基,主要就是氧自由基,因此衰老的自由基理论,其实质
就是衰老的氧自由基理论;(3)维持体内适当水平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水平可以延长寿命和推迟衰老。【详解】A、某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自由基能攻击蛋白质降低某些酶的活性,A正确;B、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发基因突变,B正确;C、中心体无膜,不
含磷脂,C错误;D、由于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时其产物也是自由基,故会引起雪崩式反应,引发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C。23.人体细胞凋亡和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必然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衰老细胞中B.细胞凋亡由机械损伤引发C.衰老细胞中所有酶的活性降低D.衰老
细胞的需氧呼吸变慢【答案】D【解析】【分析】1、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
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2、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是由某种基因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它不同于病变或伤害导致的死亡。【详解】细胞凋亡可发生在生长、分化和衰老细胞中,A错误;由机械损伤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衰老细胞中许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但也有
部分酶的活性增强,C错误;衰老细胞中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活性降低,需氧呼吸变慢,D正确。故选D。24.下面为细胞中某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协调配合
B.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在化膜和高尔基体膜具有相似性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答案】B【解析】【详解】A、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首先在内质网中进行肽链的折叠等加工,然后运进高尔基体进行进
一步的加工、分类、包装,体现了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协调配合,A项正确;B、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项错误;C、在化膜和高尔基体膜均有脂质和蛋白质构成,C项正确;D、高尔基体通过囊泡与内质网、
细胞膜发生结构上的联系,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D项正确。故选B。25.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
的是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D.实验结束时,甲、乙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
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细胞发生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详解】实验开始后,甲、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
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正确;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
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发生了变化,B错误;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增多,乙溶液中的溶质有所减少,二者的浓度均有所下降,D正确。【点睛】当外界溶液浓度大
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反之则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不变。据此,从曲线的变化趋势中
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做出判断。26.实验小组测得三种离子在某藻类细胞液和其生活的池水中的浓度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离子K+Mg1+Ca2+细胞液中的浓度/池水中的浓度6.591.3A.表中三种离子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藻类细胞B.离子相应比值的不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离子
进入细胞时均有相应蛋白质发生形态改变D.离子的吸收不会影响藻类细胞对水的渗透吸收【答案】C【解析】【分析】1、主动运输:特点:(1)逆浓度梯度运输;(2)需载体蛋白的协助;(3)需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影响因素:(1)载体: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①不
同物种的运输载体不同,不同生物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②载体具有饱和性:当细胞膜上的载体已经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该载体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增大而增大。(2)能量:凡是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3)温度:温度可影响有关酶的活性和
生物膜的流动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2、分析表格数据:三种离子在丽藻细胞液浓度都大于外界池水中的浓度,也就是说三种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被细胞吸收的。【详解】A、对于三种离子来讲,细胞液中的浓度均
大于池水中的浓度,说明三种离子进人藻类细胞时均为低浓度到高浓度,即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进行,A错误;B、离子相应比值的不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C、离子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其蛋白质的形状会发生
改变,C正确;D、藻类细胞对的渗透吸收为自由扩散,而离子的吸收会影响两者之间的浓度差,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主动运输的特点及意义,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7.某实验室新近研制出一种X酶,为测出X酶的最适温度,有人设置了a、25℃
、b(已知: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此三种温度下的X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据此可推测X酶的最适温度A.一定在25℃左右B.一定在a~25℃之间C.一定在25℃~b之间D.低于a或高于b或在a~b之间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活性
受温度影响,低温下酶的活性较低,高温下酶的活性较低甚至失活,最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详解: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甚至失活。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设置了a、25℃、b(已知:a低于25℃低于b)三种温度进行实验,结果是三种温度下X酶的活性
没有显著差异,若三种温度差异不大,则最适宜温度可能高于b,也可能低于a;若三种温度中a与b的差异较大,则a与b可能分别位于最适宜温度的两侧,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温度与酶的活性之间的关系,明确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的先增加后降低的,因此在最适宜温度的两侧
有若干个酶活性相同的对称点。28.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液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t2时段,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逐渐减弱B.t3
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慢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中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图,0→t2时间内,O2浓度不断下降且曲线变
缓,说明O2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该段时间内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t3后O2浓度不再变化,说明酵母菌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进行无氧呼吸,据此分析。【详解】A、0→t2,氧气含量急剧下降,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逐渐增强,A错误;B、t3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错误;C、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最适温度下的反应,若降低10℃培养,有关酶的活性降低,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D、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故选D。29.下列是
有关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曲线图,关于曲线分析正确的是()A.ab段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增加B.hi段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比为1:0:1C.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de段和fg段一条染色
体含2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左图中ab表示DNA分子复制,cd表示细胞质分裂,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核中;右图gh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据此答题。【
详解】A、ab段DNA含量上升的原因是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导致,A错误;B、hi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细胞核内染色体与DNA数相同,B正确;C、cd段核DNA含量下降一半是细胞质分裂,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核中,C错误;D、de段着丝点断裂,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
A分子,D错误。故选B。30.某同学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后,绘制的各时期细胞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B.图中M为赤道板、N为核仁、P为星射线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D.细胞④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
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答案】B【解析】【详解】A、图中①~⑤分别指代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末期、间期、中期,其中分裂期包括①前期、⑤中期、②后期、③末期,A正确;B、因图中没有中心体,所以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的,因此图中M为细
胞板、P为纺锤丝,B错误;C、染色体主要由DNA核蛋白质组成,所以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应同步进行,C正确;D、细胞④对应的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该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
正确。故选B。【点睛】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点裂数增均两极)。(5
)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二、非选择题31.图示为某高等植物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D]_________是细胞新陈代谢的重要场所。(2
)结构A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3)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需要_________(填字母)细胞器协同参与,图中H的作用是在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_________。(4)古生物学家
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据此分析:图中F中的DNA与核DNA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F中的为_________、核DNA为线形;F中含有与图中[]_________类似的细胞器。【答案】(1).细胞质基质
(2).核孔(3).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4).BCEG(5).信息交流(6).环状(7).B核糖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高等植物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A为核孔,B为核糖体,C为内质网,D为细胞质基质,E为线粒体,F为叶绿体,G为高尔基体,H为胞间连丝,L
为液泡,I为细胞膜,J为细胞壁。【详解】(1)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D]细胞质基质。(2)据上分析可知,结构A是核孔,核孔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分泌过程需要需要B核糖体、C内质网、E
线粒体和G高尔基体协同参与;图中H为胞间连丝,其作用是在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4)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据此分析:图中F叶绿体与A细胞核的D
NA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F叶绿体中的为环状、A细胞核中的为线形,F叶绿体中含有与图中[B]核糖体类似的细胞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知
识准确答题。32.请回答下列有关酶实验的问题。(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完成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2)某同学为了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想用碘液作为观
测指标的检测试剂,能否到达实验目的?_________。因为:_________。(3)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试管底物和试剂实验条件11cm3瘦肉块+4ml蒸馏水37℃水浴;pH=1.52lcm3瘦肉块+4m胃蛋白酶37℃水浴;pH=
83lcm3瘦肉块+4ml胃蛋白酶①_________;pH=1.541cm3瘦肉块+4m胃蛋白酶0℃水浴;PH=1.5a.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方案中①应为_________。b.表格中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
______。c.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来确定。d.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_________号为对照组。【答案】(1).RNA(2).不能(3).因为蔗糖是否被淀粉酶分解,均无法用碘液检测到现象(4).37℃水浴(5).温度(6).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7).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变化(或记录瘦肉块消失所用的时间)(8).3【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温度和pH影响酶的
活性。【详解】(1)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仍能起催化作用,故核糖体中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RNA。(2)因为蔗糖是否被淀粉酶分解,均无法用碘液检测到现象,故探
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不能用碘液作为观测指标的检测试剂。(3)a、本实验意在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所以试管3的实验条件①应为37℃水浴,pH=1.5。b、据表分
析可知,实验过程中的自变量是指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是指对实验结果能造成影响的一些可变因素,必须严格控制。3、4号试管中的自变量为温度,该对照实验实验目的应为探究温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c、随着实验中温度或pH的变化,相同时间内瘦肉块的
变化(或记录瘦肉快消失所用的时间)为因变量。d、2、3号试管可作为研究pH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的一组对照,3号为对照组。【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酶实验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检测应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是解
决这道题的关键。33.某小组利用草莓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果实发育期光合产物的转移进行了相关实验。图1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在适宜条件下,向密闭温室中充入一定量14CO
2后,草莓叶片、茎、果实的放射性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E点后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如果图1中D点突然变为C点时,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_________。光照强度过高时草莓的光合速率反而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2可知,有机物在草莓各器官
间的转移路径为__________________。(4)用该植物为材料,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在测量净光作用速率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表示,另外还可以用表示__________(答出两点)。【答案】(1).呼吸速率(2).二氧化碳浓度(3).
下降(4).光照强度过高,导致草莓叶片气孔关闭,暗反应速率下降,进而导致总光合速率下降(5).叶片→茎→果实(6).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解析】【分析】图1中:自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因变量是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二氧
化碳的吸收量。A点只有呼吸作用,B点光合速率=呼吸速率,B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点为光饱和点。图2中:出现放射性的顺序为:叶片、茎、果实。【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图1中A点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其数值可以反映呼吸速率。E点后已经达
到光饱和点,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2)D点骤变为C点时,光照减弱,短时间内C3的还原减慢,二氧化碳的固定几乎不变,故短时间内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出现下降。光照强度过高,导致草莓叶片气孔关闭,暗反应速率下降,进而导致总光合速率下降。(3
)由图2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可知,有机物在草莓各器官间的转移路径为叶片→茎→果实。(4)测量净光作用速率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表示,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有机物积累量表示。【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